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

大軍回朝,主要的大路上人很多,但郭紹總覺得沒有了以前得勝回朝的那種喜慶。人多,卻有孤寂之感。

郭紹在金祥殿和大臣們決定了一些禁軍休整、撫卹、軍餉等事宜,然後到了金祥殿東側。

符金盞已經不再,郭紹一回來,她就主動退居後宮,似乎在表明無心迷戀權力的態度。

郭紹走進存卷宗的小屋,獨自坐了下來。這陣子紛亂的事兒從腦海浮過,打幽州不順利、還死了個兄弟,回來就有人造反……他意識到這個王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穩固。

他伸手在額頭上摩挲了一下,尋思接下來應該幹些什麼、見什麼人……他最想見的人,是金盞。

就在這時,左攸求見。

郭紹徑直讓左攸進到這間小屋來談話。左攸將李筠聯絡過的楊業、折德扆都談了一遍。郭紹只是時不時點頭,作出傾聽的模樣。

郭紹拿起桌子上的圍棋子子把玩了一陣,忽然開口道:“左先生……”

左攸忙抱拳道:“請陛下垂問。”

郭紹若有所思道:“李筠謀反泄露後,便毫無勝算,其部下再爲他賣命也只是白白送死。可爲何他還能驅馳部下發動對史彥超的進攻,甚至還能在城外佈陣?”

左攸愣了愣,說道:“或許……是因李筠平日的積威?”

郭紹微微搖頭,低聲道:“他們是個小山頭。”

左攸頓時恍然道:“那楊業和折德扆……”

郭紹看了他一眼,咳了一聲,手指拈起一枚黑子,在桌子上做着瑣碎的動作。他心道:小山頭難以避免,不過這或許也能算是一種團隊。

wWW▪ TтkΛ n▪ ¢o

他想的不僅是楊業和折德扆,還想到了李處耘……就算郭紹自己,不也有一個小山頭、一個團隊;李處耘算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

李處耘有兩個特點:一,對本朝有歸宿感和忠誠度;二,有能力。他雖然在溫渝河戰役中表現不佳(失去戰役主動權,手握最精銳的重兵,卻讓皇帝行轅遭受威脅),但之前長期的表現足夠證明他的才能。

暫時還沒有人藉機攻訐李處耘,去追究溫渝河之戰的具體責任。一般人可以規避,因爲李處耘的女兒是貴妃、而且李處耘倒黴對他們沒好處。郭紹想到的是史彥超,如果有人願意借題發揮,史彥超出面最有可能。

郭紹看了左攸一眼,嘆了一口氣,沉聲道:“自秦朝以來,‘中國’實力都是最強,一切問題根源都是內部問題。”

當天,郭紹傳旨宦官曹泰,先去李圓兒住的地方。

李圓兒高興之餘,看起來十分意外。郭紹今天才回東京,宮廷裡肯定早就知道了。

或許她意識到了什麼,不過還是高興地從奶孃手裡接過小皇子,教他道:“父皇,叫父皇。”

孩兒等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郭紹,他還不到一歲。李圓兒生的孩子,比二妹那個次子安靜多了,郭紹在東京時兩邊都經常來看,就沒記得這孩兒哭過。

郭紹忍不住說道:“我這個爹當得不太好,沒怎麼過問兒子。”

李圓兒柔聲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自當以大事爲重。我們婦人,本就該相夫教子。”

郭紹點頭道:“現在我打江山,將來也是他們的。”

他以爲李圓兒會謙虛地說二妹的兒子纔是嫡子,因爲李圓兒本來就算比較溫順。

不料李圓兒輕聲道:“江山是陛下的,不過陛下後繼有人了。”

郭紹聽罷愣了愣,端詳着李圓兒,李圓兒低下頭,一臉溫柔。

當晚,李圓兒盡心服侍。

郭紹晚上偶有走神,想起了白天在金祥殿寫東西時,宦官們把墨磨得特別濃,毛筆落在潔白的紙上,黑白顏色反差極大。

牀笫之間,李圓兒問他,剛回來就到這邊來,皇后不會不高興麼?

郭紹答不上來。

李圓兒又輕聲道:“我不懂陛下的治國之道,不過相信陛下,內心一定是爲了天下百姓。”

……

次日天還沒亮,宣德門內外燈火輝煌,文武大臣要打着燈籠進宮。衆人在路上紛紛側目,因爲王樸進了宮手裡還拿着個烙餅在大嚼。與他最熟悉的魏仁浦卻很淡定,彷彿習以爲常,不過魏仁浦是從來不幹這種事的。

大多數官員是去設在皇城內的官署,只有一小部分先去金祥殿。

宦官曹泰親自到殿外接待諸臣,不過諸臣要先被搜身。大夥兒早也習以爲常,就是個規矩而已,武將交了佩劍,然後站在那裡讓宦官們搜一下就放行。

李處耘把佩劍遞過去,展開雙臂坦然站在那裡。

曹泰這時走上前來,低聲道:“官家昨日剛回朝,便在貴妃娘娘那裡。”

李處耘沒吭聲。但前後的同僚卻紛紛轉頭看他,顯然曹泰的聲音雖小,卻讓好些人都聽到了。

過了一會兒,史彥超被搜完身過來,笑着臉大聲道:“恭喜李點檢,賀喜恭喜……”

