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徐衛前途

“確定消息不會有錯真人衆是一一禁中,尚書兇廠洲兼中書侍郎,提舉詳議司何慄滿面憂色,步伐匆忙。

徐紹與他並肩而行。也是眉頭緊鎖:“千真萬確,高逆的告示已經貼滿了真定河間兩府之地,並派人四處招降納叛,其志不小啊。”

何慄聽完了不再言語,與徐紹兩個加快腳步前行。那禁中的宮娥內侍見朝中兩位執宰急成這般模樣,都感驚奇。沒到中書省,後頭追來了李綱,一照面就問,真的假的?得到肯定答覆之後,這位老臣憤憤不平,一同投政事堂而去。

詳議司最近雖然鬧的沸沸揚揚,但連固定的辦公場所也沒有,不過是在政事堂旁邊一處閣樓裡闢個地,設幾行座頭,陳設之簡單,連朝中一個五品官的花廳都比它奢華。但最近出臺的所有大政方針,都是在這裡議定,因此無人敢小覷。

他三人進去之後。耿南仲、黃潛善等人已經先到一步,也不打個招呼,一干重臣各坐各位,安等皇帝駕到。不多時,隨着內侍一聲吆喝,趙桓匆匆而入,還未就座就問道:“徐卿,所奏之事可是確鑿證據?”

“回陛下,確信無疑。”徐紹起身回答道。

趙桓徑直坐上高位。衆臣依禮參拜,可官家似乎很是焦急,招手道:“都坐,今日不議旁的,就針對此事商量對策。

徐卿,把事情詳細說予衆臣聽。”

徐紹領命之後。沉聲道:“樞府接獲河北奏報,原西京留守高逆世由,被金國皇帝吳乞買任命爲河北東路安撫使,知真定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除此之外,還任用一批投降漢臣作知州、知縣、鉢轄”,可以說,已經初步形成一套行政軍事機構。”

堂內一時譁然!咱們這裡正在商議兩河如何處置,女真人居然搶在前頭,任用叛臣司儀行政!他們這是想幹什麼?佔據戰略要衝?以此爲前沿,逐步推進?還是防着咱們收復河北?

趙桓一隻手置於案頭,緊了又緊,眼先木然地盯着地面,良久,問道:“諸卿以爲,女真人是何用意?”

話問出去,好大一陣詳議司裡沒有動靜。現在局勢很難判斷,從前吧,女真人完全佔據主動,想來就來,想走想去。但這回,他們一路是被逼回去,一路純粹是被攆回去。對方是否會改變自己的對宋策略,還不得而知。因此。高世由這一招棋,竟顯得有些詭異了。

何慄見一衆同僚都不發言,自己身爲詳議司主官;便起身道:“陛下,以臣愚見。金人此舉可視爲改變策略的先兆。”

“哦?何卿細細講來。”趙桓挪了挪身子,趕緊陣道。

“陛下試想,女真人數次提出讓我割讓太原、真定、河間三鎮之地,此三地處要衝之所,素爲重鎮。今金賊雖敗退,然我朝短期之內亦無力重掌兩河。對方或許正是看中這一點,先佔真定河間,繼而虎視河北,最終目的,恐怕是吃掉兩河。”何慄說完,一干大臣中,持相同觀點者不在少數,紛紛附議。

趙桓也頗以爲然。看來,女真人兩次南侵之後,也明白這飯一口是吃不下去,於是改變策略,先佔兩河,再圖中原。環視下頭臣工,見樞密使徐紹沉吟不語。遂問道:“徐卿,對此事有何高見?”

徐紹大概是想什麼想得入了神,竟沒聽到,皇帝又叫一遍,他方纔趕緊起身道:“陛下恕罪。”

“這一班重臣都各抒己見,徐卿執掌樞府,爲何一語不發?”趙桓問道。

徐紹未語無,嘆:“陛下,臣是在想,何相之見固然切中要害。但女真人爲何用叛臣挑頭?說句實在話,現在兩河我朝已無力掌控,女真人又爲何獨獨佔了真定河間?”

