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麻醬紅糖餅

明沅分明瞧見明潼一時屏息說不出話來,隔得會子,語氣神態都軟了下來,伸手接過去,抱在胸前:“我尋個花瓶,就擺在娘瞧得見的地方,告訴她是澄哥兒怕她疼,摘了送她的,你領了沅丫頭回去,好不好?”

澄哥兒這回高興了,他點點頭,明潼腳步如風,也顧不得什麼語不掀脣動不掀裙的道理,急忙忙轉身進去,還是明沅看見那個男孩還乾站着等,來來往往沒一個注意到他,擡頭問:“表哥跟我們一起去罷。”

院子裡颳了寒風,他就這麼立着,若是紀氏安好,怎麼也不會這樣對待客人,只這會子再沒人顧得他,黃氏都不理他,上房裡的丫頭捧着水抱着巾,吩咐吃食用具,沒一個兩腳沾地不動彈的,他就更沒人管了。

這個男孩一直低頭盯着腳尖兒,這會兒才擡起頭來,眼光從明沅跟澄哥兒身上掃過,頓在澄哥兒身上,臉上跟冰刻似的,眼角眉梢俱是冷意,回身往那屋裡看看,微微抿了嘴脣:“好。”

澄哥兒見着了姐姐,又把花送了出去,心裡那點不安忽的就消散了,還是擔心,卻不再害怕了,他一手拉住紀舜英,一手牽了明沅:“表哥,安姨娘那裡有麻醬糖餅吃。”

廚房在他們回來後才送了麻醬糖餅來,剛攤好的,蓋在食盒裡拿碟子罩着送過來,一整張圓餅裡裹了滿滿的麻醬紅糖,用刀切開,裡頭的糖汁兒流到白瓷盤子上。

安姨娘知道又帶回來一個,看看年紀料定是紀家的哥兒,也不敢怠慢,烤上火又叫丫頭點了茶來,見他一雙手凍得通通紅,不敢拿熱毛巾擦了,讓他坐着搓手,搓到發紅發熱,這纔拿熱毛巾子給他擦手,再把餅兒分切了遞過去。

紀舜英雙手接過去點頭稱謝,他除了進門行了個半禮,再不曾同旁人搭過話,連澄哥兒跟他說話,他也有幾句是不應的。

因着他年紀大了,明湘不好同他一處坐着,隔了簾子坐到西梢間裡,明沅離得一會子,灃哥兒就發脾氣尋人,等看見她進來,小尾巴似的跟着,攥着她的裙角不肯放手。

安姨娘瞧見了,坐在窗邊抿了嘴兒笑,手裡縫着一件冬襖,拿發下來的皮子做襯裡,做一件裡面燒的襖子,好給灃哥兒當大衣裳穿。

灃哥兒是真把安姨娘當成母親了,睞姨娘走的時候他還小,小人家哪裡有記性,若不是明沅時常來看他,他只怕連明沅都不認,只當自個兒是安姨娘生的了。

扶他坐看他爬的全是安姨娘,那個還關在莊頭上的親孃,就是回來了,灃哥兒也不認識了,明沅不知道睞姨娘還有沒有回來的那一天,可她知道,就算睞姨娘回來了,灃哥兒也是要一直呆在安姨娘院裡的。

