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

趙禎對這次親眼所見的軍演十分的滿意,各種作戰的命令在不同的鼓聲和哨聲中被傳到,軍隊有序的變幻着陣形,趙禎相信,即便是在真正的戰場上不能百分之百的發揮作用,也最少能發揮八成以上,這就足夠了,完全達到了這次軍演的目的。

三才抱着一個帶鎖的小木箱走進了宮帳,木箱的四周都是用特製的紅蠟密封確保沒有遭到一絲的破壞,趙禎拿起身上的鑰匙打開小鎖,裡面是整齊的奏疏。

隨着趙禎親巡軍演,許多必要的奏疏都是通過急腳遞的形勢傳遞,這對於如今公路網絡遍各地的大宋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交通的便利不僅帶來這一點好處,更讓軍隊的速度變得迅捷,也讓全國的消息變得流通。

翻開奏疏趙禎同往常一樣處理政事,即便是軍演再過繁忙他也不會耽擱下朝政,因爲他知道一日荒廢,之後便要“還債”。

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內,三才都是站在一邊默默的等待,直到趙禎處理完最後一本奏疏後,三才纔開始整理,這是多年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一樣。

但這一次多了三封奏疏,不是朝中重臣上的,而是公主和皇子們的學業。

趙禎拿起三本課業仔細的批閱,三才從未見過官家如此認真的對待皇嗣們的課業,彷彿是在批閱兩府相公們的奏疏一般,但更多的是父親的慈愛。

看到兒女們的進步官家會露出笑容,看到錯處也是笑着搖頭寫下不妥之處,此時的三才看到的官家就是一位慈祥的父親,爲兒女們操心的父親,而不是一國之君的皇帝。

彷彿一天的疲憊都隨着三份充滿稚嫩筆跡的課業隨之釋放,三才真的希望這樣的可以能多一點,這些課業一定是出自中宮娘娘和那兩位的手筆。

三才可以想象三位禁中的女主人一定是擔心到了極點,她們害怕大宋的這次軍演成爲一場真正的戰爭,更加擔心官家會在這此親巡中變成御駕親征。

誰也不知道趙禎的計劃,包括三才和禁中的所有人,唯一知道計劃的只有兩府相公和殿前司的楊懷玉。

皇帝親巡軍演的事情包不住了,大宋的百姓幾乎都知道,但他們覺得這是官家爲國操勞的表現,非但沒有揣測,甚至支持和稱讚官家的舉動。

自從大宋北伐失利後,大宋的百姓的心中就升起一種畏戰怯戰的情緒,而趙禎的所作所爲就是在打破這種情緒的延續,他要讓所有人看到,如今的大宋不怕戰爭。

趙禎用毛筆在女兒的課業上畫了一個可愛的熊貓,然後是在大兒子的課業上畫了一本書,最後提筆良久纔在小兒子的課業結爲畫上一把寶劍。

這算是給三個孩子的特別禮物,靈兒早就想把後苑中的一隻熊貓領會自己的寢宮,而趙旭也得到了隨時進入崇文苑的許可,趙昀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寶劍。

一切都處理完了,趙禎伸了個懶腰,在帳篷裡和在皇宮中沒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睡在牀上,他可沒有擇牀的毛病,忙碌了一天在哪都能睡着。反而是在大軍環伺的軍帳中睡的更加踏實。

早晨的陽光是公平的,它把士兵們喚醒的同時也把大宋的皇帝喚醒,軍演如期而至也要如期而回,今天是大宋軍演的最後一天,也是所有人都要離開石門鋪的一天。

狄青等人已經把這裡的地形和道路摸得清清楚楚,並且在聲勢浩大的軍演下掩護了潛伏在燕雲之地的密探返回。

大宋在煙雲之地安排密探是在太容易了,因爲這是漢人的聚居地,漢人隨處可見,也不必擔心自己的會被別人懷疑,頂多是被遼人歧視而已。

這些密探的目的便是收集當地的情報,包括地理條件,交通狀況,兵力部署,甚至還有微不足道的民風民俗。

趙禎爲了能夠迅速快捷的拿下燕雲之地花費了許多心思,包括經濟上,和文化上的幫助,大宋的商賈對待燕雲之地的百姓都是如大宋境內的百姓一樣,所有的貨物都是物美價廉,而在文化上儒家思想在煙雲大行其道。

孔子的後人都被搬了出來,以宣揚儒學的仁愛在這片本屬於華夏的土地上佈道,免費的教授孩子們學業,幾乎把大仁大愛發揮到了極致,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入侵,使得原本就忠於儒學的煙雲之地更加的渴望迴歸大宋。

遼朝的高層沒有看到大宋對煙雲的影響,就像站在高山上的人看不到半山腰的小路一樣,他們被自信的樹林遮蔽了雙眼。

趙禎看向一旁急急趕來的夏竦道:“不過是幾個密探的情報而已,夏相公何必如此惶惶?”

夏竦無奈的苦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那幾個密探帶來的消息絕對會讓陛下大吃一驚的,這是從遼朝上京傳來的消息,遼皇厭惡西夏,遼朝境內的邊民蕃部多有歸附西夏,間隙以生,恐對西夏用兵!”

趙禎呆呆的看着桌上的情報,手中的壓縮軍糧掉落在桌子上,這真是老天眷顧,在大宋即將對燕雲之地採取行動的時候,遼朝居然要對西夏用兵。

шωш¤тt kǎn¤℃o

趙禎看完所有的密報第一件事便是讓大宋在遼朝的所有密諜活動起來,儘可能的收集所有關於遼朝和西夏摩擦的事件,並且也讓西夏的所有密諜活躍來起來收集可能會導致遼朝憤怒的事情。

這是戰前的一種準備,也是一種軍事手段,狄青和楊懷玉不瞭解其中的奧秘,在他們看來間人的作用只能在收集情報上有點作爲,其他地方不值一提。

但趙禎用事實回擊了他們的自大,軍人和間人本就不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軍人崇尚正面戰鬥,堂堂正正的打敗敵人,而間人則是錦衣夜行,於無聲處聽驚雷。

當狄青和楊懷玉看到這些密諜手機來的情報後也被驚呆了,他們第一次正視密諜的作用,也第一次被密諜取得的成果震撼了,這些情報對即將到來北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們能提供最好的進攻時機和遼朝的狀態。

“簡直是千金難求!”

狄青的話給這些情報定義了最終的價值。

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
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