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

夏竦原本是不情願的,畢竟他是文臣,有很多時候他所站的位置都是在皇帝的對面,文臣的任務不就是輔佐皇帝規勸皇帝嗎?這也使得他們不自覺的站在皇帝的對立面,不是他夏竦能改變的事情。

自古以來凡是名垂青史的文臣皆是如此,只有很少的人是順着皇帝而成爲一代名臣的。

但眼前官家遷都的事情他夏竦的確能看得出其中的好處,不光是爲現在,甚至是對往後大宋的歷代皇帝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在大宋之前的歷朝歷代幾乎都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騷擾而沒有妥善解決的辦法。

秦代修建了秦長城,漢代修建了漢長城,聯姻,征討,和親,種種辦法都用過了,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彷彿韭菜,隔了一茬很快便重新長出一茬,匈奴,突厥,胡人,總是不能徹底解決。

但從沒有一個王朝有勇氣把一國之都建立在幽州這片距離草原最近的地方,細細想來官家定都幽州析津府實屬絕妙,雖然這裡距離草原很近,但卻有着先天的地理條件,太行山,陰山把這裡變成了易守難攻的絕佳位置,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北到涿郡,而這裡的涿郡便是析津府。

有山河之險,京杭之便,可以說析津府完全有能力聯通中原乃至嶺南之地,即便是沒有這些,大宋的公路也能使得它匯通天下!這麼多年來公路的建設已經遍及大宋,可以說大宋的任何人都是公路的受益者,而主導這一切的人便是眼前的官家。

夏竦微微嘆息:“即便是老臣不想承認,但還是不得不說遷都之事利大於弊,對朝廷,對百姓,乃至對於萬事都是至關重要。陛下英明……”

趙禎摸了摸腦袋,沒想到夏竦居然這麼爽快的同意了,他還以爲夏竦會堅持否認遷都的事實,也對,遷都的好處只要是個人都能看得見,相對於包拯來說遷都帶來的動盪纔是最大的。

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夏竦再次開口道:“陛下,遷都之事在您看來也許是舉手之勞,但在有些人看來則是基業盡毀,許多人和東京城的利益盤結在一起,一旦遷都必會使這些人拼命。”

趙禎笑了笑:“是啊,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和話可不是說說的,當年太祖打算遷都洛陽,還不是遭到了堅決的反對,但越是如此朕便更要遷都,也能乘此機會徹底解決那些盤根錯節的地頭蛇不是嗎?”

夏竦一呆,沒想到官家居然還有這一後招等在這裡!

遷都確實能讓東京城中勢力龐大的利益關係瞬間變得灰飛煙滅,官家難道早就打算肅清這些骯髒的灰色地帶?每個王朝都是如此,只要迎來一個盛世,便會有許多骯髒的東西滋生出來,即便是大宋也不能例外。

夏竦不敢說東京城中的文官,文人會有多幹淨,官家既然早就有這意思,便是一定掌握了確實的證據,難怪包拯的反對在官家眼中那麼的無用,官家根本就是不在乎他的反對。

瞧見夏竦驚訝的模樣,趙禎望着天空道:“與其花大力氣整治,不如打碎了重建,官員就是這樣,一旦安定了下來便開始爲自己着想,畢竟大宋不是他們的,即便是大宋不在了他們的子孫後代也能到新的朝代當官,誰家的天子不需要臣子管理天下?”

趙禎的一句話便戳中了夏竦的痛點,端正身子直直的拜下:“陛下此言差矣!身爲人臣自當以國爲重,以陛下爲重,雖有奸佞之人混跡其中,但絕不可一概而論,其實忠臣往往多餘奸臣,否則這天下倒懸何來太平?!”

明明就是說遷都的事情,怎麼扯到了朝臣的身上,還是自己長長用惡意的想法看待世界的結果,趙禎輕咳一聲道:“咳咳……話題扯遠了,朕的遷都可謂是一舉三得,一能鎮守草原之地,二能打破東京城原有的利益糾結,三能使析津府更加繁榮互通南北,如何?”

夏竦是真的佩服趙禎的手段和計謀,恭敬的拜下:“老臣歎服!”

“別說這些,說點實際的東西可好?”

躲也躲不過,夏竦點頭道:“臣遵旨,老臣覺得官家原本的計劃就很好,先把析津府升爲北京陪都,遷都之事在徐徐圖之,以陛下曠世之功,當並非難事。”

果然是夏竦,每一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趙禎微微點頭道:“夏參政之言正合朕意。”

但趙禎誇讚的話剛說出口就被夏竦打斷:“老臣覺得此事難辦的點並不在遷都本身,而是如何安撫百姓,陛下想要遷都,朝臣的看法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看法也不可忽視,他們本事天子腳下的人,卻突然一下子要變爲陪都之民,心中定然不願,陛下仁君之名天下皆知,此事當有妥當之法。”

趙禎笑了笑說道:“遷都之事可不是一蹴而就,朕打算用三五年的時間慢慢搬遷,朝廷的衙門官員好辦,百姓的問題自然會有人能想出辦法。”

夏竦這下放心了,長出一口氣,沒想到官家還是穩妥的,用上三五年的時間來遷都,這樣一來許多問題便會有解決之法。

瞧見夏竦送了一口氣的樣子,趙禎開口道:“朕的擔心不比你少,今日只是稍稍試探你和包拯,看看誰站在朕的一邊,看來是朕多慮了,不用想也是你夏竦嘛……”

夏竦哭笑不得,也不知官家的話是誇他還是在損他,但既然和官家站在一起,那也沒有什麼好遮掩的:“包拯的擔心也是臣的擔心,其實此包拯也該參與,如有他在,必能妥善行事,他是最關心百姓的。”

趙禎笑道:“這是自然,並且包拯也已經看出朕打算遷都析津府,此時與其瞞他不如規勸,便交給你了!”

蝨子多了不癢,夏竦認命的點了點頭,也對有他包拯在也好幫自己分擔一下壓力不是……自己既然跑不了爲什麼不把包希仁也拉進來?

已經坐在衙門準備辦公的包拯猛然打了個噴嚏,“難道是有人在談論老夫?怪哉……”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