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

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

漢初平元年的四月,雖是剛入初夏,天氣卻異常悶熱。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只有一輪熾紅的太陽炙烤着大地。人們走在街道之上,便如踏着火盆一樣,滾燙的地磚硌得腳底灼痛。

偌大的洛陽京城中,卻並未因爲這難耐的酷暑天氣而消停下來:三街六巷、七坊八區到處亂竄着雞飛狗跳、摔碗打盆的喧鬧哭嚷之聲。老百姓們在衙役、士卒的喝令驅趕下,搬着傢俱,擡着器物,趕着犢車,拖兒帶女,呼天搶地,如同逃難一般三三兩兩地往京城西門擁擠着踉蹌而去。

只有城東一座莊園在參天古樹森森碧蔭的掩映之中,顯得一片靜謐,涼氣四溢,將酷熱的暑氣和喧雜的哭鬧聲遠遠隔擋在了高牆之外。

莊園東角的綠蔭叢中,是一座構造精巧華美的綠竹圓亭。

綠竹亭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肅然站着一隊隊威猛高大、雄健孔武的軍卒。他們一個個頭戴豹皮氈帽、手執丈二尖矛,顯示了自己系屬西涼勁卒的身份。

在這一隊隊西涼勁卒拱衛着的綠竹亭中,那方湘妃淚竹製成的涼蓆之上,坐臥着一位體態肥碩、大腹便便的蒼髯老者。這老者身穿一襲油亮生光的黑綢輕衫,斜倚在涼蓆邊上的一個黃衫少女身上,雙目微閉,神情煞是悠閒。那少女貌若天仙,卻蛾眉微蹙,彷彿懷有什麼心事一般,只是拿着一柄五彩翎羽灑金團扇,輕輕地爲那老者扇風送涼。

“愛妾不愧是國色天香,連你給老夫扇來的徐徐涼風之中,也帶有絲絲幽香沁入老夫心脾,讓老夫渾身舒坦。”那老者的雙眸仍是半閉半睜,嘻嘻笑道,“看來,這座綠竹亭須得改名叫做‘香風亭’了!”

“太師取笑賤妾了!”那少女聽得這老者開口說話,急忙斂回了心底的思緒,一邊繼續爲老者輕輕搖着羽扇,一邊臉上綻笑地淡淡說道,“能夠爲太師扇風取涼,已是貂蟬莫大的福氣。至於這‘香風’一說,賤妾哪有這等天賦異稟?”

“呵呵呵……你有這天賦異稟的……你自己大概是習慣了沒覺出什麼來,老夫可是百聞而不厭啊。你身上肌膚裡散發出來的‘女兒香’,就像那綻放盛開的牡丹一樣,來得馥郁濃洌……”那老者用肥大的蒜頭鼻在空氣中貪婪地猛嗅了幾下,倏地一下睜開了眼,側過頭來直盯着她,目光變得莫名的灼熱起來,“對了!老夫應該改成這樣一個比喻:你這‘女兒香’,就像老夫平時最愛痛飲的涼州醇酒一般,能讓老夫酩酊大醉哪!……”

那少女聽了,不禁掩口莞爾一笑,伏地含羞而道:“太師大人再這麼謬讚下去,賤妾快要羞得無地自容了。”

“老夫哪裡是什麼‘謬讚’?貂蟬哪!你可真是世間罕見的奇女子啊!既端莊賢淑,又千嬌百媚;既溫婉平和,又盈盈多姿;既知書達理,又秀色可餐……”那老者一臉癡癡的笑意,捋了捋自己頷下的蒼髯,伸出雙臂前來拉她,“快快擡起頭來——‘莫使嬌顏空俯地,卻當如月供人瞻’啊!老夫可是一刻也離不開你這天姿國色來養眼哪!”

貂蟬聞言,卻仍是俯臉淺笑,對那老者的拉扶半迎半拒,不肯立即擡頭起身。正在他倆拉拉扯扯之際,忽聽得綠竹亭門外有人輕輕咳嗽了一聲。

黑衫老者面色微微一變,應聲停住了手,緩緩收了回來。他臉上神情一凝,整了整衣衫,這才坐直了上身並擡眼向亭門口處看去,卻見來者正是他的心腹謀士李儒。

李儒在綠竹亭外臺階下躬身垂手立定,微微低着頭,似乎沒有

看見亭裡的任何情形一樣,兩眼俯視着自己腳下的地面,緩聲稟道:“啓稟太師大人,屬下有要事相告。”

貂蟬立刻知趣地從亭中地板上站起身來,輕擺柳腰,退到那老者所坐的涼蓆左畔婷婷而立。

那老者心神一定,看着李儒,沉聲問道:“你有何事相告?”

