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正位東宮

聽到這個消息,殿中的九王這才發自內心地朝着朱柏山呼萬歲,表示感恩。

這些親王,大部分都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向朱柏勸進,此刻聽了朱柏在朱允炆削藩之時,便冒着風險救援岷王一家,也就是救了自己的兄弟手足,衆親王都感佩不已。

有些個文臣本來還想爲朱允炆求個皇帝諡號,畢竟曾經是他們的君王,死後連個諡號都沒有,未免不妥。可是一聽到九大親王發出肺腑之言,馬上退後不再行動。

相較於朱允炆對藩王的態度,不上諡號似乎也容易接受一些,如果請下諡號,說不準這些親王們會給他上個“紂”“煬”之類的昏聵之名。

不過這些文臣顯然將朱柏的度量看得窄了,在恢復了周王、齊王的王爵與封地之後,朱柏閒閒提起,將朱允炆的諡號定了個“惠”字。

這自然也是他與朱久炎商量好的結果,除了坐實朱允炆已經死亡之外,朝廷也要儘快穩定下來,朝廷穩定的前提條件,便是人心的穩定。

還是那句話,治理偌大的大明,僅靠湘王府的人是不行的,不管是降臣也好、隨波逐流迎奉新主的建文舊臣也罷,都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訊號:只要擁戴建業新朝,便既往不咎,一視同仁,絕不會虧待了誰,也絕不會再追究過往。

至於,九大親王憤憤不平的樣子,朱柏坐在上首,只好當作不曾看見了。

朱柏端坐龍椅,以威嚴的目光俯視奉天殿內的一切,心中想到:“咱既然當上了這個皇帝,必會令天下人知道,咱絕非獨爲這尊龍椅。何爲曠古聖君?咱來做個樣子給他們看看!”

馬進忠宣讀完兩道詔書便退了下來,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中的重頭戲——羣臣的賞賜和安排。

這事只能朱柏親自來。

王侯公卿、文武官員這時候也開始激動起來,目光灼熱,直直地凝視着朱柏的身影。

建業朝廷建立,就是大明的新政權,權力大小,職位分列,可不是昔日一個湘王府政權所能相提並論的。今日能站在此的不是奉天靖難功臣,就是從龍之臣。偌大的朝堂多的是位置,每一個位置都有人盯着,讓他們熱血爲之沸騰。

殿中短暫地安靜下來,只有朱柏的目光徐徐掃向殿下衆臣。他掃到誰,誰的心臟都會忍不住“怦怦”直跳,哪怕素日再怎麼守成持重,這時候也有期待之心。

等待的時間彷彿很長,又彷彿很短,朱柏終於徐徐開了金口。

“燕、周、齊、代、岷五王,自今日起,盡數恢復親王爵位。各王府的兵馬錢糧等,一應照舊。”

“陛下,恩深似海,臣等必將效命與陛下,萬死不辭!”在京的九大親王,皆出班跪地謝恩。

“朱久炎,徐憐星!”

朱柏掃過衆臣,落在站在最前面的一對璧人身上。

“兒臣在!”

朱久炎和憐星對視了一眼,一齊走出,走到大殿中間,雙膝下跪,大聲迴應。

朱柏似是自語:“自咱奉天靖難以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皆離不開吾兒朱久炎的籌劃襄助……”

只見朱柏驀然擡頭,大聲說道:“皇長子朱久炎,隨朕南征北戰,智謀超然,心性沉穩,建海軍,通東海,開疆拓土,建講武堂,爲大明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爲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茲命皇太子持璽升文華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千歲,千歲,千千歲!”衆臣一齊跪地恭賀。

“徐憐星名門佳媛,誕鍾粹美,含章秀出。更兼人品貴重,性資敏慧,訓彰禮則,幽閒表質。皇后與朕均甚悅之。今皇長子朱久炎冊封太子,徐憐星宜爲良配。佳兒佳婦,天意所屬。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徐憐星爲皇太子妃。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衆臣目光對視一眼。冊立太子、太子妃,皇帝終於稱朕了。

“兒臣領旨!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兒臣領旨!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憐星眼中晶瑩閃耀,看了身邊正準備躬身下拜的朱久炎一眼後,俯首而下,雙手舉頭,恭敬謝恩。

朱柏這兩道聖旨也沒有出乎衆人的預料之外,所有湘王府出身的文武,包括建文舊臣都知道朱久炎在靖難過程中立下了何等功勳。況且新皇就只這一個皇子,太子之位,難道還能旁落不成?

