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川陝躍進

這句詞,是仁宗朝柳永所作。柳永才華橫溢,卻是個浪蕩子。他初參加科舉不第,有些急躁,有些鬱悶,便寫了一首《鶴沖天》來抒發情懷。詞裡難免就發了一些牢騷和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

這若是放在其他朝代,搞不好弄個文字獄什麼的,拉去砍頭,最少,也得放到嶺南去吃荔枝。在宋朝,政治相對清明,也沒誰把他怎麼樣。

但這詞傳到同樣好這一口的宋仁宗耳朵裡,聖上有些不高興了。

等到下次科舉,發完牢騷的柳永仍舊乖乖來應試。這一次發揮不錯,已經過關了,只等皇帝御筆欽點,不說狀元,進士是沒跑的。也合該柳永這大嘴巴倒黴,皇帝看到他的名字時,想起了他寫的那首《鶴沖天》,其中有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意思是說,這些浮名,哥不要了,我寧願品茗飲酒,輕輕吟唱,過些舒坦愜意日子。其實這只是柳永上次落第之後的氣話,根本當不得真,否則他這一回也不會再來考。可宋仁宗這位皇帝也挺有意思,把柳永的名字給劃…了,還批註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你不是說要品茗飲酒,輕輕吟唱的舒坦日子麼?那還要這些浮名幹什麼?

柳永得知消息以後,非常惱火,乾脆也不考了,還四處自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這頗有些耍潑的味道在,好比後世有一部喜劇電影裡,奉旨乞討一般。這如果要較真,那就是和皇帝較勁,找死!可宋仁宗這位歷史上有名的仁君,確實名不虛傳,不但沒把柳永怎麼地,後來還“賜同進士出身”。

雖說柳永爲人輕狂桀驁不馴,可對這位聖君還是相當欽佩的。

他後來作了一首詞,其中就有折彥質說的這一句“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意思是希望年年都能看到皇帝的儀仗,瞻仰皇帝的風采。

麟王此時引用這一句詞,就是要表示自己對皇帝的忠誠。可趙謹估計是書沒讀到家,他壓根不知道這句話的典故,還當是折彥質的原創,讚道:“愛卿忠心,朕心裡有數。”

鋪墊得差不多了,又說幾句閒話之後皇帝拋出了正題:“此番召賢卿至行在,乃是有一副重擔,要託付給你。”

“臣敢不效命?”折彥質表示道。

“朝中自趙鼎去後,左相一直空缺。誠然,徐卿打理朝政,盡心盡力,成就卓著。只是,適逢他老母故去心力交瘁,朕體恤大臣,有意重新任命左相,替他分擔一二。思來想去,這朝中沒有合適人選。

折卿昔日與清河郡王同理樞府同心同德,算起來,當是徐卿前輩。

朕有意命卿爲左相你以爲如何?”皇帝問道。

折彥質起身拜道:“臣必定竭盡全力,爲陛下分憂。”皇帝明明是說要替徐良分擔,而麟王則挑明是爲“陛下分憂”真是個明白人。

趙謹這句是聽明白了的,高興道:“如此甚好,朝政有折卿和徐卿主持,膜也就放心了。”

折彥質又表了一番隨後像是無意問道:“請示聖上,臣若回中樞任職這江西宣撫司,何人主持?”

“折卿回行在軍政事務是何人在暫代?”皇帝問道。

“折彥文。”麟王回答道。

“好,朕知道了。”皇帝這話,心照不富。

其實,折彥質有一句話還沒有問,也不用問。他不但是江南西路宣撫大使,更是統率荊湖、江西、兩淮的最高軍事長官。他一旦離職,將來打仗,誰統領南方諸軍?韓世忠?資歷不夠。折彥文?顯然也不行。舍此二人,就只有權淮南宣撫使,劉光國了。想必,調自己回行在,也有這層含意在吧。

