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

李海頓這次出訪是乘專機飛往西奈半島,然後再搭乘軍艦前往遠東的。

他的皇家專機上乘坐着包括帝國海軍大臣霍爾蒂元帥在內共12名帝國陸海軍高級將領。帝國標準飛機制造公司所製造能載客26人的sm28“皇家空中游艇”在整個世界都享有盛譽,這種有着新穎的圓柱體外形,採用半硬殼式機身及可收放式起落架等最新技術的民航飛機在1932年投入正式運營後,但受到世界各國民航公司的追捧,僅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得到了152架的訂單。

出於給旗下飛機制造公司作廣告的需要,奧匈皇帝也訂購了一架作爲皇室專機,以替換老舊的埃特里希j-12客機。

sm28是一款中程的雙發動機民航客機,經過測試後,奧匈軍方也訂購了120架作爲運輸機和戰術轟炸機來使用。

sm28機長23米,最大航速468公里,航程2300公里。不過最大載重能力和航程對於一款轟炸機而言確實不能令人滿意。

李海頓希望軍方裝備一種載重量更大、航程更遠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或是運輸機,爲此,奧匈軍方已經向國內四大飛機制造廠下達了招標任務書。這個時代,飛機還是一種結構相對簡單,比較容易製造的產品,生產和製造工藝並不複雜,而且成立一家飛機制造公司也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只要設計師能夠設計出一款性能優異的飛機,如果能夠贏得軍方的訂單的話,這家飛機制造公司立刻就能夠飛速發展起來。奧匈境內最多時曾經有着56家飛機制造公司,不過隨着飛機制造技術的日益提高,對於製造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經過合併重組。目前整個帝國僅剩下了四家大型的飛機制造商和六家小型的飛機制造公司了。

飛機飛行在地中海上空,海軍航空兵部隊派出了四架戰鬥機在爲皇帝護航。坐在這架皇家專機相對舒適的座位裡,環顧機上的乘客。李海頓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這架飛機失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說實在的。他並不喜歡乘飛機,除非必要,一般情況下,他都是乘火車或是軍艦出行,巡視帝國並不算小的領地,包括非洲的殖民地。

海軍大臣霍爾蒂元帥和海軍總司令帕赫納海軍上將坐在他的身旁,皇帝需要在旅途中就海軍的建設和兩位海軍大佬交換一些意見。帝國海軍由於在歐戰期間發展迅速,一戰期間的高級將領目前大都還健在。而陸軍方面,李海頓所信賴的一些大將卻先後去逝,大都已經離開了人世。

“我覺得有必要進行幾次以航母編隊和戰列艦編隊的對抗演習,才能扭轉你們的觀念。”李海頓向兩位海軍將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到現在爲止,帝國海軍中對於未來以戰列艦爲主還是以航空母艦爲主依然爭論不休,是到了該結束這種爭論的時候了。

“我看可以,三艘‘伊斯特里亞大公’級已經完成了改裝,目前已經服役,加上‘皮洛提翁’號和‘阿提拉’號。已經差不多可以展現出相應的戰鬥力了。”帕赫納說道,他受李海頓的影響較深,已經逐漸接受了“航空派”的觀點。而霍爾蒂元帥還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艦隊派”領袖。

“沒有什麼問題,我們會在陛下從遠東返回之前,完成演習的準備!”霍爾蒂元帥顯得信心滿滿。

“好吧,希望在我回來之後,能夠看到一場精彩的對抗。”李海頓說道,“另外,所有的水面艦艇都要加裝防空武器,這一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了吧?”

“正在進行當中,根據計劃。四艘‘奧地利’級將於年底開始進行重新改裝,而‘弗雷德里希大公’級的改裝工作將在‘奧地利’級的改裝完成之後進行。主要是改裝動力系統和增加防空火炮的數量。”帕赫納說道。

“我希望能把主力艦上的150毫米副炮換裝成雙聯裝的120毫米高平兩用炮。也能作爲遠程防空火炮來使用。”李海頓建議說。

“這個需要根據與航母編隊的對抗結果再作最後的決定。”霍爾蒂皺了皺眉頭,他不喜歡皇帝這種削弱戰列艦火炮口徑的想法。

“好吧。好吧,米克洛什,如果打賭,我相信你會又輸給我的。”李海頓笑了起來。

“好,我就再賭一次,100克朗!”元帥無奈地說道。

“何不把賭注下大一點,元帥?”李海頓說道。

“我需要養家餬口,陛下,您知道我有七個孩子。”霍爾蒂爭辯道。

惹得李海頓和帕赫納都大笑了起來,這令坐在他們身後坐着的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埃貢.萊爾希坐直了身體,睜大了眼睛看着他們。

萊爾希在去年晉升爲海軍上將,這位潛艇部隊指揮官在潛艇部隊的訓練和平時演練中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過人之處,毋用置疑,在他的領導下,帝國潛艇部隊依然是令整個世界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在萊爾希將軍的領導下,帝國潛艇部隊雖然目前只擁有58艘潛艇,但卻是帝國海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最令人矚目的是,帝國海軍最新裝備的0110號艇,剛剛完成了一次無陸地補給環球巡航演練。

這級帝國海軍最新研製的水面排水量2300噸的遠洋型潛艇海上自持能力達到了36天,續航力達到了驚人的14500海里,擁有着相當強的作戰能力。可以預見到未來如果發生戰爭,萊爾希的部隊肯定會給帝國的敵人制造相當大的麻煩。

