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遍植黨羽

“嫂子還好吧?”徐衛問道,因爲徐王氏近年歲數大了,身體一直不太好。

徐勝微微搖頭:“快五十歲的人,能好到哪去?只能說遵醫囑,在家多休養。”

徐衛聽到這話更加鬱悶,他一家子都是河北人,江南縱然山川秀麗,繁榮富庶,但上了年紀身體又不好的人恐怕難免水土不服。可這事朝廷已經作了決定,沒法更改。

“四哥,我剛纔收到了杭州來的省札,是六哥親筆寫的。”徐衛說着,便把札子取出來,起身上前遞到徐四手裡。

“老六來的?什麼事?嘉獎西軍戰功?”徐勝笑問道。見弟弟一臉嚴肅,他也收起笑容,取過省札翻開來看。先看到朝廷恢復九弟“便宜黜陟”的權力時,他‘挺’高興,但往看,發現朝廷指名道姓要自己去杭州獻俘,又不禁意外。

他當然知道能去行在獻俘,這是件優差,少不得要加官晉爵,賞賜錢物。但這素來是下級和晚輩作的事,指定自己去,這有些不合適吧?一念至此,向弟弟道:“老九,朝廷讓我去?”

徐衛坐在他身旁,默默點頭。

“這倒怪了,怎麼說也不該我去,這得幾時動身?”徐勝疑‘惑’道。

“不會太晚,最近就得開始準備。”徐衛答道。

徐勝沉默片刻,似乎沒有發覺箇中的蹊蹺,道:“罷,去就去,正好借這個機會去拜見三嬸,也跟老六見個面。”

徐衛聽在耳裡,嘆道:“哥,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嗯?怎麼說?”徐勝一邊問着,又低頭看起那道札子來。

“據我估計,朝廷這次讓你去行在。獻俘倒是其次,很有可能會把你留在江南。”徐衛終於捅破這層窗戶紙。

徐勝吃了一驚,失聲道:“什麼?留我在江南?爲何?”

徐衛拍拍自己心口:“因爲我,因爲我們徐家。”

眉頭擰成一團,徐勝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絕對不是件小事,他是河北人,因爲父親徐彰的緣故,蔭補軍職,最先在大名府路安撫司任職,參加過攻遼之戰,勤王之役,再後來入陝西,跟徐衛一起征戰,也是一步一步升起來,作到如今的兩興安撫副使,在陝西已經多年。現在突然之間說要到南方去……

“會不會是你想錯了?朝廷只是想……”徐勝還有些不相信。

“四哥,我肯定不希望你去。但有據我分析,恐怕錯不了。”徐衛道。“你想想,這十幾年來,我們徐家在陝西逐漸壯大。我親掌秦鳳,五哥坐鎮鄜延,大伯和大哥經營幾十年的涇原現在雖說是王稟掛帥,但徐成徐嚴兩兄弟都身居要職,此外,還有你擔任着兩興安撫副使。西軍兵權,大半握在我們徐家手裡。”

徐勝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實情。

“光是這一點還不算,尤其是我本人,宣撫川陝,你說朝廷會不會擔心?派万俟卨來作宣撫判官,前些時候又收了我的‘便宜黜陟’之權,就是爲了牽制。此番,朝廷雖然不得不重新把權力下放,然同時召你去行在,這幾乎可以肯定,就是要把你留在行在。”徐衛合盤托出。

徐勝思索着弟弟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一陣之後,他問道:“那我去行在以後,朝廷會怎樣?”

“要麼就是留在中樞,安置樞密院三衙之類,要麼就是兩浙宣撫司供職,應該不會有其他安排。”徐衛猜測道。

徐勝聽罷,默然無語,這麼看來,事情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自己倒無所謂,只是一去江南,渾家肯定也免不了,但兒‘女’怎麼辦?當他拿這個問題去問弟弟時,徐衛反問道:“四哥你想怎麼辦?”

