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

bookmark

所謂的倭國使團其實就是良子內親王以及尊仁親王,親仁親王的隊伍,倭國的子嗣稱呼很簡單,內親王爲公主,親王便是皇子。

他們的到訪既在意料之中也出於意外,趙禎沒想到他們會來的這麼快,以至於大宋還沒有準備好,不過只要有大軍在,有劉德召和楊爍在,海東都護府會很快的組建,只需派遣文臣便可。

通過楊休之口,趙禎認識到大宋的都護府要有別於漢唐,不光要以武力威懾,也要用文道教化,如此方可使倭國臣服於大宋,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派遣文官,並且要以大量的私塾先生前往倭國授課。

這是一種文化侵略,相當於便向的洗腦,可這條“毒計”並非是趙禎想出來的,而是朝中文官討論後的產物,當歐陽修提出這一觀點後,幾乎滿朝文武統統支持。

若是倭國百姓從孩子開始便學習大宋的思想,學習漢家文化,日久天長之下,忠君思想,尊中原正統之思想必會深入他們的骨子裡。

而且龐籍和夏竦兩人甚至提出可以從倭國取仕,雖然不會有很多,但只要是才學出衆的倭人,也可以前來大宋參加科舉,也可以和大宋百姓一樣入朝爲官!

趙禎發現,即便是自己什麼也不做,這幫野心勃勃的朝臣已經快要變成張牙舞爪的殖民者,這不禁讓趙禎聯想到當年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海東都護府就如同東印度公司一樣,不禁對倭國的經濟採取了壟斷政策,並且在政治上也要敢於,這些還不算晚,文化上的入侵,人才的遴選掠奪,種種的一切都在向某個地方靠攏。

趙禎忽然對着天空聳了聳肩,在三才驚訝的眼神中莫名的開口道:“我真的什麼都沒做哦!”

三才緩緩的低下了頭,顯然,官家是和看不見的神靈在交談,這不是自己能干涉的…………其實趙禎只不過是向天空說話,若是真的有所謂的老天爺,那很好,自己確實什麼都沒做,若是沒有……那就把這句話留給空氣。

原本冗長的拖延的文臣在都護府一事上行動迅速,可以說他們其實早就準備好了一切,只是沒想到倭國使團的速度會這麼快。

大宋的朝堂就是這樣,當所有人都爲一件事向同一個方向使勁的時候,那將展示出驚人的辦事效率。

挑選文人,任命官員,派遣護軍,編隊組織前往碼頭,這一切只不過只用了短短三天時間。

三天後當趙禎在文德殿召見倭國使團的時候,大宋海東都護府的文官和教員已經離開了北京城向前往倭國的第一站登州港出發。

大宋,不,華夏曆史上還從來沒有把軍隊和官員派遣到倭國,也從未把戰火燒到倭國的土地上,如今不同了,大宋不光是戰勝了倭國,甚至在倭國建立都護府,如此便是強過盛唐的。

對於唐朝,大宋有着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這個盛世的中原王朝曾經給華夏百姓帶來極大的驕傲,所以宋人喜歡把大宋與盛唐相比。

而趙禎自然會被拿來和李世民相比,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人看好趙禎,最少他在禮法上是高於李世民,並非兄弟相殘奪取的皇位。

雖然對待宗室子弟過於苛刻,但並沒有到了六親不認的地步,再說,爲尊者諱,誰會提起這些?

倭國使團是第一次前來北京城,也是第一次看到大宋的新皇宮,高大巍峨,宏偉壯闊之相讓他們冷氣吸得牙疼,相比大宋,倭國的皇居簡直不能相提並論。

帶有精美雕刻的御階便讓他們瞪大眼睛看了許久,帶隊的使臣藤井雙商雖然極力的剋制自己左顧右盼的衝動,可身體還是誠實的出賣了自己。

即便是已經到了弱冠之年的皇子親仁親王也在東瞧西看,更別說剛剛年滿十八歲的良子內親王和剛剛總角之齡的尊仁親王了。

藤井雙商努力的剋制着自己的衝動,轉頭小聲道:“初來上國,三位殿下要好生注意禮儀,切不可忘卻丟了倭國的臉面。”

三人連連點頭,眼前的場景給了他們太多的震撼,剛剛路過仿若是鯤鵬一般龐大的宮殿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顫抖,那宮殿彷彿是從地上蓋到了天空,遮蔽了日光和天上的雲,在它的面前任何人都感覺自己是那麼渺小的存在。

還好大宋皇帝不是在那宮殿之中召見自己,若真是那樣,他們都不知自己能否走進那座宮殿之中…………

和乾宇殿一樣,文德殿的地基已久很高,總共分爲三層,每一層遞減式的向上延伸,給人以端莊厚重的感覺,在上御階的時候,幾人稍稍有些不自在,或說是惶恐纔是。

兩邊是手持儀仗的御前班直,那碩大的金瓜高高的舉起,彷彿雖是會落下砸在自己的腦門上!

先聲奪人是大宋的習慣,還未等藤井雙商開口,三才在瞧見他們後便高聲叫道:“大宋皇帝召倭國使團覲見!”

這讓原本準備說話的藤井雙商身體微微一僵,再看看身後的皇嗣,只能無奈的嘆息一聲,按照往常的規矩,應當是使者最先自報家門,以顯示國家的地位和麪子之後,再由皇帝召見。

進入大宋的宮殿,便瞧見原本喜歡穿着燕居服的大宋皇帝身穿華麗的大袞冕正襟危坐於上,再看看身邊,三位皇嗣已經被大宋皇帝的樣貌和服飾所震驚。

更讓藤井雙商尷尬的是,他自己還沒跪下,身邊的皇嗣便已經開始行禮了…………

“下邊那個人,你的膝蓋不會打彎嗎?”

趙禎揶揄的望着藤井雙商,只讓他臊的滿臉通紅:“臣倭國遣宋使藤井雙商參見大宋皇帝陛下!”“倭國內親王良子參見大宋皇帝陛下!”“倭國親王親仁,尊仁參見大宋皇帝陛下!”

擡起寬大的廣袖,趙禎微微點頭道:“平身!”

還不等他們起身,趙禎又道:“爾等前來要好生學習中原文化,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兩位皇子當留於京中學習,待學成則可歸故國,朕定然“善待”之,而朕聽聞倭國女子可爲王,如今便好生學習牧民之道,留于禁中!”

趙禎說完便走,沒有給予任何人說話的機會,只留下目瞪口呆的倭國皇嗣以及面色灰白的藤井雙商喃喃自語:“完了,一切都完了…………”

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
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