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

趙禎做事從來都是把一切都儘早謀劃,事情一旦發生再怎麼彌補也趕不上早早謀劃要來的穩妥。

在趙禎看來,“亡羊補牢”終究還是亡了羊,哪能比得上未雨綢繆來的從容?

蔡伯俙這個青海路轉運使擁有很大的權利,當然天下人都知道蔡伯俙是大宋的“財神爺”,他到了哪個州府,哪個州府就有好運,商賈之道會在這個州府“開花結果”。

當地的生意必然會紅紅火火,宋人很早就明白“產業鏈”這件事,一個商號的開設,一個工廠的開工都不離開工人,而工人的收入增加必然使得當地的商賈更加繁榮。

只要生意好,必然會帶動所有人都發家致富,活計好找了,東西好賣了,人也逐漸的來了,這就是一個州府的“福氣”。

眼下的青海路安撫使是宰執相公范仲淹力薦的人,太子中允,右司諫尹洙,對於這個人趙禎還是比較相信的,因爲他爲人做事都是極爲穩妥的,唯一的不好便是對人才和能力太過看重。

ωωω▪ttκǎ n▪¢ o

爲了保全一個青海路宣毅軍副將的名聲,甚至動用青海路的府衙錢爲他還債,事情自然被下面不服的人舉報給了兵部,狄青便直接上疏趙禎了。

在東京城中,趙禎便把斥責的文書以書信而非聖旨的方式發往青海路,這件事無論是那個偏將還是尹洙,甚至是那個告狀的下屬都有責任而並非是一個人的問題。

即便是趙禎也只能通過“和稀泥”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懲治誰都不太好,若是把那偏將給免了,那尹洙所作的一切豈不是白做?

青塘城已經被大宋改名爲青海誠,溪哥城改名爲西寧城。

其他城池的稱呼沒有改變,宗哥城,邈川城,遁化城也在不斷的修繕和擴大規模,與青海誠和西寧城互爲犄角。

當初在青海路的一次追擊戰,使得角廝羅帶領的青塘人向後撤了數百里,把整個青海都讓給了大宋,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要知道青海湖的產出高的嚇人,青海湖附近有大大小小的鹽湖數百個,這些東西在青塘人的手中發揮不出多少價值,但在宋人的手中立刻成爲一條爲青海路提供巨量財富的生產線。

青海鹽對於大宋來說是一項寶貴的財富,因爲產量的控制,數量的稀少,價格是普通鹽的十倍甚至百倍!

尹洙在青海路就是以青海鹽起家,發展青海路的民生,在這一點上他做的極好,再加上通商的增加,青海路的百姓迅速成爲大宋較爲富裕的州府百姓了。

大宋在奪取青海路之後便開始想盡辦法引到百姓前往青海路定居,只有定居下來了才能發展這個大宋剛剛拿下的土地。

現在的宋人也都清楚,只要是大宋奪取下的土地,拖家帶口的去了,不光路上有朝廷的貼補,到了地方也有官員的扶持,甚至能很快的發家致富。

有些清苦人家都在等待這個好機會,災民,流民也都是遷徙對象,所以青海路不缺人。

趙禎讓蔡伯俙秘密準備,從東京城大老遠的調運貨物冒充通商西方的商品運送到青海路,爲的就是掩人耳目。

而這一次也是趙禎在配合蔡伯俙,身爲一國之君,趙禎親自抵達神都城監管貨物的購置情況,此次對吐蕃的用兵極爲重要,趙禎不希望大宋的將士損失哪怕一個人。

“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不可能的,角廝羅的吐蕃不是仁青東的康巴人這般容易對付。

康巴人英勇善戰不假,但他們不夠團結,也沒有制度化,還存在於那種歃血爲盟,互相支援的落後部族形勢,甚至連一直常備軍隊都沒有。

趙禎之所以收服康巴人不是特別需要康巴人的騎兵,而是希望通過康巴人瞭解高原,減少對大宋軍隊的威脅。

若是大宋不爭取康巴人,那角廝羅必定會拉攏康巴人,作爲同在高原上生活,又曾經都屬於吐蕃王朝的種族,吐蕃人和康巴人走在一起是必然。

一旦進入作戰狀態,那就是無所不用其極,這是戰爭,是要死亡,流血,犧牲的戰爭,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面前,許多東西都能夠被拋棄。

趙禎拉攏康巴人是一個道理,早早準備戰爭物資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但對於趙禎來說不是沒有壞消息出現,三才的臉色中帶着驚恐,匆匆的趕往東京城外的皇莊,趙禎作爲皇帝,在東京城外有莊園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皇莊的位置就在東京城外,工廠的郭城之類,不光趙禎的皇莊是這般,東京城中不少百姓的莊子也是在這裡。

如此便形成了令人驚歎的城池風格,東京城中有皇宮,有宮城,有東京城的城牆,裡面是大宋的繁榮的商業,外面是一圈廣袤的農莊,農田,再外面是高聳煙囪的工廠和一堵又一堵高牆。

三才找到趙禎的時候,他正蹲在地裡挖土豆,邊上的仁青東看着邊上壘起的“土豆山”已經呆滯,整個人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目光一直盯着趙禎的手沒有離開過,他如何也想不明白爲何大宋出現這種高產到駭人的作物。

扒開草莖,鬆開土塊,輕輕的上提接着便是一串串的土豆被拉扯出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彷彿地裡永遠都有土豆不但的被拉出。

一串串的土豆連接在一起,碩果盈盈,讓仁青東的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和嫉妒。

這是一種狂熱到趙禎都有些不舒服的光芒,看着在邊上直搓手的仁青東,趙禎指了指邊上的土豆:“想要看便看,沒有什麼好驚奇的,不過是極北之地的作物而已,朕把他們引進大宋了。”

趙禎的話說的輕巧,但對仁青東來說卻是心神震盪。

在他眼中,這些高產如巨的土豆便是上天的恩賜,應該是祥瑞纔對!

三才瞧見仁青東撫摸土豆的模樣,忍不住的輕咳一聲蹲在趙禎的邊上小聲道:“官家,吐蕃人已經開始打我大宋土豆的主意了,不光土豆還有地瓜,皇城司和黑手最近都截獲了這般的消息。”

趙禎無所謂的點頭道:“情理之中,若是角廝羅不打土豆和地瓜的主意那才叫奇怪,傳令皇城司和黑手,此事不再追查。”

三才驚愕的望向趙禎,他不明白爲何官家會放任吐蕃人從大宋竊取良種。

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
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