“徐仲已經在軍中有所發展,他最好能留在興元,徐亮和‘女’兒們我想還是一同去南方吧。你嫂子身體不好,需要有兒‘女’照顧。”徐勝道。

徐衛思索片刻:“這個我來安排,沒有問題。徐亮年紀也到了,哥哥到江南以後,朝廷若是主動安排自然最好,要不然就讓六哥找找路子,我也會寫信給他,專‘門’囑咐這件事情。”

“嗯,九弟,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徐仲我可就託付給你了?”徐勝道。

“這點四哥儘管放心,他是我親侄子,最遲不過年底,我給他提個統領。再說了,王彥是我老弟兄,一定會照顧他的。”徐九寬慰道。

七月底,徐勝就會同韓常,以及多名投降金軍將領離開興元,啓程前往江南。徐衛也知會嫂子和侄兒侄‘女’,早作準備,相信年底之前他們也會動身。

之後,徐衛就開始着手安排河東的人事。此番西軍出征,復河東數十州縣,需要大批的文武官員前往河東主持局面。徐衛擬定的策略是,從河東本地的義軍領袖中,挑選一部分;再從川陝兩地的官員中挑選一部分;此外,一些投誠的原金國官員可以酌情留用。通過這三方面,燃眉之急應該可以得到緩解,但要真正配齊河東的班子,恐怕不是一時半兒能夠辦成的。

而且還有一點,義軍中挑選和原金官留用,相信沒有什麼問題。但要從川陝兩地徵召,就有些難度了。河東被金人‘亂’搞了十幾年,這次又經歷了兵禍,條件自然比不上四川和陝西。人家在川陝作官作得好好的,爲什麼要去大‘亂’之後的河東?這不僅僅是一道命令就能夠解決的事情。

徐衛和宣撫處置司的幕僚們商議之後,決定對前往河東任職的官員給予一系列優待。首先就是級別上的。比如按宋代官制,要作知縣,最高要求是正七品,比如東京治下的各縣;最低要求是從八品,比如外地各州治下的縣。

那麼,就有針對‘性’地徵召一批剛踏入仕途不久,有那麼幾年歷練,正在九品這個級別的官員。只要你肯去河東,直接提一級。

這是政治上的待遇,經濟上也有補助。凡是去河東的官員,宣撫處置司另立一個名目,在本俸和津貼之外,另給一筆額外的收入。此外,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好處,那就是凡去河東供職,任滿一期,優先轉官,任滿兩朝,只要沒有過錯,保證晉升。

這些待遇一開出來,還真有不少官員動了心思。尤其是那些在川陝不得志,久久得不到提拔的人,便想着,與其如此,何不去河東走一遭?只要盡職盡責,不用有多大的政績,但凡沒有過錯,就能保證得到晉升。

而且這回‘門’檻也低,非常適合那些剛剛通過各種方式踏入仕途,比如受恩蔭的,家裡出錢出物捐官的。這類人因爲不是走科舉正途出身,所以他們的全都是最低的九品,而且他們的仕途也不平順,就算有缺也輪不到他們,既然這樣,河東就是個好機會盡管要冒些風險,比如哪天金軍突然南下,要重奪河東之類,但兩相比較,還是值得一試。不過,走科舉正途,有進士出身的人,對這事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徐衛就徵召到六十多名官員,先由宣撫處置司的幕僚篩選,然後由他和張浚等人面試,剔除其中實在上不了檯面的,比如大字不識這種,然後直接到宣撫處置司領取一張徐衛親筆簽發的“告身”,就可以到河東走馬上任了。

一時之間,把守風陵渡的西軍官兵,天天都能看到出示“告身”,要求安排過河的官員,最低都是縣丞縣尉之類,甚至有人“告身”一亮,不得了,知州。

當然,這種難逢難遇的機會,徐衛的部將下屬們自然不會放過。千方百計地找‘門’路,希望能給自己的子侄親屬謀個出路。不過,高級官員都有蔭補子孫的資格,所以他們不用‘操’這個心,幹這事的,多半都是中下級官員,而且他們又沒有資格直接見徐衛請託,遂請求自己的長官出面打招呼,遞條子。

對於這種事,徐衛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反正到最後,條件只有一個。只要你不是目不識丁,且身體智力健全,沒有作‘奸’犯科,又取得了官員身份,那就“拼爹”吧,如果你爹職位還行,也有功勞,那就有希望,如果你爹恰巧參加了這次河東之役,那幾乎不成問題。比如這次立下首功的張憲,他的外甥前些年來投奔,走他的‘門’路,蔭補了一個九品小官,一直賦閒沒有職事。

這回,張憲親自給徐衛寫信,希望大王能照顧,徐衛就專‘門’指示有關官員,說這廝讀過幾句書,也有些武藝,給他‘弄’個縣尉吧。你想張憲是徐衛的老部下,面子多大?再加上徐郡王親自打了招呼,於是他這外甥不但‘弄’到了一個縣尉的差遣,而且還能自己挑想到哪裡任職。

