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宋靖安四年,陝西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中落幕。對外,契丹人拒絕了川陝宣撫司的交涉,非但不交還金肅,更在宋遼橫山天都山一線集結重兵,同時又在宋、金、遼三方交匯的河清、金肅一帶設置軍司,加強防務。其強硬態度,令多方側目。

在內,民怨迅速積累。因朝廷和川陝宣撫司禁絕邊境貿易,雙方邊民的生計成了問題。夏境的茶棉供應中斷,物價飛漲,而陝西的鹽價也是一天一變。不法商人屯積食鹽,哄擡物價,導致百姓罵聲一片。受此影響,靖安四年的陝西財政收入明顯下滑,來年便是隻供應軍費都捉襟見肘。

劉光世對於吞併軍隊,培植勢力還有一手,但顯然缺乏處理這種危機的能力和經驗。涇原帥徐成向他報告邊境的衝突和隱患,他給的指示是,迅速平息事態,該抓的抓,該殺的殺。對於民間的走私行爲,暫時不要嚴厲查禁了,放一放,必要的時候,官府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陝西缺鹽,不法商人又哄擡物價,導致社會動盪。他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下令各州縣衙門嚴厲打擊屯積食鹽的不法行爲,甚至不惜動用重刑。對於影響惡劣的鹽商,處以杖刑,徙型,甚至抄沒家產的處置。並沒有改善陝西缺鹽的局面。

老百姓等着鹽下鍋,可市場上一斤鹽的售價等於二十斤肉價。而且還一定買得到。你不吃肉可以,不吃鹽行嗎?陝西諸府、州、軍、縣告急的公文雪片般飛到宣撫司,搞得劉宣判一個頭兩個大。事態緊急,他飛報朝廷請求干預,後來在朝廷的協助下,才從四川的富順,把本來要運往江南的貢鹽火速調往陝西救急。富順,即是後世四川自貢的富順縣。自貢在後世是著名的產鹽地,其井鹽馳名全國,產鹽高峰時,曾經負責全國四成的產鹽任務。

而在宋代,海鹽產量不高,品質也不行,主要依靠的還是井鹽。尤其中,又以河東解州的池鹽和四川富順的井鹽爲最。但是,河東飽經戰亂,其池鹽產量至今處於自給狀態,河東宣撫使張浚正在加緊建設恢復,但是,想要供應其他地區,有待時日。

在這種情況下,四川富順的井鹽就擔起了重任。不但要供應四川本地,還要向南方輸送。現在,輸往南方的鹽要分出一大部分來供應陝西,就必然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南方鹽價也得漲。

所以,川鹽入陝不可能長期持續,只能是權宜之計。必須找出問題根源,才能解決。而陝西缺鹽的根源是什麼?就是禁絕了邊境貿易,夏境的青白鹽進不來。要解決也很簡單,重開邊境貿易,恢復榷場,問題迎刃而解。

但如此一來,就證明一件事情。此前朝廷的舉動是非常愚蠢和錯誤的,純粹是拍腦袋決定的。而且,在契丹人如此強橫無理,拒絕交還金肅,甚至拒絕認錯的情況下,重開邊境,朝廷上面子上又過去……

川陝接連出事,不止劉光世感到棘手,皇帝和朝廷宰執大臣也頭痛得緊。這個時候,朝中就出現了讓徐衛重新出山的呼聲。誠然,川陝的問題,並不是因爲徐衛個人離職造成的,根本上是政策的問題。但是,以徐衛個人的能力和聲望,他一旦重新出山,對於解決這一系統問題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可說這話的人,很快就被秦檜貶出朝廷。連重開邊境貿易,他都態度猶豫,如果再讓徐衛出山,此前種種不是白費了麼?他甚至懷疑徐衛跟契丹人有勾結,契丹人這是在幫助徐衛,在給他造勢,好讓他重新出山。

其實,契丹人巴不得徐衛永遠不要再出來。蕭朵魯不在接見興元知府時,尚且有顧忌,一旦得知來人並非徐衛親信,而且川陝正在“糾正”徐衛的政令,肅清徐衛的影響,便態度突然轉爲強硬。這固然有徐衛個人魅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契丹人忌憚徐衛在川陝巨大的影響力,在西軍中無與倫比的凝聚力,以及他決不妥協,決不姑息,決不縱容的行事風格。

