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分裂

一五五、分裂

?在攻佔了察裡津之後,白衛軍的首領們便彙集到了羅斯托夫,召開頓河軍政府和志願軍的聯席會議,商議組成一個統一的政府事項,奧倫堡的杜托夫和外高加索的鄧尼金也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

戰亂在俄國境內接二連三地發生。

在西伯利亞,爆發了捷克軍團的叛亂,由五萬捷克戰俘組成的干涉軍團,在別津楚克附近的一次大戰中粉碎了紅軍。從奔薩到塞茲蘭一線,所有的軍車都在暴動。白軍正在向薩拉托夫和阿斯特拉罕進軍。捷克人則佔領了薩馬拉等地,切斷了鐵路交通。

在克倫斯基執政時期,爲了得到英美的物資支持,克倫斯基同意把在俄國的捷克戰俘交給流亡了倫敦的一個所謂的“捷克政府”去指揮。在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幫助下,以這批捷克戰俘爲主組建了一個“捷克軍團”。

實際上在歐戰爆發初期,一些居住在俄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就被徵召加入俄國軍隊,其後沙皇又將這些人和在戰爭中俘虜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起組成西伯利亞志願師,用來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在東線作戰。一小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則在英國人所支持的獨立分子鼓動下,聚集在波希米亞旗幟下爲爭取民族獨立而戰。

根據克倫斯基與英美所簽訂的協議,捷克軍團將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從海參崴運送到波斯戰場,繼續同德奧作戰,並幫助英國人保衛印度。大約由5萬多人組成的捷克軍團開始經由庫爾斯克、奔薩、車里雅賓斯克和薩馬拉向西伯利亞行軍。

在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由於失去了美國人的支持和國內陷入到混亂,捷克軍團的轉運工作停止了,這些捷克軍被迫滯留在俄國的鐵路沿線。德國人和奧地利自然不希望看到這五萬多人出現在小亞細亞戰場上,在《佈列斯特條約》簽訂之後,就要求把捷克軍團移交給奧匈方面。

在德奧雙方的壓力下,烏米揚諾夫命令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蘇維埃政權將這些捷克人重新送回戰俘營或是就地消滅。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捷克軍不願被繳械,於是了生了叛亂。動亂首先發生在伊爾庫斯克,捷克軍在戰鬥中擊敗了赤衛軍,並佔領了伊爾庫斯克。幾天之後又擊退了當地赤衛軍的反攻。

暴亂隨之沿着鐵路線開始蔓延,捷克軍團很快同各地的反蘇維埃政權站到了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反社會民工黨力量。僅僅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捷克軍團和叛亂的杜托夫白軍一起佔領了從伊爾庫斯克到奔薩鐵路之間所有的車站,並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

羅斯托夫會議最終不歡而散,會晤的氣氛冷冷清清,納扎羅夫希望把頓河軍與志願軍合編,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頓河政府和統一的軍事指揮機構,但卻把鄧尼金排除在外。鄧尼金則在會上指責納扎羅夫背叛了俄羅斯的事業,投靠了德國人。

現在鄧尼金人多勢衆,手下的高加索軍團擁有23萬人,比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的人馬加起來還多。他現在野心勃勃,想坐到最高司令官的位置上,但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卻不買他的賬。

德國和奧匈方面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參加了羅斯托夫會議,不過很快就被俄國人自己的爭吵搞得暈頭轉向。

克拉斯諾夫則在會議上和鄧尼金的代表,高加索軍團參謀長羅曼諾夫斯基將軍吵了起來,克拉斯諾夫毫無保留地支持納扎羅夫建立一個所謂的“大頓涅茨-頓河區共和國”的主張,而鄧尼金則希望能恢復對羅曼諾夫家族所有領地的統治,重建大俄羅斯。

克拉斯諾夫表面上很鎮靜、很客氣地回答着羅曼諾夫斯基的質疑:“在決定我們整個事業的關鍵時刻,即使是原來敵人的幫助我們也沒有理由拒絕。我認爲頓河軍政府是整個大頓河區1200萬哥薩克人的代表,是一個獨立的,不受任何人支使的獨立政府,我們有權決定哥薩克人的未來。我們相信,我們的決定是符合哥薩克人的利益的,而且我們建立的這個獨立的共和政府的使命就是要保衛全體哥薩克人的利益。你們用不着站在俄羅斯人道德的角度,對我們橫加指責。”

克拉斯諾夫說這番話之前,得到了德奧代表的支持,他把哥薩克人和俄羅斯人區別開來,意思已經很明白,大頓河區的事務,他們不想讓不是哥薩克人的鄧尼金插手。

談判很快就破裂了,羅曼諾夫斯基氣匆匆地返回了外高加索,頓河區的事務他們已經無法插手,而且德國代表霍夫曼將軍也隱晦地表達了不想讓鄧尼金的軍隊進入頓河區的意圖。

現在的問題是,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誰會成爲頓河軍的首領,雙方爲此爭執不下,誰也不願意把軍權交到對方手上。最後,雙方達成了妥協,老邁的阿列克謝耶夫成了大頓河哥薩克軍的總司令,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依舊各自行事。

