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

一場進攻以振聾發聵的火炮拉開了序幕,彭七按照王韻的指揮率軍包圍了城池的南,北,東三面,大軍從三個方向了同時出擊攻城。

威力巨大的炸藥被放在城門口,隨着數聲巨響,塞爾柱的巨大木門就隨着煙塵灰飛煙滅,宋軍的步卒便如潮水一般涌入訛打刺城。

整齊劃一的五百陌刀手在前開道,身穿全身重甲的陌刀手如同一面大盾,弓箭射在他們的身上如同射在堅硬的石頭上,或是射入一點點斜斜的掛在盔甲的外面,或是被無力的彈開。

沒有東西能阻擋五百陌刀手的前進,大地也震顫着向他們表示屈服,當塞爾柱人的士兵靠近陌刀手的時候,如山如牆的陌刀被舉了起來,在陽光下反射着驚人的亮度。

刀牆過後碎屍遍地,連戰馬都能一劈爲二的陌刀人在他們的面前就是如同豆腐一般。

塞爾柱人身上簡陋的鎖子甲在陌刀面前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鋒利的橫刀帶着萬鈞之力輕鬆的就能斬斷鎖子甲上面的鏈釦。

當陌刀手推進的時候,伸手的長槍手,弩箭手不斷的屠戮着四周塞爾柱士兵的生命,雙方之間的戰鬥本就是不公平的,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以及鬥志上。

圍三缺一的好處便是不給敵人殊死搏鬥的勇氣,讓他們從心中知道沒有必要拼得魚死網破,他們還有一線生機。

這是華夏戰術體系中心理學爐火純青的運用,詮釋了什麼是攻心爲上。

西門成爲塞爾柱人逃竄的方向,宋軍的不斷推進和擠壓使得他們除了西門之外無處可逃,當倉皇而出的塞爾柱人從西門逃出的時候,不遠處便是滾滾的西洪河。

只要度過西洪河他們就算是保住性命了,西洪河源自天山山脈,一直向西流入花刺子模海,是一條極長的河流。

想要繞過西洪河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就是泅渡過河,面對身後的虎狼之兵,塞爾柱人沒有選擇,只能硬着頭皮的泅渡。

船隻是有的,只不過數量太少,面對數萬人的塞爾柱守軍完全不起作用,宋軍的撲殺還在繼續,戰爭一旦開始就沒有那麼容易停下。

當塞爾柱人抵達河邊的時候,更多人只能跳下河水中不斷的向對岸游去,還好這是在秋季,雖然河水冰冷,但水量並不高,若是遇到汛期根本就不用想泅渡過河的事情。

就在塞爾柱人慶幸的時候,宋軍的騎兵碾壓過來,楊懷玉的背嵬軍選擇了最爲正確的作戰方式,半渡而擊之…………

無數的塞爾柱人被衝殺至水中,被分割成兩半的塞爾柱人一面在河中掙扎,一邊在面對背嵬軍騎兵的屠戮。

背嵬鐵騎是大宋最爲精銳的騎兵部隊,也是趙禎親手組建的騎兵,軍紀嚴明,號令統一,裝備強大,戰無不勝。

當塞爾柱人遇到他們的時候幾乎已經崩潰,楊懷玉率軍在被分割開的塞爾柱軍陣中不斷的來回衝殺,這是一場戰鬥也是一場屠戮的開始。

正在河中泅渡的塞爾柱人幾乎毫無防備,弩箭漫天攢射,塞爾柱人慘叫着沉入水中,只有傻子纔會在泅渡的時候穿着盔甲…………

毫無抵抗之力的塞爾柱人如同落水的羔羊,宋軍根本就不需要瞄準,只需進行無差別的射殺即可,這樣的射殺使得塞爾柱軍損失慘重。

鮮血染紅了整條河,河面被浮屍塞滿,追擊的宋軍也已經趕到,和背嵬軍一起形成夾擊之勢,塞爾柱人徹底絕望。

僅剩的千餘人在被屠戮之前舉起了白色的旗幟,他們不敢再度抵抗下去,面對強大的宋軍再負隅頑抗的結果必然是被盡數消滅。

訛打刺城一戰僅僅是過了半日的時間就結束了,塞爾柱軍隊傷亡慘重,宋軍開始了戰場的清理與覈算。

此戰宋軍戰損共計兩千八百一十人,重傷三百人,輕傷一千人。

在攻城戰的時候死傷人數不足五百,剩下的都是在對付塞爾柱親兵的時候戰死,兩千三百人的傷亡讓王韻心痛不已,這些都是上四軍中精銳騎兵,雖不及背嵬軍也是大宋的精銳力量,戰損一人是巨大的損失何況戰損兩千多人。

好在攻城的時候沒有折損多少人,也讓原本糾結的王韻臉色稍稍好轉。

至於塞爾柱人的五萬守軍,其中三萬人的騎兵被全殲,兩萬多人的守城士兵被殲滅一萬六千多人。

剩下的事前三千多士兵歸降,宋軍對待俘虜可沒有多麼仁慈,這些人的任務便是修繕訛打刺城,成爲宋軍的勞役。

城防需要重新加固,屍體需要清理,這些都要交給塞爾柱的俘虜去做,已經被宋軍的強大所擊潰的他們無力再度反抗宋軍。

宋軍的補給從八刺沙袞抵達恆邏斯城,再從恆邏斯城運往訛打刺城,一條完整的後勤供給線便產生了。

從訛打刺城開始,宋軍一路向西,百納克特,噠失幹,義刺克,俱戰提,拔汗吶等一衆沿着西洪河的城池被宋軍攻克。

塞爾柱的西洪河防線全線崩潰,在此之後幾乎一馬平川無法阻擋宋軍的進攻。

而塞爾柱人做夢也沒想到宋軍會突然對他們發動進攻,這場進攻是如此的猛烈,以至於塞爾柱的邊境城池在短短的十天時間算上白水城便足足丟掉了八座城池。

這些城池不是普通的城池,都是邊境上的城池啊!

這些城池擁有人數不少的駐軍以及完善的城防,甚至還有帝國精銳部隊在,但即便是如此還是抵擋不住大宋的進攻。

並且宋軍的情報準確,對每座城池的瞭解甚至超過了塞爾柱人自己,駐軍的多少,裝備如何,城池結構等等。

其實這只是宋軍的第一步而已,邊境上的塞爾柱城池衆多,這些城池幾乎都是塞爾柱抵擋大宋的防禦體系,其中不少的城池僅僅是一做軍城而已,並沒有百姓居住,也沒有商貿往來。

目的很明顯,是爲了防備大宋向西進行擴展而設置的,宋軍是不宣而戰,而塞爾柱依舊有如此多的士兵駐紮在這裡,由此可見塞爾柱對大宋的提防。

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
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