如果徐衛還在位,蕭朵魯不決不敢襲擊金肅。因爲他知道,徐衛是個睚眥必報的傢伙。從遼軍的大政方針來說,原先宋遼是同盟關係,共同對付女真人。他們希望看到西軍有一個強力的領導者。但是,在宋遼聯盟破裂之後,就指望不上西軍了,從長遠看,宋也是遼的潛在敵人,既然指望不上,那徐衛當然也是一個威脅。他去職,非但無損於契丹利益,而且還有好處,所以契丹人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陝西動盪的局勢,讓皇帝趙謹很鬧心,他甚至也在考慮是不是該讓徐衛重新出山。因爲這些事鬧得太大了,徐衛一走,川陝,尤其是陝西問題就不斷。而在之前,川陝一直是穩定而平靜的。

另外,皇帝考慮此事,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徐秀娘已經從麗澤苑遷回了繡春堂。而朱宸妃所生的女兒,也交給她撫養。對於此事,劉皇后心裡肯定是不願意的。但也沒辦法,她現在自己懷孕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養育別人的孩子。而朱妃生前又請求過皇帝,女兒要讓徐秀娘養育。所以,對於徐秀娘遷回繡春堂,她並沒有阻止。

徐婕妤一遷回,其父徐勝就恢復了御營副使的職務。因徐母王氏病着,皇帝親自過問病情,還派御醫前往診治。朝中請徐衛出山的呼聲,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可秦檜堅決不能這麼幹呀,請徐衛出山,那就不存在打擊徐家勢力的問題。

徐衛都重新出山了,那徐良是不是也得回來?他回來了,還有我什麼事?因此,秦會之也非常糾結,問題不解決,陝西局勢持續動盪,劉光世就幹不下去。要解決問題,又等於打自己嘴巴,這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整了個騎虎難下。

就在此時,有人給他出主意了。

靖安四年這一年,宋遼之間在衝突之中度過。但有一方,卻至始至終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冷不丁的,你都差點忘記了它的存在。沒錯,就是女真金國。完顏亮得國不正,內部方方面面的勢力需要擺平,大環境對金國來說也不太好,所以完顏亮自稱帝之日起,就註定一段時間以內他必須夾着尾巴作人。

爲此,他作了相當大的忍耐和犧牲。即位之初,徐衛就來趁火打劫,西軍大兵壓境,以爲金帝復仇爲名,行勒索訛詐之實。完顏亮暫時惹不起他,於是好話說盡,又是送錢又是送馬,最後還賠了太原。

爲了示弱於南朝,結其君臣之歡心,完顏亮不惜曲意奉承,認大宋皇帝爲兄。隔三差五便要孝敬一番,碰上趙家哪位生日什麼的,還要派遣使團,帶上厚禮去賀。

契丹人也渾水摸魚,趁金國內部不穩定之機,出兵攻佔了東勝河清等地。完顏亮也只能打碎了牙和血吞,沒有報復的舉動。

所有這些,爲的是什麼?爲的就是裝,裝孫子,通過裝孫子來爲自己贏得時間。像完顏亮這麼一個驕傲的人,能作到這步實在不易。不過,他想想古時候那些先賢們,越王勾踐不還臥薪嚐膽麼?這我點委屈算得了什麼?

但是,隱忍不發,不代表大金國“閉門思過”,這段時間,他也在密切關注宋遼雙方的一舉一動。川陝派員到大同府交涉歸還土地、城池、降軍事宜,他就敏銳地察覺到南朝的內政有變化,川陝的情況也有變化。

以徐衛往日的行事作風,他是絕對不會這麼幹的。紫金虎什麼時候吃過虧,認過慫?後來,遼軍居然突襲了金肅,這讓完顏亮暗爽了許久。好了好了,這兩位打起來了,就該我坐山觀虎鬥,等着漁翁之利。

可左等右等,不見西軍有什麼報復行動。這讓他很納悶,徐衛不會吧?這都打上門了,他忍得住?可很快,他就收到消息,在堂兄徐良辭職離開相位以後,徐衛也跟着遭殃,現在已經辭去一切實職,歸隱山林了。

聽到這個消息,完顏亮喜出望外。他甚至高興對完顏秉德說,這下子,我們大金國去了一個大敵!值得慶賀!徐衛這廝太壞了!打金軍南下時起,他就一直跟大金國作對,二十幾年來,這貨不知給大金國添了多少堵!從太宗到東昏王,兩朝都拿他辦法!結果還是我!軟刀殺人不見血,我兵不血刃就把徐衛搞下去了!

