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

巍峨宏大的乾宇殿中安靜的出奇,大宋的朝臣們望着大殿中央的耶律賈默默不語,這是禮的剋制,其實在心中對遼朝這種和親的行爲早已是破口大罵,對於他們來說,大宋乃是正統的天朝上國,多年的勝利使得他們對遼朝已經形成了全面的碾壓……何患遼朝?

大宋公主乃是官家的嫡親長女,地位,身份都不一般,即便是要嫁與遼朝也當是皇后之尊,豈能爲妃爲妾?妃子不過是名義上的稱呼,真正的地位依然是妾!

這對大宋來說是極大的侮辱,皇帝的掌上明珠,嫡出長女嫁人爲妾?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如此說來,你遼朝皇帝要迎娶朕的長女長樂公主爲皇后?!”

趙禎緩緩開口,帶着一絲嘲諷的聲音在宏大乾宇殿中迴盪,打破了原有的平靜,朝臣們竊竊私語,誰都能聽出官家聲音中的不滿,這顯然是在向遼朝使者施壓。

耶律賈心中微微失望,他能聽得出大宋皇帝那略帶嘲諷口氣中的憤怒,當初張儉曾經來信說過,得罪誰也別得罪大宋皇帝,即便是和親不成也要進退有度,不可惹惱他趙禎,否則便前功盡棄。

雖不知張儉和太后在謀劃什麼前功盡棄,但耶律賈依舊是遵守交代,恭敬的施禮道:“啓奏陛下,當年齊國君主立三妻,皆爲平妻,《莊子》亦有云:靈公有妻三人……”

“荒謬!”

趙禎隨手把遼朝國書扔在三才的懷中,目光灼灼的望着耶律賈道:“你莫不是來消遣朕的?當年齊國君主立後不決,乃至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後來君主戲言稱立後三人,而事未成則卒,乃至史官未知其意,故稱三妻。

至於《莊子》所云更是斷章取義,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蠙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爲靈公也。這是先賢告訴後人要懂得禮儀尊卑!”

耶律賈豈能不知自己實在強辯,不過是找個藉口罷了,既然大宋皇帝戳破,那顯然是和親無望,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現在宋遼兩國都需要安穩的環境來鞏固自己的勝利,隨着西夏的滅亡,宋遼兩國都需要積蓄力量,或是放止對方入侵,或是休養生息。

既然國策都是一樣的,爲何大宋皇帝會拒絕和親之事?

“陛下三思,宋遼兩國和親,共修秦晉之好,兩國百姓安居,商賈樂業,互通有無,豈不是上上之策?”

趙禎揮手打斷了耶律賈的話:“非朕不願,乃是你遼朝沒有誠意!朕之嫡女長樂公主,賢良淑德,聰慧過人,朕視之爲掌上明珠也!若是你遼朝有意和親,便先廢了元皇后再說,朕之公主絕不爲妾!”

耶律賈大驚:“這如何使得,皇后乃一國之母,我皇早已是宣揚四海,豈能因和親而廢之?!”

趙禎笑道:“哦,如此朕之公主也不屈就,自我大宋開國以來便從未有過和親之制,朕不會開此先例,和親之事不談也罷!”

耶律賈抿了抿嘴最後還是沒有話說,沒錯,現在的他已經沒有說服大宋皇帝的機會了,因爲這皇帝根本就沒打算和親!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宋的滿朝文武無一人說話,顯然他們在和親一事上都支持皇帝的選擇。

趙禎看着大殿中央的耶律賈道:“兩國修好也未必需要和親,宋遼兩國如今也算是叔侄之國,朕豈能與“侄兒”相惡?宋遼兩國互通有無倒是可以開設榷場,你遼朝商人來我大宋採買,我大宋商人去你遼朝行商,如此豈不甚好?”

耶律賈心中惱怒,如此還甚好?到頭來還不是你大宋從大遼身上賺錢?!

但他絕不敢在這裡放肆,只能甕聲甕氣的說道:“商賈互市,我大遼產出甚少,銷往大宋的不過是海東青,契丹鞍,東珠,山參,而大宋銷往我大遼的卻是絲綢,瓷器,美酒,茶葉,成衣,成藥,甚至連鐵器日用皆有,我大遼即便是再有錢也經不住如此消耗……”

這下終於有人忍不住,三司使包拯出班道:“遼使所言差矣!本就是互通有無,若是你遼朝都有,我大宋商人無利可圖,又豈能不遠萬里,跋山涉水而往?再說你遼朝的契丹鞍,東珠,山參哪一樣不是價值千金?使者也是商賈出生,所言豈能如此荒謬!”

趙禎微微一笑,這耶律賈又不是諸葛亮,豈能舌戰羣儒?一個人在大宋的朝堂上“打羣架”顯然是吃虧的,更何況他是和一羣“久經沙場”的文官舌戰,怕是沒被懟死也差不多了……

趙禎並不說什麼,耶律賈就如波濤洶涌中的一葉扁舟,不斷的被殿中朝臣的話所“拍打”,趙禎卻看的津津有味,要論辯才,大宋的文臣還真不是蓋得,簡單的三言兩語便能把耶律賈反駁的無言以對。

最後趙禎揮了揮手道:“也罷,若是你遼朝願意,朕便命人在景州開設榷場,以增兩國通商之便。”這已經是趙禎能做出最多的讓步了。

燕雲之地中,唯有景州發展不利,此地與遼朝灤河城相對,宋遼之間摩擦不斷,或是侵佔土地,或是邊軍摩擦,兩國百姓受苦,若是有了榷場通商,兩國戍邊將士都將有所收斂,可讓百姓安定下來,通商也會促進兩地的發展以安民心。

耶律賈無奈的點了點頭,躬身施禮道:“官家仁慈,外臣歎服!”

“若是無事,遼使早些回都亭驛休息去吧。”

“外臣告退!”

耶律賈走了,本是要與大宋和親,誰知道最後居然變成互市……這樣的結果根本就本末倒置,與自己這次出使完全不符啊!

鬱悶中的耶律賈在乾宇殿朝臣的上奏聲中離開,因爲這裡已經不再是接待他的地方,而是大朝會舉行之所,乾宇殿外等候的低價官正在有序的進入恢宏的宮殿之中,手中更是拿着寫滿摘要的朝板,一個個神態自信,氣質昂揚。

如此年輕的臣子便有機會得到天子召見,並且得到提拔重用,耶律賈只覺得壓在心頭的巨石越來越重,甚至快不能呼吸……

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
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