她帶着灃哥兒在東梢間裡玩,澄哥兒跟紀舜英兩個便坐在榻上飲茶,今兒的天本來就陰,太陽不曾出來,外邊倒飄起雪來了,風捲着細雪拍到窗上,結出薄薄霜花。

安姨娘見天忽的冷下來,趕緊讓丫頭再給添上兩個碳盆,早早把蠟燭點起來,放下厚簾子,擡了屏風擋到門前,幾個孩子都在她這兒,若着了風寒可不好說。

澄哥兒實無聊的很了,他跟舜華是很親近的,同舜英便是原來親近過,幾年不相處也遠了起來,這會兒只有他們兩個,擺開棋盤下起棋來。

澄哥兒執白,紀舜英執黑,澄哥兒託了下巴團在炕上,盤了腿一隻手伸出去摸棋子,一隻手拿了櫻桃脯吃。

紀舜英卻正襟危坐,指尖夾了棋子,手擱在膝上,明明一屋子都是孩子,他也沒半刻鬆懈的,不說點心,連茶都少吃。

明沅帶着灃哥兒繞了屋子玩耍,可眼睛卻忍不住往紀舜英身上打量。她是知道這個表兄的,算起來是紀氏伯父的兒子,同明潼的關係都遠了,更別說是跟明沅。

明沅知道他,實是爲着曾經聽見過這麼一句,還是紀氏說起的,在八月十五中秋的時候預備節禮,單給紀舜英備了一套文房四寶,算是生辰賀禮,爲着給他備禮,紀氏還嘆息一句。

明沅佔着離得近的便宜,從采薇口裡聽見了紀舜英的身世,若紀氏這胎生了個男娃兒,澄哥兒便同他一樣了,可他的處境比起澄哥兒來,要艱難的多。

紀家這一輩兒裡頭,紀舜英是頭一個男孩,長房長子的頭生子,卻是個庶出,黃氏原來把他抱到身邊,一面是想着“引子”,一面是想着若將來沒兒子,叫這一個承了家業去,自小養起來,往後也不怕他想起生母來。

誰知道連着四年再無所出,生紀舜英的姨娘,早早就“沒了”,黃氏恨不得把宅子裡知道事情的下人全都拿針繞了嘴,一個字兒都不要漏出來。

抱在跟前金尊玉貴的養到了將四歲,忽的竟又懷上了,沒身孕的時候想着哪怕懷上一胎也好,便是女兒也謝天謝天謝菩薩了,等真的懷上這一胎,她又想着,若能是個兒子,纔是如意。

一朝瓜熟,黃氏果然如了意,她這胎竟真是個兒子,嫡出的長房孫子,可卻是次子,沒佔着那個長字,到底有些美中不足。

看着自家千辛萬苦生下來的白胖兒子,再看紀舜英便不如意了,若是沒了他,甚個好事兒不是親生子的,哪裡輪得着讓個庶出爭在頭裡。

差了近四歲,就快差着一輩兒了,先進學先讀書不說,往後還能先成家先立業。黃氏心裡好似燒了一團邪火,原是點火星子,天長日久,把她跟紀舜英那四年的母子之情燒得半點都不剩了。

原來那些好事,全成了壞事,識字早便是讀書早,到了開蒙的年紀往學堂裡一送,等學堂裡邊師傅一誇獎,黃氏看着親生子還睡在悠車裡晃着胖胳膊,庶子卻已經能提筆習字了。

不獨能寫能背,丈夫跟公公還對他另眼相待,直說他是棵讀書的好苗子,一目十行千字成誦,她的華哥兒可還未學話呢!

長子讀書她說了不算,前邊有丈夫跟公公,她怎麼也插手不到前院去,可在後宅裡便是由她當家了,黃氏自個兒不必擡手,下邊人就先作踐起紀舜英來。

那些尋常小事,全翻出來當大事體說,甚個哥兒脾氣大性子急,反駁黃氏一句就是不孝,教訓弟弟一句就是不悌,一樁樁一件件的壓下來,不過一二年功夫,紀舜英再不似原來人人交口稱讚的長房長子了,而成了長房“那個”哥兒。

這兩個字大有深意,連黃氏都叫這些話給迷了眼,明明是自她這裡傳出去的,等那些個話反回來的時候,她便覺着,抱這個庶子過來真是一件錯事,從根子上就爛壞了,待他再好,他也是條白眼狼,說不得甚時候就張口咬她了。

小孩子才最會看眉眼高低,黃氏初時還不曾到如今這模樣,一日比一日壞,磨掉了母子情的不止是黃氏,紀舜英也是一般。他自來不知道自個兒是姨娘生的,記事起便養在上房裡,一應吃穿用度全比着嫡出的來,哪裡知道生了個弟弟出來,他立時就連站腳的地兒都沒有了。

他讀書是錯,偷懶是錯,站是錯坐也是錯,說話舉動樣樣都能叫人挑出刺來,若不是他身邊還有個自小把他奶到大的養娘嬤嬤,如今還不定成了什麼性子。

季嬤嬤攬了他就抹淚:“哥兒不要同弟弟爭,忍着些罷。”他初時不懂爲了甚要忍,他知道那是他弟弟,還是娘生的弟弟,抱了他要親一口捏捏手,丫頭大驚小怪,怕他把弟弟摔着了,他還沒能辯解一句,黃氏的眼睛就跟刀子似的颳了過來。

一眼就把他給看愣了,怔在當地邁不得步子,眼看着娘把弟弟抱過去,捧在懷裡又是拍又是摸,就怕他那輕輕一下,真把華哥兒的骨頭給捏碎了。

後來才明白了忍跟爭的意思,在孃的眼裡,但凡他幹了一點好事,便是同弟弟在爭,他便漸漸不說不動,進了上房拿自己當個木頭疙瘩,想着這樣母親能念他一點好。

可這個娘,終究還是變成了“太太”。

明沅看他,他也在看明沅,他知道澄哥兒是養在上房的庶子,也知道明沅是養在上房的庶女,看着他們去給紀氏送花,心裡冷笑起來,這時候再熱有什麼好處,越是熱心熱腸,將來就越是冷情冷肺。

