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 兀朮的哀嘆

党項人最近可是?“冬瓜皮做草帽,一圈一圈的黴”,?地震地裂就不說了,蕭合達舉兵叛亂也不說了。

但是經過這兩件事情一鬧,讓西夏權貴們膽戰心驚的事發生了。進入三月之後,春荒在西夏各地蔓延,尤其以首都興慶府周邊爲最。百姓青黃不接,沒有飯吃,怎麼辦?

這世上最具忍耐力的當屬漢民族,只要有口飽飯吃,還能活得下去,是絕計不會去造反。但你要是讓他連飯都不吃上,那就真的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漢人尚且如此,何況剽悍的党項羌?

於是,歷代統治者們最害怕的事情,揭竿而起,發生了。最先鬧起來的,是臨近陝西的威州,這裡是党項大斌部聚居區,有人登高一呼,估計是大喊了“均田地,免賦稅”,之類的話,於是部衆羣起響應。先是糾集起來抗拒賦稅,而後攻擊城市,搶奪糧食牲口。

威州亂後,任得敬的地盤,靜州的埋慶部也起兵作亂。緊接着,在興慶府北部的定州治下,乞浪部富兒部,同時起義。這些起義部隊,大的至少上萬人馬,少的也有四五千。夏軍在橫山大戰以後,本來就已經元氣大傷。任得敬進攻蕭合達,又帶走了大量的夏軍主力。叛亂一起,在興慶皇宮裡的李仁孝慌了神,急忙派出他的叔父,夏崇宗李乾順的弟弟,晉王察哥領兵〖鎮〗壓。

但党項人起義,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哪裡撲滅得了?年輕的李仁孝沒有辦法,只能火速召任得敬回去,蕭合達暫時不管了,先把靜州的叛亂彈壓下去再說,畢竟這裡臨近都城。

這正中任得敬下懷”他的族弟任得仁去了一趟興元府,被人家好一頓教市。西軍擺明了支持蕭合達,他雖然不把蕭合達放在眼裡,但絕不敢不把西軍打上眼。夏主的命令一來,他毫不遲疑”領着大軍就從鐵門關回去了。

徐衛卻在偷着樂,人一輩子難免有倒黴的時候,但像李仁孝這麼倒黴,還真是少見。天災人禍他都佔齊了。威州挨着涇原路,徐衛怎麼可能不打它主意?一道命令發給王稟和徐成,有機會,把威州也給我奪過來,咱們佔盡橫山天險,以後党項人的命運,就攥在咱們手裡了。

“太尉,好消息。”,張慶喜笑顏開地走進徐衛的辦公堂,眼睛卻一直盯着手裡的文書。

徐衛擡頭問道:“什麼好消息?”,張慶笑而不答,直接將那道文書交到他手上,紫金虎拿來一看,卻是涇原帥司發來的軍報。言威州舉義之羌人,攻州城不破”被官軍擊敗,求助於涇原邊境上的諸羌部落。王稟和徐成動用了番兵萬餘,又賙濟糧草,合力擊潰威州平亂之兵,眼下正準備再去攻城”估計難度不大。

“哈哈!威州一下,則西夏緣邊諸州盡在我軍掌控之中,橫山之利我已盡佔!党項人還能怎麼蹦噠?”徐衛看罷笑道。

張慶在旁邊坐了下來”感嘆道:“想想咱們小時候,常聽大人說起西邊的戰事。那叫一個痛苦,反反覆覆,得得失失,糾纏上百年吶!可沒想到,咱們得來卻如此容易!莫非天意?”,徐衛是個不相信鬼神之說,但此時也不得不承認:“確實”若非西夏局勢混亂,我們絕不可能如此輕易得手”党項人也真夠倒黴的。”,“他們更倒黴的是,自己發生如此鉅變的同時”宗主國卻將大軍盡數南發,也無力幫他們維持。我就在想,如果兀朮再不回來,金人再不干預局勢,西夏可能就真的……”,張慶道。

徐衛聽了這話正色道:“女真人不會坐視不理,兀朮想必很就會回來,咱們得提早作準備。讓廊延帥司加強麟府路的防務,也要讓蕭合達練兵積糧,以備有變。”,張慶剛要說話,只見一名佐吏走了進來,報道:“宣撫相公,新任宣撫判官已經進城。”,“万俟商?”,張慶問道。

