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良辰吉日等待迎娶

別的都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確定雨瀾的陪房了。這麼些的嫁妝,當然需要更多的人口陪嫁過去打理。老太太給了幾房,剩下的就全都由大太太安排了。雨瀾的綠靜齋按規矩應該有兩個媽媽,兩個大丫鬟,並兩個粗使婆子並幾個小丫頭。此前,大太太對綠靜齋壓根不重視,所以小院的編制一直就不滿,直到開始議親,大太太叫吳媽媽將綠靜齋的下人補滿,小丫頭並粗使婆子雨瀾都要了,管事媽媽卻委婉地推拒了。

這也是爲了錢媽媽着想!

錢媽媽老實厚道,卻失於寬厚,對下人的轄制便不是那般嚴苛,若是新的管事媽媽過來,因是太太賞的,自然就比錢媽媽更有臉面些,錢媽媽又是那個性子,到時候這個小院真正掌事的是誰可就不好說了。

錢媽媽倒是說不得還得受新來的媽媽轄制,雨瀾也不會過得舒服。

吳媽媽跟着大太太這麼些年月,大太太糊塗,她可不糊塗,內宅這些彎彎繞繞自然心裡是極清楚的,雨瀾現在身份貴重,她不想在小院裡放一個新任“二當家”,吳媽媽也就回了大太太,沒有勉強。

王府地多人少,王爺不喜歡鶯鶯燕燕,這在京師都是有名的。雨瀾這次嫁到王府去,卻是想把這些下人一路全都帶過去。她輾轉去求大太太,沒承想大太太倒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自從在春熙樓見過葉邑辰之後,大太太便患上了“葉氏恐懼症”,雨瀾便是要天上的星星,大太太也得叫人搭個梯子摘摘試試,這事又算個什麼了不起的事?

雨瀾本來想了一大套說辭,想着要和這位嫡母打打擂臺,至不濟也要把這些年培養的心腹打個包全帶過去,沒想到這麼容易,雨瀾一時間竟然有些不習慣。

大太太現在做事也是越發麻利了。很快陪房們的身契就都送到了雨瀾的手上。這些人都是頂頂重要的,這些管家們經營不善,將主人家的產業敗光了還好說,有那不經事的,欺壓盤剝得狠了,給主人家招禍也不是不存在的。

老太太不放心大太太,專門請了二太太教導雨瀾“御下之術”,雨瀾前世幹得就是這個,可說是正對上了她的專業,在二太太面前卻又要裝出什麼也不會的樣子,如此簡短培訓了一段時日,二太太又帶着她分批見了見管事們。

二太太幫着敲打了一番,無非是“好好辦事,實心實意侍候新主子,不要覺得新主子年輕就做那欺上瞞下的勾當“之類的。

雨瀾並不如何擔心控御不了這些人,等到了王府她有的是時間調、教他們,倒也不急在一時。

除了這些,大太太還額外給了雨瀾兩個大丫頭——都是杏眼桃腮的小美人。吳媽媽把這麼兩個小女孩領進綠靜齋,竟然開口便向雨瀾邀功:“太太花了不少力氣纔給姑娘找來兩個好的。日後也可以幫着姑娘侍候王爺,做您的左膀右臂!”

雨瀾看着這麼兩個嬌滴滴的小姑娘,一個叫曉鳳、一個叫曉鶯,第一個想法就是大太太是拿這兩個丫頭來噁心自己的。

雨瀾這次還真的是冤枉了大太太了。從春熙樓回來之後,大太太就十分自覺自動地將那些花花腸子全都收了起來。那時候大戶人家嫁女兒,全都提前準備美貌的丫頭,平日可以服侍主母的起居,有朝一日主母懷孕了,也可以將這些丫頭推出去侍候男主人,一起陪嫁過去的,主母自然都好拿捏,省得其他的妾室姨娘趁機奪寵上位。

曉月和曉玉雖然更加忠心,容貌卻是差了一點兒,大太太打量着王爺看不上她們倆。

這也是約定俗成的辦法了。所以連老太太和五太太對這件事情都沒有異議。雨瀾畢竟是一個現代人,對這種事情簡直深惡痛絕。差點兒就把這兩個丫頭退了回去,最後還是捏着鼻子認了。

她想,王爺若真是那風流的,我便是怎麼防也防不住。王爺若在這上頭不怎麼在意,又何必害怕這樣兩個乳臭未乾的小丫頭,她們再漂亮能漂亮得過自己去,何況她倆的身契大太太也叫吳媽媽送了給她了。

就這麼着吧!到哪山唱哪歌兒,這時代想找一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丈夫,那概率估計跟走在路上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差不多!

