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中樞派員

五月末,契丹使者耶律元術從杭州歸國,途經興元時專程拜會了徐衛。轉告大宋皇帝已經正式與他正式締結國書,兩國摒棄舊日恩怨,協力合作,共圖恢復,並恭賀徐衛受封天水王。徐衛當然是樂見其成,知他馬上要返回契丹,遂準備了一份禮物,託他轉送耶律大石,以謝遼帝當初賜馬之情。

遼軍攻陷甘肅瓜沙四州,西軍奪取西涼府,這驚人之變不久就傳到夏都興慶。西夏舉朝震驚!西軍趁火打劫,這他們不奇怪,但契丹人如何也跟漢人沆瀣一氣?党項人跟契丹人的關係多年來都是不錯的,遼國還曾經把成安公主下嫁。即使後來西夏無奈臣服女真,可跟大石之間,平常也都聯繫來往,怎麼說翻臉就翻臉?招呼都不打一個?

不過,党項人沒閒心去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他們馬上就將要面對立國以來最嚴峻的形勢!橫山沒了,河西沒了,西軍又插到了麟府,除了隔在陝西與西夏之間的瀚海,他們已經無險可守。更不用說,還有蕭合達的叛亂未曾平定……

夏主李仁孝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火速將消息報告給了他的宗主,女真人。因爲党項人知道,一旦西夏完蛋,女真人也得跟着遭殃。就算大金國實力再雄厚,要同時對付宋遼雙方,恐怕也得灰頭土臉!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任得靜大軍召回來,固守夏都周邊,以防宋遼兩軍夾攻。自李元昊開國以來,党項人從來沒有如此害怕過,他們已經嗅到了亡國的氣味。

六月,麥收時季。今年四川糧食收成還湊合,但陝西因爲雨水不足,情況比不了去年。看樣子,還得吃兩年四川的糧。不過讓徐衛高興的是,時至眼下,陝西流民返鄉的,已達百萬之衆。在這個時代,人就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有人,什麼都會有的。再說這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最是富饒,還怕沒有出頭的一天?

六月上旬,朝廷派來了一名川陝宣諭使,姓鄭名剛中,探花出身,作過樞密院編修,也作過殿中侍御史,現在帶的職官是刑部侍郎。據說此人剛直,作殿中侍御史時,常常面刺皇帝之過,而且有話當天說,絕不留過夜,朝中頗有聲名。

前些時候的政變中,第一個上表求去,居家待罪,反對太上皇復位的,就是此人。這回派他來宣諭川陝,恐怕也是皇帝想讓他來走走過場,立點功勞,回去以後好重用。

當然,這些消息,都是徐六給徐九的信中提到的。

徐衛在宣撫處置司的花廳裡接待了這位宣諭使,宋代的宣諭使,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欽差大臣”,代表朝廷而來。只不過後世的“欽差大臣”,都是帶着專門的差使,而宣諭使的職責就是到地方上看看,考察官吏,訪問民生。

不過,鄭剛中這回還帶着另外一個使命,那就是代表朝廷,暫駐川陝,參與宋遼雙方高級將領的會談。

“鄭宣諭一路辛苦,何不在館驛歇息一晚,明日再談公事?”徐衛知他有賢名,所以表示了優待。

鄭剛中五十多歲,個頭不高,但身板還算硬朗,精神也足,尤其是一對濃眉直插鬢角,看起來頗有些威儀。渾身上下,從頭髮到鬍鬚,都收拾得整整齊齊。

“下官奉詔而來,不敢懈怠,敢問大王幾時和契丹商談?”鄭剛中似乎對徐衛的關切不太感冒,不冷不熱地回答道。

徐衛笑笑,似乎並不介意,道:“契丹人已經拿下甘州,據熙河帥司報告,契丹人已給他發去了照會,打算近日派出使者,與我軍商談後續。”

“那大王又是如何安排?”鄭剛中又問。

徐衛有些不太喜歡他的口氣,你刑部侍郎的職官,帶“寶文閣侍制”的階官,是爲從三品。我怎麼說也是長官,你如何一副垂詢的口氣?

但想到對方是代表皇帝,代表朝廷而來,徐衛仍舊和顏悅色道:“會談地點,就在西涼府即可。暫定由宣撫處置司參謀官馬擴代表我方,爲首出席。鄭宣諭既來,當然與之同行。但具體時間還待定,要不,宣諭且在興元府逗留些時日?”

