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收復全陝

建武二年十一月,川陝宣撫司召陝西制置司主要官員入蜀議事。

制置使徐衛、參謀官吳玠、參議官劉子羽安置好陝西事務之後,即經興元府入蜀。此番開會,徐處仁卻沒選在綿州,而且距離不遠的梓州治下,射洪縣。

射洪置縣於南北朝西魏時期,原名射江縣,於北周改名爲“射洪”,故稱“西魏置縣,北周正名”。此地乃開唐詩開河,被譽爲“海內文宗”的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故鄉,又因境內山水秀麗,又產美酒,杜甫曾有詩云“射洪春酒寒仍綠”,因此號稱“山水唐城,詩酒之鄉”。

射洪就在綿州之南,徐處仁選在這裡開會,類似於後世的“邊開會,邊療養,邊遊玩”,由此也可以看出,陝西局勢的持續好轉。

在縣城郊外,涪江之濱,有一山,名喚“金華山”,即陳子昂少年時讀書之地,山上有“古讀書檯”,被視爲本地名勝。現在,這座金華山,因爲川陝軍政要員的雲集而蓬蓽生輝。

“諸位長官請看,這山上道觀,建於樑天監天間,有玉皇殿,三清殿等,已歷六百餘年。經此往後山,便是陳伯玉讀書檯。”射洪知縣在前引路,殷勤地介紹。

徐衛突然笑道:“周知縣,我聽說當年陳子昂被射洪縣令段簡冤害於獄中。後段簡遭了報應,暴斃而亡。死後,屍遭雷擊,化爲一塊頑石。百姓痛恨其作爲,便使器械猛擊。誰知這一擊,惡臭熏天,遂名‘臭石’,有這事麼?”

那周知縣聞言一驚,欣喜道:“制置相公竟也知道這段傳說?不錯,確有其事,至今,臭石仍擺放在讀書檯上。稍後,相公便可一觀。”

徐處仁笑問道:“制置相公好雅興,這射洪舊事,你是如何得知?”

“哈哈,他名子昂,我字子昂,都是子昂,自然關心一些,胡亂聽來的。”徐衛大笑。

衆官一片笑聲,但見那金華山上,古柏參天,道觀森嚴,不時有道士行走於密林小徑之中,恍如世外桃源。讓這些公務纏身的大員們一時竟忘了世俗之煩惱,醉心於山水之中。

但他們畢竟是來開會的,在瀏覽於陳子昂讀書檯,緬懷了先賢之後,便在讀書檯上設席議事。宣撫司的衛隊以及射洪的衙役把住各處,閒人勿擾。

那讀書檯上回廊之內,川陝要員安坐,徐處仁坐了主位,宣撫副使王庶緊挨着,宣撫判官徐良和徐衛相對,其餘的各依官階落座。

“此番召集諸位同僚到射洪來,一是許久未見,大家聚一聚。二是這幾年間,陝西局勢變化不小,我們政軍兩司也應該詳細討論今後走向。另外還有一事,可能陝西諸位還不知道。”徐處仁朗聲開場道。

劉子羽從前在宣撫司勾當,因此熟悉,遂問道:“哦,不知何事?”

徐處仁抿口茶,嘖了一聲,嘆道:“日前,荊湖宣撫使何灌遣人來知會,說是襄漢又開戰了。”

陝西三位要員都感意外,這才罷兵多久?怎麼又打?女真人還真不讓咱們消停一會

“何宣撫說,觀敵動向,似乎是必欲取襄漢而後快。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宣撫判官徐良問道。

吳玠聞言沉吟道:“按理說,上次金人在陝西吃了大虧,龜縮於鄜延一路。對方應該集重兵再犯纔是,然如今不攻陝西,卻轉往襄漢,是不是其戰略出現了變化?”

徐良在東京呆了不少時間,那裡距離襄陽不算太遠,因此他對襄漢地區有所瞭解。聽吳玠如此說,贊同道:“有道理襄漢西接秦蜀,東瞰吳越,進可出擊中原,退可掩衛湖廣,更兼漢水經其境,控制漢水,則有沿江之勢。金人避開陝西,恐怕還真是對策略作出了修改。”

“從完顏婁宿引軍犯陝西算起,西軍與金軍在陝西大小几十戰,雙方損失都不小。但我們耗得起,金軍就不一定。因此,放棄陝西,轉攻襄漢,這也是說得過去。”劉子羽分析道。

徐處仁聽了一陣,見徐九不發言,遂問道:“徐制置,你以爲呢?”

