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

還有三天便大年三十,趙禎此時最放不下的反而是蕭撻裡和蕭仁母子倆,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年不好過吧?

眼看過年了,都城陷落,無奈北側,也許蕭仁這孩子覺得新奇,但蕭撻裡這個久居皇位高高在上的女人心中,應該是覺得苦澀吧?

每到年節之時,總是人多愁善感之際,趙禎相信自從耶律宗真戰死燕雲之後,蕭撻裡的年基本上就過好過,每逢佳節倍思親嘛!

這個時候有一個身在遠方的人送上一份溫暖和記掛,對與蕭撻裡這個苦守閨房的人來說應該是莫大的溫暖和慰藉。

威脅要有,武力征伐也要有,當然也少不了溫柔的攻勢,雖然這一切看似是自己造成的,但趙禎相信,蕭撻裡一定也知道大宋北伐契丹乃大勢所趨。

蔡伯俙這次帶着東西很多,足足三年馬車才裝下,其中吃的東西就佔了一整輛的馬車,剩下的都是些衣服和珠寶。

既然要過年了,無論是孩子在那裡,無論是兩國狀態如何,趙禎都打算給孩子送一個大紅包,畢竟這麼多年來少了如此多的父愛實在不像話。

蔡伯俙得了旨意後自然不會懈怠,把所有的東西全部裝車,並且要求士兵把東西固定好,有些東西進步的太大的震動,三天時間,完全足夠他們一路北上前往巨母古城的了。

高高舉起使節的旌旗和節杖,有了這兩樣東西,契丹人不會有任何阻撓,畢竟大國交戰是一回事,兩國一直沒有中斷使節的來往。

經過改造的馬車一路向北,蔡伯俙坐在車上無奈的撇了撇嘴,這也意味着自己要在契丹過年了,年節的時候不能回家就算了,但要替皇帝送禮物給“情人”。

………………怎麼想都覺得有些酸酸的。

北上還算是順利,路上只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就抵達了巨母古城之外,來的路上順便把消息告訴了鼠三和背嵬軍的楊懷玉,讓他們先撤軍回上京城中休整,待開春之後再連同火炮一起進攻巨母城。

背嵬軍全是騎兵組成,速度很快,眼下要過年了,也是歸心似箭,行軍速度極快,蔡伯俙看着鼠三和楊懷玉興奮的模樣就氣不打一處來。

真是豈有此理,他們兩人都能回上京城過年,自己倒好,北上苦寒之地,萬一那位契丹女皇帝心情不好,說不定還會刁難自己。

車隊來到巨母城下,契丹的士兵白便團團包圍過來,當他們看到蔡伯俙以及大宋的旌節後,臉上的表情恨不得吃了蔡伯俙。

不過蔡伯俙知道自己在氣勢上絕不能輸,越是如此越被人瞧不起。

“呦!這不是大宋的財神爺嗎?怎麼來我契丹的城池了?這是想要通商還是出使啊!”

蔡伯俙並不在意,看着來人笑了笑:“聽聞蕭家遭了難,我便前來送點東西,聊表慰藉不是?”

“你!”

蕭捷大怒,蕭家這次是有不少人死傷,而且都是死在了皇帝手中,他雖然知道這是爲何,但通過蔡伯俙的嘴說出來,便是羞辱!

眼看着蕭捷捏着拳頭“怎麼,這次我以使節之尊而來,不可放肆,你對我之不敬,便是對我大宋以及大宋皇帝不敬!”

“蕭將軍,萬萬不可動氣,敵之詐,乃激將之!”

蕭捷怒氣頓時消除,而蔡伯俙微微驚訝,望向來人不禁開口道:“畢先生?!”

“什麼先生,畢相公現在是我大契丹的相公了!”

這在情理之中又在蔡伯俙的意料之外,契丹的朝堂上能擔任相公的文臣確實不多,但也輪不到畢世傑,他的才能是出衆,可資歷尚淺。

但稍稍一想蔡伯俙便明白了,此乃契丹非常之時,而蕭撻裡又是一個魄力不輸與男兒的國君,這時候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瞥了一眼邊上囂張的蕭捷,蔡伯俙雙手相疊,恭恭敬敬的給畢世傑行禮道:“蔡伯俙拜見畢相公!”

畢世傑溫文爾雅的回禮:“蔡駙馬客氣了,舟車勞頓,還請入城休息!”

畢世傑說完便一揮衣袖,城牆上伸出的黝黑火炮在一瞬間齊刷刷的收起,整齊劃一,氣勢驚人。

即便是蔡伯俙知道這些火炮遠不及大宋,可心中也是莫名的打了一個突,這東西的威懾實在是太驚人了,是個人被黑洞洞的炮口指着都會害怕,即便是炮口在自己的頭上。

蕭捷有些不舒服,蔡伯俙在面對畢世傑的時候恭恭敬敬,但對自己的態度便要囂張的多,顯然是看不起自己,只尊重文臣的,當然他也不傻,這可能就是蔡伯俙的又一個激將法而已。

即便是要護送蔡伯俙進入城中,蕭捷也是強壓着內心的憤怒,因爲他知道一旦自己表現出發怒,便在蔡伯俙面前落了下乘。

當蔡伯俙進入城池之後才發現這裡的規模已經遠超自己的想象,這巨母古城並不比上京城小多少,而且有着大量的空地,契丹的百姓不光在空地上臨時搭建的帳篷中居住,還在那裡蓄養馬匹。

城中的街市,醫館,店鋪,水渠等等一應俱全,完全就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城池!

不光如此,城中的士兵數量也不在少數,來回巡邏的士兵鮮衣怒馬,一點也不像是疲憊的大軍,無論是武器還是士氣都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城中西南角甚至還有驛館,裡面也是設施齊全,完全看不出是臨時準備的樣子。

待把馬車之中的東西卸下,蔡伯俙便對一路相伴的畢世傑道:“未曾想到,你契丹之巨母城居然已經如此完善,莫不是……”

畢世傑一聽就知道他要說什麼,微笑着擺了擺手道:“這乃是太傅和陛下的先見之明,早就料到大宋會北伐我契丹,便準備了這一處後方城池。”

話裡有話啊!蔡伯俙面色不改的笑道:“哦!果真是有先見之明!但我大宋崇尚勇氣之說,從無退路可留,陛下常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畢世傑哈哈大笑,望着蔡伯俙道:“駙馬好辯論!”

“客氣,客氣…………”

蔡伯俙面色僵硬,這畢世傑要麼不開口,一開口就往人心上捅刀子,駙馬,駙馬,誰不知道自己是駙馬?這是在嘲笑自己嗎?!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