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

包拯不是傻子,他絕不會越俎代庖的答應吐蕃使團什麼,就算是送東西也是那些市面上最常見的東西,常平倉中的土豆,地瓜之類全都是用藥水泡過的,不可能發芽,他當然知道這些高產的作物在吐蕃的作用。

從土豆和地瓜剛剛出現在大宋土地上的時候,便是農人都發現了它們的恐怖,這兩樣東西就是祥瑞一般的存在。

包拯親自去田間地頭上觀察過這兩種農產,種了一輩子地的老人捧着土豆的模樣就像是捧着自家的大孫子,像上天磕了頭之後纔開始賣力的收割。

第一次見到這些作物的時候,便是包拯也被驚歎,地底下的土豆一串接一串,當時他就在想,這些東西是不是受到了老天的眷顧,否則怎會知道漢家王朝歷代最缺的便是糧食?!

當巫瑪向他索要土豆和地瓜的良種時,包拯在心中早已拒絕,不可能把這樣的寶物給吐蕃人,種子是不可能,若是要點土豆麪,地瓜幹之類的還是不成問題。

大宋的朝臣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讓外朝羨慕和嫉妒,同時誘惑他們對大宋動手,如此便能名正言順的討伐。

天竺就是這樣毀滅的,可憐的,那耶波羅到現在還沒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在包拯看來,吐蕃人也可憐,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吐蕃人還要和高原上惡劣的氣候抗衡,但他絕不會因爲可憐就去給吐蕃人提供幫助。

包拯最爲朝臣的同時也是一個讀書人,通曉歷史的他知道吐蕃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便是強如盛唐,也遭受過吐蕃無盡的傷害。

長安城那般的恢宏城池都能被吐蕃所攻陷,所以包拯從未小看過吐蕃的力量。

現在吐蕃諸部從一盤散沙的狀態凝結成一個國家,一個王朝,這樣的威脅甚至遠超曾經的草原帝國。

“包相公,我等前來大宋是爲了遞交贊普的國書,同時上告大宋官家,我吐蕃已經立國建鼎,乃是一方王朝。”

包拯點了點頭:“這些官家早已知曉,不光知曉,而且會給你下旨的,至於冊封,你就不要想了,告訴角廝羅,大宋不可能給吐蕃冊封,即便是名義上的冊封也不會有,更不會承認現在的吐蕃和唐時的吐蕃一樣,是一個正統的王朝。”

巫瑪在短暫的失望後便坦然的接受事實,他知道若是從包拯這裡得不到良種,到了大宋皇帝那裡便更得不到。

至於討要冊封,不過是個笑話而已,從一開始吐蕃人自己就沒抱有希望。

包拯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邊上的那個驛館老吏根本就沒說一句話,也不需要他說一句話,他的存在只不過是爲了證明包拯不是在私會外使而已。

這是大宋的規矩,當然也是漢家王朝的通病。

此行的目的是爲什麼巫瑪自己還是清楚的,見識大宋的強大回去告訴吐蕃的頭人們不是一件好事。

他突然明白角廝羅爲何要堅持和大宋抗衡,原因很簡單,若是沒有這樣的勇氣,把真相全部告訴那些頭人,最後的結果便是吐蕃未戰先怯。

看來自己回去最後把角廝羅和仁欽桑波的話再次重複一邊便是。

現在的他才知道,原來贊普和大相根本就沒有說實話,不是說的太過誇張,而是他們的描述遠沒有達到大宋現在的狀況。

巫瑪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務,早點回到吐蕃,他要規勸角廝羅,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和壯大吐蕃,雖然現在宋人根本就沒有把吐蕃放在眼中,但他知道宋人不會善罷甘休。

只要大宋皇帝西北一指,立刻會有無數的兵甲和良將奔赴川陝四路和寧夏路,無數的物資都會往那海填。

這樣的王朝如何對抗?

巫瑪知道現在能保護吐蕃的只有高原的地勢,這種他們已經習以爲常的氣候在宋人這裡卻是極爲特殊。

當然平原的土地對於高原上的吐蕃人來說也是一樣是個屏障,這段時間巫瑪發現自己越來越嗜睡了,早上過了巳時才起牀,這對於他來說幾乎是從不會發生的事情。

使團中的其他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症狀,彷彿下了高原時間長了就會生病一樣。

這是老天在提醒自己,他不輸與這裡,要快些離開纔是,而大宋的皇帝居然還不願意接見自己!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只不過是大宋皇帝現在忙着別的事情。

巫瑪站在闕樓之下,看着兩座分別坐落於乾宇殿兩側的闕樓心中發苦,誰能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已經把眼光放到了更爲遙遠的地方。

剛剛大宋的朝會剛剛結束,他在進宮的路上剛好聽見幾個朝臣在談論大宋在西面的事情,所謂的西面和吐蕃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和新疆路也沒有關係,而是更爲遙遠的西方,大秦國。

聽書那也是一個強盛的帝國,雖然和大宋相比沒有那麼強大,但那裡的國家卻很多,大宋在和他們做生意的同時,似乎也在參與一場動盪。

究竟是什麼動盪,巫瑪無從得知,但他知道,只要是大宋皇帝所謀劃的一切,必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吐蕃人在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遙遠的大秦國,這是麼多的可笑與荒謬,也是鐵一樣的事實,這讓巫瑪知道,現在的吐蕃還很弱小,弱小到大宋不願在它身上花費什麼功夫。

眼前這座華美的宮殿便是紫宸殿了,大宋皇帝經常在這裡召見外使,只不過巫瑪很好奇,現在大宋的周圍還有多少外朝會派遣使者前來?

蒲甘是一個,高麗是一個,除此之外呢?

領路的內侍走的很快,穿過乾宇殿前的巨大廣場後,再繞過垂拱殿的迴廊很快就到了紫宸殿。

大宋的每一座宮殿前都站着威武雄壯的禁軍,或者叫做親衛鐵軍。

和以前大宋皇宮中的禁衛不同,這些人不是模樣好看標正的上四軍,而是渾身散發着殺氣的士兵。

巫瑪知道,只有真正上過戰場的百戰悍卒纔會這般的殺氣,從這一點便能看出,大宋的風氣改變了。

殺氣騰騰的士兵出現在皇宮中,這意味着大宋從原本溫文爾雅的性格變成了兇狠狂暴的性格。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