徐衛遍視衆人,面帶三分笑:“諸位,這對大宋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放在陝西,無疑是個機會。”

宣撫副使王庶,也算是徐衛的老長官了,聞言問道:“哦,子昂,這從何說起?”

徐衛喝了口茶,潤了潤嗓,正色道:“適才徐判說了,襄漢地區戰略意義重大,金人轉攻此處,我軍必奮起反抗。如今,何宣撫鎮荊湖,折彥質鎮江西,這兩人都是精通軍旅,極富韜略之輩。再者,襄漢之重,關乎行在安危,朝廷也必然鼎力支持。女真人想併吞襄漢絕非易事,在下大膽預測,襄漢戰區,必定有一段長時間的拉鋸戰”

吳玠目光閃動,沉聲道:“制置相公所言極是金人志在必得,我軍不容有失,襄漢之爭奪,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見分曉的。”

“嗯,金人把力量集中到襄漢,就無法兼顧陝西……”

徐衛剛說到這裡,徐良就打斷了他:“不對,且不說鄜延還在金人手裡,韓常也苦心經營。便是那河中府,金人就屯積了大軍,這不就是在防備陝西麼?”

“沒錯,韓常在鄜延苦心經營,四處設防,河中府也集結了金軍精銳。但首先,眼目下,陝西局勢已經有利於我。關中平原大半在我軍手上,北面劉光世又據着保安軍,時刻威脅延安。韓常不久前發兵攻保安,也是鎩羽而歸。現在陝西的金軍,倒不敢說它是甕中之鱉,但絕對是日薄西山。”

“反倒是河中府的金軍威脅較大。他們紮在那裡,守護蒲津關和浮橋,聯通陝西與河東。進可攻,退可守,金人之所以放心地去打襄漢,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徐衛坦承道。

徐處仁仔細地聽着,此時問道:“那你說的機會何在?”

徐衛點點頭:“機會當然有。一直以來,陝西的金軍,從來作不到自給自足,必須依靠河東補給。是也不是?”

“這是當然,陝西號稱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但真正富饒的,也就是關中平原。其他地方,都是貧瘠山區,自顧且不濟,哪裡供應得了軍需?”王庶贊同道。

徐衛頻頻點頭:“王宣撫說得極是,既然要靠河東補給,那麼維護河東穩定,就應該是女真人必須作的。”

聽到這裡,在場多位官員都笑了。因爲他們都知道,河東並不穩定。自李植叛國,盤踞河東以來,局勢就一直不穩。河東義軍雖然遭到李軍和金軍聯合圍剿,陷入低潮,但一直沒被連根拔掉,太行山裡就有多股義軍,結寨與李植對抗。等到後來高世由稱帝,在兩河境內倒行逆行,橫徵暴斂,搞得民怨沸騰,動亂四起。

“高李二逆攪亂在前,兩河已不太平,如今女真人廢僞朝,直接管轄兩河之地。諸位難道認爲他們真幹得了這事?”徐衛問道。

王庶隨後接口道:“聽說,金國皇帝銳意改革,效仿漢制,也置三省,設宰相,學習我們這一套制度……”

徐處仁聞言大笑:“哈哈子尚兄,我們這一套,是祖先摸索了幾千年才形成的。想那北夷,起于山林之間,之前過得還是茹毛飲血的日子,短短時間,它能學到幾分?徐制置的意思,本相明白,這新舊交替之際,本來就最容易產生亂源,更何況女真人直接管轄地方,勢必引起各種矛盾。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徐衛拱手道:“宣撫相公之言,切中要害。不錯,鄜延和河中的金軍,都要靠河東補給。河東如果不穩,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我方如果再從中周旋,攪渾這一灘水,想必金軍的日子更難過。”

徐處仁接過話茬:“有理,趁金軍轉兵襄漢之際,我們川陝兩地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待時有變,復全陝之期,不遠矣。”他說這話時,眉飛色舞,難掩欣喜。也不奇怪,陝西先後有李綱徐紹兩位重臣坐鎮經營,都企圖光復全陝,打過黃河去。但他們都沒作到,如果在我徐處仁手裡,完成收復陝西,進兵河東的大業,莫說什麼大功一件,更是名垂青史的事蹟

在射洪召開的這次會議,川陝宣撫處置司定下了收復全陝的策略。陝西方面,當然是徐衛全權負責,除了讓西軍厲兵秣馬以外,永興這個前沿必須穩固好。其次,自從當年虎兒軍從河東撤走之後,官府與河東義軍就逐漸失去了聯繫。現在,局勢好轉,應該聯絡河東豪傑,共襄盛舉。這事,當然也得徐衛負責,誰叫他當年曾是河東義軍總管?