籠絡人心,形成利益集團,就是這麼幹的。

縣尉縣丞這一類的佐官可以這麼幹,但知府、知州、知縣就不行了,還得從進士出身的官員中仔細挑選,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到了八月中秋的時候,契丹人估計是收到消息,知道徐衛回到了興元,專‘門’派人來賀中秋,同時探探徐衛的口風。

爲什麼?當初馬擴作爲徐衛的全權代表,在與契丹人談判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瓜分西夏的主張,但契丹人基於種種原因,不同意這麼幹。結果,留下隱患,而且很快就觸發了。這回,如果不是党項人在背後搞鬼,說不定戰局不止於此。

契丹人回師河西之後,一來自己也惱火,二來估計徐衛也不高興,於是在正式遣使之前,先來‘摸’‘摸’情況。徐衛還算遵照禮節給予了接待,但他本人沒有出面接見,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很快,急着解決西夏問題的蕭斡裡剌,就又派他的兒子蕭朵魯不來了。

“大王,蕭朵魯不已經在廳上等候,是不是……”張慶立在徐衛案桌前請示道。

“你讓張浚和馬擴先去陪他說會話吧,我手裡的事忙完就來。”徐衛頭也沒擡。張慶走後,徐衛把剩下的公文批完,然後取了襆頭扣上,略整衣冠,就出去了。

但他去的,卻不是蕭朵魯不所在的‘花’廳,而是直接出了宣撫處置司衙‘門’,騎上他的汗血寶馬,投一處所在而去。

到了那裡,原來卻是徐勝的府邸。此時,那府‘門’前,停了好幾輛車,上面已經裝好了行禮,一看就是要出遠‘門’。徐勝到了行在以後,朝廷舉起了盛大的儀式,他本人也受到了皇帝趙諶的“親切接見”,足實慰勞和表彰了一番,又問西部局勢,徐勝的回答頗使皇帝歡心,於是加一鎮節度使,賞賜不少錢財。

這獻降結束以後,按說徐勝就該回了,但就在第二天,皇帝降下詔書,以徐勝久在西軍,多次與金人戰,經驗豐富,可堪教練爲由,免去其“兩興安撫副使”的差遣,改任兩浙宣撫判官。

武臣出任“宣撫判官”,這是很少見的。而宣撫判官作爲宣撫使的高級幕僚,有一定的權力,但朝廷用徐勝作兩浙宣撫判官,一來當然是就近安排,方便控制,二來,也是希望他幫助趙點訓練兩浙兵。徐勝早有心理準備,因此也不意外,遂請示有司之外,就打算將家人都接到江南來。

所以,纔有了徐衛眼前這一幕。

“九官人來了。”徐府的僕人們叫道。

其時,徐王氏,以及徐四次子徐亮,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女’兒都已經上了車,就等着徐衛來。張九月也坐在徐王氏的車裡話別,徐四徐九的親姐姐徐秀萍也大老遠地從秦州趕過來相送。

這姑嫂幾個躲在車裡,說不完的話,流不盡的淚,因此徐衛下馬時,她們從車裡出來,一個個淚流滿面,眼睛通紅。倒是徐四長子徐仲懂事,引弟弟徐亮上前行禮道:“九叔。”

“嗯。”徐衛應了一聲,抓住侄兒肩膀拍了拍,目光就落在徐亮身上。

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92章 攤牌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50章 入夥第775章 勝利了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21章 大捷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400章 堵新郎第101章 問婚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284章 種家軍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0章 陰招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八百七十章第400章 堵新郎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110章 衝突第258章 暗戰第八百五十章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488章 復出?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649章 徐郡王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124章 細作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83章 驚變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七百四十七章第93章 大哥第728章 將二代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740章 三年後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302章 粘罕第137章 轉機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41章 抱大腿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7章 佈局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八百四十章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1章 風將第664章 迫退千軍
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92章 攤牌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50章 入夥第775章 勝利了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21章 大捷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400章 堵新郎第101章 問婚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284章 種家軍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0章 陰招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八百七十章第400章 堵新郎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110章 衝突第258章 暗戰第八百五十章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488章 復出?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649章 徐郡王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124章 細作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83章 驚變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七百四十七章第93章 大哥第728章 將二代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740章 三年後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302章 粘罕第137章 轉機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41章 抱大腿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7章 佈局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八百四十章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1章 風將第664章 迫退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