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

王書輝是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長大的人。他家旁邊就是一家國營兵工廠。

對於他來說,說起工業來,他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就是兵工廠。說起兵工廠來,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大炮。說起大炮來,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炮彈。因爲他家旁邊的這個兵工廠,就是專門生產炮彈的。

作爲一個準孤兒,王書輝說起來是吃政府救濟長大的。但是,在他家那裡,這個政府救濟,指的實際上就是那個國營兵工廠的救濟。他那個拋棄他的父親和那個早逝的母親,都是這個兵工廠的工人。他實際上就是兵工廠的子弟。

當然了,好在他是在國營企業全面崩潰之前,在企業辦社會模式被國家徹底禁止之前,從幼兒園開始,靠着國營企業職工子弟的身份和兵工廠的救濟,一路免費讀完小學、初中、高中,最後考上大學,讀完了碩士研究生的。而且,他讀大學的助學貸款,也是靠着兵工廠開具的貧困證明獲得的。當他考上研究生的時候,因爲是公費的,所以他也沒花多少錢。

作爲一個國營兵工廠的子弟,作爲一個喝着國營兵工廠的奶長大的年輕人,王書輝對於兵工廠,特別是炮彈生產方面特別的瞭解。什麼叫梯恩梯,什麼叫黑索金,這些詞彙,他都是很小的時候,根據家屬區裡隨處可見的彈藥箱子上學到的。

就說他從小學到中學這十多年吧,他作爲學生進廠參觀就不下五次了。哪個叫152彈,什麼是155彈;壓帶工是幹什麼的;什麼叫彈體,哪個是彈頭;彈道是什麼意思;水壓機幹什麼用等等相關知識,或者是根據老工人們的介紹,或者是通過查閱資料,他全都知道。

作爲一個年輕的男孩子,你讓他對這些軍工知識不感興趣,不天天找兵工廠圖書館裡那些《兵工科技》之類的雜誌看,那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因爲他的成長過程,就是伴隨着兵工廠靶場炮彈實驗的呼嘯聲和爆炸聲的。

雖然比不上那些有錢有閒的爬牆黨們,但是,王書輝有着自己的自豪。雖然是些落後的陸戰武器,但是,那些爬牆黨們,見過實實在在的炮彈射擊麼;見過在連續發射的自行火炮麼;坐過在街道上隆隆開過的坦克麼;遇到過一次操作失誤,炸藥爆炸,死掉上千人麼。呵呵,當然了,最後一個王書輝也沒實際見到過。(真的麼?)

這些雖然很落後,雖然在網絡時代完全不算什麼時髦的東西,王書輝卻全都見過,全都親身體驗過。所以,王書輝雖然是個搞社會科學的大學老師,是個有水分的工業黨人。但是,他這個有水分的工業黨人,卻是有着兵工工業的底子的。

就是因爲這個對兵器工業有着實踐和理論方面全面認識的底子,王書輝在通過時空門,和專業的兵工方面的專家交流起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嚴重的障礙。學習起使用近代機械製造夏塞波步槍的技術,完全是得心應手。更主要的是,在對復興軍的武器裝備問題上,王書輝有着超過歷史經驗的認知。

他可不是普法戰爭中愚昧的法國人,他對於大炮的熱情可比對步槍熱烈多了。

之所以目前復興軍還沒有列裝大炮,那是因爲王書輝還沒有選定一款他滿意的火炮進行生產。他在火炮生產上遇到的問題是,他看得上的火炮,復興會的兵工廠生產不出來。復興會兵工廠已經完全能夠生產的拿破崙式的前裝線膛鋼炮,王書輝根本就看不上。

在王書輝看來,前裝的大炮,那玩意也配叫大炮?!

從理想狀態上講,王書輝是希望能夠直接生產現代火炮的。都不用太先進,只要把在他眼中已經屬於落後玩意兒的60式122毫米加農炮生產出來就行了。

說實話,王書輝甚至都有點看不上122加農炮。在他家的那所兵工廠裡,這種老式型號炮彈的生產線都是半封存的狀態了。現在誰還用她啊。都是用數控車牀加工出來155了。現在連炮彈都是制導時代了。像那些老式型號的炮彈,工廠都是拿出那些庫存過多的彈體,往上面雕花刻字,作爲工藝品賣的。

