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久炎默默地整了整衣服,邊走邊說道:“姐姐你跟我一起出去看看吧,路上你也好跟我說一下宗人府的情況。”
憐星點點頭,跟着朱久炎一起往府門外走去。
在憐星的一路述說中,朱久炎初步瞭解了宗人府這個剛成立沒多久的皇家機構。
宗人府這個機構是專門用來管理皇子皇孫的,幾個主官的人選當然也得是德高望重的皇族,要不普通的官員和勳貴哪裡能懾服這些皇子皇孫。
現在大明開國才幾十年,皇室裡面級別最低的都是個郡王,哪個官員敢去找一個郡王問話?所以宗人府的管理層是非常豪華的,級別當然也是最高的。
高到什麼程度?下面的辦事的官員最低都是五品起步,五大主官那就更了不得了,全是親王!
至於是哪幾個親王憐星也不太清楚。
……
朱久炎二人已經舉步走到了府門之外。
門外站着一個十三四歲的俊秀少年,朱久炎看着這個小小年紀便有些丰神俊朗、儀表不凡的少年人,只覺得對方舉手投足之間都露着高貴和優雅,就像天生就是尊貴的王侯一般。
這應該是皇室專門培養出來的氣質,就這麼原地站在那裡便能讓人心折。
少年身後還有整整一隊隊穿着曳撒的軍士,全是體魄魁梧、氣血方剛的壯小夥,他們靜靜站在門外,十數人如同一人,甚至連呼吸的頻率都是一樣的。
曳撒有點特別,有些像飛魚服,細微之處又有些差別,朱久炎估計應該是宗人府專門的服飾,這些人十有八九便是隸屬於宗人府的軍士。
這羣軍士並未做出什麼敵對的動作,離着朱久炎數步遠便站定,一字排開。
爲首少年朝前走了兩步,望着朱久炎,肅然沉聲道:“湘王世子朱久炎接秦王諭旨。”
朱久炎楞住了,諭旨?秦王的諭旨是怎麼個接法呢?
秦王雖說是諸王之首,但他與老爹朱柏一樣同爲親王……我這湘王世子應該不用行什麼禮吧?可秦王是我二伯,不行禮又有些不妥當,那我到底該行什麼禮啊……
爲首少年微微笑了笑,看出了朱久炎心思所思,溫聲提醒道:“朱久炎,躬身聆聽諭旨即可。”
朱久炎得到提示連忙躬身見禮。
見朱久炎已經彎腰,劉常等宦官順勢跪在了朱久炎身後,憐星本是一副淡漠的模樣,但見所有人都行禮了,她也只好學着朱久炎一躬身。
爲首的少年看着憐星只躬身,眉頭一蹙,不過他也沒說什麼,只是沉聲道:“秦王諭旨……湘王世子朱久炎,不尊禮法、目無國法宗規……身爲皇孫,乖戾跋扈……”
諭令裡面羅裡吧嗦一大堆,當然沒什麼好話,都是些教育、訓斥的話,總之就那麼一個意思,你朱久炎犯事了,本王乃宗人令,你這事歸我們宗人府管,速度來宗人府接受問話。
爲首少年唸完,看了朱久炎一眼,眼中笑意一閃,沉聲道:“朱久炎,領諭旨吧。”
朱久炎立馬直腰接過,拿起那秦王的諭旨仔細觀看起來。
這他麼還真是皇族法院遞來的傳票啊,傳票後面的落款很有意思,宗人府的管理層都在後面署了名。
宗人令秦王朱樉,左宗正晉王朱棡,這宗人府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朱久炎雖然沒有見過,但是也是久聞大名啊,這可是兩個身經百戰、橫行天下無敵手的明星,遠在荊州的朱久炎那也是經常聽到他們的豐功偉績。
這兩大親王成名多年,若是換成後世時髦的話來講,就是兩大風雲人物,有事沒事就要上上大明的熱搜,若論二人的風評,足夠令全京師的人用口水上說三天兩夜,簡直是人見人躲,鬼見鬼愁。
一看到宗人府的一、二把手是這兩個‘德高望重’的親王,朱久炎那稍稍忐忑的心已經完全平靜了下來。
我就放火燒了個船而已,比起這兩位榜樣的功績來說,簡直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感覺,需要那麼大驚小怪的嘛。
只是管理層後面那幾個不太好對付,右宗正燕王朱棣!未來的永樂大帝,沒想到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跟他見面。
左宗人周王朱橚,這個老中醫現在都還關在京城呢,應該沒他什麼份。
最後一個不太好對付,右宗人居然是楚王朱楨!原告永安王的爹?這就有的玩了,父子倆齊上陣了,正好!
這麼說來,明天是秦王、晉王、燕王、楚王,四大親王一起等我去過堂?可以啊,這就是妥妥的主角待遇!
“準備好了嗎?”
“走吧,這位……”
朱久炎不知該如何稱呼這位年紀比他大不了幾歲的少年,不出意外的話,這位手持秦王諭令的十有八九是他某位堂兄,要不然誰家孩子能這麼小就做官的?尤其是還一直直呼他的姓名。
那名少年似乎猜到朱久炎不知該如何稱呼他,也不意外,淡淡一笑,說道:“我叫朱權。”
“寧王?十七叔!”朱久炎一聽,轉過頭來,目光微微一動,看着俊秀少年,也許是因爲血脈的親情,他沒有絲毫猶豫,很自然的叫了出來。
又是個未來的牛人!朱久炎一聽到朱權的名字,腦海裡自然浮現出了與朱權有關的相關記憶。畢竟寧王朱權以後的名聲非常大,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永樂大帝英勇善戰,這個不消說,朱權其實比朱棣更猛。
朱棣起碼是成年以後才就藩的北平,而朱權好像十三四歲便封爲寧王,然後小小年紀就就藩大寧。朱權的封地比朱棣更靠西北,直接與蒙古接壤,真正做到了“皇子守國門”。
要知道大寧在這時候是朝廷剛收回來的土地,戰略位置尤其重要,殘元蠢蠢欲動,一直想搶回大寧。
朱權的王爺日子自然過得酷爽無比——每過一段日子,就要領兵出征,打擊蒙古騎兵,小小年紀就將曾經囂張跋扈的蒙古騎兵收拾得服服帖帖。
尤其是那非常著名的朵顏三衛。
這寧王以後就像開了外掛一樣,打仗的同時還沒有拉下文化學習,在道學、音樂、茶道等領域頗有建樹,一邊打仗還一邊寫書、還寫一些故事話本,建立了偌大的文名和強大的軍事實力。
感覺他纔是個標準的穿越者啊,難怪燕王以後爲了得到他的朵顏三衛會說出那句著名的:“事成,當中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