鄭剛中一聽暫時還不談,遂搖頭道:“既然如此,那下官身負宣諭之責,就到各地看看。”

“也好,宣諭使掌考察官吏,訪問民生之重責,是下情上達的關鍵,那就聽鄭宣諭自便。只是有一點,倘若地州縣有什麼問題,還請鄭宣諭多多指正。”徐衛笑道。

這句話說得算是客氣了吧?可鄭剛中還是那副模樣,不鹹不淡道:“下官直接對朝廷負責,恐怕……”

徐衛笑容仍舊:“既如此,那就悉聽尊便,一旦定下會談的日子,我便使人知會鄭宣諭。”

聽到這裡,鄭剛中起身一禮:“下官就告辭了。”

徐衛也起身一抱拳:“恕不遠送。”

鄭剛中走後,徐衛臉上的笑容漸漸收起。本來,朝廷不定期派宣諭使,這不是什麼怪事。但巧就巧在眼下這個時機。自己剛剛受封郡王,朝廷就派一個宣諭使下來,這豈非是傳說中的“打一棒給一甜棗”?先封你個郡王,榮耀無比,接着派個有考察地方之權的宣諭使,給你念念緊箍咒?

再者,我馬上就要跟契丹人會談後續對夏事宜,朝廷派箇中央官員來參與此事,即使只是列席旁聽,不參與決策,恐怕也脫不了監督的干係。

這麼看來,皇帝雖然一再優待自己,但他心裡,多多少少還掛念着自己是太上皇一手拔擢的舊臣這一節,尤其是出了政變的事情之後,他對這些事情更加小心。說起來,不光是自己,折彥質跟何灌,都是太上皇的舊臣。不過,何灌致仕了,而折彥質這回有勤王之功,想必已經讓趙官家對他放心。

建武九年六月,宋遼兩軍約定在剛剛平定不久的西涼府會商對夏後續事宜。雙方對此事都高度重視,徐衛派出了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馬擴爲使,而遼軍主帥蕭斡裡剌則派出了他的兒子,陝西人民的老朋友,蕭朵魯不。

馬擴進入西涼城時,受到了姚平仲熱情的歡迎,小太尉親自帶着麾下將佐將他請進衙門。想姚希晏是節度使,從二品。而馬擴如今的頭銜是右武衛上將軍,這種叫作“環衛官”,也就是武散官,從三品。

按理說,姚平仲官階比馬擴高,完全不需要如此。但宋代官場上,重階不重品,重職不重官,也就是你幾品不打緊,關鍵看你是幹什麼的,你的實際差遣是什麼。走馬承受公事,八品小官,你一個帶節度使頭銜的二品大員,敢跟他大聲說話麼?

馬擴的差遣是宣撫處置司的參謀軍事,高級幕僚之一,也就是說他是上司派員,姚平仲雖是邊帥,卻也不敢輕視他。

“姚經略太客氣了,這是作甚?”馬子充一落地,就抱拳對一衆熙河將佐笑道。

小太尉大步上前,抱拳道:“馬參謀代表的是徐郡王,姚某怎敢託大?”

馬擴笑笑,將身一側,介紹後面那人道:“這位是川陝宣諭使,鄭宣諭,受朝廷指派,參與會談。”

姚平仲看鄭剛中一眼,行個禮,卻什麼話都沒有。馬上,就伸手邀請道:“請諸位進城。”

馬擴見姚平仲似乎沒把鄭剛中放在眼裡,於是故意讓鄭剛中走前頭,後者也不謙讓,便與姚平仲並肩而行,這讓小太尉有些不悅。馬子充是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又是徐郡王面前得力干將,他跟我齊頭並進,可也。你怎地也冒上來?

不過,既然是馬擴堅持的,他也不好說什麼,便一路無聲地到了衙門。路上,只見西涼城秩序初步恢復,但還是隨處可見全副武裝的將士,街市上也少有本城的居民在行走,高壓氛圍很明顯。

入衙門,至廳上坐定,誰都還沒開腔,鄭剛中先問道:“姚經略,這奪取西涼,不知拓邊幾何?撫衆又幾多?”

姚平仲微微皺眉:“此事,本帥已向徐郡王稟報過。”他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這是軍事上的事,我跟你說不着。

鄭剛中又問:“那西涼的官署幾時得立?”

