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逼近關中

隆興元年年末。抗金形勢急轉直下!欣…一

先是河東戰場,本來打算跟平陽死磕到底的委宿突然決定以“鎖城法”圍困,親率精銳南下進逼關中。原因只有諸如耶律馬五這樣的金軍高級將領知道,從河北過來了人,向他通報了由四太子完顏兀朮率領的東路軍之戰績。當得知兀朮破山東,掃大名,已經兵臨東京城下的消息時,委宿終於在平陽呆不下去了。

其次是中原戰場,完顏奔睹率領除女真本族精銳之外的數萬大軍,瘋狂進攻東京。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徐紹,以河北招討使張所爲副留守。徐洪爲都統制,依靠韓世忠、岳飛等將領,集合京營,河北軍,以及大批志願抗敵的百姓堅決反擊。

金軍攻擊的第一處,說來也巧了,就是已故太師徐彰府邸所在,西水門。戰事開始之前,完顏奔睹下令將東京近郊的鄉村城鎮付之一炬。而後以大船數十隻順汴河而下。直衝西水門。船上裝有大量的引火之物,企圖以火攻的方式燒掉西水門的木製防禦工事。

徐紹聞訊,以樞密使、東京留守、開封府尹之尊,親臨一線督戰。他的兒子,都統制徐洪當場命岳飛部將王貴率領敢死之士兩千人還擊。當金軍火船順水駛來,只見紅光大起,沖天烈焰非但讓人無法靠近。甚至無法逼視。徐紹一聲令下,王貴率死士一躍而出,他們使用一種水上常見的長鉤,將船勾住,使之無法前進。城頭上的守軍則投之以大石。數十隻般幾乎都被擊沉。剩下的也堵在河道里,自行焚盡。東京保衛戰,戰告捷。

最後是江淮戰場,完顏兀朮率女真精兵自東京起猛追,趙桓剛到穎昌府,後面就傳來緊急軍報,說是金軍距此不遠了。皇帝聞訊是大驚失色,女真人怎地來得如此之快?我這離開東京纔多久?大臣們也慌了手腳,往日吧,但遇緊急軍情,總還有樞密相公在。他從前是幹武將的。打仗他在行,可現在徐紹在東京都是禍福難料,這可如何是好?此時。又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站了出來,不是旁人,就是年輕的樞密副使折彥質。他是西軍折家將子弟,知兵懂戰,而且還參加科舉考中進士深得官家喜愛。可耿南仲卻不同意,只不過這回他倒不是有意跟折仲古過不去。皇帝帶着這麼大一幫子人恐南撤,大臣裡通曉軍事的沒幾個。折彥質這一去,要是打勝了倒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咱們這夥人還指望誰?

都說不信沒了張屠戶,就得吃帶毛豬?難道領兵打仗非愕靠武臣麼?正當趙桓心急如焚時,一個文臣挺身而出。穎昌知府,宗澤宗汝霜。當初,他自磁州領軍勤王,岳飛就在他麾下。因這件功勞,被何慄派到穎昌來作知府。聽聞官家南撤的消息後,他就集結境內軍隊,準備護送天子南下。

對於宗澤的及時到來,趙桓感動非常,不但親自接見,還勉勵說只要擋住女真追兵,能使朝廷安然遷往行在,就不吝殊賞。並當場拿出十真錢,賞給穎昌將士。宗澤請趙桓先行之後,將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並對佐官們說“君憂臣勞。君辱臣死,蓋本分耳。今金賊遠來,吾必阻之於是置兵於穎水渡口。多設強弓以待。士兵準備未畢,金軍遊騎已至,這南安的軍隊幾時跟女真人幹過?一見騎着高頭大馬,穿得千奇百怪的北夷騎兵,當場棄器械而奔走者數以百計。女真人一看。果如四太子所料,這大宋南邊的軍隊真是不堪一擊。當下便涉河而擊!