衆臣卻還是第一次聽說太子妃徐憐星,不免大爲驚訝。先前可沒有聽說世子立有世子妃,難道是靖難之時權宜娶的?但湘王府一系的官員,尤其是曾言、李堯等高級將官臉上卻是神色平靜,一臉的理所當然,顯然這太子妃竟然深得人心。

衆臣不免交頭接耳,不過,有人說出憐星身份之後,文武官吏的面上的好奇神色都不見了,目光齊齊落在站在殿前的徐輝祖、徐增壽兄弟身上。

這太子妃竟是徐家的閨女!難怪徐家兄弟不論在前朝還是在新皇這裡,都能佔據高位,穩如泰山。還是魏國公府厲害,無論事實如何變幻,都能屹立不倒,永享尊榮。這提前與各方聯姻的佈置就是本事,誰也學不來。

徐家兄弟倒是早已料到有這麼一天,除了徐增壽臉露得意之外,徐輝祖還是一幅面無表情的模樣。

最高興的莫過於湘王府出身的少壯派如李天佑、李天福、何耀祖、徐忠、楊士奇傅安、陳佐等,臉上盡皆露出歡喜的神色,目光灼熱地看着朱久炎與憐星的背影。

太子與太子妃的身份朱柏已經確定,也就是說,他們以後的前途徹底有了保障。若是太子夫婦生出皇嗣,那就更加萬無一失。

“曾言!”

這時候,朱柏又大喝了一聲。

“微臣在!”曾言走出隊列,目光凝視着朱柏,拱手應道。

“你自進入湘王府以來,爲咱兢兢業業,十數年如一日,奠定建業之基,咱有今日,你功不可沒,今日,咱封汝爲周國公,任禮部尚書、太子少師,食祿二千五百石!”

曾言跪謝:“微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堯。”朱柏繼續叫喝,

“末將在!”

“自你加入的湘王府,爲咱屢屢奮戰,立下赫赫功勞,今咱封你爲荊國公,左軍都督府左大都督,食祿二千五百石!”

“末將領旨!”李堯跪謝。

曾言和李堯的位置一點都沒有出乎意料,畢竟建業新朝始於湘王府的政權,雖然有變異,但是資歷不可不論。

如今湘王府一系論資歷,論能力,論功勳,也根本沒有人能比他們高。

“武延光,封你江夏侯,進都督僉事,祿千石。”

“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延光之後,便是李天佑,封英國公;江陰侯吳高封江國公;李天福,封永興侯;

何耀祖掛東莞侯,這是朱久炎特意取的封號。以前何家的爵位只是個伯爵,現在何耀祖這個侯爵可是自己掙出來的,對得起他的名字,真正爲何家光宗耀祖了。

徐忠封永康侯;肖廣南封柳林侯;蒙永封隆武侯。蒙永已然封侯,蒙鑑便沒有封賞爵位,只賜予前軍都督的職位。

傅安封臺安侯。以上這些侯爵俱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食祿一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魏志勇、魏志強、黃芳、王佐、徐茂、陳瑄皆封伯爵,這些都是奉天翊運推誠武臣,食祿一千百石,子孫世襲。

封完了湘王府一系的主要功臣,再封從龍功臣。頭一個自然是郭英,武定侯爵位不變,加封太子少保,食祿兩千石;封郭鏞爲南雄侯,食祿一千石,世襲罔替。郭鏞其他兄弟皆有封賞,郭家與谷王一道開了南京城門,自然是從龍第一功。

郭家之後,便是徐家。徐輝祖有魏國公爵位,仍舊是中軍大都督,加封太子太傅,食祿四千石;徐增壽爲定國公,封左柱國,後軍大都督、太子太師,食祿三千石。

說實在的,徐輝祖這樣的待遇是應該的,但徐增壽卻是讓人有點側目。湘王府一系的靖難功臣也同樣看不起他,但他是太子妃的生父,倒也沒有人說什麼,而且徐增壽的定國公不能世襲,自徐增壽而止。

一個終身制的國公爵位,透露出來的信息可太多了。起碼說明太子與太子妃是不怎麼待見他的,安享當世尊榮,但肯定不會有什麼實權。

徐增壽倒也識相,沒有不滿之色,興高采烈地謝恩。他想得很清楚,要不是有憐星,他此刻都身首異處了,哪裡還有什麼定國公的尊榮,而且即便是終身制的爵位也沒什麼不好的,這也是自己掙來的,雖然是來自與女兒女婿的恩賜,但怎麼說也是光明正大的封了爵,算是完成了當初將徐輝祖比下去的誓言。