次日,皇帝親筆草詔,正式任命折彥質爲“尚書左僕射,平章軍國重事”本來左相的頭銜應該是“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只因爲徐良的頭銜是“平章軍國重事”因此也給折彥質一般無二。這樣一來,兩位宰相職權完全一樣,甚至完全重疊,牽制用意,再明顯不過了。但鼻說回來,徐良的權力,不僅僅在於這一個頭銜,更重要的是,朝中大批的支持者。折彥質雖說當年曾經擔任過樞密使,但畢竟離開中樞太久,在朝中幾乎沒有自己的勢力,若要和徐良對立起來,恐怕也非易事。

任命一下達,幾家歡喜幾家愁。而最愁的,莫過於秦檜。他本來滿心歡喜,準備升任首相,沒想到,突然之間,吃到嘴邊的鴨子也飛走了。皇帝給他的安慰,只不過是一個開國郡公的爵位。而最讓他氣不過的是,分徐良的權,這辦法還是他出的!而更讓他捶胸頓足的是,折彥質之所以能調回〖中〗央執政,起因,就是因爲他一時不慎,把折仲古的奏本從袖子裡甩了出來!麟王的任命下達以後,秦會之氣得生了病,告假在家休養,看起來,這位秦參政,還要多隱忍韜晦幾年了。

而在家守喪的徐良,對此事也無可奈何。誰叫老太君偏生此時過世了。否則 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內,要想分他的權,也不容易。現在折彥質也上位了,怎麼着,皇帝也應該下詔奪情了吧?

果然不出所料,麟王擔任左相的次日,皇帝就派內侍到徐府,宣徐良入宮見駕。

趙謹之所以聽從建議,要分徐良的權,一則是出於保護自家,防備權臣的本能,二則是因爲受皇后的挑唆。但從心底來說,他對擁立自己登基的徐六,還是相對信任的。

所以,徐良一到勤政堂,皇帝就賜座,並再三地安慰他,節哀順便。只是這話在對方聽來,也不知道你是叫他節喪母的哀,還是丟權的哀。大概也知道,用折彥質分權,徐良心裡多少有些情緒。趙謹又把那套什麼體恤大臣,分擔一二的話說了一遍。

末了,才挑明道:“朝廷離不開徐卿你,雖然盡孝是人倫綱常,但朕思之再三,不得不將賢卿奪情。忠孝兩難全,就委屈賢卿,勉爲其難了。”

“臣忝位宰執,此身已許國,不敢不用命。”徐良道。

“好,賢卿忠君體國之心,讓人動容。”皇帝點頭讚道。說完這一句,好像就沒有其他話了,君臣二人一時間陷入沉默。

就在此時,徐良又聽到一聲咳嗽。如同當日,他和秦檜同至勤政堂,報告劉光國上奏議和之事時一模一樣。一股無名之火登時衝上頭頂!婦人不得干政!劉皇后如此張揚,明目張膽,簡直沒把祖宗家法放在眼裡!

可徐良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修行極爲到家,表面上不露分毫。

倒是皇帝聽到這聲咳嗽,一時間竟如坐鍼氈,面露難色。幾番掙扎,

方纔開口道:“徐卿,朕這段時間幾番思量,國家累年用兵,民力損耗將盡,如果短期之內再大規模舉師,恐外患未平,內亂又起。

縱非如此,使得百姓困苦,於心何忍?我朝以仁治天下,朕雖誓言繼承先兄遺志,但也不願爲求邊功,而使生靈受害。因此,這議……”原來,在接見徐良之前,劉皇后就再三提醒皇帝。徐良此時身不由己,處於被動,如果不趁此機會強迫他答應議和,等他奪情起復之後,就不好辦了。你說她一個婦道人家,頭髮長,見識短,哪懂什麼國家大事。只不過因爲要成全父親的功勞,所以非要堅持與金議和。

而趙謹這個當皇帝的,不以國家利益爲重,小兩口卿卿我我之時,就決定朝政,何其荒唐?更讓人無語的是,劉氏知道自己的丈夫性子闇弱,生怕他見徐良之後說不出嘴,還偷偷溜到勤政堂,躲在屏風後偷聽。

徐良心中雖然無比憤恨,但還沒有失去分寸。他知道,現在皇帝還沒有正式下旨奪情,拿這事出來說,要挾的意味非常明顯!大丈夫,能屈能伸,等我過了這一關,自有計較!