總算忙活得差不多了,出嫁之前,牛府來人報信:雨霏生了。

從打回到孃家見了一次雨瀾,雨霏心裡一直就有些怨憤難平,回到牛家過了沒幾日便喊肚子疼,二公子上頭還有一個大哥,早就生下了嫡長孫,所以雨霏這一胎就生得沒有那麼隆重。

疼了整整六個時辰,終於瓜熟蒂落,生出來的卻是一個女兒。女兒和兒子又是格外不同些。牛家並不如何重視,洗三也就辦得潦草,只請了些親戚過來熱鬧一下也就完了。

雨瀾這陣子在府裡忙着備嫁,打理嫁妝,收攬下人,忙得不亦樂乎,光是那些需要繡的小東西就叫她頭痛不已,總算找着一個機會出來玩兒一圈,就隨着幾位太太一起去了牛府。

牛府的格局自然不能和楊府相比,一大家子住在一個三進的院子裡,到處都顯得侷促。牛府將楊家衆人迎了進去,二姑娘雨嘉卻是早就到了。雨馨從中撮合,雨嘉終於沒有丁兆和離,楊府衆人,尤其是大太太對於雨嘉的恨意到底沒有消除,到現在雨嘉還沒能回去一趟,連給雨瀾添妝的東西都是託了大姐姐帶進府裡的。

她見了三位太太帶着雨瀾雨晴進來,急忙站起來施禮,叫了聲:“大伯母、母親、五嬸嬸,二位妹妹!”

大太太只當沒看見她,直接就從她身邊走過去了,二太太看了她一眼,唯有嘆了一口氣。

雨嘉見母親的樣子眼睛立刻就紅了。雨瀾見此也只有暗暗嘆息,二姑娘要想取得孃家的原諒還得水滴石穿,細工慢活慢慢地熬了。這些卻不是她能夠幫得上的了。

雖然沒有大辦,親戚倒也來了不少,牛家的圈子和楊家不能比,比起穿着的精細自然差了不止一籌,衆人寒暄了一陣子,楊家幾位太太自然是衆星拱月一般被圍在當中,衆人對雨瀾更是恭敬得叫人頭皮發麻,顯然誰都知道了她不久就要嫁到王府去做王妃的事了。雨瀾被衆人奉承着,不卑不亢,應對得體,衆人看了全都暗暗點頭,楊家果然是詩書禮儀之家,連個庶女都有這等氣派。

等客人來得差不多了,雨霏便抱着剛剛出生了三天的女兒出來見客。衆人圍着稱讚了一回,紛紛獻上表禮,因爲上次雨霏給她添妝時的禮極重,雨瀾本打算這次也多給些回禮,可轉念一想,自己尚還是未出閣的姑娘,不能越過九妹妹太多,好像剛剛和王爺議定了親事就抖起來了似的。這一次也就隨大流給了一對金手鐲金腳鐲,雨霏的禮只等着日後有機會再還。

吃飯的時候雨瀾坐在雨嘉的旁邊,悄聲道:“我瞧着,四姐姐情緒不高,四姐夫也好像不大高興的樣子!”

雨嘉畢竟是嫁了人的正頭奶奶,消息要比她這個深閨中的姑娘靈通得多了,便低聲道:“七妹妹你有所不知,這牛家人官做得不大,糟心事卻很是不少。四妹妹嫁過來一開始還沒什麼,等祖父辭了官,四妹妹的婆婆就給妹妹的房中塞了兩個通房,都是長得不錯的美人!”雨瀾聽出了二姐姐的意思:就是說牛太太覺得兒子娶了雨霏委屈着了,便給了他兩個美貌的侍妾。雨霏在楊家諸位姐妹中也的確是容貌最差的一個了。

牛家一開始娶雨霏的目的雨瀾多少能猜到一點兒,主要就是爲了靠上楊府這棵大樹,日後在升遷上頭也能多有助益。畢竟嫡子娶一個庶女,怎麼說也是委屈了些。只是楊老太爺剛剛辭官,牛太太就往兒子房裡頭塞人,未免做得有些過分了。

按說楊家雖然沒了首輔,可是楊家三位老爺官位都不算低,又出了一位太子妃,就是現在也要穩穩地壓了牛家一頭,雨霏完全可以回去請孃家出頭,雨霏卻根本沒有這麼做。

雨瀾一轉念也就明白了,雨霏是這麼多年看透了大老爺和大太太的性子,這一對薄倖夫妻,根本就沒有把她放在眼裡,就算回去哭一場,也不會有人替她出頭,只是徒取欺辱罷了。

雨瀾不由暗暗嘆息,自己日後的日子只怕要和雨霏一樣了,若是王爺欺負了自己,誰人能替自己出頭?

