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發大財了

十月,對大宋來說可真是好日子。各個戰場上都是捷報頻傳,先說近的,韓世忠和岳飛合師擊敗了赤盞暉,奪取開封外圍的一個重要據點,鄧州。而折彥質率領的折家軍已經進駐潁昌府,劉家兄弟率領的淮西軍重整旗鼓之後,打得也是順風順水,已經攻到亳州,只差一步就進開封府。

此時,宋金兩軍的勢態是,宋軍三路朝着一個目標推進,故都東京!而且,在韓嶽二將的神武后軍拿下鄧州汝州之後,三路宋軍已經對開封府形成了合圍,只放出一面,那就是黃河。

應該說,眼目下的形勢對大宋來說是極有利的。人在鎮江“督戰”的皇帝趙謹似乎也受到了鼓舞,親筆降詔給前線的折郡王,可勁地褒獎了北伐將士們一番,並許諾光復故都以來,朝廷將不吝惜重賞!至於宰相徐良,那更是春風得意,自朝廷南渡,前前後後換了多少位宰相?除了耿南仲吳敏之流,誰不想光復故都,收復中原?可又有誰作到了?只有他而已!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彪炳史冊。

與朝廷裡的樂觀所不同,前線的將領們保持着清醒,尤其是折彥質。上次他貪功冒進,大意輕敵,教訓實在太深刻。所以這回,他分外小心。現在,三路宋軍雖然攻勢順利,收復了大片領土,但他卻曉得,中原金軍的主力還沒有被消滅,當初想吃掉岳飛一軍的金軍部隊又縮了回去,看樣子,是想拉長宋軍的戰線,在開封府境內,打一場大會戰。

這不是沒有可能,三路宋軍中,折家軍是從江南西路出發,淮西軍是從淮南西路出發,神武后軍雖然近些,但三路兵馬的後勤補給,基本上都在長江南岸。而中原乃四入之地,金人又擁有馬軍的優勢,這場會戰如果不能確保勝利,那麼就有可能功虧一簣。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折家軍作爲最先突破金軍防線的一路,卻一直在潁昌府按兵不動。折彥質作爲南方宋軍的統帥,是想協調三路宋軍的步伐,同進同退,以免出現孤師深入的情況。有鑑於此,他發命令給韓世忠和岳飛,讓他們奪取汝州之後,不要直接打往開封府,而是來潁昌會師。同時命令淮西安撫使劉光國,讓他不要輕舉妄動,一定要等到神武前軍和神武后軍進入開封以後,淮西軍方可入境。

在金軍方面,對於鄧州的丟失,烏延蒲盧渾雖然對赤盞暉大發了一通脾氣,甚至威脅要怎樣怎樣,但實則在他心裡卻是早有準備的。此次宋軍北上,是經過周密策劃和準備,其鋒芒不可阻擋。而且在中原大地上,宋金實力失衡,大金國的主力都擺在西部,對付徐虎兒和契丹人。他握着幾十萬二線部隊,實在只能勉力維持。

但這不代表蒲盧渾就認栽了,此次宋軍的統帥折彥質曾經是他手下敗將,這個人在南朝雖然號稱功蓋當代,與徐衛齊名,但蒲盧渾認爲,折仲古是徒有虛名。面對着一片悲觀的情緒,甚至有人想放棄東京,緊急渡河北上。蒲盧渾不爲所動,鹿死誰手,現在還是未知之數。他在開封境內集結了八萬精兵,欲與十八萬宋軍來場硬碰硬的較量。

十月下旬,雙方都在作着最後決戰前的準備。韓世忠岳飛順得奪取汝州之後,按汾陽郡王折彥質的命令,往潁昌府集結,聚精兵十萬,擇期進發。此時,如果他們知道徐衛已經替他們把中原金軍的後方給攪成一團亂,只怕樂得合不攏嘴。

大名府

雖說現在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但大名的百姓已經開始提前慶祝了。不過不是慶祝什麼佳節,而是慶祝大名府在淪陷多年以後,首次被官軍光復。儘管腦袋剃成了禿瓢,衣服都改成了左祍,但根值在骨子裡的東西是變不了的。

大名百姓如今出門見面,就跟過年一樣互道恭喜,恭喜什麼?恭喜苦難到頭了!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是誰將他們解救出來,地方上的士紳等頭面人物組織了相關人員,去拜會李成衛和楊再興等高級將領,並送上百姓們的心意。

這倒讓楊李二將有些不太適應,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諸如徐郡王,馬參謀,張機宜他們該出面乾的事情,他們實在不擅長此道。只能一個勁地跟人家說,沒啥沒啥,應該的應該的。其實他們現在纔不在乎百姓送的那仨瓜倆棗,當然人家一片盛情這是不含糊的。只不過,撒烏逃離大名城時,曾下令放火燒燬屯積在城中的軍需物資。可西軍手快啊,沒等火勢起來,就給它澆滅了。更着急的,則是大名百姓,家裡的鍋碗瓢盆,馬桶水桶都用上,因爲那正是從他身上榨取的血肉,民脂民膏!

粗粗一合計,從火裡救出來的糧食,足夠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吃兩個月。軍械器具,足夠裝備近萬人,而最最讓人眼紅的,則是財物。

衆所周知,金國到現在爲止沒有發行自己的錢幣,女真人只認真金白銀或者貴重的紡織品。大名府作爲中原金軍的後勤基地,屯積了數量巨大的財貨。經過統計,銀有十七萬兩,絹有六萬多匹,還有從河北百姓那裡的收刮的銅錢,數目就實在統計不出來了。

可以說,河北的民之膏血,基本上就在這裡了。這筆數目龐大的物資如何處理,着實讓李成衛和楊再興傷神。自然,他倆不會不沾,他們不是兩袖清風的,道德高尚的士大夫。但數額實在太大,吞你是吞不了的,分你也分不完,而且也不可能這麼幹,徐郡王面前沒法交待。

可是,運你也運不走,接下來還有作戰任務,要是全軍都大包小包帶着財物,那也甭打仗了。但不處理,萬一金軍打回來,不又還給人家了麼?

李成衛楊再興一合計,糧食就算了,老百姓也給坑得夠苦了,讓地方上組織一下,分了去。至於錢財軍械,咱們趕緊通知磁州的步軍,麻溜地往回運,能運多少是多少。

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42章 小螞蚱第八百三十三章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636章 任得敬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406章 大變動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91章 援兵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8章 土匪來了第七百四十八章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240章 挖祖墳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00章 政變(下)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481章 八牛弩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488章 復出?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八百七十七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四十七章第八百三十九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七百四十二章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2章 開戰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4章 官油子第四百一十二章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492章 試炮第1章 徐家老九第149章 佈局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99章 政變(中)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78章 進軍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56章 論邊事第323章 血債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563章 神兵天降
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42章 小螞蚱第八百三十三章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636章 任得敬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406章 大變動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91章 援兵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8章 土匪來了第七百四十八章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240章 挖祖墳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00章 政變(下)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481章 八牛弩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488章 復出?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八百七十七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四十七章第八百三十九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七百四十二章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2章 開戰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4章 官油子第四百一十二章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492章 試炮第1章 徐家老九第149章 佈局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99章 政變(中)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78章 進軍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56章 論邊事第323章 血債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563章 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