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

九品中正舉士之制

他話猶未了,卻見自己的三弟司馬孚已是一步踏進書房。在門口處,司馬孚和司馬芝兩個堂兄弟剛一拱手行禮見過——司馬芝一轉身,已風風火火地告辭。司馬孚瞅了他背影一眼,很是有些訝異:“二哥,芝兄有什麼急事回衙門要辦嗎?走得這麼急?”

“這個……河南尹統轄京畿內外八百里方圓的樞機要地,庶務繁雜、千頭萬緒,哪一件事兒都疏忽不得,芝弟他當然是忙得腳不沾地了!”司馬懿將司馬孚迎入書房內黃楊木坐枰之上坐下,面色溫和地說道,“哪像三弟你在吏部尚書之職上那麼清靜雍容?哦,對了——三弟今日前來,可有什麼要事嗎?”

“二哥,陳令君近日提出要設立一套‘九品中正舉士之制’,您可清楚?”司馬孚在黃楊木坐枰上坐定之後,向司馬懿肅然問道。

“九品中正舉士之制?”司馬懿微微一愕,“爲兄曾在今年年初聽到他談起過相關的一些思路……怎麼?他已詳細制定出條陳來了嗎?”

“嗯。陳令君昨日已將‘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的奏稿發到吏部裡來審覈。經小弟簽署同意之後,他便要呈進內廷中書省請陛下用璽頒佈天下施行了。”

“哦?三弟是想來諮詢一下爲兄的建議嗎?”司馬懿雙目亮光一閃,在司馬孚臉上一瞟,“你自己認爲陳令君那份奏稿寫得如何?”

“二哥,小弟認爲陳令君的用心還是好的。依照陳令君的本意,他也是想將先朝的‘進賢察舉四科取士之法’進一步改良成更爲公平、公正的選人用賢之善政。”

司馬懿一邊認真聽着,一邊深深沉思起來:對於漢代的“進賢察舉四科取士之法”,他先前任丞相府東曹屬之時,就十分熟悉了。它的具體內容是“進賢取士有四科之途: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四科之士,

皆須有孝悌公廉之行。”然後,這“四科標準”再頒到各州各郡“鄉舉裡選”,由朝廷選曹、吏部根據鄉論民議選拔人才。但後來在“鄉舉裡選”的環節之中,權閹貴戚和豪門富紳們把持了鄉議標榜之權:權貴子弟多以門戶得舉,仁人賢士多以孤寒遭棄,導致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等腐敗情形層出不窮。所以,自前朝建安年間以來,荀彧、崔琰、毛玠等清粹中正之士都對這一制度進行了各種反思、修正、改良。而陳羣現在提出的“九品中正舉士之制”亦正是建立在他們探索出來的各種經驗結晶的基礎之上的。只不過,這套“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究竟還能不能夠將“進賢察舉四科取士之法”做到“矯枉歸正,興利革弊”呢?司馬懿心中亦是並無太大成算。

WWW ●ttkan ●co

“……二哥,陳令君擬定的‘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的具體條陳是這樣的:在各州、各郡層層設置‘中正官’,選擇賢良有識之士擔任,專門負責考察本州、本郡之人士,不拘門第、家世,但論德才品行,並據此與成‘狀語’,定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呈進吏部按‘狀’任用。同時,對人士的‘狀語’品評,由中正官與吏部每三年聯合考覈一次:其言行修著者,則升進之,或以五升四,或以六升五,直至升到一品;其行不符實者,則降抑之,或自五退六,或自六退七,直至革除品秩。二哥對此意下如何?”

“聽你這麼講來,陳令君的這套‘九品中正舉士之制’也算確是十分周詳了。不過,依爲兄之見,你們吏部日後在施行‘九品中正舉士之制’時,一定要抓住關鍵,不可倒持權柄,讓後漢末年權闔貴戚、豪門富紳等操縱鄉議標榜之權的不良情形重現於世。”

“小弟有請二哥指教,我等吏部郎官應當如何抓住關鍵?”

“本來,你們吏部一向是由陳令君掌管的,爲兄身爲尚書檯之僕射,專管軍政錢糧之庶務,不好干涉你們

吏部這邊的事兒。不過三弟今日專程來問,爲兄也就站在朝綱公義的角度上直言相告了:依爲兄看來,這‘九品中正舉士之制’施行的關鍵之處有二——一是對州郡中正官的選擇任用;二是對人士‘狀語’的循名責實之核驗。州郡‘中正官’的選用標準是‘中而且正,無偏無私’,要像當年主持汝南‘月旦評’的名士許劭一樣既有知人之鑑,又有公允之量。而且,對士人‘狀語’的核驗一定要切實到位:名實相符者,雖疏而必用;名不符實者,雖親而必棄。另外,還要敢於追究州郡‘中正官’誤寫‘狀語’、徇私枉法、舉士不實之咎!只有抓住這兩個關鍵,這‘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纔會真正成爲朝廷進賢納士的一大善政!”

“二哥當真是閱歷豐富、見解深刻,您這一番點評可謂‘一針見血,鞭辟入裡’。小弟聽了,頗獲效益!小弟下來後一定將您的這番指教轉稟給陳令君……”

“轉稟給陳令君?呵呵呵,三弟呀!這你就不必了。爲兄告訴你的這些點評之語,你只需自己牢記於心、篤實而行就是了。陳令君亦是宦場經驗豐富的大魏宿臣,他自然也是曉得這兩點關鍵之處的,不需你到他的面前去透露這些。”

司馬孚聽到司馬懿這麼說,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

司馬懿兩道濃眉往上一揚,侃然又道:“其實,依爲兄之見:自古以來,識人辨賢,實非易事。唯賢者能識賢、智者能識智、伯樂方能識騏驥。想當年漢高祖建基拓業之際,納善若不及,從諫似轉圜,聽言而不求其能,舉功而不考其素,陳平起自亡命而爲智囊,韓信拔於行伍而登上將。故而天下之士雲集歸漢,各顯其才、爭奇競異,智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其節,怯夫勉其死。匯天下之智、聚天下之賢,是以漢高祖能掃暴秦如鴻毛、取強楚若拾遺,縱橫四海而所向無敵!三弟你下去後細思此言,日後在取賢納士之上必有裨益。”

“二哥的拳拳教誨,小弟必會銘記於心。”司馬孚深深答道。

(本章完)

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出山!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計賺賈詡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
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出山!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藏得再深也會露馬腳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計賺賈詡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