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

楊袞不敢答應勸誡蕭思溫之請,他最近有大事求蕭思溫,哪敢忤逆?

從耶律斜軫府裡出來,楊袞回到一座簡陋的帳篷,妻子蕭氏和兒子彎腰從帳篷裡鑽出來,神色有些焦急,用契丹語道,“夫君你總算回來了。”

楊袞也彎着腰鑽進了帳篷,兒子捧着奶酪茶過來,妻子蕭氏急不可耐道:“耶律敵烈來過了,他沒見着夫君,就對我說了一些話。敵烈說好幾個首領都同意讓夫君官復原職,恢復封地……”

“我知道,我知道。”楊袞見妻子的神情,心裡也急起來,“你說說我不知道的事。”

妻子道:“大家寫了奏章,讓大汗同意,但是被大汗送回來了!敵烈說,拒絕大家請求的人是蕭思溫,他也幫不上忙啦……”

“啥?!”楊袞頓時怔在那裡。

妻子以爲他沒聽明白,又重複道:“夫君不能官復原職,是因爲蕭公不同意!”

楊袞忽然一掌拍在額頭道:“我想錯了!大錯特錯!”

這時,二十年以來的往事一件件涌上楊袞的心頭,他現在纔不得不重新梳理一遍。

楊袞是出生在燕雲之地的契丹人,唐朝以來許多契丹人仰慕中原高門門閥,遂有漢姓(如現代各國常有英文名字),特別是居住在河北的契丹人這種風氣更隆,楊袞就是其中之一。他起初是追隨大遼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遼太宗)南征北戰,頗被賞識,遂有契丹名耶律敵祿;還得以娶了蕭氏的女人,蕭氏乃皇后之門,各朝的宰相皇后都出自蕭門。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大遼數十年來的內亂,根源就是遼太宗和遼義宗兩脈的鬥爭,這倆都是開國太|祖的兒子。楊袞追隨的遼太宗、以及被刺|死的“暴|君”耶律璟就是遼太宗一脈;而現在的大汗耶律賢是義宗一脈,蕭思溫等一干人等也與義宗一脈淵源更深。

楊袞是太宗麾下大將,等“暴|君”耶律璟繼位之後,楊袞也是耶律璟的心腹之一,一度是炙手可熱的御前紅人。

但是皇室權|力鬥爭無常,幾年前耶律璟被刺|死,耶律璟背了個大大的黑鍋,丟失幽州、國勢衰微全是他的責任……楊袞這下完蛋了,不過識時務者爲俊傑,他早早就投向了蕭思溫,得以保全。

耶律賢登基,蕭思溫與耶律斜軫等組建權|力中樞,清洗了一批“暴|君”派系的人以儆效尤;但顯然不能把全部異己都消滅,因爲太宗一脈執政多年,黨羽遍佈大遼各地,趕盡殺絕絕無可能,下手太狠也會傷筋動骨。

所以蕭思溫需要拉攏大多數太宗一脈的人,楊袞就是其中之一。

楊袞初時還小心翼翼,等平夏之戰他大敗時,蕭思溫力排衆議救了他的命。楊袞徹底相信了蕭思溫的誠意……

但如今看來,顯然不是如楊袞所想的那樣。

楊袞坐在破舊的木桌前,面前陶瓷碗裡的奶茶已經快涼了,他出神地盯着奶茶,猶自不斷地搖頭

蕭思溫從來沒信任過他!救楊袞一命是給其他人看的,做做樣子表明姿態而已;或許,多少也有點欣賞他的才能的原因罷?但是……蕭思溫不願意楊袞這等人,重新入朝掌握實權!

這時他的眼睛光線一亮,妻子又從帳篷外面進來了,她收拾桌子上的陶瓷碗,問道:“蕭公要和咱們家過不去嗎?”

楊袞回過神來,搖頭道:“蕭公接手的也是一個爛攤子,他也不容易,我能懂他的用心。不管怎樣,蕭公也救過我的性命。”

話雖如此,楊袞的臉上還是充滿了失落和無奈,他嘆了一口氣,“好死不如賴活着!”

