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

吐蕃高原這樣的苦寒之地,最需要的便是以宗教來支撐民族和國家的自信心,同時也需要信仰來讓他們更加堅信。

角廝羅便是看到了漢傳佛教的好處才讓賢覺在吐蕃境內大肆宣揚佛教,他是贊普,是一個政治上的領袖,他只是會去關心漢傳佛教給他帶來的好處,至於其他原因他不會有任何考量。

事實很快給角廝羅上了“生動”一課,漢傳佛教和吐蕃的佛教,完全就是兩回事。

佛教到了漢地產生變化,到了吐蕃一樣產生變化,吐蕃的佛教和天竺的佛教相差的便更多人,而且教派並非單一。

在這一點上趙禎對吐蕃苯教的瞭解要遠超角廝羅這個“吐蕃”人。

吐蕃的宗教主要劃分可以朗達瑪王之滅法爲界,按佛教在吐蕃的弘揚劃分爲前弘期和後弘期。

吐蕃在未傳入天竺佛教之前,原本盛行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

趙禎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佛教到底是起源在什麼地方?到底是不是那個“王公之後”所創立的教派?

因爲在趙禎找到了大量資料中,苯教遠在天竺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吐蕃人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在唐朝之前,吐蕃象雄地區的所有天文學家、教育學家、譯師、醫師、卦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有文化的學者等等都可稱爲“本波”。

當時吐蕃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爲“本教”。“本教”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而是吐蕃人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和社會教育等等諸多因素的總結。

苯教已經成爲吐蕃人的精神家園和實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連政治都會受到苯教的強烈影響。

雍仲苯教起源於古象雄岡底斯神山一帶,是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爲基礎,以皈依三寶爲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着自己圓滿成佛竅訣的佛陀教育,也是吐蕃高原上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歷史。

而提到苯教就不得不提到高原上的另一個輝煌鼎盛的文明,古象雄文明。這個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爲主線而發展起來的。

到後來,苯教逐漸沒落,因爲唐時吐蕃的偉大讚普“松贊干布”娶了漢家的文成公主,以及尼泊爾尺尊公主,於是乎漢傳佛教及尼泊爾系佛教進入了吐蕃。

這使得苯教的地位急劇下降,而且開始和外來的佛教進行了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的雜糅。

文化的碰撞開始凸顯,但在趙禎看來,這一切都是松贊干布的高明手段!

苯教在吐蕃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松贊干布這樣的英明君主怎麼會輕易的讓宗教一家獨大,處處拿捏政治?

而對付苯教的最好辦法就是引進倆個“兄弟”,這倆個兄弟和苯教極爲相似,又貌合神離,這纔是高明的手段。

漢傳佛教和尼泊爾佛教對於苯教的衝擊是明確的,但對吐蕃的宗教改革卻充滿了積極作用。

松贊干布以高明的政治手段操控着整個吐蕃信仰,也使得吐蕃王朝能夠統一整個高原。

史書記載:“其地東與鬆茂嶲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員萬餘里,爲漢魏諸戎所無也。”

這是漢家文明對吐蕃王朝的描述,也是對松贊干布疆域擴大的描述。

一個善於利用宗教,善於利用制衡手段,善於妥協和進攻的統治者是可怕的,原本對於松贊干布以及吐蕃王朝的瞭解趙禎是並不在意的,但在看到了史書中的描述後,趙禎覺得松贊干布是漢家文明,可怕又可敬的對手。

趙禎也明白了爲何吐蕃王朝居然能和盛唐爭鋒的原因。

松贊干布創建的吐蕃王朝在他死後居然能夠數次攻陷唐時的國都,這在華夏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見的壯舉。

但興於宗教也敗於宗教,吐蕃王朝因爲佛教的加入而強大,也因佛教的加入而分崩離析。

宗教便是一把雙刃劍,在利大於弊的時候自然可以使用無往不利,但當社會發展和強大之後,弊大於利,這時候若不管控,便會傷人先傷己,得不償失。

趙禎對吐蕃的瞭解要遠比角廝羅對吐蕃的瞭解多得多,角廝羅畢竟不是正統的吐蕃人,他只是被舉起來的吐蕃王族後裔,至於真假,誰會去辯駁?

宗教在吐蕃的地位很高,角廝羅本打算利用宗教使得吐蕃更加團結,漢傳佛教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佛教的地位高漲。

但在也在傷害着吐蕃這個高原民族,佛教講究的衆生平等,但也在提倡忍受一切苦難,要求人放下心中的執念,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的邏輯,雖然佛教有許多自圓其說的解釋,但最終這些解釋卻滿足不了一般人的邏輯思維……既然講究衆生平等,那就應該去爭取而不是逆來順受,因爲我們本就平等,憑什麼要接受你的壓迫?

角廝羅解放吐蕃的奴隸,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提升吐蕃的國力,同時也符合平等的精神,但這就給了吐蕃人以衝擊,要求平等的聲音越來越多,但這個世界本就是不平等的。

說到底,吐蕃依舊是貴族統治,一般吐蕃百姓的權利極少,他們手中的自由相比吐蕃貴族來說幾乎可以等同於無。

吐蕃成爲了中央集權的王朝,但依舊需要貴族進行統治,其中的利益輸送和複雜的關係依舊存在。

相比之下,角廝羅更加更加羨慕大宋的環境,但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的施政本就是在追隨大宋的步伐進行的,希望通過漢家的制度把吐蕃的環境變得和大宋一樣,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但眼下卻恰恰相反,解放了奴隸之後,吐蕃貴族之間的鬥爭更加激烈,要知道這條路也是漢家文明所經歷過的,是發展的必經階段!

當初的世家門閥是在戰爭和內亂中被消滅的,舊貴族同樣如此,趙禎爲了消除大宋立國之初的舊貴族用了多少手段?!

角廝羅想要跳過這個步驟,直接使得吐蕃和大宋現在的制度一樣可能嗎?

不可能,於是他便利用康巴人的土地,對吐蕃貴族開啓了新的打擊,但前提是大宋不會進攻吐蕃,吐蕃擁有一個和諧的外部環境…………

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請假!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
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請假!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