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

飛狐城位於飛狐嶺之上,因奇駿高險欲度難攀援而得名,此城只有南北兩座城門,左右以山爲屏障,減少了受到攻擊的壓力,四面皆有城門需要的防守力量當然要比兩面城門的要大得多。

遼軍已經在城牆上蓄勢待發,火油,鉛水,滾石,檑木,箭矢等等一應俱全,和中原王朝對抗多年,遼朝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城防工具,連放止敵人挖地道的聽甕都以深埋地下。

這一切都是在耶律宗信的操持下做好的,耶律英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知人善用讓他省去了很多麻煩,耶律英擅長於統領騎兵遊走奔襲,而熟讀漢家兵書的耶律宗信則擅長於城防固守,因此耶律宗真才調遣他到飛狐配合耶律英,這便是遼朝的智慧。

城牆上早已駐守了五千人,這五千人足夠把不打的飛狐城守衛完好,如若人數再多城牆就放不下也施展不開了。畢竟大宋的軍隊攻城也不可能投入十萬之兵。

位於城下的趙禎看着飛狐城中規中矩的防守微微點頭道:“此城中必有一位熟讀漢家兵書的將帥,否則也不會有如此老成的防守之態。”

狄青的眼睛在城牆上和城牆前面的戰場上掃視,得出的結論和趙禎如出一轍:“官家聖明,此城的防守和兵力安排呈掎角之勢,此城最大的難處在於突出的馬面牆,城門和馬面牆之間相距甚近,如若互相支援城門怕是不能一鼓而下……”

狄青的話說完,趙禎便和曹瑋夏竦等人齊齊的翻了個白眼,聽聽這話說的……恐怕不能一鼓而下,難道你狄青原先還準備一鼓而下這樣的堅城?!

曹瑋不滿的開口道:“年輕人有衝勁是好的,可莫要小瞧了對手,遼人雖然多年不戰,可其中也不乏一些後起之秀,據老夫所知,遼朝的名將韓德讓之子便是其中之一,此人能文能武,熟讀兵書,堪稱少年英才,被遼皇賜名耶律宗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瑋顯然是做過許多調查的,但狄青也不差,在他提到耶律宗信的時候微微點頭:“說不定此人就在城中,否則如此老成的佈防之道不會出自旁人手筆,末將必然要會會他!”

但狄青先發制人的計劃還沒有實施,遼人便首先按耐不住,以三千虎豹試探大宋虛實,這是戰場上常用的策略,也是試探敵軍戰力的最好辦法。

派出的騎兵必然是己方最爲精銳的隊伍,這樣才能做出衡量與比較,狄青已經是大宋的高級將領,既然不會做帶隊衝鋒的事情,從容的發出軍令,大宋特有的哨聲響起,帶着奇特的節奏在軍中傳開。

大軍的前軍步卒如潮水般分開,整齊劃一就如排練過無數次形成一條筆直的通道,這是士兵們在無數次慘痛的教訓後練成的,只要你不整齊,必會被飛馳而過的騎兵帶到,死傷自負……

城牆上的耶律英和耶律宗信看着筆直如尺子般劃開的軍陣深吸一口冷氣,之前他們一直聽說大宋的士卒訓練有素整齊劃一,即便是到了紛亂的戰場上依然軍陣整齊如臂揮指,如今看來果然不假!

兩人從對方眼睛中看到的皆是震撼,耶律英還稍微好一點,在他看來這樣的軍隊不過是進退有序罷了,可熟讀漢家兵書的耶律宗信卻震驚的頭皮發麻,瞧見他的模樣耶律英奇道:“難道宋人如此還有什麼講究不成?”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將怎麼說都不足以展現,將軍仔細觀瞧,咱們派出的三千虎豹怕是有去無回了!快命遞役從西門出,務必在宋人緩過神來之前撒出去……”

當耶律英準備反駁的時候卻說出話來,居高臨下的他看到的是大宋分開的軍種中,出現一隊頭頂紅色盔纓,身穿黑色甲冑的騎兵,更加奇怪的大宋騎兵的戰馬也是黑色,不用說馬的身上定然是披上了馬鎧。

紅與黑的搭配讓這支軍隊給人以巨大的視覺衝擊,當大宋的騎兵衝出軍陣之後,立刻就從長長的隊伍變成錐形的進攻陣形,紅與黑的鐵流對着遼軍的騎士撲面而來,重甲騎兵的聲勢如山崩海嘯,大地在震顫,即便是身在城牆上的耶律英和耶律宗信都能感覺到扶着城牆的手微微發麻。

重甲騎兵的衝鋒基本不是人力所能阻擋的,而且阿拉伯戰馬的特性是越泡速度越快,到最後即便是馬上的騎士都不能控制身披重甲的戰馬了。

耶律宗信臉色發白的看着如魔鬼般的重裝騎兵裝上遼朝的精銳,一瞬間的寂靜之後便是令人牙酸的破碎聲……

如刀切豆腐一般,大宋的重甲騎兵便把遼朝的騎兵從中分開,打頭的騎兵的長矛洞穿敵人後便撒手,從敵人的後輩把長槍拉了出來並扎進第二個敵人的身體,這一切都發生在電石火光之間。

長槍只是部份騎兵的武器,更有甚者提着將近一米五的長刀,這是從陌刀改進來的,能劈能砍,能刺能挑,但重量和長度上要輕便許多,以適應騎兵作戰。

黑甲騎士藉助戰馬的力量,在衝進敵陣後雙腿加緊馬鞍腳踏馬蹬,以腰力作爲輔助手起刀落的砍掉敵人的腦袋,速度之快甚至在遼人還沒感應過來之前便收割了他的生命……

對遼人來說這就是一場末世災難,而大宋的騎兵彷彿是從煉獄中走出的魔鬼,此時的他們眼中沒有任何感情,冰冷的彷彿死人,手起刀落的收割着遼人騎兵的生命。

遼人的馬上功夫嫺熟,但宋人即便不能立刻殺死遼人也會先屠戮他們的戰馬,長刀鋒利而準確的穿過馬的頸部,刀上長長的血槽能最快速度的放掉馬血,馬兒無力的倒地,遼人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看似進行很久的屠戮其實只有短短的一頓飯功夫,別看這短短的一頓飯功夫,大宋爲此付出了三年乃至五年的努力!

這段時間遼人騎兵是沒有任何進步的,遼人的朝堂在忙於妖后蕭耨斤的亂政根本沒有對自己的軍事加以發展,給了大宋寶貴的時間,軍事和讀書做學問一樣,不進則退!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