數日後,範忠義回京。

幾個人先在蕭思溫府上議事,楊袞也被邀請。官復原職無望,楊袞想起耶律斜軫的話,不如賣個人情給耶律斜軫,在場果然便勸說了蕭思溫。

當然用處不大,楊袞沒有實權,進言可以,卻無法決定任何事。

……次日,大遼上京城內的山崗上,一衆朝廷重臣在大汗面前商議大事。

這座大殿顯得十分陳舊,幾任皇帝在此臨朝,那些角落裡洗不乾淨的污垢,恐怕就有凝固的血漬!

皇帝耶律賢已經十八歲了,可是身材依舊瘦弱,他的身體似乎一直都不太好。不過耶律賢坐在虎皮大椅子上,姿態已比初登基那會兒自然隨意了許多,他右手拿着權杖,左手肘放在椅子扶手上,用手掌支撐着腦袋,眼睛看着下面的大臣,目光溫和寬容,一副虛心納諫的樣子。

站得離皇位最近的蕭思溫道:“讓北院府事範忠義先稟奏許國之事。”

範忠義站出來,神情激動,卻又刻意壓抑,畢竟是面對着大遼最高統|治者奏事!他放棄了抱拳作揖,以手按胸,恭敬地向椅子上的人鞠躬。

“範府事說罷。”耶律賢的聲音道。

大汗居然對他說話了!範忠義的聲音有點發顫:“是,大汗。”

範忠義稍稍直起腰,用口音不正的契丹話道:“許國僞|帝郭紹身中奇毒,無藥可醫,前後長達數月不視朝,其間一次上朝便當朝昏厥,性命危在旦夕。

郭紹有兩個皇子,皆幾歲孩童;皇后符氏監國。皇后乃河北大族符彥卿之女,符家雖有勢,卻止於河北,不能掣肘東京。許國主弱臣強之勢已成。

觀唐末之後,中原改朝換代五次,皆擁兵大將趁皇室衰微篡位,許國僞|帝郭紹亦然。故郭紹懼之,以清除擁兵大將防患。

開國公李處耘被毒死,護國公羅延環被|逼自|殺,壽州守備郭|進被部下殺掉邀功。宰相範質以下近萬人受牽連,死者不計其數!”

範忠義說罷大勢,緩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清除血洗遠未結束,河東楊業、武州高彥儔、平州劉仁瞻,皆南|人諸國降將,手握重兵,必在清除之列。

楊業、折德扆乃姻親,此二人是繼李處耘、羅延環之後首要對付者。

折德扆家眷在東京,舊部多被解散分散,手下平夏軍皆‘衛軍’,諸將士的家在國內,故難以起事,威脅較小。故郭紹欲先栽贓威|逼折德扆,然後牽連楊業除掉!

七月下旬,郭紹同時召楊業、折德扆進京。楊業路近,先到東京;折德扆暫時未到,但因起事實力不足,許國朝廷不懼之。

當是時,折德扆瞧出端倪,密告楊業,東京陰謀了一個大圈套!許州長史周端將獲重罪,接着:把已經承認勾結周端的護國公羅延環置之死地;牽連栽|贓折德扆,禍及折德扆的姻親楊業。

楊業將信將疑,便發現周端忽然被定謀逆之罪。楊業當機立斷,突然拋棄隨從儀仗,甩掉了監視他的細作,從車馬行租馬逃走。

因許國朝廷不敢無名無故逮|捕楊業,又因河東前營軍府的許國文武尚未準備妥當,未料楊業那麼早能發現陰謀。事發突然,讓許國朝廷措手不及,楊業得以逃回河東。”

範忠義頓了頓又道,“陰謀到這一步,發生了意外。楊業回到河東後,馬上以遼軍襲擾河東爲由,召集前營軍府官員監軍議事;然後封鎖前營軍府。

河東軍絕大多數將士乃東漢(北漢)降兵降將,楊業乃東漢老將,名氣威望極高,有辦法毀掉許國朝廷的兵權制衡,煽|動號令河東諸部。

事態到這一步很嚴重了。許國朝廷當然不願意楊業起兵謀反,否則內耗傷國力,更費時日。而僞|帝郭紹身體有恙,危在旦夕,時間拖延下去便無法繼續對付別的威脅;同時平叛大將得到兵權外出,又可能造成東京皇|權更替之際的隱患。

