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稀世珍寶

高麗遣使走海路,已在登州登陸,表奏先送至東京。

郭紹觀之,乃工整的漢字寫成。先是自稱高麗的禮樂、衣冠皆尊唐風,與中原同。聽說中原皇帝擊敗遼國甚是高興,上表恭賀。然後大段罵遼國,一句“禽獸之國”給郭紹印象最深。

這些罵詞若是傳到契丹皇室,卻不知蕭思溫等人作何感想。

前期朝廷主動派人聯絡高麗,本是嘗試讓高麗在遼國腹背夾擊。不過此時的效率實在太慢了,等周軍已經攻佔幽雲,高麗纔剛剛與大周順利結交。

因高麗使者登岸,朝中官員預備皇帝問及高麗諸事,一時間很多人議論高麗。

八卦不分古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是高麗的一系列國策方略、抑或風土人情……郭紹最先聽到的是一個八卦:高麗國主王昭的王后、是他的親妹妹。

國王和王后的父親都是高麗太祖王建,王后是公主、隨其母皇甫氏姓,乃同父異母的親兄妹。這樣也可以?

郭紹聽了很好奇,莫論在這個時代,便是現代兄妹結婚也不行。不過他很快想到了後世某國的電視劇,一下子便恍然大悟。

……宣仁三年年底,高麗使者朝見,進貢稀世寶劍一把。

宦官將寶劍搬到養德殿,因是珍奇之物,十分小心翼翼。當是時,禮部侍郎盧多遜也剛接待完高麗使臣,前來覲見。

不料郭紹對寶劍毫無興趣,他正在把玩着軍器監剛送來的一枝火繩槍,而對寶劍一眼都沒瞧。

這火銃做得非常精細,銃尾以上好的木料鑲嵌,上面還雕琢着鎏金祥雲花紋;槍管平直光滑,上面抹着黃油,內外都精心打磨光滑,裡面是用錐子鑽磨平整。

草木灰泡製過的火繩,擊發裝置的機關和簧片是用黃銅鍛制,照樣做得十分精細巧妙。

此物因是送給皇帝的東西,比較注重裝飾,簡直如同藝術品一樣。不過成批製造的火銃肯定沒這麼精緻,不然成本太高了。

郭紹看到這東西簡直是愛不釋手,什麼寶劍根本無法再引起他的興趣,就算那什麼寶劍真能削鐵如泥,它還是一把刀而已,而且只是稀有之物無法大量複製。

他注意到火銃底部用的螺紋連接……大概製作方法是用木頭刻出螺紋,再做砂型鑄造鐵芯,然後鍛制尾部。這種構造便於拆卸槍管,清洗殘渣。

桌子上還有一疊江寧府奏報的卷宗,新海船已大致完工,一共三艘。郭紹已下旨讓江寧船坊海試後,把海船調到登州(山東);侍衛司水軍派一些將士接手海船,明年高麗使臣回國,便可用這幾艘海船送他們回去。另下旨工部派人到登州新建一個港口。

盧多遜看了一眼被擱在桌案上的高麗寶劍,躬身道:“陛下,高麗國似乎盛產寶劍。”

郭紹擡起頭道:“哦?朕未曾聽過。”

盧多遜道:“他們曾進貢遼國,送的也是寶劍。”

郭紹聽罷知道盧多遜是話裡有話,想借物發揮。便把火繩槍放下,饒有興致地聽着。

盧多遜繼續道:“不過後來遼國把渤海國滅了,高麗便與遼國關係

惡化。此因高麗國圖謀渤海國久矣,並遷徙人口經營西京(平|壤);不料遼國先下手,盡吞渤海國之地。遼國強大,高麗欲得渤海國舊地愈難,故憤恨契丹。”

郭紹點頭道:“原來如此。”

當此時,遼國在幽州戰敗,丟失了幽雲大片土地,但實力仍舊很大;有高麗在其腹背牽制,也有好處。

盧多遜道:“此番高麗國派使者來,請我朝出兵收復營州,共同合擊契丹。以臣之見,高麗見遼軍戰敗,再度窺欲渤海舊地,仍有野心矣。”

