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君不悟】

皇宮,御書房中。

沉默雲坐在一張圓凳上,將竹樓之中裴越和燕王的對話一五一十地道來,沒有遺漏半個字。

開平帝靜靜地聽着,望着面前那本古卷,良久之後神情複雜地說道:“裴越倒是一片良苦用心。”

這指的是裴越最後那番話,不僅體恤聖心,更是隱含對燕王的規勸之意。倘若幕後指使寧豐致的人真是燕王,那麼裴越便是暗示他此事到此爲止,不要想着繼續掀起風浪。

沉默雲略顯疑惑地說道:“臣有一事不明,爲何裴越能認定刺殺案是燕王主使?”

開平帝反問道:“你覺得裴越在構陷老四?”

沉默雲搖搖頭,緩緩說道:“陛下,臣只是想不明白而已。寧豐致身爲大殿下的親信,故意用兩起刺殺案讓大殿下被迫頂罪,這其中肯定有人在暗中搞鬼。只是從時局來分析的話,二殿下甚至是六殿下都更有可能。畢竟,他們纔是皇后嫡子。”

這個判斷自然很有道理,即便大皇子因爲此時跌落凡塵,儲君之位也輪不到燕王。

開平帝冷笑道:“起初朕也是這般想的,後來經過裴越的提醒,朕纔想清楚整件事的脈絡。”

他看了一眼沉默雲,寒聲道:“朕這個四兒子端的好手段,就是不知道他爲這套連環計準備了多少年。”

沉默雲沉思片刻,略顯驚訝地說道:“難道他還不肯放手?”

如今大皇子揹着一口謀害功臣的大黑鍋,在朝野上下的名聲已經跌到谷底,這樣的人顯然不可能有資格成爲儲君。不管開平帝有多偏愛他,都不可能強行壓制羣臣將劉賢立爲儲君,那樣只會讓朝堂大亂。

開平帝目光幽深,緩緩說道:“他已經成功算計自己的長兄,又怎會半途而廢?接下來只需要禍水東引,將陷害大皇子的罪名扣在老二身上,他便已經成功了大半。起初朕以爲他只是想針對老大,裴越卻告訴朕,這個陰謀遠不止於此,接下來還會有一波風浪。”

饒是見慣勾心鬥角,沉默

雲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絲涼氣。

他輕聲說道:“寧豐致在五年前進入魯王府,因爲屢次幫大殿下出謀劃策,所以逐漸受到大殿下的信任。倘若裴越所言爲真,那豈不是意味着四殿下在五年前就開始——”

開平帝道:“那年他才十九歲,實際上這個計劃的時間還要更早,畢竟培養一名死士需要時間。

你不要忘了,我這個兒子十三歲就開始舉辦閒雲評,迄今已然十一年。”

沉默雲神色古怪地說道:“臣記得裴越破門而出的時候剛好也是十三歲。”

開平帝眼簾微垂,悵然道:“朕原本以爲,老大老二和老六一心爭搶儲君的位置,老四願意如閒雲野鶴一般自由自在也是好事。如今看來,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謀劃這一切,步步經營始終不肯放棄。朕年事已高,立儲之事已經提上日程,他終於等來機會,又怎會聽從裴越的勸諫?”

沉默雲奇道:“如果這件事真是四殿下所爲,裴越竟然肯偃旗息鼓?”

開平帝回想起那個微雨的夜晚,裴越在兩儀殿偏殿中對自己說的那番話,不禁輕嘆道:“連你都想不明白,可見朕沒有看錯人。他只是想確認真兇,卻不願朝局動盪。畢竟老大如今的名聲已經臭了,如果再牽扯出其他皇子,世人如何看待天家?”

他頓了一頓,語氣複雜地說道:“他告訴朕,倘若老四能夠主動坦白自己的罪過,並且放棄經營多年的勢力,他就不追究老四的禍心,還希望朕能夠讓老四富貴一生。”

沉默雲心中震撼不已。

他沒想到竟然能夠從冷酷無情的陛下口中聽到這樣的言辭,這還是那個連先帝都敢殺的君王嗎?

最重要的是,裴越這小子到底給陛下吃了什麼迷魂藥?

讓燕王認罪再放棄經營十多年的勢力,那豈不是比殺了他更難受?對於一名皇子親王來說,沒有任何實權的榮華富貴算什麼?

到了此時此刻,沉默雲不禁有些佩服裴越,能夠在嚴苛的陛下面前表現

得如此完美,這可是當初裴貞和王平章都做不到的壯舉。

只是他忽略了一件事,當年的開平帝二十餘歲,正是躊躇滿志精力旺盛的年紀,像裴貞和王平章又是先帝甚至中宗時期就崛起的臣子,交心本就極其困難。如今開平帝已近中年,幾名皇子都不算成器,小輩之中裴越太過亮眼,又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忠臣,其中微妙之處難以描述。

順着開平帝的話頭,沉默雲沉吟道:“陛下,如果四殿下不肯放棄的話,恐怕接下來就會有人替大殿下鳴冤。”

只有爲劉賢鳴冤,燕王纔有機會將刺殺案的嫌疑扣到其他兄弟身上。

開平帝面色漸漸冷肅,寒聲道:“朕想看看他究竟拉攏了多少大臣。”

沉默雲嘆道:“希望四殿下能聽懂裴越的規勸。”

想起裴越在這件事裡的表現,開平帝心緒複雜,緩緩說道:“只可惜

裴越那小子不是——”

沉默雲悚然一驚,不顧君臣尊卑打斷道:“陛下!”