許國朝廷立刻派出禮部侍郎、內閣輔政盧多遜,快馬前往河東代州與楊業談判議和。

楊業此時的態度應該非常猶豫。一方面逃跑和封鎖前營軍府已經犯|法,與朝廷撕破了臉面,若是妥協,很可能被秋後清算。心中十分擔憂害怕!

另一方面,他若是起兵,勝算又不大。河東軍雖略遜許國禁軍,卻也是以前諸國之中最有戰力的人馬;可是東漢國既滅,河東軍將士內戰的士氣必定不行……平叛之戰一旦爆發,楊業擔心內部將士會被收買、勸降、無心作戰。當年李筠、最近的郭進謀反,無不被邀功的部下所殺。楊業不得不防。”

範忠義呼出一口氣:“現在咱們最擔心的,是楊業與朝廷達成妥協,楊業會選擇犧牲自己性命,保全家眷。之前李處耘、羅延環的大將身死,郭紹也如此爲之,以留餘地。”

就在這時,一個契丹貴族大聲道:“範府事不過去了河東一趟,就知道得如此清楚?聽起來好像你親眼看到那些事兒似的,可有憑據?”

範忠義轉身道:“在下沒有親眼所見,整個事兒都是合乎情理的推測。但咱們也有不少實據!只有這樣推測,那麼多事才能說得通;閣下若不同意此論,倒是重新推測一番,以便解釋許國發生的大事。”

(本章完)

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長的一夢第六百九十二章 仿若經脈第六百九十六章 津六堡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勢如同兒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作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優雅的暴力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六百六十七章 追獵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八十章 廂都指揮使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四百零四章 心已欲碎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八百二十八章 更心平氣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貓鼠之戲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四百二十四章 距離未遠第四百九十四章 李尚宮的驚喜第六百三十八章 對弈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五十一章 夢裡花落知多少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三百八十七章 滿載而歸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八百二十一章 悲慼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七八七十九章 無力感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寧(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無不感懷第七百四十九章 時昏時不昏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七百零三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六百二十章 天助主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七百二十七章 版圖第一百七十四章 有一回便有二回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本帶利第五百五十三章 伏擊(5)第七百四十二章 春暖花開第一百八十一章 秘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六十三章 餘香第三百零七章 晉州之役(2)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四百六十五章 孩兒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白綢與紅燭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帽子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四章 忠孝兩全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六百八十一章 國號第八百四十四章 命運之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一百零一章 只有一句話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背後說壞話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意志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修降表第六百一十章 塵霧籠罩第六百四十五章 有始有終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
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長的一夢第六百九十二章 仿若經脈第六百九十六章 津六堡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勢如同兒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作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優雅的暴力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六百六十七章 追獵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八十章 廂都指揮使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四百零四章 心已欲碎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八百二十八章 更心平氣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貓鼠之戲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四百二十四章 距離未遠第四百九十四章 李尚宮的驚喜第六百三十八章 對弈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五十一章 夢裡花落知多少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三百八十七章 滿載而歸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八百二十一章 悲慼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七八七十九章 無力感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寧(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無不感懷第七百四十九章 時昏時不昏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七百零三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六百二十章 天助主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七百二十七章 版圖第一百七十四章 有一回便有二回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本帶利第五百五十三章 伏擊(5)第七百四十二章 春暖花開第一百八十一章 秘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六十三章 餘香第三百零七章 晉州之役(2)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四百六十五章 孩兒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白綢與紅燭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帽子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四章 忠孝兩全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六百八十一章 國號第八百四十四章 命運之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一百零一章 只有一句話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背後說壞話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意志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修降表第六百一十章 塵霧籠罩第六百四十五章 有始有終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