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

草原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簡單,一旦有了決定便會立刻黑白分明,草原的人也是如此,非黑即白,組成部盟的便團結在阻卜部附近,而剩下的便自然是依靠大宋的小部族。

對於此時的大宋來說,契丹已經構不成威脅,而草原上多出的步盟卻是麻煩,朝堂的奏疏不斷的傳來,朝臣們自然希望草原穩定。

既然官家同意草原部族自治,爲何要收走他們的兵權,還要在草原駐兵?直接讓他們稱臣納貢便是。

在朝臣們的眼中,這些草原上的部族只要稱臣納貢,便是歸附華夏,大宋便有了極大的武功,到時在以教化改變,瞧瞧,文治武功便都有了。

但趙禎絕不鬆口,反正他在呼倫貝爾城,草原上的事情他完全可以獨斷專行,也是他堅決不回朝的原因,其實這在趙禎看來是一個好機會。

反抗勢力都聚集在了一起,豈不是一鍋端的機會嗎?

趙禎從始至終都不是本着非要草原部族歸附的態度,這不是一場交易,而是一場變革,一場關於草原的變革。

無論草原上的部族態度如何,大宋都是要拿下草原的,都要把草原變成大宋疆土的一部分,趙禎爲此準備了不知多少年!

現在的草原終於亂了起來,契丹人,草原部盟,小部族在大宋的麾下開始團結,呼倫貝爾城的建設初期完成,烏古部已經歸附,並且敵烈部空曠的草原開始被利用起來。

再加上大宋,多少股勢力在這裡生根發芽?可以說現在的草原再也不是簡單又單純的草原了。

趙禎就是要把這潭水攪渾,越渾濁越好,這其中一定會涉及利益的往來,嫉妒,背叛,陰謀等等將會在這裡充斥,而趙禎要做的就是讓大宋獨善其身。

當然也要在其中做到一些事情,比如支援小部族的建設與發展,直接把那些草原南部的小部族連接在一起,並且把他的部族勇士集結在一起,獨立變成軍隊,名字趙禎都相好了,北戍司軍!

這是一支全新的軍隊,由各個小部族以及烏古部和塔塔爾部的勇士組成,當然其中也不乏大宋的將士,要保障一支軍隊的忠誠,思想教育建設一刻也不能鬆懈。

“洗腦”很重要,要讓這些草原上的勇士變成大宋的士兵,首先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宋人,如何覺得?

自然讓他們融入大宋的軍隊之中,讓他們不覺得自己是獨立與物外的存在,大宋的軍制相當嚴格,軍中的訓練和規矩也是爲了配合與默契而設置的。

當然也是個大熔爐,無論是是什麼人,只要今日大宋的軍隊,就必須辦成一模一樣的出來,在這裡文化,知識,能力,民族都被融合在一起,最後個人原本的特徵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樣的軍隊對於大宋來說纔是最好的,這些外族組成的軍隊趙禎進行了特殊的照顧,派遣參謀軍事院的官員大批入駐北戍司軍。

爲的就是讓他麼知道大宋朝廷對這支軍隊的重視。

當然,除了精神上的“武裝”之外,大宋也給這些騎兵配備了堅固的板甲和強勁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這些草原上的騎兵蜂擁作戰,武器裝備自然不能少。

只不過這些武器全部都是近戰的裝備,沒有一柄棘輪弩,更別提火槍了,參謀兵事院的官員上疏,言辭激烈,極力反對給北戍司軍配備遠程武器,最多配發他們習慣的弓箭而已。

事實上能做到這樣已經是極大的讓步,否則連弓箭都不準備給他們配給。

趙禎和王韻有些擔心,大宋的騎兵之所以彪悍不光是戰鬥素質的問題,更是武器裝備的領先,否則也不會出現步兵全面擊潰騎兵的一幕。

但事實證明趙禎和王韻的擔心是多餘的,北戍司軍的草原勇士在獲得鎧甲和大宋的兵刃之後,激動的有些不像話,自信心高漲的連趙禎都有些看不下去。

嗷嗷的就要請命,號稱要“踏平”阻卜大王府,爲大宋開疆拓土,爲自己掙一份封妻廕子的軍功。

熱情是好的,但他們還沒有接受大宋的全面訓練,宋軍的騎兵和草原騎兵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能征善戰,而是在於配合默契,指揮劃一。

連三個月的新兵訓練還沒完成,就想着出征建功,實在是讓宋軍有些無語。

八萬草原騎兵來自不同的部族,習慣,配合,認識,都成問題,甚至有些人的交流還要靠手勢表達,這如何使得?

但這些人同樣也征服了大宋的將士,因爲草原人的身體素質和漢人不同,他們完成軍事訓練的速度很快,無論是體力,耐力,還是彪悍都算是出類拔萃的。

三個月的新兵訓練,這些人一個月便做完,而且沒有喊苦喊累的,當然也有一部分的激動在其中。

高大的阿拉伯混血戰馬也從大宋運來,這些高大的戰馬耐力驚人,個個都是膘肥體壯,腳下打了馬掌,在草原上奔馳起來那叫一個氣勢驚人。

在北戍司軍將士們的眼中,這樣的駿馬已經不能稱之爲戰馬了,該是進貢給皇帝的御馬!可卻在自己的胯下,恨不得當成親爹一樣供着。

相比宋軍將士,北戍司軍的士兵對駿馬的喜愛已經超過了一切,在他們眼中戰馬就是兄弟,就是朋友,是自己將來在戰場上託付性命的。

堅固的板甲,胸甲,鋒利的長槍,戰刀,再加上迅捷如風的軍馬,這樣的配給簡直是做夢一般,北戍司軍的將士從未見過,而現在卻在一瞬間就擁有。

對大宋的敬畏也愈發強大了,這個王朝居然能拿出這麼多值錢的東西來,簡直是他們想都想不到的。

確實如此,這些東西對大宋來說算不得什麼,但價錢也是草原部落所承擔不起的,八萬騎兵幾乎人馬具甲,猶如鋼鐵洪流。

因爲地域的原因,這八萬人可以全部投入到草原的戰場上,趙禎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把敵人碾成碎片,在近距離的白刃格鬥上,北戍司軍不弱於大宋的鐵騎。

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
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