“還沒到那一步,宣撫處置司的意思,是先穩定書面,至於司儀行政,後頭再說吧。”姚平仲答道。

鄭剛中聽他這話,糾正道:“司儀行政不是小事,大帥不可掉以輕心。”

馬擴臨行時徐衛曾經提醒過他,要好天處理跟鄭剛中的關係,此時他唯恐小太尉跟鄭宣諭起爭執,趕緊插話道:“鄭宣諭所言在理,此事宣撫處置司已經提上日程。”

鄭剛中這才點點頭,不多話了。

馬擴見狀,方向姚希晏問道:“經略相公,不知遼軍的使者到了沒有?”

“昨天下午就到了,已經遵照徐郡王的指示,既要善待,也不可失了威儀,所以安排他們先住下,等候進一步消息。如今馬參謀和鄭宣諭來了,本帥這便使人知會他們來。”姚平仲道。

“不急,今天時候也不早,見了面也談不出什麼來。勞請大帥通知對方,明天一早,咱們就在這衙署裡會談吧。”馬擴道,語至此處,又轉向鄭剛中,“宣諭以爲如何?”

鄭剛中朗聲道:“我只是出席,並不參與決策,馬參謀自主便是。”

“那好,就這麼定了。”馬擴道。

又閒談一陣,姚平仲道:“兩位車馬顛簸,想了勞累,我已派人收拾了住處,請先事歇息,晚間咱們再聚。”

鄭剛中聞言起身:“明日便要會商,今日須得養精銳。”說罷,就要離開,姚平仲遂派人引領他前去。

等他一走,小太尉就皺起眉頭:“馬參謀,這廝什麼來頭?一照面就問長問短,宣諭使不是考察官吏,訪問民生麼?這軍旅之事,自有大王過問,何需他聒噪?”

馬擴朝外望一眼,道:“帶着刑部侍郎的銜,充川陝宣諭使,主要就是監督兩軍會商。”

“哼!最見不得這種中樞派員,狗屁不懂,指手劃腳。”姚平仲不滿道。

馬擴搖搖頭:“這人在朝中頗有賢名,再者,他代表的是天子,你怎可對他無禮?他喜歡問,他就讓他問,左右他也不參與決策,只是列席旁聽。”

姚平仲根本沒聽進去,岔開話題道:“此番跟契丹人聯手,不會跟當年海上……”說到這裡,他猛然省悟,自知失言,忙解釋道“姚某絕沒有其他意思,只是一時口快,一時口快。”

過去了快二十年,馬擴對此事仍舊耿耿於懷,只是因爲對方是姚平仲,他也不好給臉色,勉強笑道:“無妨。”吸口氣,思索片刻,續道“契丹人有亡國之痛,他們比你我更痛恨女真人。宋遼有共同的敵人,所以,不會。”

“那就好。”姚平仲點頭首,“參謀是不知道,前些時候,一夥契丹馬軍,竟然竄到了西涼境內,搶奪馬匹。我弟姚必隆引軍追擊,方纔把馬奪回來。爲着這事,我始終擔心會……”

“這種小事,無關大局,不必深究就是。”馬擴提醒道。

“這是當然。馬參謀,此番跟遼軍會商,不知道談些什麼?”姚平仲對這一點很感興趣。

因爲契丹人已經連奪四州,但西軍卡在西涼府,所以他們現在無法東進。他擔心的是,這河西,大部分都是契丹人打通的,上頭該興地把西涼拱手相送吧?這可是塊寶地,有了它,我熙河軍哪裡還缺馬?倘若西涼府劃給了契丹人,那咱們不是白忙活一陣?

馬擴隨口道:“還不是對夏的後續事宜。只有先商量好了,才能動手。”

姚平仲聞言,踊躍道:“如今西夏已是日薄西山,何不邀遼軍同行,一舉攻滅它?我軍有橫山在手,何懼党項?”

“這馬某就不得而知了,還得跟契丹人談了再說。”馬擴不想把事情說得太細。

———————————————————————————————

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六十一章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8章 土匪來了第41章 抱大腿第53章 梟首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三十九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240章 挖祖墳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六十七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七百八十六章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574章 回回炮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483章 軍閥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八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34章 徐家將第59章 裝備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八百四十一章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99章 金腰帶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197章 傻了吧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五百一十章第104章 內情第498章 政變(上)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八百七十二章第99章 金腰帶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396章 出不出兵
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六十一章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8章 土匪來了第41章 抱大腿第53章 梟首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三十九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240章 挖祖墳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六十七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七百八十六章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574章 回回炮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483章 軍閥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八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34章 徐家將第59章 裝備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八百四十一章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99章 金腰帶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197章 傻了吧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五百一十章第104章 內情第498章 政變(上)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八百七十二章第99章 金腰帶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396章 出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