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

巍峨宏大的乾宇殿中安靜的出奇,大宋的朝臣們望着大殿中央的耶律賈默默不語,這是禮的剋制,其實在心中對遼朝這種和親的行爲早已是破口大罵,對於他們來說,大宋乃是正統的天朝上國,多年的勝利使得他們對遼朝已經形成了全面的碾壓……何患遼朝?

大宋公主乃是官家的嫡親長女,地位,身份都不一般,即便是要嫁與遼朝也當是皇后之尊,豈能爲妃爲妾?妃子不過是名義上的稱呼,真正的地位依然是妾!

這對大宋來說是極大的侮辱,皇帝的掌上明珠,嫡出長女嫁人爲妾?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如此說來,你遼朝皇帝要迎娶朕的長女長樂公主爲皇后?!”

趙禎緩緩開口,帶着一絲嘲諷的聲音在宏大乾宇殿中迴盪,打破了原有的平靜,朝臣們竊竊私語,誰都能聽出官家聲音中的不滿,這顯然是在向遼朝使者施壓。

耶律賈心中微微失望,他能聽得出大宋皇帝那略帶嘲諷口氣中的憤怒,當初張儉曾經來信說過,得罪誰也別得罪大宋皇帝,即便是和親不成也要進退有度,不可惹惱他趙禎,否則便前功盡棄。

雖不知張儉和太后在謀劃什麼前功盡棄,但耶律賈依舊是遵守交代,恭敬的施禮道:“啓奏陛下,當年齊國君主立三妻,皆爲平妻,《莊子》亦有云:靈公有妻三人……”

“荒謬!”

趙禎隨手把遼朝國書扔在三才的懷中,目光灼灼的望着耶律賈道:“你莫不是來消遣朕的?當年齊國君主立後不決,乃至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後來君主戲言稱立後三人,而事未成則卒,乃至史官未知其意,故稱三妻。

至於《莊子》所云更是斷章取義,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蠙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爲靈公也。這是先賢告訴後人要懂得禮儀尊卑!”

耶律賈豈能不知自己實在強辯,不過是找個藉口罷了,既然大宋皇帝戳破,那顯然是和親無望,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現在宋遼兩國都需要安穩的環境來鞏固自己的勝利,隨着西夏的滅亡,宋遼兩國都需要積蓄力量,或是放止對方入侵,或是休養生息。

既然國策都是一樣的,爲何大宋皇帝會拒絕和親之事?

“陛下三思,宋遼兩國和親,共修秦晉之好,兩國百姓安居,商賈樂業,互通有無,豈不是上上之策?”

趙禎揮手打斷了耶律賈的話:“非朕不願,乃是你遼朝沒有誠意!朕之嫡女長樂公主,賢良淑德,聰慧過人,朕視之爲掌上明珠也!若是你遼朝有意和親,便先廢了元皇后再說,朕之公主絕不爲妾!”

耶律賈大驚:“這如何使得,皇后乃一國之母,我皇早已是宣揚四海,豈能因和親而廢之?!”

趙禎笑道:“哦,如此朕之公主也不屈就,自我大宋開國以來便從未有過和親之制,朕不會開此先例,和親之事不談也罷!”

耶律賈抿了抿嘴最後還是沒有話說,沒錯,現在的他已經沒有說服大宋皇帝的機會了,因爲這皇帝根本就沒打算和親!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宋的滿朝文武無一人說話,顯然他們在和親一事上都支持皇帝的選擇。

趙禎看着大殿中央的耶律賈道:“兩國修好也未必需要和親,宋遼兩國如今也算是叔侄之國,朕豈能與“侄兒”相惡?宋遼兩國互通有無倒是可以開設榷場,你遼朝商人來我大宋採買,我大宋商人去你遼朝行商,如此豈不甚好?”

耶律賈心中惱怒,如此還甚好?到頭來還不是你大宋從大遼身上賺錢?!

但他絕不敢在這裡放肆,只能甕聲甕氣的說道:“商賈互市,我大遼產出甚少,銷往大宋的不過是海東青,契丹鞍,東珠,山參,而大宋銷往我大遼的卻是絲綢,瓷器,美酒,茶葉,成衣,成藥,甚至連鐵器日用皆有,我大遼即便是再有錢也經不住如此消耗……”

這下終於有人忍不住,三司使包拯出班道:“遼使所言差矣!本就是互通有無,若是你遼朝都有,我大宋商人無利可圖,又豈能不遠萬里,跋山涉水而往?再說你遼朝的契丹鞍,東珠,山參哪一樣不是價值千金?使者也是商賈出生,所言豈能如此荒謬!”

趙禎微微一笑,這耶律賈又不是諸葛亮,豈能舌戰羣儒?一個人在大宋的朝堂上“打羣架”顯然是吃虧的,更何況他是和一羣“久經沙場”的文官舌戰,怕是沒被懟死也差不多了……

趙禎並不說什麼,耶律賈就如波濤洶涌中的一葉扁舟,不斷的被殿中朝臣的話所“拍打”,趙禎卻看的津津有味,要論辯才,大宋的文臣還真不是蓋得,簡單的三言兩語便能把耶律賈反駁的無言以對。

最後趙禎揮了揮手道:“也罷,若是你遼朝願意,朕便命人在景州開設榷場,以增兩國通商之便。”這已經是趙禎能做出最多的讓步了。

燕雲之地中,唯有景州發展不利,此地與遼朝灤河城相對,宋遼之間摩擦不斷,或是侵佔土地,或是邊軍摩擦,兩國百姓受苦,若是有了榷場通商,兩國戍邊將士都將有所收斂,可讓百姓安定下來,通商也會促進兩地的發展以安民心。

耶律賈無奈的點了點頭,躬身施禮道:“官家仁慈,外臣歎服!”

“若是無事,遼使早些回都亭驛休息去吧。”

“外臣告退!”

耶律賈走了,本是要與大宋和親,誰知道最後居然變成互市……這樣的結果根本就本末倒置,與自己這次出使完全不符啊!

鬱悶中的耶律賈在乾宇殿朝臣的上奏聲中離開,因爲這裡已經不再是接待他的地方,而是大朝會舉行之所,乾宇殿外等候的低價官正在有序的進入恢宏的宮殿之中,手中更是拿着寫滿摘要的朝板,一個個神態自信,氣質昂揚。

如此年輕的臣子便有機會得到天子召見,並且得到提拔重用,耶律賈只覺得壓在心頭的巨石越來越重,甚至快不能呼吸……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