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

曹瑋的頹廢被寇準看在眼中,一路上他是說話最少的人,文官對官家的吹捧他嗤之以鼻,精明的他已經看出官家的打算,又是一個一石二鳥之計!

通過武學打壓將門,也順帶着使文官的地位受到影響,多年的政治博弈使得寇準練就了一手“打太極”的好功夫。

在自身利益受到影響的時候就應該幫助敵人,這樣才能保住自身的利益。

“啓稟官家,這皇家武學培養出來的武將如何能與身經百戰的將門之後比擬?畢竟是紙上談兵,卻沒有真刀真槍的戰場經驗,如若讓他們去邊疆拼殺只怕是不妥的。”

寇準的話讓文臣大驚,這都已經把將門死死地摁住了,爲何要要放他們一條活路?

一旁的將門更是莫名其妙,文官什麼時候開始爲將門說話了?

曹瑋眼睛一亮暗自腹誹:老狐狸終於還是忍不住站出來幫忙了!

“紙上談兵確實是兵家大忌,所以朕將開設軍演!”趙禎從容的回答寇準的疑問。

“軍演?!”文武官員喃喃自語,這個陌生的詞彙讓他們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對答,他們甚至連軍演是什麼都不知道。

魯宗道皺眉道:“陛下所說的軍演是否就是操練?”

趙禎搖頭道:“操練只是日常訓練而已,所謂的軍演乃是實戰,兩軍對壘真刀真槍的拼殺,當然刀槍弩箭皆是木質,上面沾有白灰用以判定擊殺。這樣才能分別奇正,指畫攻守,亦易主客,於兵家微言時有所得!”

趙禎的話讓文臣啞口無言,官家連這種事情都準備好了,他們還能有什麼話說?

要想打破將門的劣勢只有一個辦法,曹瑋望了望身後的楊文廣,折惟正等人猛的擡頭道:“官家考慮周全,不如讓將門子弟一試鋒芒如何?”

“哈哈!不愧是朕的樞密使,如此甚好!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子四年一屆,但兩年便可進行軍演,時間就定在兩年之後的今日!朕要看看到底是將門厚積薄發還是軍校的後發先至!”

面對曹瑋的提議趙禎高興都來不及,這對軍校來說將門是一塊上好的磨刀石,平日裡找都找不到的好機會,現在卻白白的送上門來,趙禎豈能棄之不用?

這對文臣們來說簡直是一場官家與將門之間的對決大戲,宋綬本打算坐山觀虎鬥,可如果將門輸了也就失去了所有籌碼,還是皺眉道:“官家,此事不妥,姜尚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

這縮卵的言論讓趙禎氣得不行,畏戰,怯戰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火氣騰地一下就竄上了天靈蓋,趙禎怒聲駁斥道:“荒謬!宋相公也是國之大才,官拜參知政事的副相。豈不知還有一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朕所做的一切便是提醒諸位臣公勿忘戰備之需!如今之大宋虎狼環伺,党項雖未立國卻王其土,遼人坐收煙雲使我邊疆不寧!南有大理蠢蠢欲動,高原吐番垂涎我川陝四路!如此環境下還說些好戰必亡的話着實可笑!”

這是官家少見的發怒,朝臣們一時間噤若寒蟬。

宋綬被趙禎駁斥的滿面羞紅不敢言語,寇準看了暗自搖頭,這宋綬雖然是官家以前的直講,可到現在還沒摸清官家的脾氣即使悄悄上疏也比當面說出要強得多,當着百官的面官家是絕不會妥協的。

魯宗道卻是點頭附和:“官家所言直指要害,大宋雖然眼下國泰民安,卻不能忽視外在的威脅!宋相公的話其實也是出於內治,擴大軍隊必然會導致百姓的負擔……”

這算是幫宋綬稍稍的開脫,可趙禎的反問一時間讓文武百官張口結舌:“朕爲何要擴大軍隊?”

在他們的固定思維中,加強軍備便是擴充軍隊,軍隊的人數越多軍備也就越完善。

甚至連寇準都奇怪的問道:“陛下要重整軍備,難道不要擴充禁軍?”

趙禎的聲音徒然的拔高:“還擴充禁軍?!國朝都快被三冗給拖垮了,如何還能擴充禁軍!不光不擴充,還要裁撤廂軍!”

這下百官更是摸不着頭腦,見他們的模樣趙禎道:“我大宋幅員遼闊,嶺南,荊湖兩地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最易種植稻米,朕打算把多餘的廂軍全數派往兩地開荒種植,由三司支付糧草,不足之處從朕的內藏庫中支取!”

這倒是個好注意,可文臣卻有不少微微搖頭魯宗道更是臉色大變道:“官家不可!自古以來嶺南之地多瘴氣,虔州龍崗、安遠二縣有瘴,朝廷爲立賞添俸甚優,而邑官常缺不補。他官以職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則至界上移文索案牘行遣而已。如此多的廂軍全數移居嶺南荊湖怕是不妥!”

趙禎點了點頭:“瘴氣之事朕自然知曉,朕已經派王唯一等衆多名醫前往嶺南和荊棘北路查看瘴氣之源頭,如若能除便爲我大宋增加無數糧食!”

聽到趙禎這樣的解釋文臣中爆發出激烈的討論,大宋的糧食產量一直不少,但是糧價卻很難穩定,對與商人來說,藉着天災大發國難財再是正常不過,不少出身貧家的官員極力的反對商人哄擡糧價的行爲,卻想不出開源的辦法,如今聽說官家要開發荊湖南路和嶺南之地大爲高興。

趙禎早就把嶺南這片肥沃的土地放在規劃之中,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佈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

後世著名的珠三角和長三角便在那裡,長期以來天然屏障,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故被北方人稱爲“蠻夷之地”。

即使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後,嶺南地區纔得到逐步地開發,可瘴氣之地又阻礙了中原王朝開發的步伐。

趙禎派遣王唯一等數位名醫去查看瘴氣所造成的原因其實只是個表面文章。

所謂的瘴氣只不過是熱帶原始森林裡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主要原因就是無人有效地處理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爲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只要沿着森林進行大規模的開發便能消除這種毒氣,古代人們對瘴氣的認識非常有限,實際的致病的瘴氣大多是由蚊子羣飛造成的。

大量帶有惡性瘧疾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飛行,遠遠的看就像一團黑沉沉的氣體。人畜被它們叮咬過之後,便會感染惡性瘧疾。

大規模的開發可以去除瘴氣的威脅,趙禎本打算利用商人進行開發,但現在將門和世家多有經商,讓他們去開發嶺南還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不如把開發工作交給整日無所事事的廂軍更爲可靠。

趙禎原本是打算在軍事學院中給將門留一些位置的,可將門的抱團態度讓他擔心。最近幾年還是不招收將門子弟爲好,等兩年之後軍校培養出將才能壓制住將門只有再從將門中招收後輩子弟。

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
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