“哼!”李處耘一甩袖子,濃密的黑鬍子都起得快翹起來了,大步向前走。

一衆文武也不去臺基上正面的大殿,徑直往東走,到書房後面的一間廳堂裡。廳堂裡兩邊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椅子。

過得一會兒,換上了黃色錦袍襆頭的郭紹便大步走上上面的位置。

衆臣跪伏在地,高呼:“陛下萬壽無疆。”

郭紹的聲音道:“平身,賜坐。”

“謝陛下。”大夥兒一起說道,然後分兩邊各自按上下落座。

一般情況下,日常議事多是大臣們提出具體的事宜和主張,郭紹一開始不會吭聲。但今天郭紹一坐下就說道:“幽州之戰,是朕登基以來第一次與遼軍角逐。無功而返是因攻城速度不快,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樣是騎兵,爲何遼軍比咱們靈活?”

在皇帝面前,衆人都很注意言行舉止,不料史彥超卻側頭去看李處耘,彷彿在示意他說話一樣。李處耘一聲不吭,悶悶地坐在那裡。

就在這時,左攸起身抱拳道:“臣有愚見。”

郭紹道:“左少卿但說無妨。”

左攸道:“臣與昝使君談起過遼軍騎兵,若同樣是四萬騎,大周禁軍的馬大概就只有四五萬匹;但遼軍的馬卻超過十萬匹!咱們對比兵力,只算騎兵,未算戰馬。但正是遼軍的戰馬比大周多,比大周的馬好,才讓禁軍騎兵處於劣勢。”

衆人聽罷紛紛附和,都贊成遼國在騎兵上比大周實力強得多……這也是事實,要是遼國動員起全國的騎兵,更是遠遠超過周軍的騎兵。

李處耘這時便道:“臣有負陛下重託,在用兵上也沒做好。”

郭紹道:“順州、檀州等諸地有遼人準備的糧草,但是我們沒有時間餘力去一個個攻打,加上遼國的馬匹有優勢,本就難以防範。一開始分兵防範遼軍援兵的方略,是我決定的,此事最大的責任還是在我,戰前決定的方略並不明智。”

“陛下……”李處耘動容道,“臣等食君之祿,便該爲陛下分憂。”

郭紹揮了揮手:“御駕親征,所有的決策都經過了我的同意。李將軍在戰陣上沒有犯錯,方略上的錯不能怪罪到前線大將頭上。”

衆人紛紛道:“臣等有罪……”

郭紹此時不怎麼說話了,衆將議論起來,史彥超道:“西北有良馬,咱們有兵有糧,不如先去搶些好馬回來,再找遼軍算賬!”

王樸“咦”了一聲,說道:“陛下,史將軍此言不差。河套、河西等地沃野千里,正是盛產良馬之地。”

郭紹聽罷說道:“爾等若有良策,儘可獻來。”

郭紹登基後,總體國策是以收復幽雲十六州、統一天下爲目標;至今未改,但今年初試了一下沒成功,奇襲幽州投機取巧似乎不容易成功,確實應該重新議定路子。

(本章完)

第三十章 貴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止那一次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簡單的道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五百一十六章 絲綢纏老樹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四百二十五章 驕陽中的箭第八十二章 扶搖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急第六百四十七章 失德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前面風景更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三百二十二章 跨國商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九百零七章 妒賢嫉能第七百六十章 饑荒論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八百三十五章 通路第八百六十章 東拉西扯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十五章 武訖鎮(5)第七百二十四章 王忠辦事朕放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百一十七章 滿意爲止第六百八十八章 議款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七百章 涿州之急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七百六十二章 入鄉隨俗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食魚的魚第二十九章 黃蓮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三十二章 識大體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八百一十六章 黑潮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二百九十八章 敞開閨閣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六百三十章 食不甘味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悄悄的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零三章 老奸巨猾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兒第三百一十四章 武力欺詐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四百零一章 感謝天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就像一個新娘第三百零一章 說、想與做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二百七十五章 背叛與謊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刀口舔血第一百四十六章 萬物復甦的春色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五百零七章 奸細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經營不可強迫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四百九十一章 停不住第三百五十九章 焰火中的歡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無定河之役(1)
第三十章 貴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止那一次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簡單的道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五百一十六章 絲綢纏老樹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四百二十五章 驕陽中的箭第八十二章 扶搖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急第六百四十七章 失德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前面風景更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三百二十二章 跨國商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九百零七章 妒賢嫉能第七百六十章 饑荒論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八百三十五章 通路第八百六十章 東拉西扯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十五章 武訖鎮(5)第七百二十四章 王忠辦事朕放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百一十七章 滿意爲止第六百八十八章 議款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七百章 涿州之急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七百六十二章 入鄉隨俗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食魚的魚第二十九章 黃蓮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三十二章 識大體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八百一十六章 黑潮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二百九十八章 敞開閨閣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六百三十章 食不甘味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悄悄的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零三章 老奸巨猾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兒第三百一十四章 武力欺詐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四百零一章 感謝天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就像一個新娘第三百零一章 說、想與做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二百七十五章 背叛與謊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刀口舔血第一百四十六章 萬物復甦的春色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五百零七章 奸細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經營不可強迫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四百九十一章 停不住第三百五十九章 焰火中的歡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無定河之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