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

火車在平原上飛速的疾馳,即便是速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但四周的風景依舊不斷的向後退去,蔡伯俙對於這樣的景象是百看不厭的。

每當他坐上火車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去想若是大宋沒有火車會怎樣?

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在朝堂之中流傳着的一個笑話:據說一個格物院的官員無數次的強調這不應該叫火車,而是叫做蒸汽機車,每當朝臣們以火車怎樣怎樣的時候,他都會跳出來反駁,並強調這東西是蒸汽機車。

沒人在乎他的話,冒煙的東西不叫火車叫什麼?蒸汽機車?那是格物院的叫法罷了!

直到後來,官家在旨意中都用上了火車這個稱呼,於是那名格物官便上疏官家“請以蒸汽機爲號……”

只不過官家並未理睬,反而問曰:“羣臣百姓莫不以火車爲號,蒸汽機之名何以用之?”這就有些頑固了。

吹着從官家那裡學來的口哨,蔡伯俙悠閒地靠在車窗邊,但逐漸的脖後梗越來越涼,回頭一看卻發現三才不知何時站在自己的身後。

“官家已經三天沒有閤眼,這樣下去如何使得?”

蔡伯俙長嘆一聲:“我就知道你會來尋我,我有什麼辦法?官家一旦認真做起事來,便是天塌地陷也難以分神,我勸你伺候好官家便是,萬萬不可打擾。”

三才怒道:“如何伺候好?官家今日不過用了一碗米粥罷了,若是有個好歹,如何向聖人交代?!你可是陪駕在左右的,後宮那幾位的厲害你可知曉!”

蔡伯俙不禁打了個寒顫,回頭看了看車廂道:“狄青已經被叫過去了,應該會諫言官家,待會我去了,便再說些,但…………”

三才長嘆一聲:“狄帥耿直,面聖的時候勸了些話,可不一會便和官家討論起兵制來,你去了多半也是商談三司及商賈之事,但你的話官家還是能聽進去的。”

蔡伯俙笑道:“你倒是能看得起我,只不過這次不一般,官家怕是在做一件大事,萬萬不可打擾,此事關乎大宋興衰,甚至是千秋萬代,否則昨夜咱們吃烤肉喝美酒早已把官家給勾過來了。”

三才不客氣的靠在了蔡伯俙對面的椅子上,厚厚的棉花在皮套下讓三才整個人都陷了進去:“你以爲我不知道?越是如此越擔心官家勞神,跟隨官家這麼多年,從未見官家如此,怕是打算在回到神都之前做完的。”

蔡伯俙笑了笑:“你覺得事關傳位之事?”

他的話讓三才猛然睜開假寐的雙眼,有些急迫的望向蔡伯俙:“你也有這般的感覺?”

蔡伯俙聳了聳肩:“我可不這麼認爲,傳位太子官家早已安排好了,沒必要這般的操勞,何況也無需這麼緊迫。”

三才緩緩點頭:“說的也是,那所爲何事?”

“你覺得自己應該打聽嗎?那塊鐵牌從東京城到了神都城,依舊鎮在乾宇殿的邊上!”

三才吶吶不言許久才道:“不過是擔心官家,何須如此說這般的扎心話。”

蔡伯俙擺了擺手:“此事應是軍國大事,狄青乃是兵部尚書,也是官家讚譽的兵家,我蔡伯俙說不上是何等出衆之人,但在商賈一道上卻也是手到擒來,此事豈能簡單?”

三才微微點頭,就在此時狄青拉開了車廂的門,一邊走一邊喃喃自語道:“要改制了……”

蔡伯俙和三才同時愣住,改制乃是大宋的常有之事,尤其是官家親政之後,改制的事情不少,但狄青爲何這般的模樣?

“蔡伯俙,官家喚你前往,尋你說話。”

狄青不過是簡單的對蔡伯俙說了句這樣的話,便坐在了另一個軟椅上不斷的唸叨着一些蔡伯俙和三才聽不懂的詞彙:“軍,師,旅,團,營…………各兵種相互獨立又協同,這是怎樣的打法?”

這些兵制中,狄青知道一些,但名字和官家所說的完全不一樣,並且兵種和用法也完全不同,這是打算把大宋現有的體制進行改變啊!

隋時以百人爲隊,步兵二十隊爲1團,騎兵十隊爲一團,因此每團一千至兩千人,而唐時府兵每團三百人,團在那時候又稱爲“營”。

唐時軍隊沿用“府兵制”,以均田制的農戶爲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

又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衝都尉,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爲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

而唐朝最基礎的戰力便是這些團了,有時一個團要擔負起極爲重要的作用。

大宋之前的兵制雖和唐時不同,但官家卻重設十六衛,又增設衛所之制度,如此天下兵馬總歸爲二,一曰禁軍,二曰衛軍。

又因大宋的役兵之制,禁軍服役四年可退役爲老兵,各回家鄉參與農事或其他事,也要入十六衛衛所報到,且常年練兵對抗,看似疲軟實則戰力不減!

這樣的兵制在狄青看來已經極爲完美,最多時大宋共有十六衛共計軍卒三十餘萬,且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這樣一來使得大宋的兵力強盛,幾乎可以做到隨時調用都能有厚積之力!

但官家眼下已經對現有的兵制不滿,開始着手再度改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廢除十六衛,這和之前官家所說的重“軍武”相悖啊!

而大宋現在四周並無外患,但軍事力量和訓練絕不能丟下,利益和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而大宋已經提前進入了帝國時代。

雖然曾經的歷史把封建時代的結束定義在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但在趙禎看來卻並非如此。

此時的大宋雖然還保留了封建時代的一些特色,但已經和封建時代開始脫離,比封建時代更爲強大,繁榮,富有,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
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