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

趙禎在下一盤大棋,現在沒人清楚這個大宋帝王心中的想法,因爲他根本就不在神都城,但整個大宋都在忙活,忙活這位官家早早便設下的佈局。

東京城的皇宮和神都城的皇宮大差不離,在神都城能找到的東西在這裡也能找到。

三才舉着燈籠在前面行走,趙禎跟在後面,這狹小的通道在神都城的密庫中可沒有,趙禎當初在皇宮中修建密庫也算是破費心機,當初他認爲這裡已經完全足夠,但現在看來當初的自己還是把進出口的密道設計的小了。

當然這和當初皇宮的財力有關,那時候大宋的國庫也不富裕,何況是趙禎的密庫?

其中大多數的財富在那時或許是無價之寶,一顆來自西域的寶石便足以讓人心動,但現在這些東西在神都城的密庫中根本算不上是奇珍異寶。

但這裡依舊是趙禎的“寶地”,對於這條密道同樣熟悉的人除了趙禎之外便是三才,即便是皇后都不知道這條寶庫中有什麼。

皇后是隨着趙禎遷都北平府之後才掌握了內庫的財權,也是在那時候開始她才接手的蔡記和官營買賣的業務。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后甚至比蔡伯俙還要後看見趙禎的財富。

機關的聲音卡卡作響,趙禎看似隨意的在拉動槓桿但事實上卻是開啓密庫的密碼,這東西據說是魯班的後人所做,這人現在就在神都城的格物院中。

據說他在做了這個鎖之後便開始深居格物院,同時還把酒個戒了,燒掉了圖紙,發誓此生再也不做這東西。

當然這和三才的威脅不無關係,作爲入內內侍省的都都知,三才絕不會讓人再製造一個和東京城皇宮一樣的特殊鎖具來,除了神都城的皇宮。

槓桿和機括相連,這是鋼製的鎖具無論過了多少年,可能會生鏽但卻絕對能用。

趙禎拉動每一個槓桿都是小心翼翼的,他知道這些槓桿拉錯了一個之後的結果是什麼,無數的飛蝗會把密道里任何東西射程篩子,而這些特製的弓弩完全是機械結構,沒有用上一絲的木料。

這就是格物院的手筆,大氣到了敗家子的程度…………

咔嚓…………隨着機括聲的響起,大門終於打開了,這處密庫屬於東京城的御書房,裡面的面積不大也不小,只不過趙禎之所以牽掛不是因爲裡面的財物,而是那幾個傀儡木偶。

每一個傀儡木偶上的名字都使得三才不敢用正眼去瞧,頭一個穿着通天冠服,腆着個肚子腰間配着寶劍的大鬍子便是鼎鼎大名的始皇帝嬴政………………

三才知道,自己是唯一知道官家這個秘密的人,別人甚至是皇后都不知曉這御書房中的秘密。

想到這裡三才便有些緊張,畢竟伴君如伴虎,這事情官家是定然不會讓人知曉的,而自己………………

趙禎哪有心思去管三才,事實上他並沒有覺得三才出現在這裡有什麼不合適,哪個帝王身邊沒有一兩個忠僕?

便是唐玄宗還有高力士爲伴,自己帶着三才也沒有什麼。

這裡是趙禎的密室,也是唯一屬於他的地方,許多不能說的話,不能罵的街在這裡都可以暢所欲言。

待三才把一切都準備好之後,他便悄悄的去了邊上的等候,他知道官家又要和這些前朝帝王“說話”了。

“北方的草原朕已經拿下,遊牧民族對漢家的侵略再也不肯能出現規模化,這是一大喜事,你們當爲朕賀!爲大宋賀!爲華夏賀!”

趙禎面對秦皇漢武滿飲一杯酒,這酒是數十年前便藏在這裡的,現在喝起來酒香濃郁而純正,別有一番風味。

三才已經跪在邊上給趙禎滿酒了,他知道這些雖然是木頭的人偶,但每一位都是漢室帝王,都是華夏所承認的無雙帝王。

趙禎很滿意他的態度,這就對了,別說是三才,便是任何一個華夏子民在見到這些雕塑的時候都應該虔誠一拜。

這是華夏的傳承,是文明的延續,是血脈在流淌,趙禎從來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因爲他繼承了華夏的文明,繼承了這些君王的傳承。

沒有他們就沒有華夏偉大的歷史,沒有他們就沒有遼闊的疆域,也自然沒有了“自古以來便是中國領土”這句話。

趙禎一直覺得自己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大宋也同樣是如此,只不過有許多人在這個時代還未出現。

華夏漢室從來就不缺英明的帝王,這一點在歷史上早有論斷。

“朕要做一件你們都沒做過而後人做過的事情,吐蕃高原必要納入漢家的疆土,這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當年和親也沒能換來吐蕃的歸附,但朕不要和親,朕的大宋比你的盛唐更加強大,朕要用槍炮打開吐蕃的天塹,用戰馬去征服高原!”

微微吐了一口酒氣,趙禎覺得今天的酒喝得暢快,而邊上的三才已經顫抖的說不出話來,他是真的怕了。

官家的話有些前言不搭後語,什麼叫前人沒做過而後人做過的事情?後人是誰?官家怎麼知曉後人征服了吐蕃?

但三才對於這段話選擇自動忽略,官家是神仙般的人物,自己是凡夫俗子,哪裡能理解?

而趙禎接下來的話便讓他更加篤定:“朕的計劃如何?東城的勳貴們養肥了,就應該割肉,這些人的存在一直是你們頭疼的問題,楊廣你滅陳朝、徵吐谷渾,開科取士、修隋朝大運河功大於過,朕不說什麼,但你卻沒有徵服吐蕃,否則朕便能理所應當的收復高原了。”

趙禎現在很糾結,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居然出現了一個天大的漏洞,禮法問題,也就是大宋發動戰爭的正義性問題。

有道伐無道,這是華夏傳統,也是出兵時檄文書寫的依據,吐蕃在某種程度上佔據了優勢地位。

因爲從秦朝開始一直到五代十國,吐蕃都是獨立的存在,並沒有被漢家王朝征服過,沒有了前車之鑑,大宋征伐吐蕃就沒有了合法性。

吐蕃是和大唐發生過戰爭並且雙方之間拼的是你死我活,但最終的結果是誰也沒有奈何誰,這下就尷尬了,尤其是吐蕃剛剛統一,對大宋的態度相當謙卑,甚至連大宋佔據了青塘,他們也忍氣吞聲了。

趙禎手中唯一的把柄便是角廝羅背叛大宋,但這件事當真是不好做文章。

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
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