徐增壽的精神勝利法,無往而不勝。

後面便是首倡勸進的胡廣、吳溥、杜文長,三個年輕人得到了極高規格的封賞,連升三級,俸祿翻倍。

而湘軍入城之後再投降的王鈍等建文舊臣,同樣得到了極大的封賞,王鈍被封爲奉天翊運守正父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毅誠伯,食祿一千石。

朱柏對王鈍他們大肆封賞,自然也有他的道理,這些人在建文朝也算是議和派,得開金川門,以最小的傷亡進入南京城也罷,也都有他們的功勞。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也可以給建文舊臣中的騎牆派做個榜樣。

“孫禮,擢升錦衣衛指揮使,典親軍、掌詔獄。”

“微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跛腿的孫禮,終於在世人面前露出了真面目,也算是功德圓滿,光耀門楣。

“茹瑺,官復原職,任吏部尚書!”

“微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鬱新官復原職,繼續任戶部尚書!”

“微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靖官復原職,任左都御史!”

“楊士奇任詹事府少詹事……”

“微臣謝恩!”

“夏原吉任左春坊大學士!”

“微臣謝恩!”

“金幼孜任左春坊左諭德!”

“微臣謝恩!”

“解縉任左春坊左中允!”

“微臣謝恩!”

文武百官都向楊士奇、夏原吉、金幼孜、解縉四人投去羨慕的目光,雖然他們四個之中最高官職的少詹事楊士奇才正四品,但也要看看是什麼機構,在哪裡任職!

這四人全被新皇安排進了詹事府,詹事府可是專門輔佐太子的部門,如今的太子手段何等厲害,地位何等穩固?安排進了詹事府就等於成爲了太子的班底,地位、權力都是另說的,單說以後太子若是登基,可這些年輕詹事府官員,就是大明未來柄國輔政的中流砥柱,最低都是未來的六部堂官。

“隨咱靖難起兵的軍民,無論生死一律褒獎,幫助過湘軍的百姓,爲人賞銀一百兩;而咱提供便利的湖廣商會一應商賈,免其商稅三年……”

……

廢黜建文新政、藩王復封、貶官復位、確立太子、靖難功臣及歸降的建文舊臣也論功行賞,各得其所。

軍隊方面,葉信、魏志勇、魏志強進入皇城統領禁軍,同時朱柏將上十二衛的軍官和湘王三衛的軍官進行了對調,安置大量講武堂軍官入上十二衛,。湘王三衛編入皇帝直屬親軍,分別龍驤左衛、龍驤右衛和龍驤前衛,其中龍驤前衛由李堯統轄,龍驤左衛指揮使爲武延光,龍驤右衛指揮使爲王佐。

皇帝親軍由洪武時的十二衛增加到建業時的十五衛。

原軍華夏海軍元帥李天佑,調任鄱陽湖,任全國海軍大元帥;何耀祖、李天福、陳瑄、陳佐、金日拜、孫溫當其副手。

江國公吳高、武定侯郭英繼續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新朝建立,官職之事,必須要弄得妥妥帖帖,對於朝臣們的差事安排在奉天大殿之上,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從白天直弄到天黑。

朱久炎雖然有些想法,但他知道新朝剛立,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朱柏這樣承繼洪武年間的體制,北方還在動亂之中,此刻也不宜弄出一套自己的體系。

