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

原本大宋最北邊的析津府如今已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平府,這裡成爲了整個大宋的中心,開始的時候東京城百姓還沒有什麼感覺,畢竟衰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但隨着貨物,人才,勞力,等等各種資源的向北轉移,慢慢的他們便感覺出了不對勁。

往來東京城的遊人士子不斷的減少,到後來甚至到了東京城的人也開始先北平府轉移了,商賈的嗅覺更是敏銳,他們第一時間便看到了東京城的衰落,也看到了北平府的崛起,於是商人是東京城中最早拖家帶口向北平府而去的人。

一旦商人離開,東京城的繁榮便開始蕭條了下去,百姓之家也跟着離開,但因爲有工廠的存在,許都人還是不願意走,畢竟他們的飯碗現在在工廠之中,誰知道去了北平府之後會不會有這樣的好活計?

當然,東京城的生態鏈並沒有被打斷,商人離開了一部分,百姓離開了一部分,但是卻有一部分人不想走,畢竟在封建社會中,傳統思想還是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世世代代生活在東京汴梁的老人就不願離開。開封府的農民也不想離開自己的土地。

於是北上的人口只有半半之數,五十萬人便已經是極限了,並不是誰都能經受得住旅途的奔波,而開封府已經發出告示,想要跟着遷都的人都有車馬盤纏可以領取,但如若是不着急走的人,待火車數量增加的時候,可以乘坐火車前往北平府,並且分文不收!

這無疑是一件好消息,從東京城到北平府只需短短的五日時間,這消息已經在大宋傳遍了,簡直就是飛過去一般快捷,剩下的人們便更加不必擔心了,官家說了遷都的時間有三五年之長久,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們即便現在不走以後想走了還有機會,而且朝廷還鼓勵百姓晚些走嘞!

所以第一批前往析津府的大多是官員的家眷以及商賈之家,他們多是乘坐馬車走水泥鋪就的公路北上,實在經受不起顛簸的人只能前往洛陽轉水運北上,隋唐大運河的好處被體現了出來,這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廣通渠,永濟渠可以連通南北,使得大宋的北平府也擁有漕運繁忙的漕運。

這是北平府的動脈,不可荒廢,在趙禎抵達北平府之前,便已經下旨不惜一切代價修繕隋唐運河故道,清淤,蓄水,不足之處開挖加固,務必使之通航。

北平府不似開封府,擁有完善的漕運,水網密佈四通八達,僅僅依靠公路的運輸還稍顯不足,如若能把公路和漕運相結合,必會給北平府帶來更大的繁榮,待火車完全通暢之後,一條鐵軌變爲兩條,到時間聯通大宋各地便指日可待,要知道兩條雙向鐵軌的出現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遷都看似簡單,只要皇帝搬家就行,可其中的困難數不勝數,趙禎也是準備了許久才下決心遷都,畢竟這些能解決的內部困難和外部矛盾比起來便算不得什麼,草原上有着能毀滅華夏文明的存在,這纔是真正的大患。

一個帝國,一個王朝不可能永遠延續下去,即便是趙禎都沒有勇氣如此說,他太瞭解歷史了,甚至可以說他就是歷史的一部分,雖然現在的趙禎在改變歷史,甚至創造歷史,但這個蠻橫的傢伙總是不受人的控制,即便是趙禎在強大也沒有能力馴服歷史的腳步。

他現在要做的僅僅是把草原納入大宋的中央管轄之類,讓草原更加接近都城,從而方便鎮壓,或是統治,他要讓大宋的都城成爲第一道放止草原侵略華夏的防線,他所守護的也只不過是華夏文明而已,並非大宋一國一朝。

即便是大宋亡與內部趙禎也不會有多少痛惜,因爲後繼之人總會保留華夏的文化,科技,藝術,智慧等等東西,而如果亡與外族,便正是華夏的大浩劫。

自從遷都之後,又是春暖花開之時,所有的資源都開始先北平府轉移,而北平府的名聲也開始縱貫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爲這裡雖是燕雲之地,但生活上卻與大宋的腹內完全相同,只不過多了些西北之地特有的習俗和習慣而已。

但南北的風俗習慣在這裡很快的融合,巨大的北京城雖然比東京城要大上好多,但早晨依然有買麪湯的小販走街串巷,報時的頭陀拖着長長的嗓音,曹婆婆肉餅的香味依然在大街上飄蕩,蔡記的酒樓照常開張。

官員們打着哈氣的在早春天沒亮的時辰中開始早朝,即便是剛剛搬到北京城,早朝這種事情還是要繼續的,前段時間在路上便耽誤了不少天嘞!但現在即便是早朝也不過是走形式,各個衙門的卷宗都在背運的途中,即便是中書省,或是樞密院的都要用火車運達,五天之後纔能有東西可用。

這段時間每個衙門的主官都在些奏疏,請求陛下早早批准自己衙門的卷宗使用火車運達,可無奈朝廷的衙門實在太多,不遷都不知道,原來東京城的衙門有這麼多嘞!

最先運達的不是任何一個衙門的卷宗,而是趙禎自己的內藏庫……這是趙禎的小金庫,完全不受三司監管,包拯已經幾次上疏要求三司使有查看內藏庫之權,以便國庫不足時調度,但都被趙禎否決了,說實話,趙禎甚至連自己都不敢輕易查看,因爲其中的錢財之多,珍寶之豐,連他都害怕。

整整八節車廂的火車運來的還只是內藏庫的一小部分,趙禎看着一旁兩眼通紅,閃爍着貪婪目光的包拯微微尷尬,這貨要是沒有皇權的制約,怕是能把整個內藏庫充入國庫了吧?

包拯機械的轉過頭道:“官家,如此鉅萬之財,居然只是內藏庫十之三四,難道天家的生意已經開遍了大宋不成?亦或是……”

趙禎無奈的說道:“這些錢都是蔡記和碧雅軒賺取了,當然也有徵伐之戰的戰利品,單單是燕雲就有遼皇的財富無數,咳咳……朕也不知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說沒有一文錢是壓榨百姓而來,你家婆娘難道覺得碧雅軒的東西貴?或是說去蔡記吃飯是因爲朕的面子?!”

包拯張口結舌,最後只能問道:“那陛下如此多的錢財將會作何之用?三司……”

“三司管不着!這些都是朕的內藏庫,與國庫分文無關,朕自然有大用!到支出之時,必會有人報與三司入賬,三司只管記錄出賬,讓皇帝知曉內藏庫的錢花到哪去了便是!”

包拯的眼睛一亮,沒想到官家居然在這裡鬆口了,連連答應道:“臣遵旨!”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