我這一跟南邊示好,一口一個趙皇兄,南朝君臣就不想打仗了。徐衛這種武臣就是爲打仗而生的,不打仗他還有什麼用?手裡握着幾十萬兵權,又佔據着川陝這兩地富庶和險要的所在,對大金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對他們朝廷又何嘗不是?這下子歇菜了吧。

鑑於這些情況,完顏亮指示有司加緊蒐集宋遼雙方的情報。工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他就瞭解到了宋遼交惡的內幕。根源就在南朝大政方針的轉變上,表面就是由徐衛去職引起的。

現在,遼軍佔了金肅,拒不歸還。南朝又禁絕了邊境貿易。雙方鬧得很不愉快。眼下,遼軍在橫山天都山一線集結了重兵,看樣子,是想向南朝施壓,逼迫其重開邊境和榷場。雙方劍拔弩張,可就是沒打起來。仔細一分析,覺得宋遼雙方還不到開戰的火候。

宋靖安五年,正月,十五剛過了不久,不年不節的,東京留守司就向杭州行朝報告,說是大金國使團已經渡過黃河了。正使仍舊是大金皇帝的堂弟,完顏褒,那個在杭州行朝裡,從皇帝到大臣,都對他印象很好,評價很高的年輕人。

只是這一回,完顏褒的爵位不再是曹國公了。上次出使,獲利極大成功之後,回到金國,完顏亮論功行賞,敕封完顏褒爲趙王,對這個堂弟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和信任。

聽聞完顏褒再度出使,趙謹想起上回與皇后在宮中設宴款待他時,對方儒雅的風範,揮灑的談吐,不禁心嚮往之。於是快馬加鞭曉諭沿途各府州,一定要好生相待,不可失了禮數。

而完顏褒也很識趣,沿途約束隨從部屬,務求展示出親愛有禮的一面,不叫人呼我爲夷。就這麼一路和和氣氣,歡歡喜喜地抵達杭州。其進城裡,趙官家特意派了自己的親弟弟顯王趙訓去迎接。

然後住進專門接待國賓的鴻臚寺,這完顏褒屁股還沒有坐熱,禮部侍郎又到,代表大宋朝廷表示歡迎。好不容易消停,晚上睡一覺,第二天一大早,參知政事範同又到,這便是代表政fu了。

當日,完顏褒及副使和相關官員,整肅衣冠,入行朝大內拜見大宋皇帝陛下。會見之時,仍行跪拜之禮,十分恭敬謙遜。趙謹當時就對他說,一別幾年,甚是想念。得虧你又來了。

完顏褒也表示,自歸國以後,時常思慕大宋皇帝陛下的風采,嚮往江南的風土人情,所幸,此番又奉大金皇帝詔出使,正好以慰思慕之情。

雙方相見甚歡,但這些東西都是表面上的,禮節上的,金國使臣此來真正的目的和用意,誰也不知道。這要留待稍後金國使臣與大宋宰執會面時,纔會提及。在完顏褒朝拜了趙官家以後,一連兩天,趙謹都設宴款待,並且讓宰執大臣作陪。搞得非常和諧。

金國趙王慷慨揮灑的談吐,再一次讓大宋君臣們“如沐春風”。中國自古有這“華夷”之別,漢賊不兩立,華夷須嚴辨。在漢人眼中,蠻夷之輩便是粗魯、野蠻、不通教化的野人。但是這位金國趙王,除了服色髮式以外,渾身上下,從裡到外,跟一個漢人有什麼不同?跟一個飽學的風流名士有什麼不同?這就讓南朝君臣“喜聞樂觀”,這其實是一種自卑的心態。好比後世中國,突然看到一位漢語講得倍兒流利的洋大人,不得了,這就是國際友人吶!恨不能掏顆心給人家。