攏袖高坐,身板挺的筆直的耿南仲聽到這裡,瞄了他一眼。說道:“這不不明顯?女真人起于山林,奔襲征戰是其所長,但這司儀行政,管理地方豈是一時半會學得成的?高逆等輩,原是我朝的方大員,對於機構建設,職能劃分,都瞭然於胸,女真人藉助這一點,是想事半功

徐紹看也不看他。輕笑道:“那我請問耿相一句,契丹自澶淵結盟以來,無論政治。軍事、禮儀、風化皆學於南朝,遼國滅亡之後,降者無數,女真人何不用契丹人?”

耿南仲哈哈一笑。昂首舟天道:“那就更簡單了,兩河之地自古以爲民風剩悍,如今境內義軍蜂起,極難收拾。女真人若自己去管,定會激起激烈反抗,用南臣。不過是掩人耳目,迷惑人心。”

衆臣聽了耿南仲之言,都認爲,此人雖然一貫主和,且目中無,人,驕橫跋扈,但這番看法還是頗有見地的。很明顯嘛,金國這是以南治南,妄圖在河北佔穩腳根。

趙桓投之以讚許之色,點頭道:“一語中的,一蔣中的,金人狼子野心吶。”

那向來卑耿南仲馬首是瞻的大臣,此時紛紛發言,都稱耿相深賭泄噫,眼看穿女真人包藏禍心。

趙桓正欲命衆臣商議對策時,忽見一人含笑不語,面有不屑之色,正是樞密副使折彥質。心下生疑,遂問道:“仲古因何發笑?”

折彥質在一幫老臣組成的詳議司裡一枝獨秀。年輕俊俏的臉孔在這堂中很是扎眼。見官家問起,立身答道:“陛下恕罪,臣是在笑女真人下了一招臭棋。”

好狂妄的小子!你入中樞才幾天?敢說這樣的大話?一時間,羣臣三三兩兩交換眼色。都有心看這個折仲古要發什麼狂語。

趙桓一手提拔了折彥質,讓他年紀輕輕已經位列執宰,不難看出對其寄予厚望。此時親切地問道:“哦?仲古何出此言吶?。

折彥質先朝何慄拱拱手,稱讚道:“何相之言,可謂一針見血。耿相之見,也不無道理。不過,依臣看來,女真人這一手還另有目的。臣料,女真人此時也明白,想要一舉鯨吞天下,無異於癡人說夢。既然鯨吞不成。那便蠶食。誠如耿相所言,兩河民風剁悍,誓不屈服。金國想要站穩腳根。掩人耳目,用我朝叛臣的確是個辦法。可高逆等輩叛國。舉世盡知,金人若用其爲下屬,與掩耳盜鈴何異?因此,臣判斷,高逆爲河北東路軍政長官,只是第一步,金人還有後招。”

一語驚四座!悄的不僅僅是折彥質的見識。更是女真人的野心!難道他們是想,,

趙桓顯然也聽明白了折仲古言下之意,勃然色變道:“金賊安敢如

”。

“陛下息怒。仲古既說這是招臭棋,想必有其道理,不妨先聽聽徐紹朝折彥質望了一眼,朗聲說道。

趙桓仍舊餘怒未消,忿然道:“他日若能擒此逆臣。必腰斬於市!與郭逆”語至此處,忽然想到被徐九押回來的郭藥師還未處理,便問於衆臣,得到的答覆說,且關着呢,等候陛下發落。

“殺!此賊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三日之後明正典刑,梟首示衆”。趙桓切齒道。

四月上旬。東京開始改編在京部隊。常捷軍重新確立了番號,收攏馬步軍,共計三萬餘。衆所周知,常捷是從前童貫親創的一支精銳,童貫倒臺之後。常捷軍成敗爲無帥之軍,被打散處理。分隸姚平仲,徐衛,徐原,徐勝等將。如今又重新成軍,引起各方注目,由誰來統領,幾個將門都在暗中較勁。

據傳,首先有意的是姚平仲。雖然這廝在此次抗金作戰中沒立下殊勳,但趙桓對他高看一眼,擢升“承宣使。”可視爲“預備節度使。”戰事結束後,姚希晏鬱悶得不行,手裡有精兵強將時,他聽信小人之言,沒能建功。等徐家兄弟抽走了常捷精銳,他帶着一幫河北爛部隊圍滑州想要建功時,又無力迴天。現在常捷軍重新建軍,正是個機會。

