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

朱由檢知道自己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可是在他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之前,他只是知道這個攤子很爛,但是爛到什麼程度了,他並不知道。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朱由檢在紫禁城裡非常的缺乏安全感。他的祖父、父親和哥哥都曾經是大明王朝這個天朝上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可是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死的離奇古怪,這讓剛剛從信王府搬進紫禁城的他無時不刻的感到緊張和危機。

對於朱由檢來說,他認爲自己最大的威脅不是別人,就是這個正在他面前恭恭敬敬的等着他發號施令的老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要是知道朱由檢皇帝把自己當成他的一個生命安全的威脅的話,那他肯定會覺得非常的冤枉的。

魏忠賢也知道爲什麼朱由檢對自己防備堤防的厲害。在天啓皇帝還活着的時候,掌握着大明王朝的特務勢力的魏忠賢確實一直有派人監視和控制朱由檢的行爲。可這不是他個人的想法和態度。

作爲前一任皇帝的心腹,不管是皇帝的直接授意也好,還是皇帝的暗中暗示也好,就是出於一個心腹之臣的天然使命來說,對於可能威脅皇帝地位的一切因素,他都是必須全面的進行防備的。

對於魏忠賢來說,朱由檢甚至都不是他防備和監視的主要對象。他的主要防備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在明末各種宮廷謎案中身影重重的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如果不是現在朱由檢已經不信任他了,他早就命令人手在宮中調查天啓皇帝的離奇死因了。

魏忠賢甚至一直懷疑,天啓皇帝無緣無故的落水,絕對和鄭貴妃這個把持宮闈大權幾十年的女人有着直接的關係。

魏忠賢雖然身體部件殘缺了,但他並不是一個精神變態的傢伙,他也是有着正常的感情的人。對於天啓皇帝,魏忠賢是真心的忠誠和愛護的。魏忠賢沒讀過書,是個地痞無賴的出身不假,可是這種出身決定了魏忠賢內心深處一直有着濃厚的報恩情節。

他對於天啓皇帝的效忠一方面確實是因爲這種效忠帶來了巨大的權勢。可是另一方面,魏忠賢揹着罵名兢兢業業的當着大明王朝的這個家,確確實實有着一定的報答天啓皇帝的知遇之恩的因素。

1627年九月的魏忠賢還不知道自己最後會落得個分屍示衆的悲慘下場。他心裡一直認爲自己並不是天順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劉瑾那樣的人。他覺得自己是嘉靖朝的黃錦、萬曆朝的馮保這樣的人。黃錦和馮保都在當時掌握着巨大的權威和勢力,可是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是皇帝的授意。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在認識到新皇並沒有準備遵從先皇的遺囑重用自己的意思,並且還非常厭惡自己之後,已經做出了所有努力的魏忠賢心灰意冷。他已經不再在乎朝政的事情了。魏忠賢默默的等着新皇的人手接管自己手中的內外權力,爲自己被髮配到南京看守皇陵和種地做了充足的思想準備。

“魏忠賢,你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

朱由檢和朱由校不同,他並不是作爲太子而存在的。藩王的教育和太子的教育截然不同,雖然小時候,朱由檢和作爲太子的朱由校接受過一樣的講學待遇,受過相同的儒學教育。可是他並沒有相應的官員作爲以後政治上的幫手被事先準備好。而且關於怎麼做皇帝,怎麼處理政務的帝王教育,朱由檢也沒有接受過。

所以,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深感不安的朱由檢缺乏幫手。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他感到措手不及。在這種情況下,遵從自己哥哥的遺囑“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依靠魏忠賢的政治智慧,居然成了朱由檢唯一的選擇。

魏忠賢聽到朱由檢的話一下子愣住了。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他幾乎從來沒有向魏忠賢諮詢過任何問題。兩人之間的交流僅僅就是自己向他彙報一些奏摺大事,然後新皇就會不冷不熱的把自己打發走,一句多餘的話也不會和自己說。今天,新皇居然用一種難得一見的態度詢問自己的看法,這讓心灰意冷的魏忠賢非常的意外。

不過魏忠賢並不認爲這是新皇即將重新重用自己的信號。他知道新皇之所以會詢問自己這個問題,完全是因爲新皇還沒有可靠的幫手。這個重視儒學,簡直就像個年輕儒生一般的新皇相信的只有文官大臣。所以他神態冷淡的對朱由檢說道:

“皇爺,這亂民流寇的事情,也不是如今纔有的事情。陝西也好,山西也好,河南也好,這些地方都是從神廟老爺(萬曆皇帝)晚年的時候開始就連年災荒的。這老百姓可不知道聖人的道理,他們吃飽了肚子就會老老實實,吃不飽肚子沒的吃了,就要造反鬧事。”

聽到魏忠賢臧否聖賢的道理,朱由檢的眉頭不由得一皺。可是他沒說什麼,反而示意魏忠賢繼續說下去。

魏忠賢敏感的發現了新皇的不悅,可是他心裡嗤笑了一聲繼續說道:

“朝廷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這地方上的災荒,應對起來無非在於免稅和救濟這兩塊而已。不過這地方上凡是到了要造反鬧事的百姓,差不多都是沒有田地的窮漢,免稅的好處只會落到地方官紳的頭上。”

“倒是救濟這一塊對於老百姓還有些好處。可是這發放救濟要依靠地方上的官員們。但是,地方上的官員大多是貪財的。這救濟到了地方,能剩下一二層發到百姓的手裡就是好的了。故而朝廷在下撥糧款的時候,總要多準備一些,把地方官員的好處也籌算進來,總要讓百姓多多得些好處纔好。”

朱由檢聽不得魏忠賢這個宦官說文官的壞處。聽到這裡他肚子裡已經充滿了火氣了。可是陝西、山西、河南都上報了嚴重的流寇作亂的情況,朱由檢現在必須依靠魏忠賢來解決這些問題。

“那依你看來,現如今這陝西的狀況怎麼解決纔好?”

魏忠賢能夠明顯感到朱由檢的不滿,他有些膩歪的回答他道:“大行皇帝在世時覺得文官全都是賊人,認爲他們不可靠。所以聽到這種地方上的事情,總要派出錦衣衛調查或者查看鎮守太監的奏報。”

“奴婢以爲,地方督撫最喜歡的就是推諉責任。所以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陝西地方都不敢隱瞞不得不上報的狀況了,那麼地方上的情形只會更糟。所以奴婢覺得皇爺不妨先了解了解實情再做決斷。”?時空之門1619

———————————————————————————————

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7章 妖僧(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09章 終結者6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8章 妖僧(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章 穿越(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75章 大豐收(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9章 婚事(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
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7章 妖僧(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09章 終結者6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8章 妖僧(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章 穿越(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75章 大豐收(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9章 婚事(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