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

恩科這東西其實就是一種賞賜,開寶三年,太平興國二年,太祖、太宗分別賜參加省試、殿試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

事實上恩科成爲定製的主要時間是在鹹平三年,也就是趙禎的老爹真宗皇帝趙恆當政的時候,他爲了鼓勵讀書人,允許舉人年高而屢經省試或殿試落第者,在遇殿試皇帝親策士時,由禮部另立名冊奏上,參加附試,稱“特奏名”,這就是相當於便向的“內定”人選。

當然這些人的名次是和普通的制科無關,只是給予年老者以官身,算是給他們這麼多年幸苦讀書的一絲安慰,於是這是爲恩科之嚆矢。

所謂的恩科其實並不在於這“特奏名”而是在於縮短年輕人等待科舉的時間,只是把三年一次的科舉縮短了,畢竟科舉是爲國選材馬虎不得,並不是說恩科就意味着今年的恩科簡單。

富弼不出意外的成爲了今年禮部貢舉的主考,同時趙禎在今日的正朔朝會上向所有朝臣,文武百官宣佈,大宋即將取消疊牀架屋的官制。

而在此之前是一個過度階段,一切俸祿貼補都按照原有不變發放,不會在物資上有任何影響,現在要改變的只是這個紛亂的官制而已。

趙禎實在是對大宋的官制忍無可忍了,這是大宋朝堂高效工作的巨大障礙,並且也是混亂的,甚至連大宋自己的朝臣都不是全部明白其中的區別。

趙禎相信,即便是遼朝的密諜進入皇宮,也難以在衆多的衙門之中找到自己說需要的東西!

大宋的官員品級十分之複雜,分別由差遣、本官階、散官階、勳官、爵位,貼職等組成,這差遣實際上做事的崗位,多數爲臨時工,因爲這是最爲實權的東西,當然不能放權,而臨時工就要簡單的多,只要時間一到,或是事情處理完,那你的差遣就自動解除,相應的權利也會再次過度到帝王的手中。

所以這差遣纔是大宋真正辦事的官職,而本官階又稱寄祿官,即享受怎麼樣的待遇,名稱就是三公六部九卿等前代留下的官職,這些官職在前代也就是唐代的時候是實打實的官員,但在大宋卻成爲了區別官員之間俸祿標準的東西。

散官階是官員實際的上的等級,又以文資和武階對應文武大臣,這是一種行政上的高低。

這還不算完,當到達高級官員的時候往往會有貼職,這是專爲文人而設的榮譽稱號,如某館某閣大學士、學士等。

還有倆個不得不說一下,勳官與爵位,這兩樣東西聽名字便知道沒有實際作用,這是專門留給開國功臣之後的官職,或是大功者爵位之類的東西,勳官共十二轉,榮譽頭銜,並無實際作用。

爵位榮譽頭銜加額外補貼,封邑與實封往往不一樣。

如此這些雜七雜八的算下來,各種官稱,官銜,官品,大概有數百種之多,極大的阻礙了朝堂的辦事效率,雖然疊牀架屋的制度有利於權利的集中,但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朝堂的運行效率。

趙禎對此深惡痛絕,這也是他回朝之後燒的第一把火,大宋的官制必須做出改變,即便朝中百官反對,趙禎也有足夠的理由。

當三才吊着嗓子宣佈散朝的時候,一大堆官員選擇留身奏事,趙禎瞧了一下,其中大多是保守的老臣,其中最爲德高望重的便是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李若谷。

李若谷出身於書香名門,官宦世家。其祖父李光義,字匡正,五代時進士。早以博士受經,歷任陝西扶溝縣主薄、潁上縣令、太子右贊善,後漢時還是朝議大夫。

其父李良弼,字夢得,五代時進士,歷任濟州防禦巡管、宿州團練推官、廬州府錄事、觀察節度使等職。

而到了李若谷便更是中興,雖然不是身居要職,但歷任宋太宗、宋真宗、以及現在三朝,德高望重,名聲甚嘉,乃三朝元老!

他的出現也給了許多人定下心來,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爲反對派出頭,對於趙禎的這次改革來說,朝臣當中不開口的大多便是支持的,他們雖然支持,卻沒辦法發表自己的觀點。

並非是不情願,而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若是成功最好,但若是不成,以後還如何與同僚相處下去?朝中的人都是聰明到家的,當李若谷站出來之後,便沒人再開口了。

他不僅是領頭者,更使得所有朝臣都有了一塊擋風牆………………

三朝老臣出來,趙禎自然要召見,李若谷爲人如何趙禎心中有數,但他不明白,這個老臣向來是最會站隊的,並且把朝堂看的清清楚楚,怎麼會在這個時候犯糊塗,成爲別人手中的“馬前卒”?

李若谷進入後殿等待的時候,大殿之中的官員便也不再堅持,陸續的離開,他們知道只要李若谷上前,皇帝便不會召見自己。

一羣臣子三三兩兩的走出殿門,而走在最前面的范仲淹卻被蘇洵拉住:“範相公,這李子淵是怎麼了?居然挺身而出,都如此年紀了,不該明哲保身嗎?以他之資歷,少說也能得一個太子三師之類的致仕。”

歐陽修就在邊上,望着蘇洵道:“這誰家的東西被動了,誰家人不心疼?”

但歐陽修卻默默不語,望着乾宇殿高高翹起的飛檐忽然轉頭道:“他是三朝老臣,這三朝之中有多少的風浪爾等可知道?”

見兩人搖頭,范仲淹冷笑道:“太多太多,但他李子淵能歷三朝而青雲直上,說明此人極爲精通官場之道,怕是這次並非是反對官家!”

范仲淹的話讓歐陽修和蘇洵兩人猛然一驚,對啊!所有人都以爲留身奏事的人是在反對官家,可若是他李若谷並非是反對,而是支持呢?!

如此一來便可給予所有反對的人一個大大的措手不及,也能使得官家的改革得到鼎力相助,顯然這個時候李若谷的所作數爲乃真算是“雪中送炭”。

三人不禁相視苦笑,蘇洵無奈的擠出一句:“老而不死爲賊!”

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
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