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

被調任呼倫貝爾司的柳永是極爲用心的,這是他難得的機會,這麼多年來不能施展胸中的抱負實在把他憋屈壞了,他也知道這是官家在故意壓制自己。

雖然心中不忿,但卻沒有怨,只有恨,恨自己當初恣意妄爲,恨自己當年佯裝灑脫,不懂人情世故,不通官場曲直,過剛易折便是如此。

眼下這個機會要好好利用,經過這麼多遍的揣摩他已經知道趙禎的用意,自己是再也沒有可能進入神都城的朝堂,再也沒有可能回到朝堂之中了。

皇帝把自己變成了榜樣,變成天下讀書人的榜樣,藐視皇權,不重皇威者便是如此。

想想便露出苦笑,這一切還真是自己自找的,若是當年沒有那首《鶴沖天》單憑別的詩詞也能投遞相公的府上,得到他們向陛下的推薦了吧?

不過只要能做實事,能有所建樹,在哪不一樣?既然不能回到朝堂,那就在外面風光一次,也不枉到了世間走一趟,不枉身穿這一身官服不是?

在來之前柳永便做好的功課,他的主要差遣就是把這塔塔爾部建設好,至於尋常的管理也要負責,訴訟之類的事情由當地長老組成的理事衙門。

他要做的就是在理事衙門處理不了的事情上幫忙,比如稅收,比如如何建設塔塔爾部,如何讓呼倫貝爾草原繁盛起來,如何與朝廷聯繫,使得塔塔爾部與漢家百姓之間和睦相處等等。

這一次他來的時候還帶來了一些漢家百姓,塔塔爾部沒有內遷,但並不代表大宋百姓不會前來,朝廷從包括京畿道在內的十八個州府抽調人口三十萬進駐草原。

三十萬人口,這在中原或許算不上什麼,但對於塔塔爾部來說卻是他們人口數的兩倍有餘,這樣的多的人口勢必會引起雙方之間的衝突。

管理這麼多的人口和不同的民族,柳永的事情自然也多了起來,但他不敢懈怠,他知道這呼倫貝爾草原上的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稍有不慎便會醞釀出天大的禍事。

尤其是韃靼和漢家百姓,雙方之間若是睦鄰友好還可以,若是笑裡藏刀就麻煩了,這怕是官家也在這裡的原因。

塔塔爾部和別的部族不同,他們不是被大宋內遷的部族,相反大宋把百姓外遷至這裡與塔塔爾部的百姓一起生活,這是一種改變,也是一種同化。

柳永知道自己說要做的就是把塔塔爾部的部衆變成漢家百姓,雖然其中困難重重,但他一定要做到。

這裡雖是塔塔爾部,但現在卻是大宋的呼倫貝爾,這是官家賜下的名字,自然是大宋的土地,至於爲何會斯琴部會出現在這裡…………官家是要分化這片土地。

從斯琴部的出現那一刻開始,柳永就明白了趙禎的用意。

沒有斯琴部的時候,呼倫貝爾只有塔塔爾部,現在有了斯琴部再加上即將遷徙而來的大宋百姓,這裡將會變成三個勢力存在的地方。

以後說不得還會有更多的部族出現,如此一來呼倫貝爾還是塔塔爾部的呼倫貝爾嗎?

深知其意的柳永開始了他的“建設”,首先便是在草原上,在塔塔爾部的所在地修建城池,城池這東西看似是一道圍牆而已,但卻是城市化的基礎。

在城市之中會出現商鋪,會出現酒樓茶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生活所需,當然也包括娛樂活動。

當然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房屋出現,它們會代替帳篷成爲草原民族的羈絆,有了房屋之後便是有了不動產,有了不動產之後人就不會輕易離開,也就會被房屋拴在城池之中。

繼而因爲城池中有着人們的生活所需,城池也就成爲人們所必須的東西,所有的資源都將在這裡集合,人們交易的最好方式便是進入市井之中。

城池提供了賺錢的地方,也提供花錢的地方,娛樂場所也都是修建在城池之中的,繼而百姓們蜂擁而至,人越來越多,交易便越來越多,商機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便是整個市面的繁榮。

城池的名字柳永都想好了,就叫呼倫貝爾城,這是上疏官家後官家親筆御批通過的,一旦呼倫貝爾城出現,就能把塔塔爾部的百姓安定在城中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好辦了。

大宋商賈的到來不過是個契機,卻還沒有商鋪的出現,而柳永第一件事便是在這裡招募修建城池和房舍的人。

現在漢家百姓還在路上,但匠人已經到了,有了匠人便只需要勞力便可,在塔塔爾部的土地上還缺勞力嗎?

到處是身強體壯的草原漢子,只需要付給他們大宋百姓一半的價格就能招募過來,爲大宋修建城池,當然話要說的好聽,這不是爲大宋修建的,而是爲塔塔爾部修建的。

城池的好處不用多說,草原上的人都知道,一旦有了城池,別的部族就不會輕易的攻伐,在草原上一座簡單的城池都相當於一個關隘,一道天塹。

沒有人反對修建城池,即便是哲爾克這位名義上的都護都不曾反對,對他來說修建城池也是好事啊!

把塔塔爾部的年輕人招募來做勞力,雖然付出了錢財,但卻使得這裡的環境安定了下來,爲以後鋪路,讓草原上的年輕人知道,在大宋,賺錢其實很容易。

大宋的商賈也沒閒着,朝廷下了文書,只要在這裡自己招募勞力修建房屋的,都可在向朝廷繳納一部分稅款後買下,這可比直接賣蓋好的房子省錢。

商賈們自然趨之若鶩,挑選最好的地段,挑選最好的青壯,付出最划算的價格,只要他們趕工,原本吝嗇的商賈甚至願意加倍給他們工錢。

一時間呼倫貝爾的草原上興起了蓋房熱潮,草原上的年輕人通過勞作的方式獲得了財富,雖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富有,但卻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而這一切都被斯琴部看在眼中,他們抵達塔塔爾部之後就在觀察着這裡的一切,對所有事情都充滿了好奇,隨着他們的詢問,塔塔爾部的部衆也樂意向別人炫耀自己得到的好處。

誰不希望自己在外人面前過的好一點?

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
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