“正蕪”那佐吏答道。

徐衛略一思索,站了起來,張慶一見:“怎地?太尉還要去迎他?”,徐衛點了點頭,張慶也跟着起身,卻道:“太尉是川陝長官,他一個判官不過協助長官處理事務,何需親自去迎?至多,讓張參議走一遭,要不然,卑職去也行。”,“萬俊商曾經作過陝西提點刑獄,熟悉地方情況,又在中樞作過大理寺卿,朝廷選他來給輔助我,還是有些用意的。我不能把話交給別人去說,反正禮多人不怪,希望以後和和氣氣的纔好。”,徐衛道。

“既如此,我陪太尉一起去。”張慶道。

“叫上張浚馬擴,咱們給他做足面子。”徐衛笑道。

“既然做足面子,乾脆,連住處一併給他找了,奴僕一併給他僱了,傢什也一併給他買了,豈不更好?”,張慶打趣道。

徐衛輕笑一聲:“沒到那份上,再說了,人家跟不跟咱尿一個壺,還不知道呢。”

万俟卨,開封人,道君政和二年由上舍登第。因爲當時實行的是,“三舍法”,取士,所以沒經過科舉。萬俊這個姓,據說是源於鮮卑,這麼論起來,万俟卨的祖先應該是胡人。不守,就算再胡,經過這麼多代的同化,万俟卨本人也已經和漢人無異了。

年近六十,人很精瘦,偏生又留着一大把半尺長的鬍鬚,讓臉看起來更小。眯着眼睛,在車廂內隨意車子的顛簸而搖搖晃晃。老實說,大理寺卿,全國最高司法長官,而且是在中樞要地,何等的愜意?唉,也是時運不濟吶,朝中風雲一變,新君登基,就給貶到外地去了。

就算被朱勝非一把提回來,這屁股還沒坐熱,又給打發到陝西來,而且是給徐衛作幕僚!唉,想當年,自己作陝西提點刑獄時,徐九不過是個小小的知軍”現在居然成了自己的長官!這叫什麼事?

臨行之時,朱相再三交待,徐子昂功勞大,威望高,輔助他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可壞了法度。其實自己很清楚,選我來作川陝宣撫處置司的*官,不僅僅是因爲自己在陝西呆過。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執法出身,到川陝來,可以盯着徐衛一點。

畢竟,這廝手裡握着二十萬西軍,又兼管着行政”已然有藩鎮的架勢。雖說現在的局勢需要這樣,但上頭到底還是有顧忌的。

“敢問,可是万俟判官的車?”正思索時,忽聽外頭有人問道。

“正是,你有事?”這是自己僕人的聲音。

“聽聞万俟判官抵達興元,宣撫相公率本司同僚前來迎接。”那人洪聲道。

万俟卨在車裡聽了,先是一驚,徐衛帶領宣撫司官員親自來迎?繼而一喜”看來他們是知道我大有來頭,故意示好!

抱着這種心態,他並沒有馬上下來,而是坐了一陣,方纔掀起車簾子,也不去張望,在僕人攙扶下落了地,撫平衣服上的褶皺。又四周打量了一下府城的街景”這才向館驛大門看去。

“看到沒有,這就是活生生的裝腔作勢。”張慶在徐衛背後小聲道。

馬擴也是緊皺着眉頭,明知道我們宣撫司主要長官都來迎接,你端着個架子作甚?哎,你對我們端就罷了,徐太尉是什麼人?親自來迎接你,這面子夠大了吧”你這人怎麼不識擡舉?

就連同樣正經出身的張浚也覺得万俟判官不該如此,你雖然年長”雖然是文臣,可徐宣撫是最高長官”如今以禮相迎,你是讀書人,怎麼如此失禮?

倒是徐衛面色不改,自然地站在館驛門口,看着万俟商緩緩走過來。昔日,他兩人同在陝西任職時,估計沒見過面,就算見過,也沒什麼印象了。所以,万俟商走過來,先沒急着行禮,而是打量着徐衛。

張慶馬擴露出不滿的神色,張浚見狀,趕緊出來打圓場,問道:“可是元中公?”元中,是万俟離的表字。

“正是。

”万俟商答道。

“這位便是徐宣撫。”張浚介紹道。

万俟卨這才擡起手,淡淡道:“見過宣撫相公,我受天子派遣,掌贊使務,今後便要與相公同衙理事了。”

這句話,與其說是“開場白”,不如說是“提醒”。宣撫判官,屬於寄級幕僚,你再怎麼高級,終究還是幕僚,你是輔助長官處理公事,並非什麼“同衙理事”。而且,他特意點明自己是受天子派遣,頗有些意味在。

