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

宋軍已經擺脫了完全使用冷兵器廝殺的狀態,除了王韶率領的永安軍和神衛軍之外,大宋其他的軍隊都是以冷兵器爲主混合使用熱兵器,大宋的其他兵種多多少少裝備了火藥彈和炸藥,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火槍。

委積軍中也裝備了火器,但他們更擅長使用冷兵器,也就是大宋原本使用的制式裝備,而火藥彈也同樣是他們的制式裝備。

三萬人的委積軍展開鐵板車廂,架起了車上的小型牛弩,隨着腳踏上弦的士兵不斷的給弩箭上弦,這種小型的弩車不斷的向吐蕃軍隊攢射一支支威力驚人的弩箭。

弩箭攢射而出,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威力巨大的弩箭瞬間擊穿了吐蕃的士兵,無論是人還是戰馬只要被擊中瞬間便被洞穿。

密集的吐蕃人成爲了隨意射殺的對象,棘輪弩依舊是宋軍之中最常使用的遠距離“大殺器”,畢竟只有永安軍和神衛軍具裝火器,其他的各路兵馬依舊使用棘輪弩作爲遠程武器進行投射。

漫天的箭雨如同烏雲一般撲向吐蕃人,委積軍的士兵都是老兵,他們知道要在吐蕃人靠近之前儘快的射出更多的弩箭,這樣才能把棘輪弩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三萬人的委積軍在瞬間形成一種強大的戰力,吐蕃人沒想到宋軍的勞役居然會如此強大,在他們的印象中,漢家的運輸隊都是由勞役組成的。

但現在卻如此“銳利”,吐蕃人也知道眼下只能往委積軍的軍陣中衝鋒,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被弩箭射殺的傷亡。

只可惜他們所要面對的乃是鋼鐵一般箱車所組成的“銅牆鐵壁”,這些箱車都經過改造,厚重的地盤使得箱車相當的穩定,而且省去了盾牌的使用,宋軍可以躲藏在箱車之後,從空隙中伸出一柄又一柄的鐵槍。

雙方的廝殺逐漸進入白熱化,在宋軍眼中,這些撲面而來的吐蕃人都是一個個“誘人”的軍功,擊殺這些人對於他們來說有着無比的“誘惑”。

同樣吐蕃人也是如此,他們根本就停不下來,一旦衝鋒起來的騎兵如何能夠回頭?回頭便是一個死!

吐蕃士兵不斷的向宋軍的軍陣發動衝擊,一波波的衝擊如同海浪,而宋軍就如同海中的礁石。

這便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雙方之間不斷的拼殺,不斷的衝擊在一起,委積軍是運輸的車隊,沒有辦法攜帶大量的火器,火炮一門也沒有原因無他,實在太重了。

委積軍第一次成軍便遇到了兇狠的吐蕃人,這是一件讓人非常驚歎的事情,當然對於吐蕃人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吐蕃人最先要需要的便是突破宋軍的箱車防線,騎兵想要突破這樣的防線就需要先突破這些厚重的箱車。

箱車雖然很重,但吐蕃人依靠人命堆填硬是把鐵索相連的箱車推翻,一個個缺口被撕開,吐蕃人殺入宋軍之中。

白刃相交之下,吐蕃人便暴露出了他們的短處,箱車已經最大程度上的阻止了他們的速度,騎兵一旦失去了速度,在戰力上便已經減半。

近距離的白刃戰正是宋軍最擅長的事情,何況還有火藥彈作爲補充,以及躲在軍中的火槍對吐蕃人進行狙殺。

這些火槍手的作用很大,只要是戰力過人的吐蕃將士都會成爲宋軍中火槍手的目標,在五十步之內,這些精準的火槍幾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委積軍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這些老兵的戰場經驗,敏銳的戰場直覺,這些都是難以培養的,只有真正親歷過戰場之後纔會形成的東西。

宋軍的鎧甲難以比攻破,手中的橫刀又犀利無比,再加上陣形的配合,如林的長槍把吐蕃騎兵分割開,同時配合火槍以及火藥彈的擊殺,委積軍戰力驚人!

戰爭就是一場精美的藝術,這是大宋經過多年征戰所積累下來的經驗,手能生巧是人類的特性,當委積軍的老兵再度踏足戰場的時候,南征北戰的經驗使得他們在擊殺吐蕃人的時候“熟能生巧”。

唯一的弱點就是委積軍的將士對高原的反應相當大,他們是臨時被從十六衛中抽調出來的力量,並沒有在高原地區的青海路接受過訓練。

時間長了體力便會出現不支的情況,尤其是在和吐蕃人作戰之後,一部分將士的高原反應開始加劇。

這是沒有辦法迴避的問題,即便是再強大也有自己的弱點,而這些弱點被吐蕃人察覺到,委積軍在不但的輪換士兵作戰,這是一場拉鋸戰。

www✿тTk Λn✿¢〇

吐蕃人彷彿看到了希望,角廝羅的命令簡單而明確,就是要襲擊宋軍的輜重,斷掉宋軍的補給。

只有這樣才能讓進攻匹播城的宋軍停下腳步,角廝羅當然知道匹播城的重要性,匹播城和邏些城互爲犄角,一旦匹播城丟失,那邏些城便岌岌可危了。

但最爲重要的是,匹播城和邏些城乃是整個吐蕃的中心,一旦匹播城被攻陷,那吐蕃便失去一處重要的據點。

北面的宋軍鐵騎已經被吐蕃大軍逐漸拖住了腳步,而難免的宋軍人數不多,但戰力強大,而且南路宋軍距離邏些城更近。

而匹播城瞬間就成爲戰爭的轉折點,無論是宋軍還是吐蕃軍都需要把重點放在匹播城,而角廝羅對付王韶所部的關鍵就是襲擊宋軍的補給車隊。

在高原上他們佔據了地利,襲擊宋軍的補給對於角廝羅來說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拖延南路宋軍的速度。

三萬宋軍的戰力不可小覷,但相比王韶的七萬多具裝火器的宋軍卻要容易對付的多。

所以角廝羅對委積軍的圍剿可謂是不遺餘力的,數萬大軍團團包圍委積軍,因爲攜帶的輜重,委積軍的速度緩慢,只能成爲吐蕃人攻伐的目標。

這一點委積軍的將士也非常清楚,他們只能一次次的擊敗吐蕃人的進攻,緩緩的前往王韶所部,這是一場艱難的行軍,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停止,他們是王韶的後援。

戰場依舊膠着,但宋軍的戰力更強一些,並他們在武器和盔甲上佔據了優勢。

但就在這個時候,號角響起,吐蕃人卻以最快的速度撤退………………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