雪越下越大,外頭磚石道上積了薄薄一層,灃哥兒玩的累了,爬到榻腳上扒着牀沿往上爬,明沅在後面抱住他的腰把他往上舉,畫屏趕緊抱了他,灃哥兒自個和團到羅漢牀邊上,含着指頭側臥下來,明沅坐到牀上,幫他把衣裳脫了,又給他蓋上厚毯子。

轉身去問畫屏:“怎的午膳還沒擺起來?養娘奶嬤嬤呢?”

紀氏那裡一沙鍋的雞湯麪條往裡送,她這胎還算順當,可這開口也要時候,裡頭水汩汩流個不住,紀氏心裡明白這水流盡了,孩子再不出來就是難產。

她倒是放心的,可女兒在外頭卻吊着心,坐都坐不住,兩隻手死死絞着,心裡不住涌上引起不吉利的念頭出來,原來不該有一這胎的,是不是要一命換一命?明潼纔剛想到這兒,忽的又慶幸起睞姨娘還活着的消息來,她都能生出上輩子沒有的人,親孃自然也可以。

紀氏在裡面一聲哼哼,都叫她心驚膽戰,看見黃氏坐着還能吃茶用點心,礙着是大舅姆不好說什麼,一口牙咬得死緊,等梅氏袁氏那裡都遣了人來問,明潼更是害怕。

她是見過宮裡頭人生孩子的,跟她同一個房的寶林,姓徐的,人生的圓團團,笑起來兩個小梨渦,性子迷糊的很,宮裡許多規矩都學得不好,回回進宴,她都跟在明潼身後,學着她的模樣做,就怕出了醜。

這麼個女孩兒,就是在生產的時候沒了的,她的兒子叫抱到了太子妃的身邊養着,明潼打了一個冷顫,伸手握住椅背,臉色一片煞白,太子妃賜下來的藥,是她眼看着徐寶林喝下去的,那時候她還不知是什麼,等喝下去一半,猛然明白過來,喉嚨口卻怎麼也出不得聲兒。

這些個往事像潮水一樣涌進來,撲的她坐不住,桌上擺的熱湯熱面一口也吃不進去,還是大篆附到她耳邊說:“紀家的哥兒也去了安姨娘院裡,那頭可要擺上席面。”

她說了兩遍,明潼才聽明白意思,她略穩一穩心神:“不必,多加兩個菜就是了。”這頭紀氏一身身的出汗苦掙,那頭還吃什麼宴,想到澄哥兒又改了口:“上個蝦圓豆腐,一個櫻桃扣肉,再加個醬燒鴨子,既是過節,總有鴨肉餛飩,餘下的讓廚房按着份例擺。”

天陰惻惻的下着雪,黃氏坐着也覺得睏倦,不住讓丫頭點了茶來吃,皺了眉頭憂心:“但願你娘能把這日子捱過去再生,今兒的名頭可不好聽呢。”下元水官節,鬼節,鬼節裡頭生孩子,是真個名頭不好聽。

明潼那凌厲的性子又冒出頭來,這當口哪裡還有什麼好口吻,批頭便回:“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日子哪兒不好?”當着黃氏的面,使了人去告訴產婆,人能平安就是,可不許爲了捱過這日子,折騰了紀氏。

黃氏面上訕訕的,對着個外甥女不好斥責她,到下午便推說撐不住,往廂房裡頭眯了眼兒小睡去了,明潼坐在椅子上怎麼也不肯挪動,安姨娘那裡住不得,澄哥兒又不能回來,便叫人把澄哥兒安置在回雁閣裡,讓他跟紀舜英一處睡。