至於四川,什麼也不用幹,狠命地屯積錢糧就是。打仗就是燒錢耗糧,沒有雄厚的本錢,誰也玩不起這個昂貴的遊戲。

徐衛回到秦州以後,就徵召了軍中出身河東義軍的幾名軍官,命他們潛入河東,聯絡各方豪傑,摸查情況,及速回報。而後,又召集了環慶帥劉光世、涇原帥徐原、熙河帥姚平仲、永興帥楊彥至秦州召開軍事會議,傳達宣撫處置司的會議紀要,命令西軍勤修戰備,以待時機。這其中,涇原經略安撫使徐原,因病不能前來,派其次子徐成作爲代表,出席軍事會議。

秦州城,徐府。

秦州城裡的居民,幾乎都知道徐大帥的府邸。但凡經過這個地方,百姓總要帶着敬意地朝裡望一眼,因爲他們知道住在裡頭的人,正在保他們平安。

一名壯年官人,身着簇新的緋紅官袍,頂着襆頭,扎着金帶,騎匹高頭大白馬,引數名軍士,押着一車來到徐府門前。這人三十多歲,體態魁梧,氣度不凡,一張方臉上,輪廓分明,顧盼之間,威風盡顯。不是旁人,正是涇原小帥,徐成。

此前,他受叔父派遣,往杭州行在獻俘。受到了天子接見,並特授正五品“觀察使”,穿上了大紅官袍。要知道,徐成雖然戰功還算不少,但以他的資歷,如果不是沾了這次赴行在獻俘的光,想作到“觀察使”,恐怕還要熬上幾年。再者,觀察使雖是個虛銜,但根本朝廷制度,觀察使是武臣準備升遷之前的寄祿官,按字面意思都不難理解,類似於後世的提拔幹部之前,考察考察。

此外,徐成能受到天子超擢,固然因爲赴行在獻俘,皇帝總要按慣例升個官,賞點錢物。但更重要的,則是因爲他九叔的一道奏章。其實這道奏章,也不是給皇帝看的,而是給正在執政的徐家大家長,徐紹。

“把車卸下來。”徐成下馬之後,吩咐了一聲,即投府門而去。

那門子認得徐成,趕緊迎上前來作揖道:“官人許久不見了。”

“嗯,叔父在府中麼?”徐成點頭道。

“方纔回來,與官人前後腳。”門子笑道。

“好,這車東西你收下,是我父給叔父的一點心意。”徐成說罷,拔退就往裡去。

他是涇原小帥,又是徐衛的侄兒,再加上今天穿得這麼氣派,那府裡的僕婦下人們見到都嘖嘖稱奇。問叔父何在,都說在後園裡頭,和姑娘戲耍呢。

當下,便投後園去。徐衛這處宅子,是自置的產業,不算宏偉,也不精緻,但前堂後院,左右兩廂,加個園子,也有幾十間。徐成穿行其中,不一陣至園子裡,四周立有木柵,裡頭本種些瓜果,如今歲末,多有凋枯。

此時,徐成正把着女兒的手,扯開一張弓,搭了一枝箭,瞄着前方的箭靶。徐成一見,便停下腳步,不敢打擾。

但聽一聲弦響,那箭嗖一聲直飛出去,雖沒中紅心,卻也已上了靶。徐嫣見狀,嚷了起來:“再來再來,定是這弓不好”

徐成這才走上前去,笑道:“弓不好?我來試試。”

兩父女回頭一看,徐衛問道:“幾時來的?”

徐成給叔父行個禮,答道:“剛來片刻,正看到這一箭。”

第七百四十一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00章 堵新郎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40章 挖祖墳第438章 吃酒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500章 政變(下)第366章 民變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140章 小娘子第四百零八章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501章 新政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五十八章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791章 唱雙簧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四百四十五章第827章 天倫第94章 退兵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七百四十七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56章 論邊事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148章 罷相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28章 將二代第323章 血債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44章 棋子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六十八章第124章 細作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141章 定情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八百七十三章第121章 大捷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四百零八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
第七百四十一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00章 堵新郎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40章 挖祖墳第438章 吃酒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500章 政變(下)第366章 民變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140章 小娘子第四百零八章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501章 新政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五十八章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791章 唱雙簧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四百四十五章第827章 天倫第94章 退兵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七百四十七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56章 論邊事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148章 罷相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28章 將二代第323章 血債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44章 棋子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六十八章第124章 細作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141章 定情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八百七十三章第121章 大捷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四百零八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