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

隨着大宋的日益強大,對軍隊的需要越越來越多,大宋的核心戰力只有十萬中央禁軍以及十萬人的邊防禁軍,即便有了後組建的背嵬軍和踏白軍加起來也不過二十六萬人而已。

總共二十六萬人的常備軍隊,這對一個封建王朝來說人數不算多,更何況大宋周圍虎狼環伺。

十萬人的軍隊可以詐稱二十萬大軍,畢竟農夫雜役之類的加上也差不多,可如今大宋的禁軍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雜役負責運送軍糧,武器盔甲也是由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的戰車負責運送的,小到揹着大鍋的火頭軍和馬車車伕都能橫刀立馬的奔赴戰場,大宋的軍隊基本上沒有不參加戰鬥的勞力。

軍隊的數量一般是和全國的人口有關,人口越多軍隊的基數也就越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國家,十萬戰兵就已經很多了,這意味着無論男女老幼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戰兵。

大宋有多少人口?

趙禎得到的由各州府送來的人口統計大的驚人,大宋全國共有兩千零八百八十八萬又兩千兩百五十八戶、一億兩千六百萬口!確確實實的突破了一億人的大關,最爲明顯的就是出生在天生年間的孩童明顯多上了許多。

天聖年正是趙禎開始親政那一年的年號。

如今已然是明道五年,過去了整整十三年的時間,天聖年出生的孩子怕是已經搖頭晃腦的讀書許久了。

自從檀淵之戰過後,大宋基本上就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即便是西征党項,南滅大理對大宋來說也不過是普通的小規模戰役而已,對人口的損耗在穩定的出生率相比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朝堂和民間都有一種極爲亢奮的情緒,這是一種強國,大國的自豪感在作祟,大宋對外用兵的連戰連捷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更加讓人們驚訝的是趙禎提高了軍人的待遇,多少的役兵都是衝着四年之後被留下招募的募兵而去的。

募兵的待遇之高,俸祿之多,福利之好堪堪比得上官人,大宋本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世人都想當官,可科舉一次比一次難,能高中的都是個中翹楚,那唯一能向上的機會也只有從軍了。

原先在大宋要是說從軍,街坊鄉鄰多會瞧不起,只有那些過活不下去的人才會去當賊配軍,可現在誰敢說一句賊配軍?

文官對軍隊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即便還是有些瞧不起武人,可他們現在也離不開武人。

大宋十四府,二百四十州,三十七軍,四監。這裡的三十七軍乃是軍州,但軍隊人數寥寥無幾,主要的廂軍已經被趙禎派往各地開荒種田了,軍隊人數直線下滑。

朝堂的官員之所以上疏要求增加軍隊人數,就是因爲廂軍的減少,在文官眼中禁軍雖然比廂軍精銳,可湘軍依然是大宋的軍力,如此就被削減掉實在可惜,雖然省去了大筆財政開銷,可腹地的州府幾乎沒有什麼戰力,遇到流寇和山匪基本上要向朝廷求援。

趙禎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自己不斷削減軍隊,走精兵路線,可忘記了在這個時代盜匪橫生的問題,隨着商人的不斷增加,殺人越貨的歹人也增加了……

大慶殿中,地方州府官員的上疏由兩府官員呈上,越是繁榮的地方發生的劫掠就越多。

歐陽修出班上奏:“啓奏陛下,河南府發生流寇劫掠商賈二十餘起,單單是在今年三月便有八起之多!另穎昌府,唐州,均州也有數百起,川陝四路的巴州,利州,達州更多是數不勝數,怕是不下數百起。各地的軍備已經難以馳援,有些州府甚至出錢打發賊匪以期繞城而過。”

趙禎第一次遇到這種危機,沒想到大宋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治安問題卻凸顯出來,總有一些喜歡不勞而獲的人。

范仲淹出班道:“起奏陛下,我大宋之禁軍各個精銳,但卻只能固守東京城和邊境州府,腹內之卻無可戰之兵,還請陛下速速決斷!否則亂世之相以顯!”

范仲淹和歐陽修已經榮升副相的參知政事,他們說的話在朝中舉足輕重,身爲宰相的龐籍雖然一手提拔了他們但卻沒想到他們如此的敢說敢做。

滿朝文武對地方州府的事情多少知道些,但卻都沒有上奏,唯獨范仲淹和歐陽修二人打破了大宋原本和和氣氣的景象,爲了維護大宋的和泰,龐籍出班道:“啓奏陛下,范仲淹歐陽修二人之語過於嚴重,各州府知事皆能招募鄉勇抵擋匪患……”

趙禎擺了擺手,打斷龐籍的話道:“朕還沒有那麼好面子,兩位參政說過的是,地方匪患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地步,我大宋如今錢賦稅鉅萬,難道就養不起府兵了嗎?”

府兵一詞剛剛出現,就然所有朝臣驚訝,難道官家打算重開府兵制?

“陛下萬萬不可重開府兵舊例!此乃壓榨民力之暴政啊!”

已經垂垂老矣的魯宗道對着御座上的趙禎大禮拜下,他說出了許多文官想說而不敢說的心聲,府兵制要求一人充當府兵,全家即編入軍籍,不屬州縣。

而且府兵本身免除課役,但軍資、衣裝、輕武器弓箭、橫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糧食、均須自備。每一火十人還得共備供運輸的馬六匹,即所謂“六馱馬”。自備資裝對於農民是沉重的負擔,這種行爲基本上是竭澤而漁的壓榨民力,說是暴政一點也不爲過。

趙禎瞧見魯宗道滿頭華髮依然如此耿直微微感嘆:“果然不愧是先帝留給朕的輔弼之臣,殿磚陰溼寒冷三才快快替朕攙扶魯師。”

三才趕緊上前把拜倒在地的魯宗道扶起:“陛下體恤您年老體弱,魯參政快快起來。”

魯宗道死死的抓住地磚道:“陛下萬萬不可重開府兵舊制!”

趙禎笑道:“朕的話還沒說完呢,即便是重開府兵舊制,朕也不會壓榨民力,所有的軍資一律有朝廷發放和負擔,絕不會要百姓一個子,而且他們享受原有府兵的一切待遇,夏秋兩稅全免,還能獲得耕牛補貼。”

免去夏秋兩稅這對一般的農人來說是巴不得的好事,但府兵要接受訓練,自然會耽誤農忙,所以趙禎纔會給以耕牛補貼。

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
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