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全城動員

小這戎軍到長安城,大概就是後世的陝西華陰具到西安甲淵

帶,海拔都在五百米以下,正處於關平原。這一段除了城池和渭水以外,地利上基本沒有什麼依託,而定戎軍是由從前的華陰縣改組而來的,縣城並不大,想長期防守根本不可能。因此,在決定守衛長安城的同時,徐衛就下令還處於宋軍控制之下的定戎軍和華州兩地軍民轉移。但陝州情況很特殊,它是聯通陝西與河南的重鎮,境內多山,且有渣關與函谷關,很利於步軍防守。鑑於這種情況,徐衛在撤退定戎守軍以前就請示李綱,要求派姚平仲前往陝州坐鎮,得到同意後,他給了姚平仲一萬的兵力,建議他可召集義軍,在陝州佈防。無論關局勢如何變化,陝州必須堅守。

在他緊鑼密鼓佈防的同時,粘罕的大軍也在同州完成了集結。爲了攻打長安,他從接德前線抽回了擅長攻堅的漢將韓常,並遣撒離喝引偏師前往收取陝州。準備完畢之後,率金軍正軍,並漢軍、奚軍、契丹軍、李軍、河東陝西籤軍共計將近二十萬衆,鼓躁喧天地往長安推進。

可能是因爲前些時候徐衛消遣了他,爲了報復,金軍沿途張貼榜。聲明,凡配合金軍者,不抄家,不抽丁,予以保全。有能獻李綱等陝西官員者,依官階不同,賞錢數十萬不等,此外還有房產、田地、奴僕等獎勵。但是,如果有誰能捉到徐衛,賞錢十貫,踱馬一匹。

後來金軍覺得這事挺沒意思,因爲那榜張出去給誰看吶?人都跑得差不離了,能帶走的全搬光,以至於他們一頭衝進號稱富庶的關平原竟沒撈到什麼好處。不過女真人也不急,長安不是在前頭麼?聽說那裡是國幾朝幾代的都城,金銀錢糧能少麼?反正大家埋頭攻吧,拿下長安,要什麼沒有?

七月末,金軍前鋒溯渭水西進,在當初耶律馬五過河的赤水鎮渡過渭河,一路下渭南,臨潢,進抵長安東郊。當金軍前鋒軍官窺視長安城防時,他被眼前這個龐然大物所震驚。城牆之高,護城河之寬遠超金西路軍從前所見!而城牆上各種設施之複雜,配套之完備,根本不是什麼府城州城可以相提並論的。這名金軍前鋒率領部下打馬繞城,他赫然發現,長安的城牆恐怕有數十里之長!無怪乎耶律說,沒十幾二十萬人馬,長安下不來!

正當他打算細看之時,從城衝冉一支馬軍,兵力雖不多,只有一兩百騎,但前鋒孤師深入,他也不敢久留。當即飛撤,到臨潢向粘罕報告。

此時,耶律馬五還抱着最後一絲希望,請求粘罕改變進兵發向,不要攻長安,轉取環慶。但粘罕此人雖暴躁,但較爲果斷,決定了的事就不回頭。不就城大點麼?延安也不咱們不也攻下來了?再說你看看我這攻城器械鋪天蓋地運過來,光是鵝車就數有千計,你怕什麼?快二十萬人馬,我若拿不下來長安,那還談什麼奪取全陝,進而謀蜀?

遂不聽馬五之言,驅起大軍前進,兵臨長安!

八月初一,大睛天,但氣候已經不如七月時那般炎熱。將士們立在城頭上,即便穿着鎧甲也不覺得多難受了。在寬逾三丈的城牆上,徐家軍和種家軍的士兵正忙碌地搬運箭矢、擂木、石塊、火油等物。馬面上,神臂弓、牀弩一字排開,操弩手們正在作最後的檢查,確保器械完好。

與城頭上的喧鬧和嘈雜不同,城下顯得井然有序。長安城四門之內,佈置着數以百計的各色袍車,不用說也知道,這肯定是種家軍將領王稟的傑作,以袍制袍。這回,他們可比在平陽的時候闊綽多了。長安本就是陝西重之重,其城防自然不是其他府州可以們比的。一切器械齊備,而且李綱又授徐衛全權,武備庫給你開着,要什麼自己拿,他只要求一樣,守住長安!

在每座袍車旁,都擺放有數量不等的木箱,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上面還貼着陝華經略安撫司的封條。在開戰之前,任何人不得拆封,因爲這裡面的東西非同小可,萬一一個不小心,弄炸了,那不是開玩笑的。操袍車們此時集結在一處,聽各袍車指揮使宣佈禁令。諸如防火、防潮、防劇震等,尤其囑咐點火那個,千萬當心,火種不能散發。否則,你不死也得砍頭。

軍隊忙得四腳朝天,老百姓看不過去。小徐經略相公留下來堅守長安,我們感念他的恩德,能幫他作點什麼?從七月底開始,到帥司不二江兵器。協助守城的百姓。其來如雲!卜面的將領化伊甲報告徐衛,請示如何就會。紫金虎當時說,都到了要平頭百姓拿刀守城的份上,那長安城離淪陷也就不遠了。遂回絕百姓好意,你們該幹嘛還幹嘛去,如果非要給你們點建議呢,那就是呆家裡,沒事別亂跑,一來被讓人當成行跡可疑給抓了,二來保存體力,少吃飯,節約糧食,這攻守城池不是一天兩天能打完的。

就在城內熱火朝天之時。城頭的將士們發現了異樣。一名士兵將水桶粗的一捆箭矢放上馬面牆之後,抹了把汗,心裡咒罵起來。老是第一指揮的重甲步兵,什麼時候淪落到搬運器械來了?你說弓手弩手要備戰,要保存體力,我也認爲,畢竟人家是主力。那些操袍的,都是些糙漢,什麼手藝都沒有,他們憑着不幹活?