情勢危急之時,宗澤以老弱文臣之軀。馳騁於岸前,大呼殺敵報國。誓與士卒同生死。部下受其鼓舞。亂箭射去,金軍遊騎不過百十衆。遭這當頭一棒,溺死者過半。官兵一見。原來金軍也是爹生娘養的。並非三頭六臂,士氣稍振。

宗澤不敢大意,趁女真主力未到之時,徵早就召集起來的民夫在穎河枯水處多設營壘堅守。第二日,兀朮兵至,得知擋在穎河對岸的宋軍主將,就是自己的二哥被困滑州時,參與過圍城的原磁州知州宗澤,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遂揮師猛扣。

宗澤固然忠勇,兼具才幹,但畢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穎昌府的駐泊禁軍只有一千人不到,其他的都是些廂軍雜役。靠着人多勢衆,對付女真遊騎還可以,一遇上兀朮的主力部隊也只能是潰逃的份了。這也不怪當兵的,因爲整個大宋南方的禁軍加起來,還不如陝西一地多。

在宗澤退守城內後,兀朮倒也沒掛念着爲兄雪恥,這位四太子腦子精明得很。宗澤在穎水岸邊設防,那明顯就是想拖住我,這說明什麼?說明少帝此去不遠!於是下令,追!

此次金軍大舉南下,規模空前。至目下爲止,三大戰場都氣勢洶洶。雖然委宿在平陽被擋住了一個多月,還折了兩萬餘人馬,但用“鎖城法”困住徐衛後,他便快馬加鞭。經河東走廊南下,直逼關中平原入口,河中府!委宿的先頭部隊耶律馬五迫近關中後,選擇了孤峰讓南道進軍,意圖奪取蒲津渡的浮橋。連通陝西與河東!

冬風呼號,在這寒冷的天氣裡。野外本該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可在蒲津渡所在的黃河兩岸。卻是人吼馬嘶,劍拔弩張。八尊鎮河大鐵牛東西各四,牽扯着大河浮橋。這八頭鐵頭,始鑄於唐開元年間。所以又稱開元鐵牛。數百年來,它們不知見證了多少次兵荒馬亂。狼煙四起,可仍舊雄踞兩岸。不動分毫。

東岸,女真大軍的戰馬還不時從口裡噴出白沫,不住地划着前蹄。馬背上的騎士也呼出團團白氣。握緊器械緊盯着對岸。耶律馬五翻身下馬,登上鐵牛牛背,眺望西岸。這座長數百步的浮橋另一端,就是關中平原。只要能過去,女真鐵騎就能縱橫平原,所向無敵。

可馬五知道,這區區數百步,絕不是輕易就能通過的。沒看麼,別,巾二隻經築起長長的防線六壁牽點衛,其系能看清年執引婿鄖小軍士兵。在浮橋另一端的敵樓上,一面戰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旗上一個碩大的“徐”字讓馬五皺緊了眉頭。

怎麼又是徐?這兩個月以來,女真人最不願看到的就是這個字!不會是徐衛吧?

此時,一名百夫長帶領士兵拖着綁成一團的十幾人過來,那百夫長報說,是遊騎在附近一片林中現後抓到的。

馬五跳下牛背,掃視一眼,只見這些人無一不是年在三十上下的壯年漢子,遂用一口流利的漢話問道:“你等何人?”

那羣漢子看來是嚇得不輕,都耷拉着腦袋無一人敢回答。馬五一揮手,百夫長拔出佩刀猛揮過去,一名漢子被劈到在地,慘號不止。其他的駭得面無人色,瑟瑟抖。馬五又問道:“你等何人?”

判。人們是解縣炭井上的炭工。”終於,有個三十出頭,面黑短鬚的人顫聲回答道。

“炭工?在此作甚?”馬五盯着他問道。

“聽說金軍南下,上月前解縣境內的所有炭井都已關閉並撤回定戎。小人等見足足一月沒有動靜。來想運幾車炭回去,”那炭工說到此處,聲音越來越擡頭看了耶律馬五一眼,滿面俱是驚恐之色。

馬五臉色一變,那百夫長見狀,提着帶血的刀再度揮過去!