其次,因攻遼大敗而遭貶的劉延慶,因爲其子劉光世率西軍入京勤王之功,如今官復原職,爲馬軍副都指揮使,也有意執掌常捷軍。

可讓這兩家意外的是,朝中說得上話的重臣,居然大多推薦徐九。建議將徐九擢升爲殿前都虞侯,統率常捷軍,以拱衛京畿。又說徐九性忠勇,每臨大事沉着冷靜,敢爲人不敢之事。官家身邊,需要這樣的年輕幹才。

趙桓大喜。正中下懷,於是便想命有司下達任命。可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人跳出來唱反調。而這個人,居然是徐衛的親叔叔,樞相徐紹!

這日,爲表彰抗金有功之臣,皇帝帶領着文武官員前往玉津園射獵。姚平仲、劉光世、何薊、張伯奮、張仲熊等一班年輕武臣奮力賣弄,各展武藝。看得趙桓是心情大好,對左右大臣說,朝中無大將,此輩皆虎兒。他日當居帥位。

耿南仲適時說。若論虎兒,徐九紫金山一戰成名。大河兩岸皆稱“紫金虎。”何不命徐九露一手?趙桓從其言,便命徐衛出射。

哪知徐衛卻推說不擅騎射,惹得耿南仲大怒。指責他有欺君之意。趙桓卻不放在心上,絲毫不加勉強。

射獵中途。官家騎御馬,領三五內侍,只命徐紹陪同,在玉、津園中游玩,遠離大隊。

大宋由太祖皇帝陳橋兵變而立,趙家老祖宗雖是武臣出身,但自此以後歷代君王皆遵守“揚文抑武”的祖宗家法。因此,出了不少滿腹詩書,博學多才的天子,甚至趙估這樣書畫雙絕的奇才。獨獨沒有哪個皇帝是擅騎射。精武藝的。

然而,趙桓今天刷旦前來射獵,甚至身着戎裝,聯想到他開“詳議司。”大張旗鼓討論祖宗家法,這位新君想幹什麼,很令人費解。

“徐卿行至一處,景緻頗爲秀麗,趙桓勒住了繮繩,想是身上那副鎧甲不輕。他有股渾身都不自在的勁兒。

“臣在徐紹武臣出身,騎獵對冉來說小菜一碟。

“你是徐子昂的親叔父,沒錯吧?”趙桓這話就問得怪了,滿朝文武誰不知道。七父徐彰,與徐紹是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他不是徐衛嗓股微又是什麼?

徐紹應是,趙桓轉過頭笑望着他:“那聯就不明白了,這些人入仕爲官,固然是爲報效國家,但封妻廕子也是目的。誰不指望自家後人有個前程?徐衛既是你親親侄子,愛卿何故幾次三番擋他前途?”

徐紹知道。前兩天官家幾乎命有司下達任命,要提拔老九作殿前都虞侯。可自己力諫不可。天子這是問難來了。

其實誰不希望子侄們高官顯貴?老九要是當上殿前都虞侯,早晚將成殿帥,那是何等的榮耀?可一來,老九不願意呆在東京。二來。自己也明白,想要建功立業,東京不是好地方。

還有一點,恐怕老九都不會想到,甚至滿朝文武現在也還沒有預料到。那就是,一場風暴,即將在東京展開,“文武之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金軍兩次打過來,讓大宋的制度缺陷暴露無遺,說得直白點,那就是軍隊戰力低下,指揮不暢,文臣統兵,貽誤戰機。這一點,相信皇帝也看清了。

因此,纔有了開刃“詳議司。”討論祖宗家法,甚至今日玉津園射獵,都是有目的的。官家想改變,或者說是變通“揚文抑武。的國策,可這談何容易?文強武弱的書面,在大宋持續了一百多年,早就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一紙詔命就能化解。官家縱然有此心,但也絕敵不過悠悠衆口,文臣誓必激烈反彈!前些日子,女真人快打到東京城下。你任用武臣,人家不說什麼。

現在仗打完了,也該飛鳥盡,良弓藏。有人已經憋着勁,準備發難。要是還在這時候去觸動他們的痛處,後果可想而知。

況且,咱們這位大宋天子的性格,就如同水一般,一遇阻擋就改道而行。縱然愛護自己一手提拔的年輕武臣,可當文官集團龐大的壓力匯聚成洪流時。恐怕也會割愛吧?