但是,雖然在王書輝看來,122加農炮是一種二戰水準的,嚴重落後的東西。但是,無論是生產122加農炮,還是生產122加農炮炮彈,目前復興會的兵工廠都承擔不了這樣的任務。光是一個炮用鋼的問題,再加上一個炮彈用鋼的問題。復興會就全都解決不了。

就單說這個炮彈用鋼的問題吧。作爲一個貧銅國,咱們國家很早以前就已經用鋼材生產彈體了。特鋼廠把專門用來生產炮彈的鋼坯拉到兵工廠之後,兵工直接就使用各種機械設備,對這些鋼材進行加工。經過重重工序之後,這些鋼材被製成彈體。再拉到有害車間,開始裝藥,最後,在總裝車間把彈體、彈頭、制導部等炮彈部件裝成炮彈。(涉及軍事秘密不便詳細)

我們不說那些必須使用大型衝壓設備,專用數控設備,機械手臂等技術含量很高的加工機械的工序,就是最簡單的車、衝、鏜、鉗等這些基本工序。不當上幾年徒弟,實實在在的跟老師傅學過一段時間的現代工人,都不一定能幹好這些活。

爲什麼國企八級工,退休工資六七千塊錢。這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說對工人技術的要求,不說對設備的要求,就單說那個炮彈專用鋼的問題。炮彈用合金鋼,出於炮彈是純消耗品的原因,在現代的市場價倒是不怎麼貴。但問題是,王書輝主持建立的那個漢陽鐵廠水平的小鋼鐵廠,有那個加工製造合金結構鋼的能力麼?!

別說是這種技術要求非常專業的特種鋼了。就是普通的鋼材,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經過王書輝和復興會工委會拼死拼活的對工人的教育培訓,目前鋼鐵廠的成品率也剛超過百分之五十,達到百分之五十四。也就是說,復興會鋼鐵廠煉出兩爐鋼水中,只有一爐能變成鋼。

這也就是因爲煉廢的鋼還能作爲後面鍊鋼的材料用。不然的話,王書輝恐怕是要槍斃人了。

還有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即使鋼鐵廠能夠煉出炮鋼和炮彈鋼,裝藥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二戰時期,梯恩梯和黑索金炸藥,早就已經在各工業國普及很長時間了。不管是什麼炮彈,使用的裝藥,主要就是這兩種。

目前,復興會的火藥廠倒是技術最爲成熟,生產效率最高,成品率最高的單位。很多剛剛被複興會吸納來的,給復興會下屬單位職工解決婚姻問題的女性,經過簡單培訓,大部分都在火藥廠工作。因爲女性的心比較細,幹活的時候又比較小心。在生產流程被細分的情況下,只針對一個工序的工作反覆操作,這些女工乾的得心應手。

但問題是,即使王書輝把整個復興會受教育的人裡,考試成績最好,對數學知識和化學知識(最高也就是初中水平)學習水平最高的人,都集中在了工藝研究局,這個專門學習和研究鋼鐵、化工、機械方面的知識的部門。但是,目前工藝研究局的最高成果,也不過是正在按照書本知識,實驗性的試製硝酸(爲搞硝酸甘油做準備)。

復興會現在能夠機械化(手動機械)、批量化、工業化生產的火藥產品,仍然是顆粒火藥。雖然火藥生產效率比較高,但是,因爲子彈廠生產紙殼彈的效率提高的還不夠快,所以,供應復興軍每天都要進行的實彈訓練還都比較勉強呢。

所以說,按照目前復興會的化工水平,就是生產出先進的火炮和炮彈來,也沒有填裝炮彈用的炸藥。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不得不把自己很多對這個時代來說,過於高大上的選擇拿掉。

到了最後,因爲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復興會就連在清末民初時期最爲流行的75毫米山炮都沒辦法配備(畢竟是一戰時期的主戰武器)。王書輝最後只能根據儘可能先進的原則。決定生產清末左宗棠最爲推崇的那種後堂開花炮,即克虜伯六磅炮(查不到具體資料,但是我覺得很像普法戰爭中,普魯士使用的那種56毫米克虜伯火炮)。

鋼製炮身,鑄鐵炮彈。既然在1905年的時候,江南製造局就能生產克虜伯75毫米後裝退管式山炮和炮彈了。沒有道理比清末工業水平更先進的復興會,造不出1870年普法戰爭時期的克虜伯56毫米野炮吧。

王書輝的效率還是很高的,他很快就通過時空門查找資料,諮詢專家。在取得了全部圖紙和相關的數據之後,他給現代社會的一些比較特殊的小加工廠(嘿嘿)下訂單,造了五門克虜伯56毫米野炮,又通過時空門拉到復興會。