郭紹聽到野心,又把玩着手裡的火器,瞧了一眼桌案上擺着的海船資料卷宗,不僅露出了笑意:“各國國主意求自強,有進取之心無可厚非。

不過朝廷最近無意興兵與遼國再戰,盧侍郎可回覆高麗國使臣,此事容後再議。”

盧多遜抱拳道:“臣遵旨。”

郭紹轉身瞧了一番牆壁上掛的一副簡略大圖。最近因高麗使臣到京,他對高麗國的處境也有一些個人的理解。

這塊地方在古代早期比較有空間,越到後面處境會越不妙。

隋唐之交時,高句麗是比較強盛的國家,肯定因爲對隋唐邊境已經有威脅,隋朝唐朝纔會不惜動員大軍幾度討伐。

但是唐朝以後,契丹崛起東北,一直威脅中原北方的草原力量也在冬移。不僅威脅中原,也在壓縮高麗的空間。他們從此時起,面對的不僅是中原王朝,遊牧民|族也將成威脅他們生存的重要因素。

(等以後,牧獵民族的威脅繼續在東邊,高麗還會多一個日|本國海上威脅,可謂被各種勢力夾在了中間,能一直扛下去,也是挺頑強的人羣。)

郭紹道:“以往我朝很想收復幽雲,便欲利用高麗國牽制;而今高麗國想佔渤海國舊地,又欲我朝出兵遼東。各國都在爲自家謀劃。”

養德殿內郭紹君臣二人,只有一個官宦和幾個宮女。郭紹便正大光明地問道:“高麗國似乎是滅亡新羅、百濟後立國,其國內可有內敵?”

盧多遜道:“王氏立國後,對內施行推恩懷柔之策,臣聞其國安定。”

郭紹點頭若有所思。

……收復幽雲之地,影響十分大。不過這時的消息傳遞速度有限,剛戰勝時感受不到什麼變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周、遼兩國的影響才漸漸凸顯出來。

直至宣仁四年初,撫桑國平安京的天皇使節送來了國書,並進貢朝賀。東京禮部和客省爲了營造“萬邦來朝”的政績,上書給予了豐厚的回贈。朝貢制度實在是中原王朝在財貨方面吃虧,但若不這樣,別國便沒有主動朝貢的動力。

郭紹下旨與撫桑國使節談兩國結交通商(以前中原戰亂,民間海貿通商卻從未斷絕),並密令樞密院兵曹司派細作混入商隊中前往撫桑國瞭解遠方情狀。

邦交雖是大事,但郭紹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只是順手處置。他一直在構思兵權變革。