登基大典,塵埃落定。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百萬征討大軍第四十六章 藍圖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鳴驚人金幼孜第七百七十八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下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七百一十六章 還不如明搶!第六百九十一章 撞個稀爛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敗寇第三十三章 暴力第六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二百四十八章 橡膠人朱柏第九十七章 繡春刀第六百四十五章 得失對比第七百一十六章 還不如明搶!平時喜歡寫點其他的歷史文章,想看的可以點進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A計劃第八十二章 導演登場第五百三十章 皇上駕到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第四百二十九章 難以抹去的溝壑第三百九十章 我要拿下那片大海!第七百四十二章 誰來寫登基詔書?第六百五十一章 荊州絞肉機第五百七十二章 他是鄭和!? 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謀主道衍第四百八十八章 海上風箏 中第七百七十五章 叔侄再見第二百七十二章 絲絲腥甜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唾面自乾第九十九章 再遇襲擊 下第四百一十章 燕王三子 中第三百章 吆五喝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皮進了御花園第六百六十八章 就是這麼荒唐第七百一十四章 兵臨南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東角門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朝會 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憐星與妙錦 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藍玉發難第六百零四章 朱柏的壓箱本領第三百三十二章 殊死抵抗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桑人的自信來源 上第八十章 王鬆的特殊愛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朱柏摘桃第九十三章 孤注一擲的朱孟熜第四百八十二章 遭遇戰第二十三章 裝病第二十八章 閱江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態炎涼第三百二十三章 耳鬢廝磨(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豬油蔥薑湯第五百零五章 抓捕代王一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賊訊第四百四十九章 體貼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有遺詔!第七百一十三章 請王爺受降!第七百六十六章 輿論的作用第五百三十二章 開幕第七百八十九章 燕軍後院失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會員制度 下第一章 湘王世子朱久炎(精修)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皇帝的第二波嘲諷第十章 出宮迎客 (精修)第八十六章 高二寶的小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 舉兵!第八百零三章 政治家朱棣 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見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板凳當關,萬夫莫開第七十九章 欺下必定媚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替王爺爭皇位!第五百九十六章 岷王之危第四百五十八章 龍騰虎躍 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龍騰虎躍 上第七十九章 欺下必定媚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一百零九章 致命的吸引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名正才能言順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天下爲棋第六百一十五章 外行的指揮第七百三十四章 迎湘王入城!第七十六章 涉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蛻變 第六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四百八十七章 海上風箏 上第十二章 長街刺殺 第三百五十章 拳風如龍,怒吼似虎第四十章 願望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生路漫漫第二百五十三章 送別朱權第六百八十七章 人微言輕第三百九十八章 建設舟山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寶島族臣服 下 (大章)第四百六十章 朱柏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二十年前的秘密第五百一十一章 喜相逢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百萬征討大軍第四十六章 藍圖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鳴驚人金幼孜第七百七十八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下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七百一十六章 還不如明搶!第六百九十一章 撞個稀爛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敗寇第三十三章 暴力第六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二百四十八章 橡膠人朱柏第九十七章 繡春刀第六百四十五章 得失對比第七百一十六章 還不如明搶!平時喜歡寫點其他的歷史文章,想看的可以點進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A計劃第八十二章 導演登場第五百三十章 皇上駕到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第四百二十九章 難以抹去的溝壑第三百九十章 我要拿下那片大海!第七百四十二章 誰來寫登基詔書?第六百五十一章 荊州絞肉機第五百七十二章 他是鄭和!? 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謀主道衍第四百八十八章 海上風箏 中第七百七十五章 叔侄再見第二百七十二章 絲絲腥甜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唾面自乾第九十九章 再遇襲擊 下第四百一十章 燕王三子 中第三百章 吆五喝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皮進了御花園第六百六十八章 就是這麼荒唐第七百一十四章 兵臨南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東角門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朝會 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憐星與妙錦 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藍玉發難第六百零四章 朱柏的壓箱本領第三百三十二章 殊死抵抗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桑人的自信來源 上第八十章 王鬆的特殊愛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朱柏摘桃第九十三章 孤注一擲的朱孟熜第四百八十二章 遭遇戰第二十三章 裝病第二十八章 閱江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態炎涼第三百二十三章 耳鬢廝磨(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豬油蔥薑湯第五百零五章 抓捕代王一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賊訊第四百四十九章 體貼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有遺詔!第七百一十三章 請王爺受降!第七百六十六章 輿論的作用第五百三十二章 開幕第七百八十九章 燕軍後院失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會員制度 下第一章 湘王世子朱久炎(精修)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皇帝的第二波嘲諷第十章 出宮迎客 (精修)第八十六章 高二寶的小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 舉兵!第八百零三章 政治家朱棣 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見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板凳當關,萬夫莫開第七十九章 欺下必定媚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替王爺爭皇位!第五百九十六章 岷王之危第四百五十八章 龍騰虎躍 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龍騰虎躍 上第七十九章 欺下必定媚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一百零九章 致命的吸引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名正才能言順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天下爲棋第六百一十五章 外行的指揮第七百三十四章 迎湘王入城!第七十六章 涉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蛻變 第六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四百八十七章 海上風箏 上第十二章 長街刺殺 第三百五十章 拳風如龍,怒吼似虎第四十章 願望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生路漫漫第二百五十三章 送別朱權第六百八十七章 人微言輕第三百九十八章 建設舟山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寶島族臣服 下 (大章)第四百六十章 朱柏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二十年前的秘密第五百一十一章 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