李儒這才擡起頭來,瞥了一眼站在那老者涼蓆左側的貂蟬,微微皺了皺眉,拱手稟道:“太師大人,屬下有軍國大事向您單獨面稟……”

原來那老者正是當今權傾天下的太師董卓。他一聽李儒此言,立刻會意,卻不照辦,而是不以爲然地呵呵一笑,斜身伸手撫了一下貂蟬那垂在腰間的瑩潤玉手,拉着她倚身坐到自己身旁,同時向李儒開口說道:“貂蟬姑娘侍奉本太師一向甚是恭謹得宜。你們前來奏事,她就無須迴避了。李儒,你且進亭講話罷!哦……對了,你不是在執管此番遷都長安之事嗎?眼下辦得如何了?”

李儒只得緩步上了臺階,站在亭門口處,略一沉吟,向董卓躬身答道:“太師大人,洛陽城中三十萬戶百姓已有二十六萬在我西涼大軍護送之下遷往了長安。明後兩日,陛下和朝廷百官亦當移駕出發,前往長安。在下特來請示:太師大人可是要與陛下一道起駕同行嗎?”

“唉!……你這個李儒,取名爲‘儒’,講起話來真是書生氣十足——用不着拿那些虛飾、客套之詞來逢迎本太師嘛。說什麼‘大軍護送’,實際上就是‘大軍押送’嘛!不是本太師麾下那些西涼將士執刀拿槍地催逼着,這洛陽城中的士民,哪一家會心甘情願地背井離鄉而去?……”董卓哈哈大笑,用手指着他半嘲半諷地說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本太師就是要留一座空城給袁紹、韓馥和曹操那些關東逆賊們!這樣吧,你帶本太師的話給王允王司徒,讓他率領百官侍奉陛下先行移駕西遷長安去吧,本太師和呂郎暫時留下來把洛陽城收拾乾淨了再走……”

李儒一聽,先是有些不解,心念一轉,倏地便明白了董卓的言下之意:他和養子呂布一定是準備等到漢獻帝劉協和百官全部西遷長安之後,再效仿當年的項羽火燒阿房宮,先將洛陽城宮室與豪富府宅洗劫一空,然後烈炬焚之。

他暗暗一嘆,自知以董卓的酷暴嗜利之心性,自己諫了也是白諫,只得點頭答道:“是!”

“李儒,本太師聞報關東那邊已然糾集了十八路反賊直撲洛陽而來,胡亂打着什麼‘清君側,誅權臣’的旗號,還擅自封授了一些官階名號給各州長吏以籠絡人心,搞了不少花樣出來……”董卓沉吟片刻,忽又蹙眉問道,“本太師還聽說他們竟然推選出了一個‘盟主’來統領所有的反賊……卻不知這個僞盟主是誰啊?”

“稟告太師,據前方探子最新來報,關東反賊們的那個僞盟主乃是袁紹。”李儒聽問,略一思索,便應聲而答。

“袁紹?關東反賊們的頭子是袁紹?”董卓聽了,先是微微一愕,而後卻又面露喜色,仰天哈哈一笑,“袁紹雖出身名門豪族,然而名過其實、志大才疏——不足爲慮也!關東諸賊以他爲首,本太師必能將他們一舉殲滅!哈哈哈……本太師先前還猜度他們會推選那個曹操爲首吶,倘若他是關東諸賊的僞盟主,本太師倒要懼他三分……”

“哦?太師,那曹操乃是閹宦之後,在朝廷中原本名輕位卑,前些年因和前大將軍何進、太尉橋玄走得密切,方纔稍稍有了幾分虛譽……”李儒臉上一片詫異之色,心頭疑雲一時難消,“依李某看來,他

哪有什麼器識與過人之處?您對他可是有些過慮了……”