正罵娘時,頭無意識地往東一轉,他怔住了。幾裡地以外,那一大片是什麼?跟塊灰布似的,正緩緩朝前移動。

他立即朝城的望樓眺去,這一看,看得他火冒三丈,望呢!再回頭來看了一陣,發現那一片確實在移動,急忙奔到城牆另一側,朝下面放聲喊道:“有敵情!”

不多時,便見兩個望跟飛猿一般,蹭蹭往望樓爬!及至樓頂,向東眺去。今日天氣晴朗,視野極好,這兩個望發現長安城正東面,遍佈原野的人潮正向此處匯聚而來!這望樓很高,只要視線好,能看出好幾裡地。

“看看,從前至後,綿延多長?”一名望對同伴問道。

同伴拉長着臉,搖頭道:“估不準,少說七八里地

“嘿,你這眼神,學着點,大頭在後面。照它這陣勢,前後綿延恐怕超過十里。也就是說,金賊少說來了十萬兵。”那望象是極有經驗。

“十萬?長安這麼大的城,十萬就能吃下?女真人不怕嘣了牙?”同伴扭頭問道。

望嘖了一聲,嘆道:“不好說,當年女真舉兵的時候,據說才幾萬人馬,還不是把遼國給吃掉了?現在你我的祖墳,還在人家馬蹄下踩着呢

“走,報告去!”

城頭上,發現了敵情的將士們正擁着女牆朝東眺望,議論紛紛。忽地聽到背後響起一個炸雷似的聲音:“宣撫相公,經略相公到”。

所有人轉過身來,站得筆直!臺階盡處,李綱和徐衛兩人,在諸司武官員陪同下登上了東城。但凡他們經過之處,所有軍士都垂首致意,不敢直視。

徐衛馬鞭一揮:“各司其職!”士卒們方纔散開。

李綱好歹見過點陣仗,因此他憑城遠眺,發現敵軍鋪天蓋地時,尚能保持鎮靜。但諸如轉運再、提刑司這些部門的大人們可就沒那麼淡定了。万俟自剛看一眼,就詐呼起來:“金人如此之衆”。

“莫非傾舉國之兵而來?”有人附和道。

徐衛不理這茬,手撐在城牆齒垛上向東看去。平陽保衛戰,金軍十四萬的陣勢他都見識過了,但這一回,仍舊不免吃驚。粘罕是真下血本啊,就這陣勢,雖不說舉國之兵,但恐怕也是把陝西河東能集結的部隊都集結起來了。這麼大規模的兵團,後勤補給就夠讓人頭疼了。

又看一陣,敵羣愈近,漸漸能分辨出人馬的形狀了。後頭一羣官炸開鍋,徐衛回身望去,見居然有人嚇得臉色發白。與其留他們在這裡聒噪,影響我軍心士氣,不如趕回去。坐公堂裡喝茶吧。

“宣撫相公,諸位大人,這城頭上嘈雜混亂,還是請回吧徐衛拱手對衆人道。

李綱朝東再望一眼,心裡也頗爲忐忑,但他很明白,這打仗是武臣的事,現在就看徐了。一念至此,便道:“昂,長安城裡,四十餘萬軍民百姓,這分量有多重,你應該和本相一般清楚。”

徐衛正色道:“卑職謹記

李綱深深望他一眼,又點了點頭,這才轉身朝城下而去。那諸司官員跟在後頭,竟有駭礙手腳不利索,需要相互攙扶才能行走的。徐衛初看時覺得好笑,後來想想,打仗本來就是我們這些軍人的責任,這些臣們懼怕,也是正常反應。

李宣撫一行人方走,徐衛便對身旁一將笑道:“正臣兄,你我今日再度攜手,好叫粘罕知曉,這天下間,不是沒有他攻不下來的城

第85章 箭雨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七百四十二章第464章 突火槍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38章 佈防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63章 來了第96章 教誨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284章 種家軍第82章 出逃第3章 千王之王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84章 橋不能燒第95章 統帥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10章 衝突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91章 援兵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八百四十二章第492章 試炮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110章 衝突第438章 吃酒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07章 兀朮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82章 糾結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593章 徐太尉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500章 政變(下)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60章 榮歸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章 徐家老九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138章 佈防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126章 闖宮第78章 進軍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110章 衝突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435章 整合西軍
第85章 箭雨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七百四十二章第464章 突火槍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38章 佈防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63章 來了第96章 教誨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284章 種家軍第82章 出逃第3章 千王之王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84章 橋不能燒第95章 統帥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10章 衝突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91章 援兵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八百四十二章第492章 試炮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110章 衝突第438章 吃酒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07章 兀朮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82章 糾結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593章 徐太尉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500章 政變(下)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60章 榮歸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章 徐家老九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138章 佈防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126章 闖宮第78章 進軍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110章 衝突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435章 整合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