在接連盛情招待了兩天之後,終於,雙方要談正事了。這一日,皇帝在端誠殿接見使宋的遼國正副使,完顏褒和蕭裕。首相兼樞密使折彥質、次相兼御營使秦檜、參知政事範同,陳康伯四位重臣都在場,除此之外,還有樞密副使,籤書樞密院事等大臣也列席。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最開始想讓御營副使徐勝列席。因爲御營司是節制全國軍隊的機構。當然只是名義上的。宰相兼了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等於中書既是國務院,又是軍事委員會,而御營司就成了國防部,當然,還是名義上的。

但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而作罷。

大宋天子趙謹高坐於上,嘴角有笑容,看起來心情不錯。下面,遼使完顏褒,副使蕭裕,以及隨行陪同的參謀人員坐在左面。大宋朝廷的要員們坐在右面。真是一團和氣。

在說正事以前,皇帝還不忘問完顏褒:“趙王這兩日在杭州,可還過得去麼?”

“所謂地靈人傑,莫過於此。大宋之風華,讓在下十分仰慕。這才真是花花世界,錦繡河山!”完顏褒讚道。

趙謹聞言大喜,笑道:“趙王既喜歡,不妨多留些時日。朕派專員陪你遊遍這江南如何?”

“謝陛下美意,在下非常情願。只是,身負皇命,不敢懈怠。”完顏褒答道。他雖是個女真人,但年紀既輕,淡吐又好,再加上身材高大魁偉,相貌又一表堂堂,很容易招人喜歡。

聽他如此說,趙謹才道:“也罷,豈能因私廢公?你此次南下,所爲何事?只管說來。”

完顏褒朝上一俯首應道:“是。”頓一頓,才繼續道“自南北議和以來,宋金兩朝罷兵止戈,四海稱頌,百姓也因之安居樂業,此誠爲南北之幸。我大金皇帝見此,不勝欣慰。然,去歲,我朝本欲以金肅寧邊二地相贈,以彰顯我和好之誠意。奈何契丹人無理至極!竟出兵襲擊金肅,我大金皇帝聞訊之後,十分震怒!然契丹之惡行遠不止此。我們聽說在西北,契丹與川陝方面屢有摩擦衝突。大金皇帝臨行前曾對臣言,作爲兄弟之邦,趙皇兄的事,便是朕的事。契丹冒犯天威,便與冒犯大金無異。”

“更不用說,契丹此前還攻佔我東勝河清兩地。由此種種,舉不勝舉。觀契丹之行徑,竟妄圖以一己之力撼我兩朝。若不加以懲戒制止,只怕縱虎爲患。爲此,大金皇帝及朝廷都認爲,當聯合大宋,共同問罪於契丹,以示我南北兩朝,凜然不可犯之意。”

這席話說完,不論是殿上的趙謹,還是下面的大宋宰執重臣們都明白了完顏褒此來的用意。

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325章 一頭驢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483章 軍閥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一十三章第545章 虎牢關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八百五十二章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章 土匪來了第135章 苦果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346章 打吧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八百五十七章第113章 擴編第61章 恩怨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140章 小娘子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55章 張叔夜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七十一章第四百零九章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3章 千王之王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98章 政變(上)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240章 挖祖墳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137章 轉機第101章 問婚第649章 徐郡王第361章 交底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98章 面君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章 佈局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七百四十八章第225章 下馬威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二十章第323章 血債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615章 養寇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4章 棋子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333章 回馬槍第504章 軍事會議
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325章 一頭驢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483章 軍閥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一十三章第545章 虎牢關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八百五十二章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章 土匪來了第135章 苦果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346章 打吧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八百五十七章第113章 擴編第61章 恩怨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140章 小娘子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55章 張叔夜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七十一章第四百零九章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3章 千王之王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98章 政變(上)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240章 挖祖墳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137章 轉機第101章 問婚第649章 徐郡王第361章 交底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98章 面君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章 佈局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七百四十八章第225章 下馬威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二十章第323章 血債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615章 養寇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4章 棋子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333章 回馬槍第504章 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