當時的情況,也容不得他細加考慮,隨即道:“回聖上,臣這些日子在家中自思,也覺得累年用兵,民生極苦。況且,如今女真人已難對我朝形成重大威脅,短其之內,不宜再用兵。既然金人主動示好,

這和談,或許可行。”趙謹見他這麼幹脆,竟有些不相信了,還問道:“賢卿當真如此想?”“此臣,肺腑之言。”徐良面不改色。

“那,那,這事,就如此定下?”皇帝同道。

“但聽聖裁。”徐良道。

“既如此,那徐卿明日便回中書理政,朝廷離不開你。這議和是一樁大事,要抓緊辦理纔好。”趙謹道。

“臣遵旨。”徐良起身再拜。

皇帝這回辦事迅速,當天就下詔,命徐良奪情起復,仍舊擔任“尚書右僕射,平章軍國重事”。持續許久的風波,終告平息。好像是生怕徐良反悔一般,皇帝第二天又發上諭到中書,催促議和。

中書省,三省都堂。

徐良再次踏入這政事堂時,頗有點恍若隔世的感覺。屬官仍舊是那些人,沒什麼變化,獨獨不同的是,在他辦公堂的對面,已經坐着一個可以和他分庭抗禮的人。

“徐相。”屬官們仍舊恭恭敬敬地向他問候。徐良立在門口,只點頭而已,經過一番思量,他沒有進自己的辦公堂,而是走向了對面。

到了門口,已經看到裡面有一人正埋案疾書,徐良心裡也不知是個什麼滋味,良久,方纔開口道:“大王一向可好?”對方在公來說,是首相,又是王爵。在私,又是前輩,徐良理當主動來見。

折彥質擡起頭來,其實他早聽到徐良來了,不過是故意不出來罷了。畢竟是前輩,總要端點架半。現在見徐六親自來問,也趕緊起身,繞過案桌出來,笑道:“徐相,別來無恙?”徐良方纔喪母,能說什麼?折彥質大概也感覺到自己失言,忙道:“老太君過世,於公於私,我本該親自到府致哀,只是差遣在身,由不得己,還望徐相見諒,節哀順便。”

“心領了,自今以後,大王與我同爲輔弼,還願同心戰力。共佐君王。”徐良道。

“這是自然,本王久在地方,這中樞的事務已經生疏了,少不得要仰仗徐相,還望不吝賜教。”折彥質也說得客氣。

“好說,好說。”徐良道。兩人始終隔着一道門檻,你沒有出來,我也沒有進去。

在簡單的寒暄和問候之後,兩人各自轉身,他們面對面時臉上客氣的笑容,頓時都一掃而光。

兩相同堂理政已成定局,接下來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議和。

有了上諭,兩位宰相都沒有異議,遂知會淮南前線,讓劉光國向耶律馬五轉達這個意思。劉宣撫聞訊大喜,迫不及待地將消息傳遞給了馬五。而馬五,也是望眼欲穿,火速回報燕京。到了七月,由大金右丞相完顏亮親自挑選人員組成的大規模使團,已經從燕京出發南來。

興元府川陝宣撫處置司徐郡王近來動作不斷,除西軍正軍以外,所有弓箭手、番兵、鄉兵、勇壯,全部解除任務和訓練,只幹一件事情,屯田。又撥下專款,用於修復漢中和關中平原上的幾處大型水利設施:徵召來的民夫,也全部放回原籍。

除了民生措施以外,政治上徐郡王也沒有手軟。他將成都知府和興元知府對調,用明升暗降的辦法,給四川部分官員敲個警鐘。涇原帥王稟致仕,又命徐成暫代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只等扶正。

如果你以爲徐衛這是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就錯了。出征歸來以後,他密集調整各帥司的中上層軍官,尤以環慶路爲首。李彥仙,劉琦等人都身居要職。除此之外,他又將從西軍抽調出來的將官,派往河東各軍中任統兵官,加緊訓練。