子時未過,紀氏這裡產下了一個男孩兒。

第376章 花餡小餃第127章 酒釀玫瑰餅第348章 烏玉珠第317章 糖白藕第171章 鳳脯珍珠第247章 蟹釀金果第118章 秋荷葉第293章 保命丸第110章 燒鵝第240章 人蔘雞第35章 柳芽拌豆腐第370章 甜湯第93章 四喜餃第210章 糟小黃魚兒第306章 子孫餑餑第24章 阿膠固元糕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197章 三清湯第346章 鰻面無花果第101章 醬鵪鶉腿第104章 奶皮燒餅第61章 麪條魚第182章 紅棗胭脂粥第74章 老鴨湯第215章 三白第144章 水八仙第208章 蜂蜜涼米糉第44章 白糖糉子第376章 花餡小餃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238章 荷花酒第160章 蔥油拌麪第350章 生地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290章 苦人蔘第315章 符灰水第213章 蟹膏第277章 乞巧酥第156章 鶴年酒清遠白切雞(捉)第134章 松菌鴨塊第392章 米酒湯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414章 炸柿子第296章 蜜梨汁第372章 肉夾饃第40章 紅糟鰣魚第324章 雞爪黃連菜第348章 烏玉珠第83章 藕粉桂花粥第178章 清蒸酒釀鴨子第189章 冰糖川貝梨第56章 蜜薑絲第191章 梅花冰酒第281章 炸巧果第382蜜章 蜜茶第358章 梨花湛白第319章 兩熟煎鮮魚〔捉)第397章 雞湯澆飯第207章 鹹酥酪第60章 蓮子銀耳羹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81章 合巹酒第250章 酸菜魚第205章 茶餅第324章 雞爪黃連菜第368章 片皮乳豬第201章 珊瑚水晶卷第134章 松菌鴨塊第108章 胭脂粥第116章 雞絲肉粥第137章 蜜饊子第372章 肉夾饃第391章 玉竹鴿子第337章 麻油雞蛋羹第73章 鴨肉春餅第21章 香菇炒麪筋〔捉)第266章 白魚火腿蝦圓湯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363章 小蔥炒麪條魚第91章 荔枝菌第158章 鐵秤砣第210章 糟小黃魚兒第271章 碎金荷花酥第386章 二熟稻第364章 黃銅鍋子第412章 薄薄酒第62章 芝麻糖薄脆第278章 七菜羹第401章 山藥糕第214章 壽桃包第294章 白粥第217章 黃羊肉第389章 紅白鴨肉絲第207章 鹹酥酪第91章 荔枝菌第281章 炸巧果長壽麪(改口)第405章 香餌
第376章 花餡小餃第127章 酒釀玫瑰餅第348章 烏玉珠第317章 糖白藕第171章 鳳脯珍珠第247章 蟹釀金果第118章 秋荷葉第293章 保命丸第110章 燒鵝第240章 人蔘雞第35章 柳芽拌豆腐第370章 甜湯第93章 四喜餃第210章 糟小黃魚兒第306章 子孫餑餑第24章 阿膠固元糕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197章 三清湯第346章 鰻面無花果第101章 醬鵪鶉腿第104章 奶皮燒餅第61章 麪條魚第182章 紅棗胭脂粥第74章 老鴨湯第215章 三白第144章 水八仙第208章 蜂蜜涼米糉第44章 白糖糉子第376章 花餡小餃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238章 荷花酒第160章 蔥油拌麪第350章 生地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290章 苦人蔘第315章 符灰水第213章 蟹膏第277章 乞巧酥第156章 鶴年酒清遠白切雞(捉)第134章 松菌鴨塊第392章 米酒湯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414章 炸柿子第296章 蜜梨汁第372章 肉夾饃第40章 紅糟鰣魚第324章 雞爪黃連菜第348章 烏玉珠第83章 藕粉桂花粥第178章 清蒸酒釀鴨子第189章 冰糖川貝梨第56章 蜜薑絲第191章 梅花冰酒第281章 炸巧果第382蜜章 蜜茶第358章 梨花湛白第319章 兩熟煎鮮魚〔捉)第397章 雞湯澆飯第207章 鹹酥酪第60章 蓮子銀耳羹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81章 合巹酒第250章 酸菜魚第205章 茶餅第324章 雞爪黃連菜第368章 片皮乳豬第201章 珊瑚水晶卷第134章 松菌鴨塊第108章 胭脂粥第116章 雞絲肉粥第137章 蜜饊子第372章 肉夾饃第391章 玉竹鴿子第337章 麻油雞蛋羹第73章 鴨肉春餅第21章 香菇炒麪筋〔捉)第266章 白魚火腿蝦圓湯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363章 小蔥炒麪條魚第91章 荔枝菌第158章 鐵秤砣第210章 糟小黃魚兒第271章 碎金荷花酥第386章 二熟稻第364章 黃銅鍋子第412章 薄薄酒第62章 芝麻糖薄脆第278章 七菜羹第401章 山藥糕第214章 壽桃包第294章 白粥第217章 黃羊肉第389章 紅白鴨肉絲第207章 鹹酥酪第91章 荔枝菌第281章 炸巧果長壽麪(改口)第405章 香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