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依法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係的核心環節,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要着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公開審批流程,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官員亮出權力清單,最大限度接受公衆和社會監督,問題就能被及時發現。讓公開化、透明化的制度真正落地,讓躲在暗地裡的腐敗分子無處藏身。
當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一步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基礎,要把減少行政審批作爲職能轉變的突破口,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要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確定的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的基本要求,推進政府向市場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政府向社會放權,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推進中央政府向地方和基層放權,切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特別是在資源配置方面,政府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類資源。這就要求從體制機制上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激發市場和社會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簡政放權,必須從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入手。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多次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的事項仍然過多,審批中的自由裁量權仍然過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有距離。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爲轉變政府職能的主要途徑。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這進一步表明了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決心。今後,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以及社會組織可以替代的事項,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範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都不應設立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政府減少審批事項,並不意味着就完全撒手不管了,必要的行政審批要規範管理、提高效率,必須做到標準明確、程序嚴密、運作透明、制約有效、權責分明,而且要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寬進嚴管”的原則,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監督管理,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政府審批事項減少了,但監管責任更大了,管理任務將更加艱鉅、更爲複雜。
簡政放權,必須改
變權力過度集中的局面。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創造良好環境。政府要向企業、社會放權,給市場和社會更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在強調政府對市場和社會放權的同時,還要注重行政體系內部中央向地方放權、上級向基層放權,減少中央部門對地方和基層過多過細的管理。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基層政府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增強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實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目前,60個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國務院部門已經公開了行政審批清單,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權力清單也在陸續公佈。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梳理政府權力事項,明確政府權力邊界。除了行政審批事項,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對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權限、職權範圍和程序等進行全面梳理,明晰法定權限和程序。這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前提和基礎。對存在權力交叉的事項,各級政府和同級不同部門之間要加強銜接協調,劃清權限,明確責任。對超越法律法規範圍,通過紅頭文件違法設立的權力事項,應堅決予以取消。對違法實施行政權力的非行政主體,要堅決清理。對應該加強的行政權力也要加強,做到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齊推進、相協調。二是編制政府權力清單,並向社會公開。對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設定依據、實施主體進行審覈確認,編製成目錄,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政府權力清單之外的權力,一律不得實施,更不得違規新設。政府權力清單要根據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進行動態調整。三是完善制度,規範政府權力運行過程。對政府權力行使的程序、環節、過程、責任進行分解細化,並制定相應的政府權力行使標準、運行流程、監督制約制度,防止政府權力行使的隨意、異化和濫用。
第三,加強政府的戰略規劃制定、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職能,從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領域中退出來,讓市場真正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從而有效提升市場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發揮對經濟活動的引導和規範作用,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制定、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彌補市場本身的不足和缺陷,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當前,從世界範圍看,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壓力增大,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對推
進經濟轉型升級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政府必須騰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加強宏觀性、綜合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強化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與此同時,隨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更加迫切,政府必須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完善監管體系,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和競爭有序。政府還要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設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羣衆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公共服務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第四,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內在要求。事業單位改革與行政體制改革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延伸或組成部分,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要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爲企業或社會組織。這就要求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通過改革,更加明確事業單位的功能定位,強化公益屬性,促使事業單位在完善公共服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實現政府的公共服務目標。
第五,健全監督問責機制。對政府權力的有效監督是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一是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行政機關內部應健全績效考覈制度,科學合理設計考覈指標體系,突出責任落實,考覈結果作爲工作人員獎勵懲處、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同時,健全相應的獎勵制度,對績效突出的部門和人員予以表彰。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爲。二是加大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應將政府信息公開作爲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依法公開行使職權的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使行政權力公平透明運行,讓羣衆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三是嚴格行政問責。要加強行政問責立法,依法規範和保障行政問責。嚴格執行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爲、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爲導致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督促和約束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