不是誇口,這次能打退金兵,老九功勞着實不如果將他提爲殿前司長官,那麼本就看他不順眼的某些執宰。會第一個拿他開刀。與其這樣,不如離朝避禍!那麼,哪裡是好去處?自然是徐大徐四所在的陝西!

“陛下,怒臣直言,非是臣阻擋徐衛前途。只是臣這侄兒,年紀既輕,資歷又淺,如何能服衆?臣這作叔父的,自然也希望徐九能有所建樹,但唯恐欲速則不達。年輕人心氣高,若是一帆風順,反而助長其驕橫氣焰。如此,則有違陛下初衷,也不利於他徐紹這番話雖是託辭,卻說得冠冕堂皇,無可辯駁。朝廷要提拔徐衛,作爲叔父,他極力阻攔,除了說他大公無私,還能說什麼?

趙桓聽罷,半晌無言,良久嘆道:“話雖如此,然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總不能一味守舊,總得權宜變通才好。”此語,既是針對徐衛而言,恐怕也是大宋天子最近的心情寫照。

徐紹卻道:“莫非陛下忘了?朝廷有過明令,非有邊功者。不得爲三衙長官。陛下愛護徐衛,臣不甚感激,但請陛下以國事爲重

趙桓如何不記的自己親自下的詔命?沒有在邊關立過戰功的武臣,不能作三衙長官。可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徐衛是沒戍過邊。可人家在兩次對金作戰中。奮勇無前,屢立殊勳,難道還抵不上邊功?

把這話說予徐紹聽,可後者總能找到理由反對。後來把趙桓惹急了,不滿道:“大將們回防陝西,以備兩河生變。東京總要有得力干將主持軍事,你說徐衛不成,那到是給聯推薦個合適人選?。

徐紹想了想。回道:“姚平仲。”

趙桓先是一怔。隨即笑道:“怪了,聯素知姚希晏與徐子昂不合,你這徐衛之叔,怎麼還推薦姚希晏?”

“陛下只是問臣誰合適,並沒有問臣誰與徐衛不合。”徐紹亦笑。

趙桓聞言讚道:“樞相公正無私,當爲羣臣揩模

徐紹謙虛幾句。趙桓愈加欣喜。一陣之後,又問道:“既然愛卿堅持,聯會考慮你的提議。只是,徐衛作何安排?他的功勞是擺在那裡,如不妥善安置,豈不寒了忠臣之心?”

徐紹聽他口風鬆動,心中暗喜,表面上仍不露出分毫。又思索片刻,答道:“除東京外,用武臣之地極多。徐衛也需歷練,莫如放他個外任,打磨幾年再用也不遲

趙桓微微點頭。忽道:“那聯授他個知州。再兼個一路兵馬副總管如何?”

徐紹連連擺手:“太過太過!陛下,徐衛入仕纔多久?若如此,那才真寒了忠臣之心。再則,他帶兵勉強可以,行政地方毫無經驗,莫壞了陛下大事纔好

趙桓聞言笑道:“唉,樞相爲侄避榮寵,廉則廉矣。然未必公正啊。罷了,聯已有主張。”

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2章 小螞蚱第八百四十四章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116章 太上皇第98章 面君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804章 造反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1章 徐家老九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329章 收麥忙宋遼威武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八百零三章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149章 佈局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366章 民變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七百四十三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707章 兀朮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八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827章 天倫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八百三十五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79章 逼宮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501章 新政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八百五十九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88章 復出?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434章 回家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593章 徐太尉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793章 角力第88章 漢奸第102章 張九月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574章 回回炮第197章 傻了吧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00章 政變(下)第695章 夜襲宋營
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2章 小螞蚱第八百四十四章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116章 太上皇第98章 面君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804章 造反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1章 徐家老九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329章 收麥忙宋遼威武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八百零三章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149章 佈局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366章 民變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七百四十三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707章 兀朮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八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827章 天倫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八百三十五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79章 逼宮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501章 新政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八百五十九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88章 復出?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434章 回家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593章 徐太尉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793章 角力第88章 漢奸第102章 張九月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574章 回回炮第197章 傻了吧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00章 政變(下)第695章 夜襲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