“這浮橋對面,宋軍明明已經封鎖通道,你等竟敢誆我!全部處決!”耶律馬五這句話一出口,駭得剩下的十幾個人大呼饒命。有一人跪地哀求道:“我等是陝州人氏,並非河中定戎之民吶!”

黃河在定成軍境內的合河鎮,永樂鎮一帶改道,又成東北流向,陝州便地處黃河北岸。因此並不需渡過黃河,便能直達解縣。

耶律馬五冷哼一聲,再度問道:“我且問你,這河對岸的宋軍,是哪處部隊?”

“回,回官人的話,對岸聽說是徐四官人的部隊”那求饒的漢子低聲道。

“徐四?跟紫金虎徐衛是何關係?”耶律馬五心中一動,立即追問道。

“是一個孃胎裡出來的親親兄弟!還有個徐大,乃涇原帥守!他便是徐四徐九的堂兄!”又有一人搶着回答道,他大概是希望自己這種表現能讓金軍放其一條生路。

耶律馬五一時沉默,這麼說來,徐家現在可算是西軍中一大將門。紫金虎頗有手段,不知他的兄長如何?轉過身去,目視對岸良久。那百夫長等了一陣,不見上頭示下如何處置。便問了一句:“這些人

馬五聚精會神思索對策,不耐地揮了揮手,百夫長會意,命士卒押解十餘人離開,頓時哀聲四起,,

“過了浮橋就是關中,我率兩猛安,先打頭陣。”龍虎大王完顏突合來到耶律馬五身旁,主動請戰道。

馬五搖了搖頭,手指對岸道:“你看宋軍壁壘,居高臨下,不但利弓弩,更可用擂石滾木,且這浮橋橋面狹窄,若強攻,勢必造成極大傷亡。平陽一役,我軍已挫銳氣,萬不能再有閃失。前面可是陝西諸路的精兵強將小心爲上。”還有一層意思,他沒有說出來。徐衛在家中排行老九,是不是最末一個不得而知,但一個小兄弟都能有那般本事,他的哥哥們想來不該是酒囊飯袋吧?當下,便命於東岸紮下營塞,派集斥候四處尋找適合渡河的地點,按下不表。

方纔,那炭工說,河對岸是徐四官人。也就是徐勝的部隊。可徐勝不是跟徐衛一起出徵,坐鎮澤州置辦糧草軍需麼?爲何又在此處?原來,就在徐衛堅守平陽,跟女真人血戰時,李綱已經召回徐勝,授意他“措置陝華防務”這不是官職。甚至不是差遣,只是陝西宣撫司以行文的方式命他暫且代理指揮。此時,曲端已經被調往京兆,任何灌製置司的都統制。因此,嚴格說起來。現在陝華的帥臣應該是經朝廷直接任命,“同節陝華兵馬”的徐衛。

徐勝回到陝華後,可以說是難題一大堆。先,九弟出征河東帶走了一萬多部隊。而河中府的張家兄弟,以及華州的康隨,都是曲端的親信,即便是曲端調走,他也不可能真正指揮得動。匆忙之間,他只能集合自己的同州軍以及定戎的虎捷鄉軍,緊急開赴河中府防守浮橋壁壘。

幸好,不久之後,徐家老大就從涇原帶着三萬精兵趕赴陝華助戰。眼下,徐勝坐鎮河中府,徐原坐鎮同州,拱衛陝西的軍政中樞,長安。徐衛當初提出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陝華的防務必須要由徐家兄弟主持。他之所以敢提這個要求。李綱之所以滿口答應,原因就在於。李綱也沒有別的選擇,其他幾路西軍一來他鎮不住,二來就算聽他指揮,他能放心麼?陝華是阻擋金軍進攻長安的重要防線。尤其是同州。渭水南岸地形狹窄,重兵不易展開,而同州位於長安以東的渭水北岸。走進攻長安或拱衛長安的一處重鎮。除此之外,它還是潢關和和蒲津浮橋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縱觀陝西六路,能讓李綱放心地將如此戰略要的交到其手的,也只有徐家兄弟了。