雨嘉又繼續道:“四妹夫學了父兄的風流樣子,對兩個侍妾頗爲寵愛,四妹妹懷着孩子呢,他就停了兩位通房的避子湯,如今有一個通房很快便也懷上了。四妹妹這日子,怎麼能過得痛快了?”

“四妹夫大概是打量着,四妹妹若生下了嫡子,正好讓通房名正言順地生下孩子。可如今四妹妹並未生出兒子,這事兒就有些麻煩了。”

雨瀾點頭表示明白:“長子非嫡,往往都是禍亂之源!”

雨嘉道:“可不是,只是那通房已經六個多月了,孩子是斷然打不得了。你說四妹夫能高興得起來嗎?”

雨瀾沒想到這裡頭還有這麼多事兒,上次雨霏回來的時候,可沒告訴她這些。只是二姑娘嫁了人生了孩子,如今在貴婦圈子中經常交際,這些事情肯定是瞞不過她的。

這些事情不該她管,她也管不了。

二姑娘末了又說了一句:“不管高嫁低嫁,爺們心疼咱們,咱們的日子才能過得舒心,你說是不是這個理,七妹妹?”

雨瀾明白這句話是雨嘉說給她聽的。

算算自己的這些個姐妹,不管高嫁低嫁,沒有一個過得舒坦的。大姑娘二姑娘兩樁親事,算是門當戶對。大姑娘沒生出兒子,婆家對她很不滿意;二姑娘婆家爲了飛黃騰達,直接把親家給出賣了,搞得她裡外不是人。四姑娘是低嫁了,可是也沒撈着什麼好,八姑娘就更不用說了,尊榮顯貴那是天底下獨一份的,可她和太子之間,到現在也沒有一點溫情,完全是相敬如冰。

而她自己呢,自己可是實打實的高嫁了,在這麼多門親事中,最不對等的怕就是她和葉邑辰了。可是想起葉邑辰那張英俊絕俗的俊臉,雨瀾心裡卻還是有點自信的。我一定要好好的,倖幸福福給你們看。

婚姻,還是要靠經營!

五月初八,黃道吉日。這一天正是“親迎”的大日子。前一天,雨瀾的嫁妝便發到了晉王府,攏共一百一十八擡,都是實打實的嫁妝。宮內從皇上皇后到太子太子妃均有賞賜。

真正應了那句:“良田千里,十里紅妝!”京師百姓競相圍觀,繼趙王大婚之後,又是闔城轟動。

雨瀾早早就醒了——兩世爲人,卻還是第一次出嫁,也不知怎麼的,她心裡緊張得不得了,一晚上沒怎麼睡好覺。

只覺得腦子裡亂哄哄的,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全福夫人一早就定好了,就是雨馨出嫁時請來的韓國公夫人,二太太的孃家嫂子。與太子妃同用一個全福太太,這份榮耀就不用說了,她肯來做雨瀾的全福太太,當然還是看在葉邑辰的面子上。

二太太領着孃家嫂子進了屋子,上次雨馨出嫁,韓國公夫人是見過一次雨瀾的。這次見了便誇道:“上回太子妃出閣,我就覺得七姑娘大方得體,是個有福氣的,這不果然叫我猜中了,竟得了這樣的好姻緣,真是羨慕死了京中的一衆未嫁人的姑娘小姐們!”

二太太與有榮焉,笑着道:“承大嫂吉言了!”

丫鬟們扶着雨瀾先去沐浴,待出來之後由韓國公夫人給她絞了面,又給她梳頭,髮式的繁複就不用說了,光是腦袋上待戴着的那些東西,就壓得雨瀾幾乎脖子都斷了!

