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

蔡伯俙在倭國的事情猶如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投入巨大的湖面之中,也許當時揚起巨大的水花,但在趙禎的刻意掩蓋下,很快便歸於平靜,所需要做的便是用時間去慢慢的淡化。

不能說相公們一點也不知道消息,而是他們懶得管,只要大宋在倭國的利益沒有受損,誰會去管那片化外之地蠻夷的死活?

倭人很聰明,不光是向遼朝派遣了使者,更是向大宋派出了使者,有些人把這手法看作是最後的手段,讓大宋自己否定甚至反對蔡伯俙的所作所爲,當然也送出了價值不菲的“禮物”。

只不過大宋的臣子並不在意這些“禮物”倭國能送什麼東西?無非是黃金白銀,要麼便是“美人”但黃金白銀在大宋不缺,大宋的官俸可不是一般的高,已經不需要他們受賄,最重要的的一點是,誰都知道這些東西在進入大宋之後便會被人盯上,要是拿了便要倒黴……

至於送來的美人……對不起,宋人的審美和倭人的完全不同,他們送錯了禮物……

所以朝臣們即便是收到風聲聽到消息也對這件事置之不理,大家都知道是官家派遣蔡伯俙出去的,若是他惹出審美簍子來,自己當然可以參奏蔡伯俙,誰叫他是外戚,但若是沒有什麼有損大宋的“大事”發生,誰去管這閒事?

於是這事情便被按了下去,而突然在月中的一天超會上,趙禎宣佈向倭國派遣禁軍的同時,連帶家屬一起過去,並且在倭國石見之地與西夏以西的西域之地伊州設立海東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一時間這旨意如同席捲大宋的風暴,瘋狂席捲了所有人的“頭腦”。

同時也引起了朝野內外以至整個大宋的震動,影響之大甚至波及到了遼朝,都護府一詞已經在大宋的歷史上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

“都護”一詞爲最早出現在西漢那個兵強馬壯天威遠播的時代,“都”爲全部,“護”爲帶兵監護,“都護”即爲“總監護”之意。

到了唐代的發展便更爲完善,都護府置都護、副都護、長史、司馬等職,“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又置錄事參軍事、錄事、諸曹參軍事、參軍事等,如州府之職。

最重要的一點,這相當與一種便向的殖民,雖沒有後世資本主義的剝削嚴重,但也是另一種變相的控制,這是一個王朝對外展示力量的行爲,當然也是爲了自身的利益。

這證明了王朝完全有能力征服這片土地卻不屑爲之的驕傲,是一個王朝力量的展現!但他確確實實控制那個地方……

大宋的百姓是激動而驕傲的,都護府一詞的出現也意味着大宋在武力上的強盛已經到達漢唐的高度,只有軍事強大的王朝纔有能力出現都護府這一強大武力的代名詞。

而官員則是在興奮中產生了一絲擔憂和猶豫,是的,他們的心中非常矛盾,大宋崛起實在太快了些,幾十年的功夫已經完全擺脫了原本的頹廢。

畢竟大宋是正朔王朝,傳承了歷代漢家王朝傳統的同時也傳承了謹小慎微的特性,他們不願冒險,在朝臣們的眼中,設立都護府的王朝異常強大,非大漢,盛唐莫屬。

眼下的大宋之側尚有遼朝窺伺,這個王朝依然是強大的,最少在軍力上是能與大宋抗衡的,並非如西夏那般疲軟,其實西夏也並非疲軟,只是朝臣們更想安穩的過度而已。

自從太宗之後,真宗朝的開始,大宋的國策便開始了轉變,由進攻變爲消極防禦,經過趙禎多年的改變,這種消極防禦也只是變成積極防禦而已。

對於大宋的朝臣們來說,滅掉大理是爲了西南邊陲的穩定,滅掉西夏是爲了西北邊陲的穩定…………這是大宋朝臣乃至百姓的想法,對於他們來說,西夏不是正朔王朝,其戰力與倭國,高麗,大理是一樣的。

但趙禎當初把西夏放在遼朝之前,就是爲了給大宋以信心,在他看來西夏的戰力是不輸與遼朝,不能以國土大小和禮制如何來判斷一國軍力之強弱,但顯然他錯了。

如今設置都護府一事在宋人心中即是期盼又是恐懼,這種心情自然不難理解。

對於遼朝來說趙禎的這一旨意端是囂張跋扈!

遼朝已經收到了倭國的國書,只不過是在蔡伯俙功成之後,此時已經爲時晚矣,相比大宋,遼朝消息的傳遞更慢,幾乎是在得知大宋設立都護府的同時才收到倭國的國書,不用說敦良在蔡伯俙的嚴密的“攻勢”下敗下陣來。

對於蔡伯俙來說這是在政治上的博弈,但對於敦良來說卻是生死存亡的博弈……可以說從一開始他便已經輸了。

趙禎看着手中的奏疏微微點頭,蔡伯俙已經安排敦良的長女禎子內親王以及倆個皇子前往大宋了,不過趙禎決定改變之前的作法,他不打算娶禎子爲妃,這並不利於對倭國的殖民。

最好的方法他是在昨天夜裡想到的,而且是在王語嫣的提醒之下想出來的。

王語嫣打算給靈兒尋一個好人家,並不要求達官顯貴,也不要求家財萬貫,只要是王語嫣看上的便可,趙禎悄悄的把靈兒與蘇軾之間的事情告訴了王語嫣,這位中宮皇后笑得就像是……一隻狡猾的老鼠……

可見她早已知曉,只不過是藉助自己的嘴巴說出來,這下趙禎是真的沒有選擇了,只能默認王語嫣和蘇軾之間的戀情,但趙禎覺得現在還早了些。

可王語嫣的話卻讓他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官家,女子終究是女子,若靈兒是個男兒身,那可就不一樣了……”

趙禎恍然大悟,自己手中若是捏着倆個倭國皇子,完全不用擔心倭國女天皇的忠誠問題,因爲大宋隨時可以扶植這兩個皇子中的任意一個,前往倭國名正言順的奪回權利!

這倆個皇子就是趙禎牽制並要挾禎子的最好手段,只要有這這麼一張王牌就不用擔心禎子不乖乖就範,問題一下便解決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