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建武八年十月,從西湖之北的葛嶺上傳出噩耗,太皇太上皇,道君趙佶駕崩,無疾而終。據在抱朴廬中侍奉道君的內侍說,趙佶臨死之前,命內侍給他沐浴更衣,聲稱自己已經得道,馬上便要羽化飛昇。當天,沒有飛昇成功,次日清晨,內侍見道君久不起,便入內查看,才見道君盤坐於塌上,已然氣絕。面目安祥,仍舊如生。

這事是真是假,行朝裡的人不知道。哪怕道君真的飛昇了,但從此以後天人永隔,還是不免讓人悲傷。當今天子趙諶,跟他這個祖父親自披上黃袍,扶上御座的,因此跟爺爺感情不錯,一旦得知道君駕崩,哀痛欲絕,立刻着手準備國喪。

然而,與此同時,卻還有另外一個人表現得比趙官家還要痛苦。那就是住在德壽宮的太上皇趙桓,百官們得到的說法是,太上皇乍聞噩耗,立時昏厥。醒來之後,號哭不止,眼中竟哭出血來!

羣臣聞言,也不禁爲太上皇的孝心所感動。儘管,在此之前,這對父子關係多年緊張,趙桓無論在位還是退位,除非逼不得已,否則決不會去探視他的生身之父。

本來,幾名宰相向皇帝提出建議,說道君駕崩,我們自然是悲痛的。但也正好藉此機會,轉移朝中的注意力,讓朝臣別再揪着北伐失敗的事情作文章。趙諶也表示了同意,準備親自主持道君的喪禮,豈料,這順理成章的事情,竟鬧出了風波。

風波,從趙諶準備前往葛嶺參加道君法事而起。道君去世,作爲在位的皇帝,趙諶主持喪禮,應該說是合情合理的。但德壽宮卻有不同說法,趙桓派了他的內侍來向皇帝傳話,說你雖然是皇帝,但我是你的父親,道君又是我的父親,道君的喪禮,理應由我主持。

他這個說法,也沒有錯。父親既然還在,孫子主持爺爺的喪禮好像有點不合適。趙諶一時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爲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尋,有史以來,太上皇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更何況“太皇太上皇”?這簡直是獨一份!

然而此時,朱勝非提醒皇帝,道君在世時,太上皇都不去探望,現在卻搶着要主持道君的喪禮,這豈非此欲蓋彌彰,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再聯繫朝中最近的動盪局勢,我們有理由要謹慎小心一些。徐良也贊同朱勝非的意見,認爲不能由太上皇來主持道君的喪禮。趙諶聽後,予以拒絕。不但如此,趙諶更以太上皇腿腳不便爲由,讓他也不必去葛嶺參加法事,等太上皇的遺體從葛嶺送回城內再說。

太上皇聞訊,在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皆悲之……

這天是十月十一,在禁中,皇帝趙諶全身素服,雙眼猶紅,他人本來生得瘦弱,此時看起來更加弱不禁風,從朱勝非到黃潛善,以及臺諫的長官,樞密院的籤書,以及大理寺卿何鑄,以及翰林學士,館閣學士代表,十數人皆服素,正準備前往葛嶺。

君臣一行出垂拱殿,方走不到百步,遠遠望見前方一行人也匆匆而來。這些人也都穿着孝服,人數約莫二三十,等走得近一些才發現,竟都是朝中官員。其中,有羅汝楫,還有樞密都承旨王次翁,禮部侍郎王安道,戶部侍郎馮由儀,甚至還有皇帝的舅公公王宗濋。其他人,也都是升朝官。

兩隊人馬相遇,另一方自然大禮拜下去,趙諶面露不悅之色,問道:“卿等何以阻攔去路?可是有事?”

羣臣皆不答,禮部侍郎王安道卻朗聲答說:“臣等特來請命!”

朱勝非臉色一變,厲聲問道:“你等爲誰請命?”

“人倫綱常,向來有數,今道君駕崩,天下同悲。身爲人子,太上皇也是肝腸寸斷,此前太上皇要求主持道君喪禮,官家拒絕,此事着實於情不妥,於理不合,還請聖上體念太上皇苦心孝心。”王安道奏道。

趙諶臉色很難看,一言不發。徐良見狀,趕緊解圍道:“諸位該體諒聖上苦心孝心纔是。太上皇患有風疾,行走甚爲不便,此去爬山拾階,豈是太上皇能承受的?官家之所以請太上皇留在城中,是爲太上皇着想。至於喪儀,理當由皇帝親自主持,又何必爭論?”

“自道君駕崩,太上皇於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同悲。伏請官家以孝行爲先,不可因宰相之言,橫加阻撓。”說這話的是王次翁,自從被徐衛從四川攆走之後,這廝就被召回行朝,任樞密都承旨。

“你這是什麼話?誰橫加阻撓?”徐良抗聲問道。

“徐參政心知肚明。”王次翁竟毫不畏懼。開玩笑,他連徐九都不怕,還會怕徐六?

徐良盯他一眼,對皇帝道:“大臣出言無狀,不明是非,官家不必理會,當速往葛嶺參與法事爲重。”

趙諶點點頭,擡腿就走。那幾十名大臣,雖然七嘴八舌同聲喊着“官家”,卻沒人能夠將趙諶留下來,率領一班重臣,出宮而去。

皇帝上了車駕,百官也坐了轎子,正欲啓程時,黃潛善突然來到御輦前。趙諶一見,問道:“黃卿怎地?”

“官家,臣有句話,不能不說。”黃潛善一禮道。

“哎,這是什麼時候?有話等回來再說。”趙諶心煩意亂,揮手道。

黃潛善卻不退,堅持道:“臣必須現在說。”

此時,朱勝非發現了情況,也下轎上前,問道:“黃參政,怎麼回事?”不等對方回答,趙鼎和徐良也圍了過來。

“官家,三位,德壽宮堅持要主持道君喪禮,已屬可疑。現在,官家和宰執大臣都離城而去,而道場要作幾天幾夜,這城中沒個留守的,可能不行。”黃潛善道。

經他這麼一提醒,君臣幾人心裡倒有些擔憂。黃潛善的話雖然頗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但時機敏感,還是小心爲上。

朱勝非首先表態道:“黃參政謹慎之心可以理解,官家,宰執大臣都上了葛嶺,雖說時間不久,但畢竟還是防備着的好。”

強烈推薦:

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46章 打吧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225章 下馬威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793章 角力第63章 來了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八百六十七章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97章 地下黨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07章 兀朮第545章 虎牢關第552章 東京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74章 禽獸第616章 進攻第61章 恩怨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131章 人氣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46章 死戰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61章 恩怨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117章 好險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96章 教誨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78章 進軍第74章 禽獸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八百零三章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258章 暗戰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401章 出事了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八百六十一章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594章 聯絡西遼
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46章 打吧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225章 下馬威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793章 角力第63章 來了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八百六十七章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97章 地下黨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07章 兀朮第545章 虎牢關第552章 東京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74章 禽獸第616章 進攻第61章 恩怨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131章 人氣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46章 死戰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61章 恩怨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117章 好險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96章 教誨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78章 進軍第74章 禽獸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八百零三章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258章 暗戰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401章 出事了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八百六十一章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594章 聯絡西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