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

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三個名頭哪一個拿出去都嚇人。

所謂資政殿大學士,事實上就是參知政事的恩寵之銜,先帝朝時,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授欽若,以示尊寵,無吏守、無職掌,僅出入侍從備顧問。旋又以王欽若爲資政殿大學士。

後由罷職輔臣充任,以示尊寵,此二職除罷宰相外,它官充任僅爲特例,由此可見李若谷頭上盯着的資政殿大學士有多麼清貴。

李贇還準備祝賀父親,但卻瞧見在宮中儀仗走後,父親的臉色卻比鍋底還黑,以最快的速度命人把賞賜都收拾了,進入府中的院落亂轉。

而門外議論紛紛的衆人並未散去,甚至有人在第一時間遞上拜帖。

“大人何以愁眉不展?”

李若谷望着不解的李贇道:“官家如此大張旗鼓的賜給爲父如此官職,難道你就不覺得不妥?爲父雖然決定支持官家改制,但也不曾想被架在火上烤。”

李贇不解的問到:“大人這是何意?官家青睞難道不是好事?”

李若谷望着人到中年的兒子,苦笑着說道:“玉恆啊!你這般年歲了,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門道,如何在朝堂之中立足,所以爲父讓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經很好,不要再想着上進。”

李贇不明白父親的意思,李若谷看着他茫然的眼神道:“官家即將改制,今日朝會不少人反對,而爲父卻在留身奏事後得到如此賞賜,你說別人會怎麼想?難道就不知道爲父已經倒戈支持官家?那些保守臣子豈不是恨死爲父?”

話都說的如此清楚了,李贇也瞬間知曉父親的意思,小聲道:“也就是說官家這是把大人逼迫到了前面,充當那些人攻擊的草人靶子?”

李若谷這才滿意道:“沒錯,官家這一手來的極好,把爲父變成了保守之人攻擊的目標,卻轉移了問題本身在官家身上的道理。”

李贇不解的問到:“那父親爲何要受此旨意?完全可以拒不接旨啊?如此一來豈不是博得了清名,也讓旁人覺得您並非是支持改制之人?”

李若谷瞪了兒子一眼:“這事情是老夫說的算的,你看不出來官家是打定主意要改制的了,逆勢而爲實屬不智,再說有舍纔有得,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兩樣是能輕易得到的,官家這是讓老夫付出點代價交換而已!”

“我等是改制的受益者,所以只能支持官家,朝中的大多數臣子也都是支持官家的,原因爲何?就因爲他們的名頭上掛着尚書銜,六部尚書多是參知政事,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影響不大,有人甚至還能更進一步,誰不希望?現在看來官家是早已打算改制的,要不然也不會對中樞影響如此之小!”

經過父親的提醒,李贇也發現這個問題,細細算下,中樞官員是被影響最小的官員,官家可謂是早已準備好讓中樞官員支持,這份謀劃也太早了一點吧?

可事實上李家父子猜錯了,中樞之所以受到衝擊小並不是趙禎早早謀劃,而是因爲他對官員的任命還是以實職出發,並且虛實結合,兩府官員基本如此,並沒有相差很多的職銜和差遣出現。

相對與上了“賊船”的李家父子,趙禎卻在宮中對自己的兒子趙旭講解一下鮮爲人知的東西,這是隻有坐上君王或是儲君寶座的人才能分享的學問。

寶章殿中,天家的這對父子隨意的坐着,寶章殿是皇宮中頗爲偏僻的小殿,但趙禎覺得這裡僻靜,距離東宮又不遠,便把這裡劃給趙旭作爲書房一樣的小宮殿。

每日他也可以在寶章殿中和趙旭單獨講講朝政之中的事情,這些事並非其他皇嗣能聽的,也不是朝臣能講清楚的,可以說這小小的寶章殿事實上是天家父子傳承帝王智慧的地方。

趙禎抿了口茶水,讓茶香在嘴中緩緩擴散後,對稍顯緊張的趙旭開口問到:“父皇的改制可是在朝中掀起不少的風波,你就沒有什麼見地?”

趙旭皺眉想一想道:“兒臣不明白,既然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制度,爲何要改變?”

趙禎笑道:“這就對了,莫要緊張,心中有什麼就問什麼,朕從未因你不懂而訓斥你,只是擔心你不懂裝懂還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問。”

瞧着兒子靦腆的笑了笑,趙禎心中微微發酸,當年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比現在融洽的多,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大宋國事愈發的繁忙,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就變得不知不覺疏遠了。

趙禎緩緩開口,聲音頗爲沉重:“我朝開國便面臨許多問題,太祖太宗以史爲鑑,爲防藩鎮割據及大臣、外戚、女後、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權,又因抵禦遼、夏等外敵的侵擾,放止成爲五代樑,唐,晉,漢,周後又一個短命王朝,從政治到軍事,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採取一系列加強皇權之手段,瞧瞧現在,已然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要害正如太宗所云“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趙旭目光炯炯的望着趙禎,他知道父親的意思,但若不是父親所說,他還真的不是很知曉其中的意義,文臣們教導自己的時候可不會提及這些。

趙禎喝了口茶水,瞧見求知的眼神笑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畢竟咱們天家的手段這麼多年來早已被外人看透,疊牀架屋便是其一,當初太祖杯酒釋兵權也是,至於設立三司使總掌大宋財政事實上也一樣,最後都是變爲帝王掌控而已。”

“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官稱和實職的分離,使朝廷內外大批官員無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義上都有正式官員,但除非朕特命,不管本部的職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互相推諉者多不勝數!這是什麼?是朝廷每年消耗大量錢財養着這批閒人。”

趙禎越說越生氣,但在最後感嘆一句道:“凡是有利必有弊,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牀架屋,機構空前龐大。但是卻有利於帝王直接控制用人大權,朕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隨時撤換無能之輩。”

趙禎說完便望着趙旭道:“也許這就是當初太祖太宗所想也說不定…………”

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
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