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

相比甲冑刀劍之類的,這裡的弩箭製造速度就更快了,蕭撻裡看見的是無數的弩箭箭矢被成捆的運上馬車,而弩箭這是被裝入專門的苫布之中運走,多的令人眼饞。

若是契丹當年也有如此數量驚人的弩箭和箭矢,就不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羨慕的看着這一切,她終於知道爲何大宋能戰勝契丹和草原上的遊牧部族,單單是這些數量驚人的弩箭,兵器,甲冑就是他們所不能抗衡的。

中京城的外城遊覽很快就結束了,但始終蕭撻裡沒有看見大宋的火器,想想也是這是大宋的殺手鐗,更是戰爭的利器,不會給自己看到。

但即便如此,一路遊覽下來的震撼也令她手足無措,她看到的不光是大宋的刀兵和甲冑,更是大宋的國力,現在的大宋器械精良天下無雙,人口衆多寰宇之最。

什麼樣的力量能和大宋抗衡?世間無有,想想天竺對大宋的挑釁,她終於知道爲何趙禎不屑一顧,爲何大宋的商賈敢於上疏。

大宋已經強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即便是漢唐的武功卓絕在大宋面前也不值一提。

疆土遼闊富有四海,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人口不斷增加的大宋擁有驚人的戰力,從格物中演化而來的東西被運用到了軍械,民生之上。

這樣的王朝還有什麼好擔心的?這樣的王朝還有什麼好憂愁的?

任何外敵在大宋面前都是不堪一擊,強大國力可以碾壓任何來犯之敵,至於高原上的吐蕃,西南之地的天竺,在大宋面前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蕭撻裡相信,任何一個瞭解大宋的王朝都將被它的強大所征服,心中升起的絕望如同山嶽崩塌一般令人窒息。

而最重要的第一點,現在的大宋不過才經歷三代人,太祖太宗算是一代人,真宗皇帝之後便是他趙禎,這個男人開華夏之先河,大宋之盛世。

文治武功每一樣拿出來都不弱於一個盛世王朝,而不斷增加的人口成爲大宋對外擴展的基礎。

蕭撻裡發現,現在的大宋人口已經完全超越了真宗時期,雖然她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每年大宋都能向外遷徙百姓,而草原被大宋拿下之後,趙禎更是打算遷徙數百萬人前往。

數百萬人不過是他趙禎的一句話而已,但對於草原諸部來說,卻是他們所有人口加起來也相差甚遠的。

大宋擁有多少的土地,蕭撻裡細細在心中盤算,曾經的大理,西夏,以及整個契丹所有的土地都在大宋的手中,再往西北還有西域和黑汗,海外還要算上南海諸國已經倭國。

這些土地漢家王朝多少也曾經擁有過,但卻沒有一個如同大宋般真真切切控制的。

雖然唐時已經在西域設立都護府,但相比大宋的控制簡直就是一個駐軍之地而已,整個西域已經沒有了任何一個國家,在唐時還延續的小國到了大宋控制之下全部消失。

整個西域連同黑汗在內成爲了大宋的新疆路,除在所有要害之地駐兵外,還在羣聚之地設立衙門,所用,所制與大宋內地一般無二,百姓全部歸入宋籍,設立州府之學等等。

從此之後,西域和漢家文明之間的關係再也不是藩屬,而是漢家王朝的一部分。

蕭撻裡在中京城中看到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看到了大宋的不同,這也許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答案,爲何契丹江河日下,而大宋卻蒸蒸日上。

連這中京城都是如此光景,大宋的腹內之地還不知一片什麼模樣,蕭撻裡知道這是趙禎給自己的震懾,給整個契丹的震懾,但他可能不知道,這樣的震懾早已超越了任何東西。

蕭撻裡忽然望向趙禎,目光灼灼的令人不適,趙禎奇怪的望着她道:“你這眼神端是熾烈,還沒入夜呢!”

“陛下何故如此?!”蕭撻裡並不在意趙禎的調戲之言,反而欺身上前緊緊的盯着趙禎再次發問道:“陛下何故如此?!”

趙禎無奈苦笑:“朕何故如此?”

“陛下之大宋超越漢唐,披靡天下,若是早些動手,我契丹早已土崩瓦解,國鼎當摧!何故拖延,如同貓之戲鼠邪?!”

“朕爲了什麼你不知道嗎?朕早就勸過你可你信嗎?人皆如此,自認爲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然信之不存,何以用焉?朕若不是爲了草原之安定,若不是爲了永除後患,何以讓你契丹苟活至今?殺之,屠之,蕩之,滅之,何不易也?但朕要的是草原用爲漢土!”

“原來陛下早已打定主意,我契丹只不過是大宋征伐草原的一個藉口,若我契丹亡滅,草原諸部歸降,則陛下出兵草原名不正言不順,有我契丹做伐,陛下可對草原年年用兵,直至歸順!妙!陛下之手段妙!陛下之謀略妙!陛下之鐵石心腸更妙!”

趙禎看着近在咫尺,快要貼上臉頰的蕭撻裡,對邊上的三才揮了揮手,待其離開後,纔開口道:“朕早在西域之時便對你說過,契丹永不是大宋敵手。”

蕭撻裡臉色一變:“當年陛下被俘不過是在城牆面前唱的一出苦肉計!爲什麼?!莫不就是爲了騙臣妾的身子?!”

趙禎臉色尷尬起來,最後無奈說道:“對,朕當年確實落入遼營確實是苦肉計,但朕還沒到愛美人勝過江山,當年不過是想讓你契丹覺得我大宋並非不可戰勝,算是給你契丹壯志。”

蕭撻裡的臉色忽然變得蒼白,沒想到當年西域之戰俘獲他趙禎其實不過是他的一個計謀,而契丹爲此得意多少年?這也是他們不願早早歸降大宋的原因…………

沒想到身爲一國之君的趙禎當時居然敢堵上性命前來“下套”!

“當年朕之所言句句屬實,朕說過你契丹不是朕的對手,也說過你契丹必會納入漢土,但朕卻從未說過要不會使計令你身陷囫圇。之後朕也沒想到你會用上…………咳咳……”

“呵呵……反倒是臣妾的不是?臣妾之愚堪比買櫝還珠之楚人!”

趙禎搖了搖頭:“你是聖人,在最後一刻讓契丹放棄與大宋對抗的聖人。”

“那是畢世傑的手段,與臣妾無關……”

趙禎再次搖頭道:“這世上已經沒有畢世傑,你纔是始作俑者,若非你的罪己詔,契丹數十萬百姓也不會歸附大宋,你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契丹人,爲契丹存續血脈,也拯救了我大宋將士的性命。”

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