“不然。本太師聽京兆尹司馬防曾經講過,曹操當年執法杖斃權閹蹇碩之叔蹇圖,行事剛毅果決,百折不撓,實乃濟世理亂之才。便是何進那庸夫,當時若是聽取了他‘秉之以公,依法而治,先斬首惡,後不涉衆’的策略,又怎會引得那些宦官人人自危、鋌而走險,最後反將他羣起而殺之?”董卓面容一正,向他微微擺了擺手,舉目望向綠竹亭外那遙遠的東方天際,緩緩說道,“此外,在曹操先前未潛逃離京之時,本太師也曾對他明察暗探了一番,發現他實屬罕見的雄豪之才……唉!只怪本太師當時一意只想籠絡他,沒能及時下手將他除掉……本太師如今也只得祈盼關東那邊永遠沒有他掌權統兵之時了。若能如此,則是天助我也!”

“京兆尹司馬防?”李儒默默地聽着,仍是眉頭微蹙的模樣,心懷疑慮地說道,“太師大人,您這麼一提,在下倒有些記起來了:當年好像就是這個司馬防力排衆議,舉薦了身爲閹醜之後的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他和曹操之間的淵源既是如此之深,依在下之見,難保他不會是曹操的同黨……太師大人對他可要提防着點兒……”

董卓知道李儒乃是寒士出身,一向就對司馬防等儒林士族抱有極深的成見,所以纔會在此刻出言挑撥是非。當下,他不露聲色,也不發話戳破這一隱情,若無其事地隨口而道:“李儒啊!你對本太師忠心耿耿、知無不言,這是不錯的。但在司馬防這個事兒上,你可不要亂說。若是依照你那想法,當年舉薦關東那邊十八路反賊出仕任官的朝廷大臣多了去了……難道本太師都要派人天天去監視着他們?過分惹惱了那些世族名士,本太師的日子也難過啊!”

“這個……”李儒一時語塞,但仍不甘心瞧着董卓這般縱容姑息那些世族名士,又道,“太師大人在西疆持節守境之際,不也是對那些儒林士族嗤之以鼻嗎?如今您進了洛陽,反倒對他們客氣禮敬起來了,只是不知這些自命清高的儒林名士族們能夠真心擁戴太師大人否?”

“呵呵呵……李儒,你這話就顯得有些多心了——”董卓轉頭瞅了一下侍立在身旁的貂蟬,臉上笑容頓現,有些討好她似的說道,“當今朝野儒林名士之首王司徒就是發自肺腑地擁戴本太師啊!——他們既是如此推崇本太師,本太師又豈能對他們妄生猜疑之心呢?貂蟬啊!你說是不是?”

“是啊!太師大人禮賢敬士、包容四海,實乃蓋世英豪。對您這樣的大英雄,家父和各位儒林名士豈有不敬不重之理?”貂蟬迎視着董卓,面若桃花,同時用眼角餘光掃了一下那李儒,口裡又淡淡而道,“哪裡會像有些無知寒士那般雞腸鼠肚、褊狹齷齪?”

李儒一聽貂蟬此言,頓時感到臉上有些火辣辣的。但他深知此刻董卓十分寵愛這女子,自己是萬萬不能得罪她的,便乾笑數聲,急忙答道:“王姑娘所言極是。李某從來不敢妄自猜疑尊父王司徒等列位名士大夫對太師大人的禮敬擁戴之情……”

“罷了,罷了。”董卓有些不耐煩地衝他拂了拂袖,冷冷說道,“你這個李儒……這樣吧!你剛纔提到司馬防這個事,本太師可以考慮一下。其實,本太師若是對哪個官員有所懷疑,只須將他虛置一邊就行了嘛!在今天,司馬防還是洛陽城的京兆尹;到了長安,你李儒就是長安城的京兆尹——本太師讓司馬防擔任陛下身邊的治書侍御史去……”

“太師果然處事平允,在下佩服之極。”李儒急忙躬身答道。

(本章完)

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司馬懿吃三國5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司馬懿吃三國2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司馬懿出生的那一天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司馬懿吃三國1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
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司馬懿的高帽子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司馬懿吃三國5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唱雙簧籠絡崔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司馬懿吃三國2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司馬懿出生的那一天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司馬懿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五章 暗礁突現_司馬家潛伏了二十五年的頂級特務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曹爽的潰敗司馬懿吃三國1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形勢逼人,曹操不得不速戰速決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抉擇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離間計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