徐衛顯然聽出來了,還禮笑道:“昔年元中公在陝西主管刑獄,衛坐鎮關中,只恨無緣得見。如今官家派遣万俟判官來佐助,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万俟卨敷衍地笑笑,張浚又相見了張慶和馬擴兩個。在面對徐衛時,他還能有點禮數,但當張慶這個草民出身,而居高位,馬擴這個聯金禍首,而官參謀的人向他行禮時,万俟離顯然就不太樂意了。

也不還禮,也不客套,只微微領首而已。

“万俟判官一路勞頓,今日就算了,且歇息着,等來日再設宴與元中公洗塵。”徐衛道。

万俟商聽了,不冷不熱道:“這些俗套就免了罷,明日我便到宣撫司坐堂。”

“好,既然如此,那先在館驛歇息,就不打擾了。”徐衛客氣地一禮,便領着幾人上馬離去。

剛走出沒幾步,馬擴就怒了:“這廝簡直目中無人!”

“你看他那德性!豈止沒把你我放在眼裡,便是對太尉,他也是夾槍帶棒,話中有話!哼!”張慶也一肚皮火。

當着張浚的面,徐衛也不好說其他,只道:“他年長,又作過大理寺卿,下放在地方上來,難免有些情緒。”

張德遠顯然知道對方爲什麼這麼說,立即道:“元中公今日確實有些失禮,正如宣撫相公所說,怕是有些情緒,可能也沒別的意思。”

徐衛笑笑,沒再多說。但這首次見面,就打消了他跟万俟離和和氣氣的想法。

建武八年三月,趙諶“聽從”宰相們的建議,派李若水爲使,前往邦州與宗弼會晤,正式達成停戰協議,宋金兩國,一切比照戰前,金軍遂退兵。

可兀朮終究是兀朮,他退兵是無可奈何,但卻防備着宋軍趁他率軍北撤之後,發動反攻。而且他認爲,如果換成是自己,肯定也會這麼作。遂留烏延蒲盧渾坐鎮東京,主持軍事,又以悍將赤盞暉領精兵駐唐州蔡州,防備荊湖淮西。

安排好以後,兀朮才領着部隊黯然北歸。

此次南征,兀朮集結了他所能集結的所有精銳,本來是志得氣滿,可出征時,他決想不到,會這樣收場。儘管這次並沒有什麼較大失利,甚至擊潰何灌還可稱作一大軍功,但在他看來,還是敗了。因爲奪取襄漢的戰略目標,根本毫無進展。

儘管,宗弼不得不承認,這十年來,宋軍在與金軍屢次交戰中,戰力上升很,早已經不是開戰之初那種一觸即潰的爛部隊。但這羊非此次失敗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西夏內亂,作爲宗主國,大金不能不管。另外還有“……徐衛!該死遭瘟的徐衛!爲什麼每每重大關鍵的時刻!這頭紫金!從我二哥當年兵臨黃河開始,徐衛這廝,已不知壞了大金國多少好事!此番,他竟趁西夏內亂之機,出兵奪取麟府,將兵鋒指到了幽雲!以至於燕京震恐!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催促我回去!若非如此,我怎能輕易罷手?

昔日沒能攻取全陝,沒能打殘西軍,終於使其逐漸坐大了。現在徐衛不止自保無虞,甚至還到處插一槓子,甚至還妄圖左右西夏局勢!大金國如何能夠容忍!

兀朮帶着滿腔的憤怒、無奈、失望,到達的黃河邊。當經過紫金虎浮橋時,他駐馬河上,回望南方,不禁暗歎:這次回去,大金國恐怕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南征了。滅宋而一統天下的宏圖霸業,只怕自己是完成不了了……

宋閥相關作品

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一十章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19章 震天雷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39章 競爭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107章 怪事第366章 民變第87章 霹靂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第八百五十七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126章 闖宮第325章 一頭驢第47章 屠殺第214章 鐵浮屠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764章 徐家莊第826章 選秀第八百七十章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397章 地下黨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二章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94章 退兵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182章 糾結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147章 暴亂第99章 金腰帶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99章 金腰帶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675章 徐郡王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八百七十四章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44章 棋子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
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一十章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319章 震天雷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39章 競爭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107章 怪事第366章 民變第87章 霹靂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第八百五十七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126章 闖宮第325章 一頭驢第47章 屠殺第214章 鐵浮屠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764章 徐家莊第826章 選秀第八百七十章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397章 地下黨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二章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94章 退兵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182章 糾結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147章 暴亂第99章 金腰帶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99章 金腰帶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675章 徐郡王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八百七十四章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44章 棋子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