長安,這座號稱“帝都之”的大城市。此時還不知女真十幾萬大軍已經逼近關中。街市上仍舊熱鬧非凡,百業興旺。百姓該幹啥還幹啥,坐在小攤前,啃個肉夾饃。喝碗羊肉湯,肚子裡一片暖和,沒什麼比這更愜意的了。

一彪馬軍,約十數騎,飛奔入城。攪亂了街頭的平靜。作爲軍政中樞。又是整個對夏前線的物資集散之地,長安居民早就習慣了這種陣仗。沒誰把它當回事。等那些急着去投胎的軍漢過去,啃肉夾饃那位吹掉上面的塵土,又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殊不知滅頂之災,正一步步靠攏他們。

宣撫司衙署陝西最哥軍政長官,李綱正會見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邸心管徐廳上,李綱身着紫葳公服,頭戴烏紗,束席哦也,神色凝重地傾聽着。

客位上,一身戎裝的徐原正向他彙報備戰情況。說起來。李綱雖是方面大員,軍政一把抓,可他的年紀還不到五十,比徐原還略小几歲。

這徐家兄弟,雖說有骨肉血緣。但相貌都大不一樣。徐原天生的大將風範,兩道濃眉直入鬢中,鼻樑高據。臉龐削瘦帶着一道疤痕。頜下一把短鬚,端得是威武不凡,氣勢懾人。

“眼下,徐勝親自守衛蒲津防線,卑職集兵於同州,金人若窺京兆。必予迎頭痛擊!”徐原嗓門極大,平常說話也跟吵架一般。

李綱聽了這話,面上愁雲仍舊不散:“子昂率軍招討河東,以致陝華兵力空虛。義德如今雖率涇原軍來。與金軍恐怕仍舊懸殊,能擋得住麼?”怪不得他如此擔憂,徐衛傳來消息,說是金軍號稱二十四萬。這自然是虛誇,但估測一下,十萬左右應該還是有的。

徐原卻是面露笑容:“這點,請宣相儘管放心。卑職這位堂弟在定戎留下了充足的兵源!”

李綱眉頭一皺。徐衛的虎捷鄉軍攏共兩萬出頭,帶走精銳去了河東。定戎怎麼可能還有充足的兵源?

見他如此模樣,徐原解釋道:“金軍二次南侵撤軍後,河東大亂。盜賊蜂起。定戎非但涌入大批流民,更一度被強人所據。徐衛剿平匪患之後,將收降的亂軍,入陝的流民編爲鄉軍,於解縣,定戎兩處置屯墾大營。忙時耕作。閒時操練,時至今日。這幾萬人馬只要披上鎧甲,椅上器械,就能直接作戰!”當初,徐衛剛剛到任時,定成軍是一片狼藉。他請示李綱。又得到朝廷批准後,將投誠賊寇,河東流民約七萬人安置在定戎境內。挑選出了勇壯四萬餘編爲鄉兵,分屯華縣解縣。這幾萬人馬一直是由吳磷張憲負責練。幾年下來,早就已經形成戰力了。徐衛之所以沒有將他們編入虎捷鄉軍,是不想引起過多注意。試想一下,你一個小小的知軍就帶甲五六萬,甚至過一個經略安撫司的規模,那還得了?別說是東京,即便是李綱恐怕都要懷疑,徐九你想作甚?

出征河東時,他要求將陝華防務交到自己的哥哥手中,原因之一,就是想着這幾萬預備部隊,萬萬不能落入曲端手裡。這位大帥連義軍都敢動,何況你定戎的鄉兵?別我忙活一陣,倒替他人作了嫁衣。

“哦?果有此事?”李綱驚喜地問道。沒等對方回答,他就想起來了,是有這麼個事,當初徐衛請示自己,自己又報給了東京,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到底是徐衛啊,這份遠見,就是幾路大帥裡,又有哪個

備?