飛機在帝國西奈省的阿里什港降落,奧匈帝國在1920年悍然宣佈把西奈併入帝國版圖,遭受了英國人的激烈反對。但沒什麼效果,哈布斯堡家族依舊我行我素。國家的關係就是這樣,公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在阿里什,皇帝就帝國未來五年的海軍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帝國海軍的目光應當重點放在印度洋海域,以保持地中海地區的優勢地位和保證從紅海到南中國海海上航線的安全,這是帝國海軍的主要任務。爲此,帝國海軍需要增加一些機動性強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數量,在大型水面艦艇方面,帝國將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六艘大型水面艦艇,但是是建造航空母艦還是戰列艦,需要等海軍方面的對抗演習結果出來之後再作出最後的決定。

另外就是海軍方面需要加快新型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研製和招標,海軍方面需要用速度更快,航程更遠的新式戰機來更新目前大量的老式雙翼機。

就威脅而言,目前整個歐洲還看不出有什麼能夠威脅到德奧同盟的國家,英國人雖然一直懷有敵意,但在歐戰之後,它的發展已經落在了德國的後面,甚至現在連奧匈已經在主要工業領域超越了這個老帝國。目前整個奧匈鋼鐵產量達到了1500萬噸,而德國的鋼鐵產量更是達到了3800萬噸,德奧同盟的工業能力已經幾乎與大西洋對岸的那個國家相當。

當然也有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由於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法國以共c黨爲主的人民陣線上臺執政,正在大力重整軍備,並且與蘇俄又重新結成了所謂的“東方同盟”。雖然此舉遭到了德奧兩國的強烈反對,但趨於極權的法國人民陣線依然如故。

奧斯曼帝國的政局自從戰後就一直動盪不安,目前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些都是地區不穩定的因素,當然,形勢最緊張的還要屬遠東了。

10 海空對抗一32 武昌一152 反攻四一〇九託卜魯克二七六艦長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22 廣西號的沉沒二四三塞爾米亞二一二〇在礦山一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55 琉球海戰三65 印度洋37 逆海三一三二埃及戰記六一四三海神之戟六77 一邊倒的屠殺十九羅得西亞140 兵進中亞二二十布拉瓦約三十武器的進步30 支持158 琉球海戰六一三三埃及戰記七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18 蘇門答臘六71 挪威海三109 生產20 西班牙黃金四九十斯卡格拉克三16 軍備競賽149 反攻一八一東方的軍官生五十目標地中海130 菲律賓三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102 轉折三三八意外相遇26 日本參戰一一〇託卜魯克三108 庫班戰役四一五一察裡津二一二三黑海艦隊86 直布羅陀二140 兵進中亞二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144 冰島四78 黃色計劃一103 緬甸一172 無奈的選擇112 漠北二九四斯卡格拉克七一二八埃及戰記二39 利益二119 蘇門答臘七二新的開始一六一援建計劃10 海空對抗一七四意大利六103 緬甸一6三八意外相遇143 冰島三一六一援建計劃119 蘇門答臘七一〇八託卜魯克一七四意大利六154 琉球海戰二一〇四春季攻勢一143 冰島三四一整軍164 歐洲劇場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一〇六府院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一五五分裂六九意大利一165 調整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58 琉球海戰六170 對立的戰略七遠東一〇八託卜魯克一110 助力九五斯卡格拉克八87 直布羅陀三一二四鄧尼金84 訓練七二意大利四97 海嘯九九五斯卡格拉克八三九炮戰27 援助六二帝國結構100 轉折一六在路上八六海上力量二二大撤退74 怒海爭鋒二154 琉球海戰二
10 海空對抗一32 武昌一152 反攻四一〇九託卜魯克二七六艦長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22 廣西號的沉沒二四三塞爾米亞二一二〇在礦山一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55 琉球海戰三65 印度洋37 逆海三一三二埃及戰記六一四三海神之戟六77 一邊倒的屠殺十九羅得西亞140 兵進中亞二二十布拉瓦約三十武器的進步30 支持158 琉球海戰六一三三埃及戰記七一三〇埃及戰記四118 蘇門答臘六71 挪威海三109 生產20 西班牙黃金四九十斯卡格拉克三16 軍備競賽149 反攻一八一東方的軍官生五十目標地中海130 菲律賓三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102 轉折三三八意外相遇26 日本參戰一一〇託卜魯克三108 庫班戰役四一五一察裡津二一二三黑海艦隊86 直布羅陀二140 兵進中亞二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144 冰島四78 黃色計劃一103 緬甸一172 無奈的選擇112 漠北二九四斯卡格拉克七一二八埃及戰記二39 利益二119 蘇門答臘七二新的開始一六一援建計劃10 海空對抗一七四意大利六103 緬甸一6三八意外相遇143 冰島三一六一援建計劃119 蘇門答臘七一〇八託卜魯克一七四意大利六154 琉球海戰二一〇四春季攻勢一143 冰島三四一整軍164 歐洲劇場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一〇六府院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一五五分裂六九意大利一165 調整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58 琉球海戰六170 對立的戰略七遠東一〇八託卜魯克一110 助力九五斯卡格拉克八87 直布羅陀三一二四鄧尼金84 訓練七二意大利四97 海嘯九九五斯卡格拉克八三九炮戰27 援助六二帝國結構100 轉折一六在路上八六海上力量二二大撤退74 怒海爭鋒二154 琉球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