兵工廠所有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就立刻圍着這五門樣品火炮,開始根據圖紙和數據研究了起來。

根據王書輝的經驗,在有數據,有圖紙,有樣品的情況下,仿製夏塞波步槍,工委會用了半年時間。同樣是在有數據,有圖紙,有樣品的情況下,因爲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工藝研究局,而且相關的技術人員已經學習和實踐了一年多的時間,這一次仿製火炮的時間可能會更加短一些。

王書輝認爲,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對於技術的要求水平還不是很高。前蒸汽機時代,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個純粹的工匠時代。就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全鋪開之後,在能夠開始使用蒸汽機制造蒸汽機之前,手工工匠就能夠憑藉自己的手藝製造蒸汽機了。就王書輝知道的,中國在建國時期,很多工廠都普遍缺乏加工機械,不少工藝程序,還是依靠純手工。

至少王書輝就知道,建國初期的時候,哈爾濱地區的造船廠就曾完全依靠手工打製的辦法,製造出明輪船,也就是小火輪使用的船用蒸汽機的。

王書輝對於中國工匠的信心就來自於他的那些老工人鄰居們,給他講述的關於建國初期中國工業化創業階段的那些傳奇。

比如說,手工打製的汽車車體;比如說,手工加工的飛機機身;比如說,手工製造出來的蒸汽機;比如說,手工磨製出來的炮彈彈體。像那些某個八級工拿眼睛一看工件,就能報出精確到毫米數據的故事,還有那些某個九級工和大家打賭,連續製造十個工件,每個工件測量後都完全一致的故事,王書輝全都耳熟能詳。

雖然對於他來說,聽他們的這些傳奇故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心酸多於自豪。但是,他也是從這些故事上,建立了對中國人工業素質的堅定信心。

以王書輝家的這家兵工廠爲例。建國初期的時候,全場三萬多個職工,能夠識字不到百人,其中還有很多都是那種只會寫幾十個字的。能有個高小學歷的人,在那個時候的廠子裡,就屬於文化人了。當時兵工廠建立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夜校和開展各種掃盲班。

1953年蘇聯老大哥到來的時候,發現工廠絕大多數工人都能看懂圖紙,還感到相當的驚訝。而且那時候,工廠也已經自己培養出幾百個繪圖員了。

從1950年到1953年,僅僅是三年時間,一個總人數三萬多人的工廠,靠着不到一百個“文化人”就做到了一半的工人基本的脫盲。看着不像真事兒吧。但是這事兒就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見聞,王書輝纔對在古代搞工業化有着很大的信心。他認爲,他也能夠小規模和低水平的複製這樣的傳奇。

不過,他也知道,想要加快工業化的發展,教育這一塊必須跟上。而且他搞的教育,還必須是那種,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脫產教育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形式。

王書輝在讀大學的時候,他的一位家鄉長輩,在他的那所大學裡任教的一位教授,就給他講過建國初期,他到工廠裡義務給夜校講課的經歷。

他說當時他還不是大學老師,仍舊是個中學老師。他的經驗就是,在拼音普及前搞掃盲還是比較難的。工人們再怎麼努力,在識字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直到1958年漢語拼音正式普及之後,掃盲教育這一塊的速度一下子就提起來了。原來要一年時間才能掌握的漢字,有了漢語拼音之後,半年就能掌握了。

王書輝很早就在復興會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文化教育、專業培訓四項結合的制度。他嚴格的規定,無論是復興會的會員,還是被複興會僱傭、吸納、接收過來的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接受這四項基本教育。

在在職教育方面,復興會目前看展還是比較到位的。只是目前復興會的正規教育體系還沒有正式的建立起來。

建立全面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就是王書輝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章 起步(7)第385章 東改編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0章 妖僧(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章 穿越(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9章 起步(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69章 在山東(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74章 審判(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8章 妖僧(2)第79章 大練兵(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85章 東改編4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0章 婚事(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7章 起步(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08章 終結者5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04章 終結者(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章 穿越(1)第9章 婚事(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
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章 起步(7)第385章 東改編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0章 妖僧(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章 穿越(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9章 起步(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69章 在山東(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74章 審判(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8章 妖僧(2)第79章 大練兵(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85章 東改編4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0章 婚事(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7章 起步(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08章 終結者5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04章 終結者(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章 穿越(1)第9章 婚事(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