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

三才的這出白臉唱的相當到位,烏兀骨和日多兩人恍然大悟,是啊!從一開始他們便準備歸附大宋的,既然提出的要求大宋皇帝沒有答應,那不如痛快的聽從大宋的安排,到時候反而能獲得皇帝的好感,若是依舊打算以口舌獲取利益,反而引起帝王的反感,得不償失!

第二天一大早,日多便再次請求拜見,但卻明顯感覺到了大宋在態度上的不滿,足足等了三個時辰纔在宮帳外等到趙禎,並且趙禎還是剛剛在草原上狩獵歸來。

瞧見在宮帳外等候的烏兀骨和日多,趙禎不滿的開口道:“怎能讓使者在宮帳外等候?”

三才趕緊上前認錯,但他知道這是皇帝在表達不滿,意思也很清楚,爲何要讓這兩人出現在宮帳外,當然該演的戲還是要演下去。

大宋態度上的轉變也讓烏兀骨和日多產生了緊迫感,雖然日多表面上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無論烏兀骨多麼着急他都是風輕雲淡的模樣,可在日多心中卻是知道,留給烏古部選擇的時間不多了。

宮帳之中,趙禎北朝南,御座高高在上,彷彿神王之坐,日多恭敬的上前,雙膝跪地,以手心朝上:“日多參見大宋皇帝陛下,代表烏古部歸順大宋!一切皆聽陛下號令,不敢有任何差池!”

這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連趙禎都有些驚訝,這樣的態度轉變也實在是太大了些,邊上的烏兀骨也是如此,像是看着怪物一樣盯着日多。

之前來路上,這位薩滿祭祀還說過要與大宋皇帝據理力爭,可現在一下態度轉變這麼大,還真的讓接受不了。

趙禎對日多的轉變非常滿意,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一個部族的生死存亡有時可以壓倒一切,尤其是對與一個長期享受部族崇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日多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部族。

日多的求生欲就是烏古部的求生欲,反之亦然。

“既然如此,一切照舊,不過敵烈部已經消失了,空出的土地和牛羊終究需要人去接手,朕決定把敵烈的土地按照公平之法,一分爲二,塔塔爾部和烏古部均分!”

這便是意外之喜,連烏兀骨都沒想到居然能得到如此大的好處,土地並不是成爲大宋漢家百姓的土地,而是被一分爲二了,其中收益最大的便是烏古部。

畢竟相比塔塔爾部,烏古部要近得多。

烏古部和敵烈部的草場面積相等,這樣一來便等於平白的多了一半的草場,這簡直是對敵烈部最大的賞賜,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高興的?

烏兀骨興奮的望向日多,但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到任何的喜悅,雖然他的嘴角也是高高的翹起,雖然他也是不斷的向大宋皇帝提出感謝,但瞭解日多的他總覺得這位族中的薩滿心中不快。

眼下的談話完全被趙禎帶着節奏,雖然一切都是日多提出來的,但卻是身不由己,他無法拒絕大宋皇帝,也無法抵擋住眼前的誘惑。

即便是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塔烏古部要成爲大宋的疆土也毫無辦法,這是一場本就設定好的陷阱,以大宋皇帝的性格,怎麼可能會輕易分給烏古部這麼大的好處?

烏古部得到了敵烈部一半的土地對於大宋來說沒有一點損失,還平白的讓烏古部的人口遷徙到了敵烈部,這是在變相的削弱烏古部的力量。

日多雖然不善用兵,但卻知道手握成拳頭的力量纔是最大的,現在大宋看似賞賜了烏古部,卻讓烏古部的“拳頭”展開了。

雖然這是他最不願看見的事情,但迫於無奈卻也要答應下來,表面上還要裝作極爲欣喜的模樣,簡直是打掉了牙往肚裡吞!

而這些烏兀骨並不知道,還不斷的向日多示意,趕緊把可汗的書信呈上,把這次的歸附事宜定下來,只有真正的簽訂歸順誓書,才能算是完成歸附。

以塔塔爾部的速度,烏古部也應該很快成爲大宋的疆土,受到大宋的保護。

趙禎拿起御筆,在誓書上標註御批,並且下旨冊封烏古部可汗噠都邪爲烏骨敵烈統軍使一職,這個官職是趙禎現想的,雖然名義上爲統軍使,事實上並無權利,就和哲爾克那個都護一樣。

不過是名義上烏古部的主管罷了,事實上從軍事到政治,基本上都是大宋接管,他只是烏古部部衆的凝聚力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任何作用。

當烏兀骨和日多走的時候,趙禎正在宮帳之中看着輿圖,隨着三才的手中的毛筆不斷在輿圖上塗抹,上京道三分之一的地方變成了紅色,其中便有剛剛增加的烏古部。

烏古部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他西面的烏孤山,這是一座綿延的小山脈,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一條天然的屏障,把草原分割開,同時也是烏古部與阻卜部之間的屏障。

拿下烏古部的同時大宋也算是拿下了半個草原,北面契丹人佔據的巨母城雖然不是大宋的疆土,但趙禎相信,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大宋便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唯一讓趙禎奇怪的是,契丹人爲何沒有什麼動靜?

因爲在烏孤山之北便是契丹的西北路招討司,這原本是遼朝北面官,掌鎮撫西北諸部族,統領突呂不、奧衍、室韋、楮特等部族軍及招州兵馬,置招討使爲長官,下設副使、都監等職。

治所在鎮州建安軍,長期招募和訓練草原上的士兵,可謂是契丹的重要軍事力量之一,但這一次大宋對敵烈部用兵,他們卻毫無動靜。

事出有異必有妖,趙禎不相信契丹人是畏懼大宋的力量而不敢輕易行事,相反,大宋拿下敵烈部反倒是給契丹人制造了大量的壓力。

事到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草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宋無法向草原派出密諜,畢竟漢人出現在草原上本就是有違常理,找什麼樣的藉口都不合適,即便是去了,也難在茫茫的草原上尋找到人口聚集的地方。

至於契丹設立的招州,維州以及鎮州更是難以滲透,所以大宋對西北方的草原知之甚少。

不過現在不同了,趙禎有了打探消息的“幫手”烏古部和斯琴部的人就是最好的密諜,當然趙禎讓他們所收集的都是尋常情報,不會引人注意。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三百章悲歌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三百章悲歌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