他所作的這一切,不用跟任何人報告請示。因爲他是川陝宣撫處置使,有“處置”兩個字在,一切都好辦,沒人敢有異議。

“大王。”張浚踏進徐衛的辦公堂,叫了一聲。

“德遠回來了。”徐衛沒擡頭。

張浚什麼也沒拿,肯定不是來讓徐衛簽字的,而且進來之後,他就坐下了,暫時也沒言語。等了一陣,徐衛才發現,擡頭道:“德遠有事?”成都知府和興元知府對調,張浚代表宣撫處置司到成都去了一趟,專門監督。

“下官在成都時,偶遇一位告老還鄉的同年,聽到一個消息。”張浚道。這個個頭不高的四川人,臉上籠罩着一層愁雲。

“什麼消息?”徐衛將面前的公文一推,靠在了椅背上。他了解張德遠的性格,如果不是大事,他不會這個樣子。難道是四川有什麼情況?

“據說,聖上任命原江西宣撫大使,麟王折彥質爲左相。”張浚道。

徐衛有些吃驚,但隨即平復下來。這件事情他的確沒有料中,但卻曾經想過。三嬸去世,六哥按制應該丁憂,現在麟王擔任左相,也就是說,六哥的右相位置還在,只不過從此,便不再大權獨攬罷了。

只是,怎麼會是折彥質?誰想的法子?

“這也沒什麼稀奇,左相的位置空了許久。當時,或許是爲了北伐的便利,才讓我六哥獨相一段時間吧。”徐衛輕描淡寫道,畢竟,張浚不是他自己人。

щшш ¤тт kan ¤¢ ○ “這不稀奇,但是,這兩位相公現在在忙的事情,就不太好了。”張浚沉聲道。

“唉,什麼事你就直說,一句話分幾成幾截,你是要急煞我這軍漢麼?”徐衛苦笑道。

張浚抱歉地笑了笑,這才道:“下官聽說,現在朝中大事,無過於議和。”徐衛卻沒有想像中的震驚和暴跳如雷,問道:“議和?怎麼說?”

“聽說是女真人主動提出來的,願以山東全境,換兩國休兵罷戰。”張浚答道。

徐衛臉上漸漸有了陰雲,低聲道:“具體的條款,你知道麼?”“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談判,但傳聞有這麼幾條。女真人承認我朝的既得利益,包括前西夏地區和河東地區,交還山東全境。”張浚道。

“我已經拿到手的東西,何需他承認?這不過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還有呢?”徐衛繼續問道。

“還有的,都是虛的,比如兄弟之邦,休兵罷戰之類。”張浚道,隨即話鋒一轉。“但女真人提出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徐衛叉着雙手,道:“直說。”“首先就是不得還都東京,這分明就是無理取鬧,我朝還不還都,與他何干?”張浚顯得忿忿不平。

“繼續。”徐衛還沒有聽到自己想聽到的。

“其次,西軍不得駐防河東,河東地區只保留緝盜,剿匪,和維持治安的部隊。

”張浚道。

“繼續。”這一條,徐衛並不在意。

“還有一條,甚爲嚴重。那就是大宋需得摒棄與契丹的同盟關係!”

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61章 恩怨第329章 收麥忙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236章 議升官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108章 賞賜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八百七十四章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三十一章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44章 棋子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60章 榮歸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724章 西部王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七百四十二章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149章 佈局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76章 死戰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93章 大哥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4章 亂刀分屍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92章 試炮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3章 梟首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323章 血債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400章 堵新郎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八百六十八章第472章 洛水盡赤
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61章 恩怨第329章 收麥忙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236章 議升官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108章 賞賜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八百七十四章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三十一章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44章 棋子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60章 榮歸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724章 西部王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七百四十二章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149章 佈局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76章 死戰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93章 大哥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4章 亂刀分屍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92章 試炮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3章 梟首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323章 血債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400章 堵新郎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八百六十八章第472章 洛水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