這話要是從開平帝口中說出來,那會讓裴越陷入必死之地。

開平帝醒過神來,自嘲一笑。

帝王的威嚴氣度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握緊面前的古書,強硬地說道:“倘若他想不明白,朕會讓他明白,有些東西朕不給,他便不能要!”

……

四月初一日,曆書曰,虹始見。

皇宮,承天殿。

卯時初刻,百官入殿。

今日乃是朔朝,在京文武官員凡九品以上盡皆參加,兩府重臣當先領朝。

令百官略感奇怪的是,四位成年皇子也出現在朝會上,連被貶爲鎮國將軍的大皇子劉賢也沒有缺席。需知十六年來,開平帝不允許皇子們直接插手朝政,所以這還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皇帝儀仗駕臨,羣臣山呼萬歲。

禮儀過後,內監都知高聲道:“百官有事啓奏。”

恢弘寬敞的承天殿大殿之內鴉雀無聲,滲着一股令人心思難安的死寂。

開平帝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從右到左掃過,最後停留在一個年輕人身上。

1220【直掛雲帆濟滄海】(二)1104【提刀赴京都】591【誤打誤撞】576【道行】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631【選官子】456【取一座城】623【聲聲慢】51【效忠】1298【棄我如塵埃】1270【故事裡的錚鳴】(中)566【延津渡】745【得時無怠】129【驚雷】795霧裡看花873【亮劍】496【催婚】254【陳希之】716【班底】349【長歌當哭】(六)702【步步緊逼】293【機動】834【正宮】1157【菩薩低眉】203【訴衷腸】61【生與死】705【再相逢】465【旌旗十萬】757【人生始終】1322【一覽衆山小】944【二虎相爭】1322【一覽衆山小】447【獨當一面】163【封爵】233【妙人】1312【青山相待】1025【向死而生】1194【裡快哉風】(八)277【格局】835【逐漸揭開的大幕】138【太史臺閣】31【鋒芒初露】686【家宴】157【西境】409【席捲】(五)1144【生死何懼】1234【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六)1176【一點浩然氣】(一)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338【提刀】1167【扶搖直上九萬里】768【混亂之始】1190【裡快哉風】(四)193【鬧事】483【一念之間】724【觸目驚心】18【壽禮】379【狼煙起】1026【狗急跳牆】199【春秋之始】153【後手】484【平息風波】69【凌遲】355【長歌當哭】(一十二)471【請你造反】489【蒼生何辜】961【識本心】755【論勢】326【槍出如龍】11【人心】10【呵呵】627【鳳蕭吟】155【徒】162【拂曉】734【高高舉起】279【一刀了斷】96【打造】699【雷霆】890【今日一別】請假一天~420【噩耗】474【月色迷人】83【無問西東】150【孤立】429【信與刀】1145【吾有雙刀】192【裴越的刀】1115【且聽龍吟】925【古今多少事】142【熬鷹】1304【貴人頭上不曾饒】948【一生一劍】313花開171【撥雲見日】64【人生不滿】210【竹樓】1216【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二)13【惡客】1227【直掛雲帆濟滄海】(九)128【失蹤】
1220【直掛雲帆濟滄海】(二)1104【提刀赴京都】591【誤打誤撞】576【道行】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631【選官子】456【取一座城】623【聲聲慢】51【效忠】1298【棄我如塵埃】1270【故事裡的錚鳴】(中)566【延津渡】745【得時無怠】129【驚雷】795霧裡看花873【亮劍】496【催婚】254【陳希之】716【班底】349【長歌當哭】(六)702【步步緊逼】293【機動】834【正宮】1157【菩薩低眉】203【訴衷腸】61【生與死】705【再相逢】465【旌旗十萬】757【人生始終】1322【一覽衆山小】944【二虎相爭】1322【一覽衆山小】447【獨當一面】163【封爵】233【妙人】1312【青山相待】1025【向死而生】1194【裡快哉風】(八)277【格局】835【逐漸揭開的大幕】138【太史臺閣】31【鋒芒初露】686【家宴】157【西境】409【席捲】(五)1144【生死何懼】1234【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六)1176【一點浩然氣】(一)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338【提刀】1167【扶搖直上九萬里】768【混亂之始】1190【裡快哉風】(四)193【鬧事】483【一念之間】724【觸目驚心】18【壽禮】379【狼煙起】1026【狗急跳牆】199【春秋之始】153【後手】484【平息風波】69【凌遲】355【長歌當哭】(一十二)471【請你造反】489【蒼生何辜】961【識本心】755【論勢】326【槍出如龍】11【人心】10【呵呵】627【鳳蕭吟】155【徒】162【拂曉】734【高高舉起】279【一刀了斷】96【打造】699【雷霆】890【今日一別】請假一天~420【噩耗】474【月色迷人】83【無問西東】150【孤立】429【信與刀】1145【吾有雙刀】192【裴越的刀】1115【且聽龍吟】925【古今多少事】142【熬鷹】1304【貴人頭上不曾饒】948【一生一劍】313花開171【撥雲見日】64【人生不滿】210【竹樓】1216【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二)13【惡客】1227【直掛雲帆濟滄海】(九)128【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