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

趙禎最喜歡做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人躲在勤政殿之中,把所有的人都遣散,甚至連從東宮開始跟着他的三才都打發走。

空蕩蕩的大殿裡就留下他一個人,厚重的門簾蓋上了從外面窺探的可能,勤政殿便成爲一個黑暗的密室。

不知什麼時候,趙禎突然發現自己開始厭惡光明瞭,只有在黑暗之地,陰暗之處才覺得舒服。

並不是身體上的原因,而是精神上的舒適,他覺得以前那個小偷小摸但內心光明的人死了,現在是一個外表上光明而內心狡詐的小人活着。

趙禎這個時候才發現,不是自己改變了世界,而是這個世界改變了他。

他忽然想起父皇死前曾經對他說的過得話,其他的,他都理解,唯獨這句他覺得是不理解的:世上只有一國之君最難任之,你自覺大權在握之時,大限不遠矣!

現在趙禎才知道,父皇所謂的大限並非是死亡,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改變,一種涅槃。

趙禎看着眼前巨大的輿圖以及上面數不清的大坑和小坑,他終於知道皇帝爲何分爲三種,也只有三種了。

明君,昏君,以及中庸之君。

明君便是徹頭徹尾的在殘酷的現實強大的壓力面前改變自己,而昏君也同樣這麼做了,只不過昏君是在往壞的方向改變,而所謂的明君則是把壞的東西都隱藏了起來,把光明的一面展現給世人。

事實上在大宋對立面王朝中的百姓也被趙禎的這層僞裝給騙了。

什麼樣的人能成爲英明之主?或是換一個說法,歷史上的英明之主都是什麼樣的人!

趙禎拉開了一塊絲綢的簾子,這是來自蜀中的絲綢,雖然輕薄但卻不會透光,簾子之後,是一片另外的空間,彷彿是一個陳列室,又像是樞密院中的軍情室。

這裡都是趙禎的收藏或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也是這麼多年來他積攢下來的戰利品,當然更不會缺少歷史上的明君畫像,但都是趙禎自己的“傑作”。

這是他和靈兒一起捏的泥人,雖然比較抽象但特點都是有的,手持一柄漢劍,一身漢服持劍而立的天子,這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而那挺着個肚子雙手持腰帶的人自然就是天可汗李世民了。

趙禎自從改變之後,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在這倆個人之前和他們對話,這是相當有趣的事情。

拿起邊上的彩繪筆,輕輕的在這倆個泥人的身上上色很快,便染好了許多部份,這樣的泥人還有許多,排在第一個的是卻是樣貌睥睨天下的秦始皇!

這個人是多麼的囂張,敢開天下之大不爲的焚書坑儒,也是有多大的氣魄定下書同文,車同轍的定義。

他就是在亂世之中統一天下的始皇帝,也是從他開始,之後的每一代英明之主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他的一個特性,大權在握,目空一切,從來就沒有什麼聖君,聖君都他孃的有一顆暴君的心。

焚書坑儒爲的是什麼?當然是書同文,車同轍,消滅亂七八糟的文化,統一思想,但這也是民智人性的毀滅,可始皇帝必須這麼做,沒有一顆冰冷的心不可能成事。

趙禎順着秦始皇往後看漢武帝的雄姿以及唐太宗的驕傲,笑着說道:“你們也好不到哪去,都是一個樣,若想成爲所謂的明君,沒有血腥手段和冰冷殘酷的心是不可能的!”

倒了一杯酒,趙禎一飲而盡,指着漢武帝嗤笑:“你君臨天下,征戰四方,又怎樣?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爲了大漢的穩定,也爲了不把江山落入逆子之手,一起巫蠱之禍牽連數萬人,上至皇后、太子、丞相,下至普通百姓,幾萬人喪命其中,你是明君?”

這話在外面趙禎是絕對不會說的,巫蠱之禍的史書版本非常中規中矩,但卻也是迷霧重重,在普通人眼中,這不過皇帝往年頭腦發昏,被奸臣利用而已。

太子死後,武帝逐漸清醒下來,明白一切都是江充在搗鬼,於是誅滅江充三族,並建思子宮來緬懷慘死的劉據。百姓聞知後,也都爲之垂涕流淚。

可事實上呢?趙禎的崇文苑中便有當時詳細的記載的書籍,這是親歷者的實錄,可比史家之言來的更爲清楚,甚至連漢書中都有記載: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

整個事件簡單、清晰、明瞭,其中並沒有江充讓人埋人偶的橋段。如果班固真的認爲是江充誣陷的太子,他可以直接寫出來,更加有說服力的話,這時候早已塵埃落定不用避諱。

趙禎知道,巫蠱之禍其實就是漢武帝爲了一舉剷除太子集團而做的事情,趙禎甚至相信,這江充要麼是漢武帝的執行人,要麼便是被利用的棋子,無論哪一樣,說出去了都是驚世駭俗。

至於李世民就更不用說了,趙禎甚至有些鄙視他,但也不得不佩服他,長嘆一聲:“你也莫囂張,你弒兄殺弟,威脅父皇,反正朕是做不出這種事情來。別這麼望朕,劉娥可沒死,朕沒有你這麼無情,不過是真的佩服你,敢如此厚皮臉的認下天可汗的名號,當然了,朕也是要成爲天可汗的。”

再飲一杯酒,趙禎咋了咂嘴,彷彿回味了一下剛剛的下酒菜:“不過朕終究還是入坑了,你們牛逼!這是他孃的誰定下的規則?作爲君王就要有一顆黑暗的心,若是沒有,嘿嘿,撐死也是一個仁宗皇帝,或是一個守成之君。”

趙禎向着這些泥人伸手敬了一杯酒:“誰制定的規則?當然是這殘酷的世界唄!是殘酷的現實唄!有些事,朕就算不得已也要爲之啊!”

稍稍頓了一下,趙禎把酒徹底喝完,興奮的說道:“不說這些,說說咱們的計劃吧!”

以最快的速度把沙盤推來,巨大的沙盤下面是四個軲轆,推起來輕鬆無比,這是大宋以及周邊地區的巨大沙盤,山川河流,城市口岸,村寨堡壘,各個精妙無比。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同路,小道,驛站,車馬,以及大量的數據都在其上,趙禎把這個當作一副立體輿圖。

而他的計劃便以這輿圖展開,當然傾聽之人也只有這些邊上的泥人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
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