而火繩槍也成批製造出來了,郭紹不僅看奏報,也親自上校場觀摩。

正式試驗火器的是虎賁軍“神火都”一百餘人,這小股人馬在虎賁軍裡一直

沒能擴建,因爲實在毫無戰績,不過建制也保留下來沒有撤銷……以前皇帝親自下旨建立的一都人馬,沒人隨便撤了。

神火都的人用青銅銃用了兩年,此時已是十分嫺熟。火繩槍和青銅銃完全是兩碼事,但機關和用法步驟相同,現在的火器本來就是在青銅銃的基礎上主要改進了槍管而已。

將士們從腰帶上取下小竹筒,拿牙齒咬開塞子,然後把裡面秤好的火藥倒進槍|口,再用通條把比較軟的鉛丸強捅|進去,接着拿小葫蘆裡的火藥抖一些在擊發池裡,便可準備發火。

校場上“噼裡啪啦”響成一片,硝煙瀰漫,遠處的靶子上盡是孔。火器確實能用!畢竟火藥在封閉空間裡燃燒增壓,就會把鉛彈打出去,一切都是客觀規律,不會有什麼例外。

新制火器有效射程五十步,三十步內,可穿大部分鎖甲鱗甲。至於精度……反正方位不會飄錯,比孔大的青銅銃準多了。

神火都因爲需要三排輪流射擊,建制也與普通軍隊一都四隊、一隊二十幾人不同,神火都只有三隊。軍隊建制是根據戰術而制定,兵器戰術一變,建制才變;或許兵制也會逐漸改變。

這玩意的射程比步弓、弩都要近許多,比如郭紹這等級別的神臂手用步弓能射一百步還能有精度!而且操作繁雜,射速很慢……但相比步弓的戰鬥力,近距離穿甲能力比弓|弩強。

至於射程,則超過了騎射。

幾個月的改進試驗,軍器監令昝居潤的奏疏說法是:遠近介乎步、騎弓箭之間。近處穿甲最強,是爲長;臨陣發|射緩慢繁複,準頭不定,既無騎射之靈活,是爲短。

不過郭紹的看法不同。這玩意最大的好處,是讓一羣農夫懂得了隊列和軍紀後,就能立刻擁有不弱的戰鬥力。

他們不一定能打贏百戰精兵,但大周擁有禁軍十幾萬精銳步騎的代價,是花了幾十年、讓整個天下打得稀爛。

郭紹看了神火都的表演,心情十分愜意,回到北苑時,在一個湖邊輕快地撿起了一塊石子,往湖面上扔石子玩耍。那石子在水面輕快地躍動,跳起了幾圈漣漪。

隨行的大臣都十分高興,不過也許會覺得郭紹此時舉止有點輕浮了。

就在這時,郭紹指着水面道:“咱們的火炮一砸一個坑,其實完全可以嘗試別的法子。”

昝居潤道:“石炮炮彈太重,若角度太小,在面前就掉到地上了。”

郭紹道:“那便想法子。咱們做那‘開花彈’路數方向不對,怕是沒什麼用(除非做出榴彈炮)。”

幾個人不能答。

郭紹沒有理會,久久看着湖面上的漣漪,如同他此時的心情,輕快而不平靜。

(本章完)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九百零七章 妒賢嫉能第五十三章 惜字如金第二百九十五章 迷茫與紛亂第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掩飾的圖謀第八百九十五章 無聲的掙扎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七百八十八章 雷霆之勢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八百六十五章 廢棄的長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三百三十二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一百零七章 壽州(3)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四百八十三章 宋州(1)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六章 祈福吉符第八百二十二章 凋零之櫻第一百七十五章 茶水太髒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五百五十五章 虛情假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八百章 商人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萬福宮的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旭日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口(5)第五百一十九章 朦朧燈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七百八十二章 風起北方第七百八十章 初春的寒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八百五十九章 痛快點第四百三十六章 采石之役(5)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一十四章 武力欺詐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七百二十三章 烈日當空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母的信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頭六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來就矯情第五百二十二章 寢食難安第八百四十章 夏日暴雨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三百三十一章 尷尬境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二百七十九章 惡魔第九百零六章 跑不了廟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鐵匠第三百八十六章 來時艱難去時易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八百五十九章 痛快點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散夥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三百四十章 施主第七十五章 威武城(1)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八百一十九章 跑路的楊袞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一百八十章 較勁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五百六十八章 再聚晉陽(8)第十一章 武訖鎮(1)第八百七十二章 魚我所欲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三百四十六章 爭寵與爭霸第四百二十章 自投羅網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九百零七章 妒賢嫉能第五十三章 惜字如金第二百九十五章 迷茫與紛亂第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掩飾的圖謀第八百九十五章 無聲的掙扎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七百八十八章 雷霆之勢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八百六十五章 廢棄的長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三百三十二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一百零七章 壽州(3)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四百八十三章 宋州(1)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六章 祈福吉符第八百二十二章 凋零之櫻第一百七十五章 茶水太髒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五百五十五章 虛情假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八百章 商人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萬福宮的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旭日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口(5)第五百一十九章 朦朧燈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七百八十二章 風起北方第七百八十章 初春的寒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八百五十九章 痛快點第四百三十六章 采石之役(5)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一十四章 武力欺詐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七百二十三章 烈日當空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母的信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頭六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來就矯情第五百二十二章 寢食難安第八百四十章 夏日暴雨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三百三十一章 尷尬境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二百七十九章 惡魔第九百零六章 跑不了廟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鐵匠第三百八十六章 來時艱難去時易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八百五十九章 痛快點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散夥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三百四十章 施主第七十五章 威武城(1)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八百一十九章 跑路的楊袞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一百八十章 較勁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五百六十八章 再聚晉陽(8)第十一章 武訖鎮(1)第八百七十二章 魚我所欲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三百四十六章 爭寵與爭霸第四百二十章 自投羅網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