丫鬟服侍着穿上大紅嫁衣,蓋頭暫時沒有蓋上。

收拾完畢,五太太以及大姑娘雨沐,九姑娘雨晴就一腳踏進門裡。本來雨瀾出嫁姐妹們都該來送嫁的,可是二姑娘雨嘉大太太不叫進來,四姑娘雨霏正在坐月子,五姑娘雨霞在廟裡回不來,八姑娘雨馨不能出宮,最後送嫁的竟只有兩個姐妹。

雨晴今日既興奮又頗有些捨不得。進了門就喊:“七姐姐,今天你真漂亮!”

286 生產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136 雨霏懷孕有事登門191 一九一230 地震58 四姑娘爲婚事發愁100 路遇晉王戰事流言323 取函谷關286 生產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56 雨嘉出嫁雨霞吃味17 加標點討好老太太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61 趙王救美一見傾心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71 選秀女趙王送如意244 上香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73 二七三240 勾引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7 五小姐毒舌利如劍184 一八四21 同仇敵愾雨馨贈銀164 郡主邀約說合親事183 一八三216 驚變228 相夫教第子222 父子183 一八三258 陷阱83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76 引誘太子雨馨出走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168 打點嫁妝聘禮被扣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31 荒淫243 詛咒16 路遇姨娘挑撥離間25 兄妹相聚談詩論文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248 見紅269 入獄74 議親事初定謝之遠110 安全抵京先入王府110 安全抵京先入王府19 怡寧居父女鬧意氣144 整齊強迫症傷不起55 見惠妃再助小皇子174 洞房花燭魚水交歡203 姦夫淫婦276 婆媳339 孩子出世312 情絲難斷245 整頓16 路遇姨娘挑撥離間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59 偶遇秦王驚爲天人121 書信至王爺展笑顏138 被逼退婚137 做大媒逼婚謝之遠228 相夫教第子197 和好如初更增情誼63 小王爺心思悄萌動181 一八一79 無妄之災夜半失火74 議親事初定謝之遠81 雨霏出嫁再見敏淳184 一八四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56 和諧347 珠兒婚事87 洞房夜雨馨守空房276 婆媳41 情愫生表哥贈模型309 風雲變幻176 馬年吉祥萬事如意81 雨霏出嫁再見敏淳242 了結148 新年至心盼王爺歸231 荒淫302 二少爺成婚297 牽連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45 整頓305 命運不堪雨蓮猝死224 家事144 整齊強迫症傷不起340 潛回京師118 護雨瀾王爺賜女侍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164 郡主邀約說合親事330 變故253 祈氏111 病染膏肓王爺怒急183 一八三274 二七四
286 生產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136 雨霏懷孕有事登門191 一九一230 地震58 四姑娘爲婚事發愁100 路遇晉王戰事流言323 取函谷關286 生產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56 雨嘉出嫁雨霞吃味17 加標點討好老太太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61 趙王救美一見傾心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71 選秀女趙王送如意244 上香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73 二七三240 勾引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7 五小姐毒舌利如劍184 一八四21 同仇敵愾雨馨贈銀164 郡主邀約說合親事183 一八三216 驚變228 相夫教第子222 父子183 一八三258 陷阱83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76 引誘太子雨馨出走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168 打點嫁妝聘禮被扣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31 荒淫243 詛咒16 路遇姨娘挑撥離間25 兄妹相聚談詩論文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248 見紅269 入獄74 議親事初定謝之遠110 安全抵京先入王府110 安全抵京先入王府19 怡寧居父女鬧意氣144 整齊強迫症傷不起55 見惠妃再助小皇子174 洞房花燭魚水交歡203 姦夫淫婦276 婆媳339 孩子出世312 情絲難斷245 整頓16 路遇姨娘挑撥離間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59 偶遇秦王驚爲天人121 書信至王爺展笑顏138 被逼退婚137 做大媒逼婚謝之遠228 相夫教第子197 和好如初更增情誼63 小王爺心思悄萌動181 一八一79 無妄之災夜半失火74 議親事初定謝之遠81 雨霏出嫁再見敏淳184 一八四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56 和諧347 珠兒婚事87 洞房夜雨馨守空房276 婆媳41 情愫生表哥贈模型309 風雲變幻176 馬年吉祥萬事如意81 雨霏出嫁再見敏淳242 了結148 新年至心盼王爺歸231 荒淫302 二少爺成婚297 牽連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45 整頓305 命運不堪雨蓮猝死224 家事144 整齊強迫症傷不起340 潛回京師118 護雨瀾王爺賜女侍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164 郡主邀約說合親事330 變故253 祈氏111 病染膏肓王爺怒急183 一八三274 二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