“宣相,卑職此來,是想請京兆調撥一批裝備。將定戎鄉軍武裝起來。務必確保京兆萬無一失!”徐原此時才說到了此行的正題上。

李綱略一思索,當場決定道:“本相給你一萬五千人的裝備,軍需糧草餉錢也比照此數。別急着謝。你兄弟二人必須保證京兆的安全!如果失利

“卑職願擔起一切責任!”徐原憤然起身道。

李綱大喜,讚道:“到底是徐家子弟,一門虎將啊。”

正說着,忽聽花廳之外腳步聲大作。兩同時望去,只見一員戰將匆忙入內,跨門檻的時候一個不留神,險些踹翻在地上。李綱看到眉頭一皺。喝問道:“何事驚慌!”

“報!宣相,金軍已經逼近關中。正與大河東岸紮下營塞,扣河只在旦夕之間!”那戰將大聲吼道。

一語驚滿堂!徐原一怔之後,突然竄上前去,揪住那將問道:“你說什麼!金軍已臨大河?那平陽,”

“平,平陽境況,暫,暫時不的而知。”那將被徐原駭住,結結巴巴地回答道。

李綱心裡格登一聲,跌坐在椅上。金軍進了河中府,那徐衛豈不是……

廳中一時陷入沉默,徐原到底是沙場老將,片刻之後回過神來。不會,九弟帶過去的兵馬雖不多,可他是河東義軍總管,有足夠的人力充實城防。據說他還借調了老種相公麾下的守城名將王稟,平陽定然無事!金軍估計是久攻不下,又效當年的太原之例,困城後揮師南下。

當他這個猜想告訴李綱時,後者將信將疑,他肯定不願徐衛出事,可這女真人都打到河中府了

“宣相?宣撫相公?”徐原見李綱怔怔出神,連呼幾聲。

“嗯?義德何事?”李綱回過神來。

“卑職這就趕回同州佈置,請宣撫相公將軍械裝備隨後運來,萬請勿要遷延。”徐原正色說道。

李綱定住心神,站起身來道:“好。你即刻回同州坐鎮指揮,本相命有司將裝備軍械隨後送來。”

徐原聽罷,長揖一拜,就要告辭。李綱上前一把扯住,語重心長道:“義德,陝華爲六路前沿,萬不容失!”

徐原因度一拜,像是想起什麼,欲言又止。李綱見狀,遂問道:“還有何事?”

“宣相,金軍已近浮橋,陝西欲援平陽已經不太可能,還請宣撫相公早作定奪。”到底是兄弟,徐原雖然猜測九弟無事,但終究懸着一顆心。畢竟對手是女真人。

李綱點了點頭,並沒有作正面回答。徐原走後。他踱步至座前,緩緩坐下,端起茶杯卻一口沒喝。現在平陽境況不明,西軍必須作好全面應戰準備,如果分兵援平陽,一來無路可走,二來必然分散兵力。去,還是不去?

如果真如徐原所猜測的那樣,自然是要兵救援。於公於私,自己都不能棄徐衛不顧。可萬一平陽已經出事了呢?

這是補齊昨天尖下的字數。晚上還有更新。(未完待續)

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八百五十一章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397章 地下黨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七百五十章第141章 定情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438章 吃酒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45章 遇襲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八百五十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八百八十三章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94章 退兵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四百一十六章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94章 退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57章 饅頭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七百五十章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八百五十三章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39章 上本子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328章 動粗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552章 東京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10章 牛逼老爹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636章 任得敬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133章 川陝第72章 開戰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68章 美女
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八百五十一章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397章 地下黨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七百五十章第141章 定情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438章 吃酒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45章 遇襲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八百五十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八百八十三章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94章 退兵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四百一十六章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94章 退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57章 饅頭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七百五十章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八百五十三章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39章 上本子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328章 動粗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552章 東京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10章 牛逼老爹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636章 任得敬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133章 川陝第72章 開戰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68章 美女