俄羅斯開始分裂了,在羅斯托夫會議上,鄧尼金和頓河軍雙方心裡都懷着仇恨和敵意分手了。從這時開始,高加索軍團和頓河軍之間的關係就不斷地惡化,急轉直下。

在德國和奧地利人的支持下,白衛軍在頓涅茨和頓河南部地區成立了以阿列克謝耶夫爲首的所謂“大頓河區哥薩克共和國”,德國、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隨之承認了“頓河哥薩克共和國”的獨立,並在羅斯托夫派駐了外交使節,雖然這些所謂的外交官實際上是一些軍事代表團。

與此同時,頓河軍政府正與盤踞在奧倫堡到阿斯特拉罕地區的杜托夫公爵領導的“護國軍”政府談判,準備建立起一個共同反蘇維埃的同盟。在烏拉爾山以東,以建立起了一個以孟什維克主導的西伯利亞臨時政府。在北方,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尤登尼奇在摩爾曼斯克也成立了新的臨時政府。

整個俄羅斯已經四分五裂,紅色蘇維埃目前只控制着原來莫斯科公國和喀山公國的部分,這是李海頓所期望的最終結果。

可是,白軍能夠頂住紅軍的反攻,最終守住哪些地方?

現在根本無法知道,最終還有可能還需要德軍和奧軍出面,幫他們維持住局面。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白軍勢力大漲,杜托夫甚至還喊出了打到彼得格勒的口號。

167 絕望158 琉球海戰六85 直布羅陀一四十凱旋三四水櫃151 反攻三一二六動盪三六宣戰六八海軍計劃96 海嘯八三三超級無畏艦126 駛向戰場5九一斯卡格拉克四19 西班牙黃金三9五十目標地中海58 重型航母24 大葉尼塞戰役四83 出航九三斯卡格拉克六八改變現在就開始一五八烏拉爾二八六海上力量九八斯卡格拉克十一129 菲律賓二一一六日落法蘭西五四二塞爾米亞一39 利益二97 海嘯九一莊生曉夢二七裝巡還是戰巡120 蘇門答臘八42 南京二17 西班牙黃金一五三準備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八七牽制作戰六一海上之王166 半島登陸八四比薩拉比亞二52 相持一二一七月攻勢45 潛流482 重返歐洲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一二五法國船廠七六艦長15 鋼鐵8七三意大利五四九桑河之戰七三意大利五89 海嘯二138 利益一八八斯卡格拉克一169 南洋艦隊九二斯卡格拉克五一三〇埃及戰記四6150 反攻二一二二歐事研究會四三塞爾米亞二16 軍備競賽100 轉折一118 蘇門答臘六七九的黎波里六五海上突破65 印度洋一三七海軍新銳59 高加索空戰一157 琉球海戰五163 復仇之火四五二調整一三六激流二124 潛艇部隊135 奇襲紐約四一三三埃及戰記七一五一察裡津二104 緬甸二72 挪威海四十四投資53 對立76 怒海爭鋒四72 挪威海四91 海嘯四69 挪威海一40 騙局二十布拉瓦約88 海嘯一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一四二海神之戟五135 奇襲紐約四19 西班牙黃金三62 高加索空戰四953 對立167 絕望
167 絕望158 琉球海戰六85 直布羅陀一四十凱旋三四水櫃151 反攻三一二六動盪三六宣戰六八海軍計劃96 海嘯八三三超級無畏艦126 駛向戰場5九一斯卡格拉克四19 西班牙黃金三9五十目標地中海58 重型航母24 大葉尼塞戰役四83 出航九三斯卡格拉克六八改變現在就開始一五八烏拉爾二八六海上力量九八斯卡格拉克十一129 菲律賓二一一六日落法蘭西五四二塞爾米亞一39 利益二97 海嘯九一莊生曉夢二七裝巡還是戰巡120 蘇門答臘八42 南京二17 西班牙黃金一五三準備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八七牽制作戰六一海上之王166 半島登陸八四比薩拉比亞二52 相持一二一七月攻勢45 潛流482 重返歐洲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一二五法國船廠七六艦長15 鋼鐵8七三意大利五四九桑河之戰七三意大利五89 海嘯二138 利益一八八斯卡格拉克一169 南洋艦隊九二斯卡格拉克五一三〇埃及戰記四6150 反攻二一二二歐事研究會四三塞爾米亞二16 軍備競賽100 轉折一118 蘇門答臘六七九的黎波里六五海上突破65 印度洋一三七海軍新銳59 高加索空戰一157 琉球海戰五163 復仇之火四五二調整一三六激流二124 潛艇部隊135 奇襲紐約四一三三埃及戰記七一五一察裡津二104 緬甸二72 挪威海四十四投資53 對立76 怒海爭鋒四72 挪威海四91 海嘯四69 挪威海一40 騙局二十布拉瓦約88 海嘯一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一四二海神之戟五135 奇襲紐約四19 西班牙黃金三62 高加索空戰四953 對立167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